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2020-12-16 語文360

趙明誠字德甫,一零八一年出世,山東諸城人,父親趙挺之在宋徽宗年裡做過丞相。

趙明誠介紹中提及,趙明誠是知名的金石學者,文物鑑賞鑑賞家,而且還是一位古文字的學術研究。一一零二年,還要念書的趙明誠就與唐詩宋詞名人李清照結了婚。一一零七年,因父親遭蔡京污衊而死,趙氏家屬也因而受了拖累,趙明誠夫妻返回山東青州家鄉定居。

由皇室變成了普通百姓,但對她們夫妻而言,確是因禍得福,這時她們把所有的活力都放到金石,書畫和古物上。

她們每每獲得一本奇書,兩天便相互梳理題詞,倘若獲得一件青銅器,她們便細心盤玩賞析,相互之間得出點評。有時候,夫婦二人還要餐後,一同坐著圖書館回歸堂中泡茶飲茶。對她們夫妻而言,這一段時間是她們一生中最爛漫,最溫暖,最悠閒的歲月。也就是說在這時候,趙明誠進行了《金石錄》的寫作。

儘管趙明誠在金石這些方面有挺大的貢獻,但他在政界上卻看起來很黯淡,官運極其平整。他最大的官銜,就是說江陵縣令,並且也只幹了一年,就由於瀆職被罷黜,瀆職的緣故是他的御營執政官叛變,儘管叛變未果,可他卻因而被撤職。但這事以往不久,他又收到上邊的指令,他會到潮州坐縣令,但他都還沒就任,就因病亡在了南京,長年四十九歲。

李清照與趙明誠在相遇以前,趙明誠就早已讀過她的古詩詞了,而且針對那位博學多才、靈透純真的女人十分的欽佩,一直要想了解並和另一方結識,但是卻煩擾沒有那樣的機遇。之後總算和李清照的一個哥哥結交了,這也為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相遇確立了優良的基本。有一次趙明誠和她的那位哥哥,也就是說李迥一起到外邊去玩,很巧遇上了李清照,她原本是要想借著元霄節欣賞彩燈的,但是卻沒有想起她的一生都由於這一天而產生了更改。

公年1127年,趙明誠被選為健康縣令,在一次城中心叛變中,趙明誠縋城逃走,促使李清照對其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慚愧,情緒鬱郁,後喪生就任湖州知事中途。在李清照孤獨之際,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領李清照錢財,乘虛而入,對李清照萬般套近乎。

李清照那時候孤苦伶仃,便頂凡俗之風嫁個張汝州。結婚後,二人察覺都遭受了矇騙,張汝州發覺李清照並沒有自身預期中的萬貫家財,而李清照也發覺了張汝州的虛偽,乃至到之後的拳腳相加。以後,李清照發覺張汝州的官銜來自賄賂,便控告張汝州,在那時候的社會現狀下,妻子揭發老公,即便證實老公犯法,妻子也用同受牢房之苦。

李清照坐牢後,因為親人收購了獄卒,坐牢九天便被釋放出來,這一段不上100天的婚姻生活就此結束。親眼看到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苦而志頑強」,在「找尋、空蕩蕩」的晚年時期,她披肝瀝膽,編寫《金石錄》,進行老公未竟之功。金軍的猖狂席捲激發她明顯的熱愛祖國感情,她積極主動主張北伐佔領中華,但是宋代王朝的腐爛軟弱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期望變成幻像。

李清照在南渡前期,還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迄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堅貞不屈反諷徽宗父子倆的喪權辱國,含意表述得痛快淋漓,表述對宋王朝的怨恨。很多年的離鄉背井,她那顆早已殘碎的心,又因她的再嫁難題遭受士人階級的汙詬3D渲染,遭受了更比較嚴重的迫害。她孤苦伶仃,呼告無果,貧苦憂苦,流徙飄泊,最終孤獨地死在江南。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及注釋】譯文

還記得那次在溪邊亭中遊玩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興以後大家乘著夜色趕快掉轉船頭,卻不料走錯了路小船划進了藕花深處。怎麼出去呢?怎麼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划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注釋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⑵常記:長久記憶。溪亭:臨水的亭臺。⑶興盡:盡了酒宴興致。⑷藕花:荷花。⑸爭:怎,怎麼。⑹鷗鷺:泛指水鳥。

【作品鑑賞】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一首憶昔詞,全詞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境界優美怡人,尺幅雖短卻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以優閒的遊興始,中經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誤入藕花,最後驚起鷗鷺,全詞最後一切都統一在白色鷗鷺蒼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動作和情緒,起伏變化,很富於節奏感。詞人把瞬時的神情,瞬時的動作,瞬時的音容,瞬時的景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極富立體感的生活畫面。這是一個永恆的活生生的生活畫面。這是畫面在清新之景中滲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它不像《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那樣帶著富貴之氣,也不像《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那樣帶著衰颯之氣,而是表現了作者青春時期的野逸之氣。

【名家點評】現代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別見楊金本《草堂詩餘》』前集卷上,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卷四,誤作無名氏詞,注「或作李易安。」(《詞林萬選》所注或作某某,殆為毛晉所加,非楊慎原文。)又見《匯選歷代名賢詞府全集》卷一、《唐詞紀》卷五、《古今詞話·詞辨》卷上、《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二引《古今詞話》,俱誤作呂洞賓詞。現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詞新話》:李清照《如夢令》第一句雲「常記溪亭日暮」,「常」字顯然為「嘗」字之誤。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原為抄本。並非善本,其誤抄「嘗」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陳景沂《全芳備祖》卷十一荷花門內引此詞正作「嘗記」,可以糾正《樂府雅詞》之誤,由此亦可知《全芳備祖》之可貴。縱觀當代選本,凡選清照此詞者無不作「常記」,試思常為經常,嘗為曾經,作「常」必誤無疑,不知何以竟無人深思詞意,沿誤作「常」。以訛傳訛,貽誤來學,影響甚大。希望以後選清照此詞者,務必以《全芳備祖》為據,改「常」作「嘗」。現代吳小如《詩詞札叢》:我以為「爭」應作另一種解釋,即「怎」的同義字。這在宋詞中是屢見不鮮的。「爭渡」即「怎渡」,這一疊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計想著怎樣才能把船從荷花叢中劃出來,正如我們平時遇到棘手的事情輒呼「怎麼辦」、「怎麼辦」的口吻。不料左右盤旋,船卻總是走不脫。這樣一折騰,那些己經眠宿灘邊的水鳥自然會受到驚擾,撲拉拉地群起而飛了。檢近人王延梯《漱玉集注》,「爭」正作「怎」解,可謂先得我心。

作者介紹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 名李清照字 號號易安居士所處時代宋朝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出生時間1084年3月13日去世時間1155年5月12日主要作品《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夏日絕句》等主要成就詩詞創作、詩詞理論職 業詩人、詞人配 偶趙明誠

相關焦點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李清照詩詞賞析/文瀾珊
    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她筆下的詞,也大多透著江南女子的溫婉。殊不知,她也寫詩,雖然,留存於世的詩作極少,卻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並且,她的作品中,也有豪放派風格的。比如這首《夏日絕句》。《夏日絕句》[宋]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之巾幗氣節: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的學問,說實話是要比丈夫趙明誠的學問大,當然贏得多,但是每次李清照說中了答案後,開懷大笑,直笑得茶水濺出了杯子,潑濺在衣服上。此時茶香溢滿書房,這就是「賭書潑茶」,辭賦唱和,生活如此情趣而美好,後來納蘭性德感動此事,寫有一句著名的詞,叫「賭書消得潑茶香」。
  • 李清照的代表作《夏日絕句》賞析
    宋代詞人中,我最喜歡李清照的代表作《夏日絕句》。李清照(1084—1152),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省章丘市)人。南宋女詞人,詞風婉約清麗,詩作慷慨雄健。李清照夫婦於金兵南犯時逃到江南,面對山河破碎,同胞流離,詩人感慨萬分,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一首借歷史人物抒情言志的作品。
  • 詞後|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的詩竟是如此的豪放
    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所作的詞令到大才子們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其實她的詩亦是絕佳,本期我們就來欣賞幾首李大才女的詩作。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告訴世人什麼是項羽精神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以一首簡單的五言絕句勾畫出一幅悲壯的畫面,同時,高度讚揚了項羽。當今人們回看歷史,已知李清照經歷了夫死,物散,再婚,離異。不禁發問:「李清照這首《夏日絕句》是暗諷她丈夫的嗎?」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女人一旦豪邁起來,就沒男人什麼事
    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還有關於項羽不肯過江東,像大家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項羽都有獨屬自己的解讀,我對他不肯過江東的解讀就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何必苟且去偷生,生本轟轟烈烈,死亦氣壯山河。
  • 詞後|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詞國皇后李清照的詩竟是如此的豪放
    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所作的詞令到大才子們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其實她的詩亦是絕佳,本期我們就來欣賞幾首李大才女的詩作。
  • 為什麼很多人會喜歡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為什麼喜歡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概括來說,是因為李清照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因為她擲地有聲地大聲吶喊,因為高亢響亮的價值取向!《夏日絕句》是李清照的名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20字,但是卻影響深遠。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兵攻入中原,俘虜了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遷,趙構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權。
  • 古詩《夏日絕句》
    泱泱中華大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曾出現過舉不勝舉的優秀男兒,但是自古以來,歷史上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巾幗女英雄,如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一品誥命鎮國夫人樊梨花,武則天……還有今天我們學習的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真是讓人不佩服不行。李清照是一位很溫婉的詞人。她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被千古流傳,題目是《夏日絕句》。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絕句嗎?
  • 李清照很大膽的一首詩,短短幾字霸氣沖天,令多少男人無地自容
    但是李清照豪放起來,卻也是振聾發聵的吶喊。這首豪放的詩,便是李清照一首著名的詠項羽的詩《夏日絕句》,這首詩在歷代詠項羽作品中也是很有名的。在這首詩中,李清照一掃陰霾的婉約之氣,字裡行間中充滿了豪放英氣,很多男子都沒有這樣的氣概!
  • 宋詩鑑賞:李清照——唱盡霸王氣概的《夏日絕句》
    相形之下,她的詩作存世不多,僅存十五首,流傳也不廣,藝術成就方面和詞作也沒有可比性,但今天解讀的這首《夏日絕句》卻是一個例外。這個例外,不僅僅是知名度、藝術水準的例外,更是風格的例外。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秋瑾與李清照代表作各10首,你喜歡誰的
    秋瑾的詩從藝術風格上看,秋瑾詩詞雄渾剛健、道勁豪放,借用誇張和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造成噴薄而出、氣壯山河之勢,讓人吟詠不厭,慨嘆不已。一洗傳統女性文學的脂粉之氣,而多擊節鏗鏘的時代之音,凸顯了一個獨立風雲的女英雄形象。
  • 解讀李清照《夏日絕句》:10個字盪氣迴腸,賦予女兒身英雄豪氣
    歷史上的才女,如果論起來,李清照一定排在前十裡面,如果再論英雄豪氣,李清照則憑藉一首《夏日絕句》當屬第一。 在這樣一個環境薰陶下,再加上李清照自身的聰穎,造就了一個傑出的才女,人誇「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李清照18歲時嫁與太學生趙明誠,當時李清照父親為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父親為吏部侍郎。在這樣一個高幹家庭中,小兩口恩恩愛愛,互攜互助,又有共同愛好,自然是非常完美的生活。
  • 弘揚傳統、傳承文化,書寫經典第64期——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歷史上的才女,如果論起來,李清照一定排在前十裡面,如果再論英雄豪氣,李清照則憑藉一首《夏日絕句》當屬第一。李清照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進士出身,母親的爺爺王拱辰則是狀元出身。在這樣一個環境薰陶下,再加上李清照自身的聰穎,造就了一個傑出的才女,人誇「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李清照18歲時嫁與太學生趙明誠,當時李清照父親為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父親為吏部侍郎。在這樣一個高幹家庭中,小兩口恩恩愛愛,互攜互助,又有共同愛好,自然是非常完美的生活。
  • 才女李清照憑一首詞就讓朱熹感嘆: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隨之在宋朝時期,蘇軾的學生張耒就也應和《大唐中興頌》寫了一篇《浯溪中興頌》。一下子引起了當時許多著名文人都應和其張耒的這首詩。這是還在閨閣中的李清照,也寫詩應和。於是便出現了千古絕句:何為出站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 小學古詩《夏日絕句》項羽真英雄啊!家長:我孩子絕不能學項羽
    我們先來一起回顧一下這首古詩:夏日絕句宋 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古詩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跟隨丈夫逃亡路過烏江時,所寫的一首借古諷今詩,藉由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烏江自殺的典故,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以及自己丈夫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面對外來入侵者,南宋最需要的就是如項羽一般誓死捍衛主權與尊嚴的英雄氣概。詩人雖為女子,但所寫詩句壯懷激烈、勢如千鈞,愛國之情噴湧而出,震撼人心。
  • 李清照最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諷刺的還是她丈夫,才女果然不一般
    李清照的這種家國情懷,更是使得他的作品裡有一種凝聚力,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這一點與她的丈夫趙明誠就完全不一樣,她的丈夫雖然也是一位才子,可是他的氣節上那是無法與李清照相比較,當他出任建康知府時,由於後城裡發生了叛亂,他不是去想著平判,而是帶著家人選擇了出逃,也正是這一點令李清照很是不恥,為此她還寫了一首極有諷刺意味的詩,那便是《夏日絕句》,在這首詩中,他不留情面地諷刺了自己的丈夫,最羞的他無地自容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於詩詞中邂逅千古奇女子的柔情與剛烈
    據說,趙明誠收到妻子的詞作之後,深有感觸,但對妻子的才學又隱隱有些不服氣,於是廢寢忘食,終於寫就數篇作品。將自己的作品與妻子的這首《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放在一起,請朋友評點。不料,於眾多詞作中,朋友均言「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最為精妙。至此,趙明誠對妻子的才學真正感佩至極。
  • 前期無憂無慮,後期多愁善感,李清照寫了一首詩,開篇便激勵人心
    古往今來能稱得上才女的人不少,但是被尊為「千古第一才女」且大家對其欽佩有加的卻少之又少。李清照能夠成為千百年來在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一顆明星,是源於她雖為一介女流,卻有著驚人的膽魄和氣勢。李清照這一生也算是坎坷無奈,有過美滿的幸福,也有過牢獄之災。她雖然身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之,而詞作類型豐富,絕不拘泥於一種形式。這與她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有關。
  • 李清照在逃亡途中,憤怒之餘寫下一首詩,氣勢和意境蓋過蘇東坡
    身為婉約派的翹楚,李清照的地位和影響毋庸置疑,但她也曾寫過相當豪邁的作品,氣勢和意境蓋過蘇東坡。 《夏日絕句》 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