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安踏371億元收購Amer 騰訊並未入局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格隆匯

安踏體育(2020.HK)發布聲明,宣布聯合私募基金FountainVest Partners方源資本組成財團,收購芬蘭高端體育用品巨頭Amer Sports (AMEAS.HE),交易價格40歐元/股,交易總額46.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71億元。

塵埃落定!

事實上,早在11月14日關於這個收購案就已經有消息傳出,傳言是科技巨頭騰訊與安踏合作收購,受到消息的刺激,Amer Aports早盤股價大漲愈5%,而15日安踏的股價也上漲約3%,收盤價報34.65%元/股。

直至今日,安踏收購Amer的消息終於實錘,但是之前傳出的合作方騰訊,卻悄無聲息。

其實,在傳出騰訊入局之前,市場對安踏今年的業績表現以及收購併不看好,因為從2017年淨利潤來衡量,這筆收購市盈率高達50.5倍,收購的價格相當於安踏市值的4成以上,而從上一次安踏收購FILA的前例來看,盈利周期之長足以讓中短線投資者望而卻步。

就在騰訊入局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13日,安踏的股價還是高開低走,全天下跌9.15%之多,市值縮水到855億港元。

果不其然,消息的宣布並未讓安踏體育的股價上漲,反而高開低走,這其中固然有前些日子的市場預期已經飽和的原因在,但是實錘之後有所變動,但是一漲一跌對比之下,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當然,這背後也與安踏和Amer的情況有關。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次的主角安踏。

作為一個人們眼中的平價國產運動品牌,安踏相比於國際上知名的耐克、阿迪,給人的印象是永遠都低了一個檔次。

國際範這一方面,安踏永遠都顯得不入流。

Adidas、Nike等外國體育品牌的價格,對於一二線的人來講可能不是什麼,但是國內有很多消費者對這些價格還是很敏感的,所以就給了國產體育品牌機會。

特步、361、李寧、安踏在三四五線深扎穩打,經過中國體育行業受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的激勵之後,中國本土品牌紛紛崛起。

奧運之後,熱潮消退,然而本土的運動品牌卻積壓了大量的庫存,業績由好轉衰,大家都面臨一個問題——接下來該怎麼辦?

李寧自我感覺良好,抱著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去了一二線城市,然後被耐克和阿迪斯殺了個片甲不留。

特步也差不多,幾經周折,股價也是波波折折,市場影響力始終未見起色。

只有安踏,深耕二三線城市。

但是,安踏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少年,肯定是不服輸的,不過又不像李寧一樣貿然的往前衝,沉著冷靜,選擇重新收購一個品牌。

於是,FILA粉墨登場了!

與這次收購Amer一樣,安踏從百麗手中拿下FILA中國區業務時,市場上也不看好。

FILA創立於1911年,從贊助被稱為「瑞典球王」的網球運動員比約 伯格,和不用氧氣補給就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義大利登山皇帝」萊因霍爾德 梅斯納爾之後,開始名聲大噪。

比約 伯格曾穿著FILA的網球系列連續拿下六屆法網公開賽冠軍和五屆溫網冠軍,成就了該品牌在1970年代的光榮時期,FILA漸漸覆蓋高爾夫、網球、健身、瑜伽、跑步和滑雪等多元化領域的高端產品。

2005年,FILA進軍中國市場,但初期並不順利,2008年其在中國約有 50 家門店,虧損 3900 萬元。

在收購FILA之前,安踏在高端品牌上,主要是靠代理來彌補的,阿迪達斯、銳步以及Kappa的零售業務,安踏都有涉及,但是年復一年,代理做得是越來越差,直至後面被各大品牌收回了代理權。

儘管不被看好,但安踏表示,正是因為此前國際品牌的代理業績不盡人意,集團下決心專注運動服飾品牌管理業務,而不是為他人「做嫁衣」。

這是一次重大的戰略轉型之戰!

相比風險和挑戰,安踏看中的更多是收購FILA帶來的多品牌想像空間。

安踏收購了FILA,一開始還有點消化不良,從市場定位來看,與偏中高端的百麗相比,安踏並不具有太大優勢,而在分銷渠道方面,安踏甚至不及百麗。

但是相比風險和挑戰,安踏看中的更多是收購FILA帶來的多品牌想像空間,事實證明,2014年以後,FILA逐漸變成安踏的業績驅動器。

而這也給了安踏信心,無論是從定位、渠道還是營銷,全方位都進行了一個改革和突破。

當然,這其中也有安踏的無奈之舉。

如今國內的運動鞋服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趨向於穩定的競爭格局,其中海外品牌太過強勢,市佔率前十的品牌中,海外品牌佔據了半壁江山,2017年阿迪達斯和耐克的市佔率合計達34.9%,穩居國內市場前二寶座,安踏的市佔率達到7.4%,只能屈居第三。

自己的地盤,怎麼能過得這麼憋屈?

安踏知道,國際品牌在市場上佔據了龍頭地位的局面,一時間之間還真的沒辦法通過自有品牌追上,想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只能選擇去收購國外已經成熟的體育品牌。

收購別的品牌來進攻國際大品牌,成了安踏的一個大戰略,借力打力,用已經孕育成熟的國外品牌來打通高端市場。

品牌策略上,安踏深知,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業績增長就會較為平緩,想要繼續保持高增長,就必須要注入新的血液,就是有新的品牌。

在這一點上,安踏與別的品牌很不一樣,以對手李寧為例,李寧集團下面除了自己李寧主品牌之外,還有戶外品牌Aigle、瑜伽品牌Danskin、羽毛球品牌Kason以及休閒品牌Lotto,但是李寧收購了這些品牌之後,並沒有加大力度去為它們開拓市場, 2017年數據顯示,這幾個品牌佔李寧總收入只有0.6%,品牌非常單一,目前主要收入來源於主品牌李寧。

安踏呢?

安踏旗下除了有FILA之外,還有Spradi、Descente、Kolon Sport和Kingkow,FILA早已成為安踏營收的主力軍。

雖然現在已經是國內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旗下的品牌也有不少,但安踏的目標明顯不止於此,而想要成為能夠比肩阿迪、耐克的國際體育公司,沒有扛起大梁的品牌肯定是不行的,

近幾年安踏頻頻傳出要收購別的品牌,實際上也是市場對其戰略分析的結果。

此前,一直傳出安踏意欲收購德國運動品牌PUMA,但是安踏旗下已經有了FILA,所以併購PUMA並不能滿足安踏專業性多品牌的需求,反而會與FILA業務重疊。

而Amer Sports旗下的運動品牌,雖然大眾知名度不及PUMA,但是在專業細分領域中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專業度很高。

從品牌和業務的協同上,Amer Sports在全球戶外山地裝備市場的中高檔定位,既滿足了安踏想要走中高端路線的需求,又符合其對於體育品牌專業性的要求。

安踏的野心,是想將這些品牌本土化,撬動中國市場,獲得業績的上揚,而通過收購國際品牌本身,可以獲得全球的知名度,如果收購完成並整合成功,Amer將成為安踏「曲線」追趕阿迪達斯、耐克兩大巨頭的一大殺器。

2017年,Amer Sports 收入由26.221億歐元增至26.852億歐元,年增長2.4%,其中亞洲市場收入3.895億歐元。

增長乏力,前瞻性不足。

但是,它旗下的始祖鳥衝鋒衣有運動服裝中的「愛馬仕」之稱,價格昂貴,一件的起步價達到4000-6000元。

除了始祖鳥之外,Amer還擁有法國戶外越野品牌Salomon(薩洛蒙)、美國網球裝備品牌Wilson(威爾遜)、奧地利滑雪品牌Atomic Skis(阿託米克)、芬蘭運動腕錶Suunto(頌拓)等著名品牌。

在戶外項目上,相較於傳統的體育項目,我國的市場挖掘空間顯然更大,目前國內戶外運動產品的高端市場應該還是藍海,包括登山、滑雪等領域,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能真正引領行業發展的品牌。

從長遠來看,隨著專業人群的增多,市場將被打開,國內必將會將入到一個市場爭奪階段,品牌競爭的優勢將會得到發揮,將朝著綜合實力的競爭方面深入發展。

Amer旗下的10餘個運動服飾、鞋履及配件品牌,都是各細分市場的佼佼者,收購後將有助安踏打開這一片市場,並為安踏自有品牌的技術發展,帶來很大的增強作用,藉助安踏在中國的零售優勢、區域網絡、供應鏈資源和物流基礎設施,Amer在中國的發展,將順風順水。

所以,無論是從戰略上看,還是利潤的增長來看,安踏收購Amer都在情理之中,此次塵埃落定之後,安踏雖然會經歷陣痛,但是一旦消化起來,釋放出來的能量或許會令人瞠目,助漲國際路線。

更重要的是,不管有沒有騰訊的參與,其實這一場收購案在戰略方向上,都對安踏有一個正面的作用,但是面對這種高端品牌,會不會在中國水土不服,消化不良,也非常值得警惕。

相關焦點

  • Amer Sports半年虧損14億元 會「拖累」安踏體育嗎?
    在業內和多數機構看來,疫情影響下,安踏體育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據安踏體育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46.69億元,略降1%,淨利潤16.58億元,同比減少28.6%。不過在眾多機構評級中,花旗成為「少數派」,今年持續對安踏體育維持「沽售」評級,給出49.6港元/股目標價。花旗的「擔憂」恰恰是來自安踏體育對Amer Sports的併購。
  • FILA之後又有Amer,安踏能成為「世界的安踏」嗎?
    於是,安踏體育在接手之後,將「時尚運動」作為其主打方向,走中高端路線。2014年,FILA成功實現轉虧為盈,也就是這一年,安踏開始保持雙位數增長;2015年,安踏營收突破百億元門檻,達到國內體育用品公司的業績最高點。FILA的高增長正是渾水的攻擊點之一。渾水質疑,FILA可能存在財務作假,並將不屬於安踏的FILA財務數據一同並表。
  • 安踏2019年業績增30%斐樂功不可沒 今年Amer Sports能否再造神話?
    2019,斐樂功不可沒2019年安踏體育總計實現收益約339.28億元,其中安踏品牌貢獻了約174.5億元,同比增長21.8%;斐樂品牌貢獻了約147.7億元,同比增長73.9%。可以這樣說,安踏體育的收益同比增長40.8%,斐樂功不可沒。
  • 籤約克萊、收購FILA等一系列成功操作後,安踏360億收購亞瑪芬體育
    目前,亞瑪芬體育董事會已一致決定建議股東接受要約收購。該交易廣受關注,雖然有業內人士對安踏的併購能力產生質疑,但專家認為,運動市場未來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另外冬奧會也會帶動更多消費。安踏提出的收購價為每股40歐元,全面收購價為46.6億歐元(約合36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還擁有約10億歐元的淨債務。
  • 安踏體育27億元出售資產 「瘦身回血」
    2019年3月,由安踏體育(02020.HK)、方源資本、Anamered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投資者財團以46億歐元(約為36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完成了對亞瑪芬體育(AmerSports)的收購。但時隔不到兩年,安踏體育又後悔了。
  • 安踏體育(02020.HK)間接出售部分AMER SPORTS權益
    來源:格隆匯格隆匯11月12日丨安踏體育(02020.HK)宣布,於2019年11月12日,安踏SPV與各該等安連SPV買方(即超鴻;晉富;紅杉SPV;及ZWC)訂立安連SPV購股協議,據此該等安連SPV買方有條件同意購買及安踏SPV有條件同意轉讓26733股B類股予超鴻,佔全部
  • 為安踏帶來147.7億元營收的斐樂FILA,你猜是哪國品牌?
    財報顯示,2019年安踏體育營收為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利潤大86.9億元。斐樂(FILA)品牌營業收益達147億元,實現淨利潤40.2億元,安踏體育營收數據增長的背後,斐樂(FILA)的拉動力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斐樂(FILA)品牌的毛利已達到104億元,更是較安踏主營品牌72億元高出足足32億元。
  • 安踏:左手主品牌 右手斐樂 虧損5000萬的其他品牌何時起飛?
    斐樂已佔半壁江山3月24日,安踏發布的2019年業績公告稱,2019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業收入339.3億元,較2018年營業收入的241億元增長40.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長30.3%。值得注意的是,安踏營收增長40%的背後,斐樂的拉動力不容忽視。
  • 阿迪達斯有意出售銳步:併購狂人安踏為潛在買家
    2006年,全球第二大運動服裝製造商阿迪達斯以約合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銳步,以求在美國擴張其業務,但全球第二和第三運動品牌的結盟,卻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短暫的輝煌之後,銳步公司卻急轉直下,開始節節敗退,入不敷出,直至2018年銳步才扭虧為盈。
  • 安踏體育加速「瘦身」 聚焦主業27億出售健身器材品牌
    12月22日,安踏體育(02020.HK)宣布,安踏集團旗下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 Corporation)已同意向美國互助健身平臺Peloton Interactive,Inc.出售Precor資產,總現金代價為4.2億美元(約為人民幣27.5億元)。2019年上半年,作為亞瑪芬體育旗下主要品牌之一,Precor隨母公司一起出售於安踏體育。
  • FILA之後,誰會成安踏的賺錢大戶?
    安踏能否在2020年實現下一個百億元增長,仍然面臨市場考驗。疫情陰霾之下,安踏於3月24日午間發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全年業績報告。主品牌的尷尬處境說起市場對斐樂的關注,其實大多來自於安踏此前的半年報,自遭遇渾水做空以後,安踏在半年報中首次公布了斐樂的業績,65.38億元的營收接近安踏總營收的半壁江山。
  • 主品牌被反超 到底安踏的FILA?還是FILA的安踏?
    數據顯示,2020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776.34億元,同比下降16.39%;利潤總額235.32億元,同比下降27.34%。 整體承壓的情況下,安踏交出了一份並不漂亮的成績單。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同比減少1%,為147億元;經營利潤36.04億元,同比下滑15.3%;歸母淨利潤16.58億元,同比下滑28.6%。
  • 奧園健康入局醫美 6.91億元收購浙江連天美
    樂居財經訊 王彥傑9月23日,樂居財經獲悉,奧園健康發布有關收購浙江連天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補充公告。 據樂居財經查閱,9月18日奧園健康發布公告稱將收購浙江連天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連天美)的55%股權,代價為6.91億元,以此入局醫美。
  • 安踏上半年收益近147億元 毛利率創歷史新高
    在中國疫情可控、運動用品市場向好、消費者信心指數全球領先的背景之下,安踏集團有信心實現保證高質量為前提的全年正增長目標。 企穩復甦速度領先行業· 疫情之下,上半年收入同比持平;收益較上年同期微跌1個百分點至146.69億元人民幣。其中安踏品牌收益67.77億元人民幣,跌10.7%;FILA品牌收益71.52億元人民幣,增長9.4%,兩大主品牌並駕齊驅。
  • 銳步「物盡其用」後:或被阿迪達斯降價出售,安踏被指非合適買方
    傳聞已久的銳步被出售一事似乎即將塵埃落定。12月14日,阿迪達斯表示正在為旗下銳步品牌考慮戰略選擇,包括出售的可能性,但也包括保留該品牌,正式決定將在明年3月10日公司介紹新五年戰略時宣布。銳步出售在即,安踏難成「接盤手」關於此次阿迪有意出售銳步一事,外界關注度較高的還有其背後的買方。據此前傳聞,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美國戶外運動服飾巨頭VF Corporation以及中國的安踏體育(Anta Sports)都是潛在收購方,而這其中,尤其對於安踏的猜測度更高。
  • 安踏遇到「煩心事」!主品牌收入被收購的FILA超了!調整零售模式...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 馬雲飛 當收購來的FILA與主品牌平分秋色,甚至已處於優勢地位之時,安踏接下來將如何應變?「我們對今年市場保持中性判斷,預計下半年回到正常軌道。」3月下旬,在安踏體育2019年業績溝通會上,安踏執行董事兼總裁鄭捷對外表示,新冠疫情對公司衝擊較大,預計集團業務2020年上半年有所下滑,隨著國內市場復甦,有信心實現全年業績正增長。那麼,在疫情衝擊下,安踏集團上半場的表現究竟如何?8月25日晚間,安踏集團終於公布2020年中期財報。
  • 從虧損3000多萬到貢獻百億毛利,這筆收購助安踏成為「10倍股...
    3月24日,安踏體育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歸母淨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長30.3%,大超分析師預期。受此影響,公司股價3月24日大漲8.27%,市值回升至1450億港元,是李寧的3倍多,特步的24倍多,361度的58倍多。其中,FILA品牌的快速增長成為安踏體育的強勁推動力。
  • 阿迪達斯正考慮銳步的出路,賣給安踏是其選擇之一
    傳聞中最重要的參與競購方是The North Face、Vans的母公司威富(VF Corp)和安踏。這兩家公司都在擴充旗下的品牌組合。總部位於美國的威富公司,上個月剛以21億美元收購了著名街頭潮牌Supreme。
  • 淨利潤上漲30.3%大超市場預期,安踏直奔「世界的安踏」?
    營收淨利潤連續6年雙位數增長,FILA品牌依舊強勢增長財報顯示,2019年安踏體育總營收同比增40.8%至339.3億元人民幣。其中安踏品牌貢獻了約174.5億元,同比增長21.8%;FILA品牌貢獻了約147.7億元,同比增長73.9%。
  • 百度Facebook入局狙擊騰訊,遊戲直播呈現長尾效應
    4月,先是騰訊加持虎牙成為第一大股東,似乎距離合併鬥魚虎牙又進一步。緊接著傳來百度將入局遊戲直播傳統玩 李佳琦薇婭的帶貨神話讓直播的帶貨屬性再一次被放大,直播+成了新浪潮,同時遊戲直播也再度吸引巨頭加碼。4月,先是騰訊加持虎牙成為第一大股東,似乎距離合併鬥魚虎牙又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