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寫過遊記嗎?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典型的遊記之作

2020-12-19 泰坦小螃蟹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來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她現存兩首《如夢令》中的其中一首,非常簡單又直白的遊記詞作。

這首詞是作者回憶之作,回憶的是少女時代的一次出遊的經歷。

我們在看《清平樂》的時候,官宦之家的女子的生活並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不是每日躲在繡樓裡繡花。

而是非常的豐富多彩的,可以逛街、可以去書院讀書、可以和名士唱和、可以和閨蜜一起出遊。

李清照出自書香世家,生活優渥,少女時代的她生活得非常自在。

「常記」告訴了我們,這是一篇回憶之作,並非此時此地。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傍晚在溪亭,和好友一起吃酒唱和,非常的興奮,喝醉了都不記得回去的路了。

這一次的出遊非常的舒適和開心。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是好友難得相聚,必須要興盡了才能回去呀,以至於都要晚上了才坐著小船回家,一個不小心漂到了荷花塘的裡面,被荷花包圍了。

「不知歸路」和「誤入藕花深處」相互照應,寫出了作者當時忘情的狀態。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兩個爭渡,表明了作者尋路的急切,因為急切,才會驚起了已經休憩的鳥兒。

全文戛然而止,意猶未盡。我們不禁替作者擔心,她是否及時找到了回家的路,是否安全,有無受到驚嚇。

整首詞只是幾個片段,簡單的用詞,卻寫出了遊玩的興致,少女的快樂和天真,友情的美好。

你喜歡易安居士的哪首詞呢,評論區留言哦[呲牙]

相關焦點

  •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1]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
  • 讀古詩,知情懷(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宋)
    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號易安,一生顛沛流離,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如夢令,以尺幅之短給人以心靈的撞擊和享受。
  • 李清照《如夢令》中,她為什麼會「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一、作者簡介李清照,號易安居居士,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 ,有「千古第一女才子」之稱。其詞的語言風格清新雅致 ,樸素雋永,又極富有生活氣息。
  • 少年情懷總是詩——《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李清照系列之三
    這首詞是李清照回憶少年遊玩時光的作品,表現了李清照青春時期的野逸之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詞。如夢令⑴常記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⑶,誤入藕花深處⑷。[1]詞句注釋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⑵常記:長久記憶。溪亭:臨水的亭臺。⑶興盡:盡了酒宴興致。
  • 【譯文交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古代文壇一名奇女子,也是濟南人的「驕傲」
    李清照最經典的2首《如夢令》:"知否"盛行, 誰記"爭渡"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人。號易安居士。是中國文壇的奇女子,也是濟南人的驕傲。在趵突泉公園裡,柳絮泉與漱玉泉旁邊有李清照紀念堂。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牆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
  • 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作品鑑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一首憶昔詞,全詞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每每讀到易安居士的詞,我都會在心底裡喜歡這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子,她曾擁有不羨鴛鴦不羨仙的愛情,與夫花前月下,把酒祝辭,有著志同道合的伴侶,她也曾在家道中落之時有過神傷,有過不願述說的哀思,這個女子有才氣且剛毅。
  • 《如夢令》天下第一才女的追憶往事之作
    如夢令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是一首詞,作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是濟南章丘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濟南人。李清照的詞風婉約細膩,是中國古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之一,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早年生活非常優渥,她出生於書香門第,少女時期過著非常悠閒的生活。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他家裡邊有很多的書籍,因此在李清照小時候就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了文學基礎。後來,金兵入據中原,許多達官顯貴逃向南方,李清照和丈夫也向南方逃亡,可是丈夫卻在流亡途中因病去世,因此李清照的晚年的生活過得非常悽苦。
  • 李清照這首詞生動有趣,每一句都是經典,還年年入選初中課本
    此後又是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這也使得古代的文人中很少有女性,只有李清照是一個特例,她不僅才華橫溢,同時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詞作。縱觀兩宋時期的詞人中,李清照無論是才華,還是才情那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寫過了很多經典的詞作,一些作品可能看似很普通,只有那麼寥寥數語,但是每一句都深入人心,寫得極為細膩,也很是傷感,尤其是後期的作品,例如《武陵春·春晚》、《聲聲慢·尋尋覓覓》、《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等,那都是她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寫得極為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李清照,宋代的女文豪,寫《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甬道盡頭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門上書有著名詞人蕭勞書寫的匾額「李清照紀念館」。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 李清照詞:《如夢令》小解
    李清照在十六歲那年的某個夏天傍晚,她與小姐妹同遊。在效外的荷塘,她們劃著小舟,唱著小曲,喝著小酒。姐妹們笑語盈盈,小槳在水面划過,蕩起一層層漣漪,在暮光中剔透晶瑩。此刻的李清照和小姐妹們肆意歡笑,薄酒微醉,遊興未盡,夕陽的唯美、荷塘的馨香使她們漸漸忘記了歸途。然而,好時光總是去得太快,日落西山她們知道該回家了。在荷塘中穿梭竟走錯了方向,誤入了藕花深處,心慌意亂,借著酒力急急划槳,驚得一群白鷗騰空而飛。
  • 李清照有多狂?寫了篇《如夢令》自稱第一,連王安石都不放在眼裡
    李清照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世家,她自己也很喜歡文學,再加上遺傳的因素以及受到父母的教育與薰陶。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就出現了李清照這樣一個奇女子。少女時期的李清照性格活潑、天真爛漫。夏天她常和女伴走出閨門,一起去溪亭划船遊玩,常常忘記了時間,直至玩到傍晚時分。
  •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詞賞/文瀾珊
    才女的生活,比較別致,自然同旁的女子不同,所以,這首「常記溪亭日暮」,便是記錄其中別雅生活的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李清照《如夢令》:短短一首33字的小令,寫出了少女般的純真靈動
    豆蔻梢頭春意濃:常記溪亭日暮,深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這一首《如夢令》旨在憶昔,寥寥幾句隨心而出,但讀來句句清麗,富有一種自然之美,純真,靈動,俏皮鮮活於人前,讀罷,使人可見一個日暮時刻。一位乘興而來的少女等看當時的景色。碧水清波,荷塘暮色。
  • 12首如夢令:如夢,如夢,豈能真的似夢?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以李存勖《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單調三十三字,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該詞牌名始興後唐,繁盛於宋代。著名的有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與《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等。
  • 李清照,你能矜持一點嗎?李清照:不能
    李清照這個女人真的是太有趣了,她歷來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才女,中學時代大家都對李清照的詩詞耳熟能詳,她在你心裡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端莊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你仔細了解過她的故事,在深刻解析過她的詩,你大概會發現,這個才女顛覆了你的原始印象。
  • 藏在李清照詞裡的絕美名字,句句生香,字字動人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詞人,並且也寫下了無數讓人無法忘懷的經典,她的詞語言清麗,典雅惆悵,還富有情感,可謂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那今天,本著只為一個好名字的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李清照詞中的名字,也帶你們看看李清照的天縱才華。
  • 品讀李清照最出彩的一首詞,日常生活如畫面般盡在眼前
    讓我們來品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看看那畫面般美好的生活場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走進詩詞畫境中李清照告訴我們她還是孩童時,再一次去溪亭遊玩的時候,因為玩得太過投入開心,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回家的路。前兩句"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僅僅兩句就告訴了我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是什麼。
  • 天才李清照:寫的詞冠絕宋代,生活中卻免不了女人的愁哀
    古今才女中最富盛名的,大概非李清照莫屬了。十五歲寫《如夢令》,記歡樂往事,醉酒盡興後,荷花蕩中爭渡、爭渡,清新活潑,依本性而成,讓後世的我們讀來如見其人,可以說出手即不凡。本期周末讀詩,是分享這位「千古第一才女」的第一篇,先從李清照最早的一首《如夢令》講起,跟隨她的生命軌跡順流而下,依次看她如何用個人獨特的口語,寫往事、閨房之樂和女性愁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