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 Sports半年虧損14億元 會「拖累」安踏體育嗎?

2020-12-19 財經網

原標題:Amer Sports半年虧損14億元 會「拖累」安踏體育嗎?

安踏體育(港股02020)近年來持續「開掛」。

在併購Amer Sports後,公司股價持續上升,估值一路水漲船高。截至8月28日收盤,安踏體育股價為82.05港元/股,總市值2218億港元,居行業第一。

在業內和多數機構看來,疫情影響下,安踏體育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據安踏體育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46.69億元,略降1%,淨利潤16.58億元,同比減少28.6%。

不過在眾多機構評級中,花旗成為「少數派」,今年持續對安踏體育維持「沽售」評級,給出49.6港元/股目標價。花旗的「擔憂」恰恰是來自安踏體育對Amer Sports的併購。

花旗開啟負面觀察

2018年底至2019年初,由安踏體育聯合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投資者財團,併購了國際著名體育用品公司Amer Sports,成為中國服裝行業及體育用品產業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也是2018年至2019年度亞洲市場最大併購案。

在該併購案中,Amer Sports全部股份每股作價為40歐元,安踏體育在其中投資15.43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117.06億元),佔57.95%的股份。

在2019年業績會上,安踏體育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丁世忠表示,組團收購是因為安踏體育不是冒進的公司,短期之內Amer Sports不會給安踏體育帶來大的利潤貢獻,但應該會帶來增速的收益。一旦成功收購,最大的協同效應將會體現在中國,因為它旗下許多品牌在中國的規模非常小。

安踏體育的此次收購,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獲得眾多機構青睞。

從股價表現來看,從2018年10月31日至今,安踏體育股價從最低31.25港元/股最高漲至88.15港元/股,截至2020年8月28日,收盤價為82.05港元/股,總市值2218億港元,穩居行業第一,累計漲幅達162.56%;市盈率達到43.15倍。

在安踏體育發布2020年半年報之後,包括高盛、摩根等多家機構對安踏體育維持「買入」評級,並上調安踏體育目標價,最高調至103港元,認為安踏體育的前景可期。

對此,花旗卻持有不同意見。從今年年初疫情暴發以來,花旗卻持續對安踏體育維持「沽售」評級,甚至在8月初,對安踏體育開啟了負面觀察,維持下調安踏體育目標價49.6港元。

被「隱藏」的虧損

花旗對安踏體育維持「沽售」的主要原因正是安踏體育對Amer Sports的併購。

據花旗在今年3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如果海外業務進一步惡化,該行不排除Amer Sports未來出現商譽減值的可能性。

8月7日,安踏體育宣布在境內發行120億元中期票據及超短期融資券獲得中國銀行(港股03988)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接受註冊通知書,主要用於償還貸款及一般運營資金。消息一出引發了市場關注,花旗認為,此舉或加劇安踏體育現金流壓力及財務風險,隨即開啟負面催化劑觀察。

根據安踏體育最新一期的財報披露,Amer Sports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收益71.64億元,淨虧損13.65億元,全面虧損總額14.20億元;資產總值575.79億元,負債總額390.98億元,資產負債率67.9%。

而在上一年度的2019年,從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收益為174.99億元,持續經營業務虧損為10.03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s資產總值為591.76億元,負債總值為395.73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6.87%。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11月份,安踏體育一度以折價方式向包括安踏體育高管、紅杉資本在內的投資人出售Amer Sports5.25%的股權,交易後安踏體育仍然持有Amer Sports57.7%的表決權,並且享受52.7%經濟利益。

據此,安踏體育在2019年對Amer Sports的投資虧損是6.5億元,在2020年上半年的投資虧損約7.2億元。

不過上述較大金額的虧損卻因為Amer Sports的財務與上市公司不並表處理,也減輕了對安踏體育的業績造成衝擊。

持股52.7%卻「放棄」控制權

有報導稱,安踏體育CFO賴世賢在此前曾解釋為何安踏體育和Amer Sports不合併財務報表時表示, 短時間不並表,有利於中長期發展。

Amer Sports新董事會制訂了五年的發展戰略,希望在未來五年管理層的發展目標能夠按計劃按步驟順利實現。

不過在財務專家看來,Amer Sports作為安踏體育持股比例達到52.7%的絕對控股子公司,如果不做並表的會計處理是一種不太常規的做法,而如果按照實質大於形式原則,絕對控股股東若把控制權出讓給其他小股東,必須有要合理充分的依據和解釋。

安踏體育在其2019年年報中披露了具體的會計處理方式,使得Amer Sports變成安踏體育旗下的合營公司而無須並表。

據公告披露,在2019年3月26日,安踏體育通過與其餘參股股東籤訂了一項股東協議,使之失去了對Amer Sports的控制權,隨即將Amer Sports變為了合營公司。

匿名財務專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會計處理上,對合營公司投資採用權益法,子公司虧損也是要反映到母公司的投資損益中去,但限於投資總額之內,這種處理法對企業的「好處」是,一旦子公司出現較大虧損,合營公司對母公司業績的影響會遠小於並表對業績的影響;同時也會減輕子公司因持續較大虧損而致使商譽減值,造成的業績大滑坡。

上述專家認為,如果企業子公司在「預計較大虧損」的前提下有意識地放棄控制權,明顯有「美化」業績的嫌疑。

針對上述問題,《證券日報》記者擬採訪安踏,並將相關採訪提綱發送至上市公司,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獲得回復。

相關焦點

  • 安踏2019年業績增30%斐樂功不可沒 今年Amer Sports能否再造神話?
    2019,斐樂功不可沒2019年安踏體育總計實現收益約339.28億元,其中安踏品牌貢獻了約174.5億元,同比增長21.8%;斐樂品牌貢獻了約147.7億元,同比增長73.9%。可以這樣說,安踏體育的收益同比增長40.8%,斐樂功不可沒。
  • FILA之後又有Amer,安踏能成為「世界的安踏」嗎?
    於是,安踏體育在接手之後,將「時尚運動」作為其主打方向,走中高端路線。2014年,FILA成功實現轉虧為盈,也就是這一年,安踏開始保持雙位數增長;2015年,安踏營收突破百億元門檻,達到國內體育用品公司的業績最高點。FILA的高增長正是渾水的攻擊點之一。渾水質疑,FILA可能存在財務作假,並將不屬於安踏的FILA財務數據一同並表。
  • 安踏體育27億元出售資產 「瘦身回血」
    2019年3月,由安踏體育(02020.HK)、方源資本、Anamered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投資者財團以46億歐元(約為36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完成了對亞瑪芬體育(AmerSports)的收購。但時隔不到兩年,安踏體育又後悔了。
  • 安踏體育(02020.HK)間接出售部分AMER SPORTS權益
    來源:格隆匯格隆匯11月12日丨安踏體育(02020.HK)宣布,於2019年11月12日,安踏SPV與各該等安連SPV買方(即超鴻;晉富;紅杉SPV;及ZWC)訂立安連SPV購股協議,據此該等安連SPV買方有條件同意購買及安踏SPV有條件同意轉讓26733股B類股予超鴻,佔全部
  • 塵埃落定:安踏371億元收購Amer 騰訊並未入局
    來源:格隆匯安踏體育(2020.HK)發布聲明,宣布聯合私募基金FountainVest Partners方源資本組成財團,收購芬蘭高端體育用品巨頭Amer Sports (AMEAS.HE),交易價格40歐元/股,交易總額46.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71億元。塵埃落定!
  • 剝離非核心資產,安踏體育對亞瑪芬體育旗下健身品牌「動刀」
    實際上,早在2019年11月底,就曾有消息稱安踏體育有出售Precor的打算,售價可能為5億美元左右,而彼時距離安踏體育正式完成對亞瑪芬體育的收購還不到半年時間。「出售Precor品牌的決定符合亞瑪芬集團董事會制定的加速發展戰略,即聚焦運動鞋服,加快批發模式向直營零售的轉型,從品牌組合轉型為聚焦單品牌的GTM組織。」
  • Amer管理層順利更替,安踏體育加速多品牌全面整合
    結合近期跟蹤,我們預計安踏品牌7~9月經營相較Q2環比改善(整體持平略增,線上40%+增長),FILA 8月收入增長20%+。預計2H20安踏品牌5%~10%增長,FILA 20%~30%增長,且庫存有望在年底回歸正常水平。
  • 主品牌被反超 到底安踏的FILA?還是FILA的安踏?
    數據顯示,2020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776.34億元,同比下降16.39%;利潤總額235.32億元,同比下降27.34%。 整體承壓的情況下,安踏交出了一份並不漂亮的成績單。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同比減少1%,為147億元;經營利潤36.04億元,同比下滑15.3%;歸母淨利潤16.58億元,同比下滑28.6%。
  • 安踏體育加速「瘦身」 聚焦主業27億出售健身器材品牌
    12月22日,安踏體育(02020.HK)宣布,安踏集團旗下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 Corporation)已同意向美國互助健身平臺Peloton Interactive,Inc.出售Precor資產,總現金代價為4.2億美元(約為人民幣27.5億元)。2019年上半年,作為亞瑪芬體育旗下主要品牌之一,Precor隨母公司一起出售於安踏體育。
  • 安踏:左手主品牌 右手斐樂 虧損5000萬的其他品牌何時起飛?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3月24日,安踏體育2019業績發布會上,安踏集團執行董事、總裁鄭捷在談到東京奧運會安踏營銷方案籌措時表示,奧運會大概率會延遲,對應的營銷方案也會延遲推出。「這一套營銷方案會非常有效,它不僅僅是線上的推廣,更重要的是有一整套組合商品匹配奧運會整體的概念。」
  • 阿迪達斯正考慮銳步的出路,賣給安踏是其選擇之一
    安踏於2019年3月聯合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投資者財團完成了對芬蘭公司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的收購,擴充了中高端運動品牌。2019年安踏年收入為339億元人民幣,而銳步同年收入為17.48億歐元(約合139億元人民幣)。
  • 號外|安踏營收146億:FILA超過ANTA
    財報顯示,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安踏集團上半年營收同比持平,較上年同期微跌1個百分點至146.69億元;股東應佔溢利(不計合營公司虧損)為人23.77億元,同比跌20.1%;股東應佔溢利(包括合營公司虧損)為人16.58億元,同比跌28.6%。
  • 體育上市公司2019年報觀察①:32家公司營收1766億元 現金流正在...
    安踏體育(53.44億元)繼續位居體育上市公司淨利潤榜首;申洲國際憑藉50.95億元的淨利潤大幅甩開滔博,位列第二;滔博(23.03億元)則退居第三;李寧(14.99億元)和波司登(12.03億元)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非凡中國2019年營業收入只有5.7億元,營收排名靠後,主業雖不振,但通過出售李寧公司股票而獲利8億元,最終以7.6億元的淨利潤飆升至第六;特步國際、華米科技、361度、比音勒芬分別位列七至十位
  • 為安踏帶來147.7億元營收的斐樂FILA,你猜是哪國品牌?
    財報顯示,2019年安踏體育營收為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利潤大86.9億元。斐樂(FILA)品牌營業收益達147億元,實現淨利潤40.2億元,安踏體育營收數據增長的背後,斐樂(FILA)的拉動力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斐樂(FILA)品牌的毛利已達到104億元,更是較安踏主營品牌72億元高出足足32億元。
  • 安踏剝離非核心資產,擬4.2億美元出售Precor資產
    12月22日早間,安踏體育的一紙公告,將健身設備品牌Precor(必確)被售一事由傳聞變為現實。其實早在2019年7月,亞瑪芬體育就已將旗下的Mavic出售於美國私募股權公司Regent LP。據程偉雄推測,安踏體育此次剝離非核心資產Precor,與亞瑪芬體育目前處於虧損狀態存在一定關係。
  • 從虧損3000多萬到貢獻百億毛利,這筆收購助安踏成為「10倍股...
    3月24日,安踏體育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歸母淨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長30.3%,大超分析師預期。受此影響,公司股價3月24日大漲8.27%,市值回升至1450億港元,是李寧的3倍多,特步的24倍多,361度的58倍多。其中,FILA品牌的快速增長成為安踏體育的強勁推動力。
  • 品牌資訊:耐克、安踏、樂菲圖、特步、斯凱奇、貴人鳥、舒華體育...
    (中國科技新聞網)———— 資訊2————以消費者為導向持續推出極具競爭力的科技新品安踏集團電商6•18實現逆勢增長轟轟烈烈的 「6•18」電商大促圓滿收官,作為國內體育用品領導品牌,安踏成為今年6•18活動中最大的亮點。
  • 安踏上半年收益近147億元 毛利率創歷史新高
    (2020年8月25日中國香港訊)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020.HK;及其附屬公司統稱"安踏集團")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在中國疫情可控、運動用品市場向好、消費者信心指數全球領先的背景之下,安踏集團有信心實現保證高質量為前提的全年正增長目標。 企穩復甦速度領先行業· 疫情之下,上半年收入同比持平;收益較上年同期微跌1個百分點至146.69億元人民幣。其中安踏品牌收益67.77億元人民幣,跌10.7%;FILA品牌收益71.52億元人民幣,增長9.4%,兩大主品牌並駕齊驅。
  • 「安踏-斐樂」的 「輸入型國際化」
    ,已經做大、做強的*ST拉夏和森馬服飾,通過併購海外時裝品牌,試圖形成自己的國際化品牌矩陣,會如此失敗?儘管,短時期內有助於提升公司股價,但長期來看,由於未能解決海外資產的虧損問題,因此嚴重影響、拖累上市公司業績。 那麼,中國服裝企業到底如何進行國際化?
  • 籤約克萊、收購FILA等一系列成功操作後,安踏360億收購亞瑪芬體育
    目前,亞瑪芬體育董事會已一致決定建議股東接受要約收購。該交易廣受關注,雖然有業內人士對安踏的併購能力產生質疑,但專家認為,運動市場未來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另外冬奧會也會帶動更多消費。安踏提出的收購價為每股40歐元,全面收購價為46.6億歐元(約合36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還擁有約10億歐元的淨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