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鑑賞:李清照——唱盡霸王氣概的《夏日絕句》

2020-12-12 騰訊網

李清照

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的傑出代表,在宋詞創作上取得了巨大而輝煌的藝術成就,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相形之下,她的詩作存世不多,僅存十五首,流傳也不廣,藝術成就方面和詞作也沒有可比性,但今天解讀的這首《夏日絕句》卻是一個例外。這個例外,不僅僅是知名度、藝術水準的例外,更是風格的例外。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

這首詩的氣質,是英雄的氣質,絕對不是「婉約派」的氣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活著要當人中的豪傑,死了也要當鬼中的英雄。起首兩句詩如平地起驚雷,振聾發聵,將英雄的氣度,英雄的個性,英雄的作為進行了高度的提煉與升華,這十個字可謂是擲地有聲。這一聯詩因其簡潔有力的概括,慷慨悲壯的氣勢,崇高的境界成為千古名句,激勵了後世無數有英雄主義情結的仁人志士。

項羽自刎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率八百騎兵突出漢軍的十面埋伏,逃到東山邊上時,只剩下二十八騎。面對漢軍數千追兵,項羽再次展現了當世第一猛將的彪悍戰力,將手下軍士分四路,親自帶隊突擊,斬將、奪旗、擊潰包圍一通操作猛如虎,一聲怒吼震退漢軍楊喜兵馬,僅損失兩騎就突圍成功,逃到了烏江邊上。

烏江

烏江亭長駕船來接,並勸項羽回江東養精蓄銳,整軍再戰。這是一個逃出生天的絕佳機會,然而項羽看著面前這個忠誠的江東老鄉,忽然感到了深深的羞恥,自己一敗塗地,當年帶出來的八千子弟兵也全部戰死,如今只有自己一個人回去,實在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將烏騅馬贈於亭長,返身殺入漢軍陣中,再殺數百人,身中十餘創,拔劍自刎,可謂是死得轟轟烈烈,驚天地泣鬼神。這兩句詩是前兩句的註解,李清照引用這個典故,怒贊項羽的英雄氣概來對比趙構之流的逃跑主義,不抵抗主義。「至今」兩字從時間與地點上將古與今、歷史與時事完美地結合起來,借古諷今。

趙構

「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南渡,揚州、臨安、越州、明州,趙構在前面一路逃竄,金兵在後面窮追不捨,一路燒殺搶掠,所過之處血流成河,城池毀棄,秀麗的江南水鄉變成人間地獄。這種一味逃竄的行徑和當年項羽相比,真是大相逕庭。

那麼在李清照的心目當中,什麼樣的人才是英雄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無論是做人還是做鬼,都得挺直了腰,有骨氣,有血性,像趙構等人,既不是「人傑」,更不要說「鬼雄」。

江寧愛情隧道

這首詩僅僅只是諷刺了趙構嗎?實際上還有一個人,這個人恰恰是她最親近的人,她的丈夫趙明誠。公元1129年,趙明誠任江寧知府,江寧就是現在的南京。當時駐在江寧的一位宋軍將領,意圖擁兵作亂。這件事被人發現,火速報給了趙明誠。湊巧的是,朝廷此時發來調令,調趙明誠去湖州任知州。趙明誠雖然接到了這道命令,但還在江寧城中,作為尚未離任的知府,有平叛的責任;退一步來說,面對謀反這種極為嚴重的事件,趙明誠作為朝廷高級官員,哪怕他不是知府,只要在江寧城中,也有平叛的責任。然而,在此危急關頭,需要趙明誠站出來承擔責任的時候,當天晚上他和手下幾個官員,用繩子從城牆上溜了下去,逃之夭夭了。趙明誠沒有調查制止叛亂,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棄滿城百姓於不顧,只顧自己逃命的行徑著實令人不齒。事實上,趙明誠這種行徑並非個例,而是當時南宋小朝廷不少文臣武將的普遍行為,所以金兵所到之處,望風披靡,棄城而逃,完全喪失了官員的底線。

夏日絕句書法

李清照出身宋朝高官之家,從小明經知禮,性格外柔內剛,具有濃厚的家國情懷,丈夫的所作所為,無疑讓她也是顏面掃地,內心極為痛苦,但她又不能明說,所以只能在詩裡暗暗表示一下鄙視,當然最重要還有許多激勵成分在內。所以,雖然並不能說這首詩完全就是針對趙明誠的,但以項羽的有骨氣,知羞恥,來反襯趙構以及趙明誠等南宋一大批官員的軟骨頭、不知恥則是確然無疑的。

李清照的作品,以「靖康之恥」為分水嶺,表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北宋時期,寫少女的快樂,婚後的幸福,輕快而甜蜜;南宋時期,寫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悽涼而低沉,在家國之悲中蘊含了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

李清照與趙明誠

這首《夏日絕句》雖出於女子之手,但其中的錚錚鐵骨、凜然正氣、愛國激情,令人肅然起敬。

相關焦點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李清照詩詞賞析/文瀾珊
    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她筆下的詞,也大多透著江南女子的溫婉。殊不知,她也寫詩,雖然,留存於世的詩作極少,卻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並且,她的作品中,也有豪放派風格的。比如這首《夏日絕句》。《夏日絕句》[宋]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古詩《夏日絕句》
    泱泱中華大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曾出現過舉不勝舉的優秀男兒,但是自古以來,歷史上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巾幗女英雄,如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一品誥命鎮國夫人樊梨花,武則天……還有今天我們學習的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真是讓人不佩服不行。李清照是一位很溫婉的詞人。她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被千古流傳,題目是《夏日絕句》。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絕句嗎?
  • 為什麼很多人會喜歡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為什麼喜歡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概括來說,是因為李清照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因為她擲地有聲地大聲吶喊,因為高亢響亮的價值取向!《夏日絕句》是李清照的名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20字,但是卻影響深遠。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兵攻入中原,俘虜了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遷,趙構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權。
  • 李清照的代表作《夏日絕句》賞析
    宋代詞人中,我最喜歡李清照的代表作《夏日絕句》。李清照(1084—1152),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省章丘市)人。南宋女詞人,詞風婉約清麗,詩作慷慨雄健。李清照夫婦於金兵南犯時逃到江南,面對山河破碎,同胞流離,詩人感慨萬分,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一首借歷史人物抒情言志的作品。
  • 解讀李清照《夏日絕句》:10個字盪氣迴腸,賦予女兒身英雄豪氣
    歷史上的才女,如果論起來,李清照一定排在前十裡面,如果再論英雄豪氣,李清照則憑藉一首《夏日絕句》當屬第一。 在這樣一個環境薰陶下,再加上李清照自身的聰穎,造就了一個傑出的才女,人誇「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李清照18歲時嫁與太學生趙明誠,當時李清照父親為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父親為吏部侍郎。在這樣一個高幹家庭中,小兩口恩恩愛愛,互攜互助,又有共同愛好,自然是非常完美的生活。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李清照《夏日絕句》
    《夏日絕句》是宋朝詞作家李清照于靖康二年(1128年)路過烏江而作。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
  • 弘揚傳統、傳承文化,書寫經典第64期——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歷史上的才女,如果論起來,李清照一定排在前十裡面,如果再論英雄豪氣,李清照則憑藉一首《夏日絕句》當屬第一。李清照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進士出身,母親的爺爺王拱辰則是狀元出身。在這樣一個環境薰陶下,再加上李清照自身的聰穎,造就了一個傑出的才女,人誇「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李清照18歲時嫁與太學生趙明誠,當時李清照父親為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父親為吏部侍郎。在這樣一個高幹家庭中,小兩口恩恩愛愛,互攜互助,又有共同愛好,自然是非常完美的生活。
  • 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趙明誠介紹中提及,趙明誠是知名的金石學者,文物鑑賞鑑賞家,而且還是一位古文字的學術研究。一一零二年,還要念書的趙明誠就與唐詩宋詞名人李清照結了婚。一一零七年,因父親遭蔡京污衊而死,趙氏家屬也因而受了拖累,趙明誠夫妻返回山東青州家鄉定居。
  • 小學古詩《夏日絕句》項羽真英雄啊!家長:我孩子絕不能學項羽
    我們先來一起回顧一下這首古詩:夏日絕句宋 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古詩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跟隨丈夫逃亡路過烏江時,所寫的一首借古諷今詩,藉由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烏江自殺的典故,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以及自己丈夫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面對外來入侵者,南宋最需要的就是如項羽一般誓死捍衛主權與尊嚴的英雄氣概。詩人雖為女子,但所寫詩句壯懷激烈、勢如千鈞,愛國之情噴湧而出,震撼人心。
  • 李清照最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諷刺的還是她丈夫,才女果然不一般
    我們都知道李清照所生活的南宋,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整個大宋王朝那是搖搖欲墜,可是這些文人則是始終堅持住了自己底線,同時也積極地參與到反抗金人的大業中來,雖然李清照是一個女子,可是她也有這樣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夠上戰場,可以把敵人趕出去。
  • 李清照目睹丈夫貪生怕死,後寫下一首最霸氣的詩,至今讓人熱血沸騰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位才女,她名叫李清照。眾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詞人,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據史料記載,李清照因曾經在詞作中三次用過「瘦「字,因此江湖人稱「李三瘦」。第一處是《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二處是《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三處是《鳳凰臺上憶吹簫》:「新來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從她一貫的詞作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她的才氣及柔情。
  • 李清照在逃亡途中,憤怒之餘寫下一首詩,氣勢和意境蓋過蘇東坡
    身為婉約派的翹楚,李清照的地位和影響毋庸置疑,但她也曾寫過相當豪邁的作品,氣勢和意境蓋過蘇東坡。 《夏日絕句》 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告訴世人什麼是項羽精神
    李清照以一首簡單的五言絕句勾畫出一幅悲壯的畫面,同時,高度讚揚了項羽。當今人們回看歷史,已知李清照經歷了夫死,物散,再婚,離異。不禁發問:「李清照這首《夏日絕句》是暗諷她丈夫的嗎?」所以這種說法不是貶低了她的丈夫,反而看小了李清照。其次,李清照晚年,國家山河破碎,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金人虜了去,面對國人的苟且偷生,李清照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用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也無可厚非。
  • 若寫項羽的詩有段位,杜牧、王安石、李清照,誰是青銅,誰是王者
    霸王之所以為「霸王」,自然是因為他在秦末亂局中確實能力卓越,且真有王爵之位。而後人回憶霸王,多是因為偶生念想,嘆惋霸王的種種,可惜當下的紛紛。人人都寫霸王,不僅讓項羽的形象更加豐滿,也讓寫作者們展現了他們的內心。
  • 「古詩詞」小學生必讀《書湖陰先生壁》《題西林壁》《夏日絕句》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小學生必讀《書湖陰先生壁》《題西林壁》《夏日絕句》第一篇:《書湖陰先生壁》作者:「宋」王安石全文: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第三篇:《夏日絕句》作者:「宋」李清照全文: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李清照:半生逃亡終不負這八個字
    午後的炎熱夏季,坐在電腦前,翻到李清照的生平,深深地被吸引了,不由得想起她的那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於這首詩我只想用四個字形容「才華逼人」。而那首著名的《夏日絕句》便是在路過烏江之時,看著國破之後的山河,悲從心生,提筆一氣呵成的。反覆吟誦著「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真的很難想像一個詩詞歌賦,婉約雅致的女子竟有如此豪情壯志。而「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也表明了李清照在金兵入侵之後的態度,再聯想到丈夫的棄城而逃,李清照羞愧又躊躇,恨不能領兵打仗,唯有烏江之上,留下此詩,以明志。
  • 李清照: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香門第 才華橫溢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大學士蘇軾的學生,不僅得到蘇軾的真傳,才氣逼人,還喜歡藏書;母親出生在當朝狀元王拱宸的孫女,飽讀詩書,蕙質蘭心。李清照自幼受文學計夜的澆灌,她才華出眾外美如花, 內秀如竹。
  • 李清照很大膽的一首詩,短短幾字霸氣沖天,令多少男人無地自容
    但是李清照豪放起來,卻也是振聾發聵的吶喊。這首豪放的詩,便是李清照一首著名的詠項羽的詩《夏日絕句》,這首詩在歷代詠項羽作品中也是很有名的。在這首詩中,李清照一掃陰霾的婉約之氣,字裡行間中充滿了豪放英氣,很多男子都沒有這樣的氣概!
  • 西楚霸王:大丈夫當如此也!
    經此一戰,加之劉邦西路大軍攻破武關、藍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鴻門宴「 一念決生死一宴定天下 」鴻門宴大致劇情,朋友們肯定也是耳熟能詳了,在這裡不過多贅述了!虞姬:「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說罷,拔劍自刎!霸王看著死在懷裡的虞姬,歇斯底裡的痛哭。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那只是未到傷心處啊。哪個英雄寧願孤單,只是沒有了那個願意陪打江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