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1]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
-
李清照《如夢令》中,她為什麼會「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二、譯文常常記起那次遊玩溪亭,玩到日暮時分,沉醉美景,不想回家,一直玩到盡興才駕船返回,卻因迷路誤入到荷花池深處。奮力把船劃出去,奮力把船劃出去,卻又驚起了一群紛紛撲哧撲哧振飛的水鳥鷗鷺。
-
讀古詩,知情懷(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宋)
(《辭海》1989年版)如夢令,以尺幅之短給人以心靈的撞擊和享受。此首小令(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寫詞人曾經的一次溪亭暢遊,常常憶起,非常難忘。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典型的遊記之作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來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她現存兩首《如夢令》中的其中一首,非常簡單又直白的遊記詞作。這首詞是作者回憶之作,回憶的是少女時代的一次出遊的經歷。我們在看《清平樂》的時候,官宦之家的女子的生活並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不是每日躲在繡樓裡繡花。
-
少年情懷總是詩——《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李清照系列之三
如夢令⑴常記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⑶,誤入藕花深處⑷。爭渡⑸,爭渡,驚起一灘鷗鷺⑹。 [1]詞句注釋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⑵常記:長久記憶。溪亭:臨水的亭臺。⑶興盡:盡了酒宴興致。⑷藕花:荷花。⑸爭:怎,怎麼。⑹鷗鷺:泛指水鳥。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最為喜歡的是她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是少女之時的易安,那時的她不諳世事,閒情寄於山水遊玩之間,常常遊玩於溪亭,即便日落西山也不願歸去,跟隨一葉扁舟歸家之時,竟誤如了一片藕花之中,仿佛置身於與世隔絕之處,看不清前路,但卻想在這藕花之中偷享這刻清閒,卻不知竟繞了歐鷺的清夢,惹得它們倉皇拍打起飛。
-
12首如夢令:如夢,如夢,豈能真的似夢?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以李存勖《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單調三十三字,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該詞牌名始興後唐,繁盛於宋代。著名的有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與《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等。
-
《如夢令》天下第一才女的追憶往事之作
如夢令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是一首詞,作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是濟南章丘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濟南人。詞的開篇,「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那個美好的景色,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她才能夠常常想起那天的事情。「沉醉不知歸路」,景色實在太美,李清照沉醉在這樣美好的景色中,竟然忘記了回家的路。「興盡晚回舟」,玩的也高興了,開心了,所以要劃著小舟回去了,可是卻「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找不到回家的路,進入了藕花深處。
-
李清照詞:《如夢令》小解
隨後李清照作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讀罷這首《如夢令》,讓人都會被她的快樂所感染,讀起來酣暢淋漓,毫無大家閨秀的扭捏矯情。在封建制度下的傳統女性,一個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相比李清照就顯得很「異類」,她清新脫俗,盡顯得純真,靈動又俏皮,鮮活的立於人前。
-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詞賞/文瀾珊
才女的生活,比較別致,自然同旁的女子不同,所以,這首「常記溪亭日暮」,便是記錄其中別雅生活的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常記溪亭日暮(愚夫)
日暮銜了長亭,清波漾漾,水悠悠。醉了,真的是醉了的,不願醒,不再醒!
-
李清照,宋代的女文豪,寫《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 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時常記起溪邊亭中遊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