5月18日,江西高院對「三驢友打巖釘攀爬巨蟒峰案」二審宣判,三人終審判賠600萬元。2017年4月,張某明、毛某明、張某攜帶電鑽、巖釘等工具攀爬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風景區內的巨蟒峰,經現場勘查,張某明在巨蟒峰上打入巖釘26個。
網友評論
網友:破壞自然環境!
延伸閱讀:
讓「留名」長城者自己清理!嚴格懲戒倒逼文明恥感
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可在有些人那裡,卻變味成「不留一字非好漢」。
日前,一名遊客在慕田峪長城牆磚上塗寫姓名並在微博炫照引發關注。鑑於其是未成年人且未對長城造成實質損壞,公安機關決定對其進行批評教育。隨後,當事人來到景區當面向工作人員表達悔恨和歉意,並在文保管理者的帶領下再次登上長城,親身參與對亂塗亂畫的清理。
塗刻「到此一遊」禁而難絕,成為廣受詬病的遊客陋習之一,更給文物古蹟、風景名勝帶來難以消除的破壞。在輿論熱議、群起譴責中,我們看到了整個社會對文明素質的強烈籲求。如今隨著相關約束與懲戒機制的形成和強化,「刻字式旅遊」有所減少,但零星案例依然不絕,這提醒我們,革除陋習絕非一日之功。
有人說,最好的「到此一遊」,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養,也需在心上刻下這讓人蒙羞的「到此一遊」。在這個問題上,嚴格懲戒是必要的。只有顯著提升刻劃塗汙的違法成本,使其成為一種高風險、高代價行為,方能最大限度形成震懾。
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讓更多人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行為本身的惡劣。統觀近來多起塗刻事件,幾乎都有「自我舉報」的成分,換言之,他們在對文物古蹟「下手」的那一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是抱著強烈的虛榮心在自我炫耀。基於此,慕田峪景區的這種「參與教育」其實很值得推廣。所謂「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讓塗刻者自己「收拾殘局」,倒逼文明恥感,以此自誡自省、校言校行,文明才能更好化為每個人的日常。
現代化的過程中,不能少了公眾行為舉止、思想意識的現代化。不論是倡導「健康文明旅遊方式」,還是出臺「文明行為指南」,抑或是完善相關「懲戒規範」,都讓人看到,文明素養、公共意識,已越來越成為「發展的必修課」。景區、遊客和全社會需要形成這樣的共識——講文明才配登長城,守規矩才能進景區。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我們視頻 網友評論 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