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中國心。」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中國該不該接留學生回國,自海外疫情蔓延開始,就一直引起極大爭論。近期,中國政府接連協調航班接回在英、美等地未成年留學生,此舉不僅僅顯示中國心系海外公民,是一種人道之舉;更是對弱勢群體的特殊關懷。
針對是否「接小留學生」回中國一事的爭議點,無非有二。一方面是一些人認為未成年留學生自小出國已沒有「家國情懷」,把他們歸為了「其他國家的接班人」。
從舊金山飛抵上海後,180名中國小留學生步出浦東國際機場T1航站樓。(圖片來自上海上觀新聞)
另一方面則是有些人質疑,一些自小就讓孩子到海外留學的家長,應是平日裡對中國教育文化等並不自信群體,在危難時刻卻想到了中國。
總之,從反對者的話中不難看出,「不愛國」是對小留學生的一大印象。
其實,造成未成年留學生出國的原因很多,有因家庭原因隨父母工作調動出國,也有為更好的升學機會出國,但無論如何,在這個具有多元化選擇的時代,出國留學與否不應簡單地和是否愛國畫等號。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高速發展,走出國門的留學生會發現,中國在很多方面早已走在世界前列。他們對中國國力的信心遠超此前的數代人。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中國心」的情懷在他們身上也更加濃烈。
並且,未成年留學生年紀尚輕,面對疫情應對能力不足。這也讓他們更有可能暴露在疫情的危險之中。
保護弱者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更是國際社會普遍遵循的原則,從這個角度出發,優先安排小留學生回到中國十分合理。
況且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未成年留學生在這一時期經歷重要時刻,或許將影響和改變他們的一生。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當下,在他們身處海外面臨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的時候,祖國伸出援手將留存在他們的記憶深處,也會在他們心裡種下責任和擔當。
「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是中國使館在發給身在海外一些中國留學生健康包上寫下的詩句,寓意兒行千裡母擔憂。
不論是加增臨時班機接留學生回到中國,還是為在外留守的中國留學生發放防疫物資,「祖國是你們最堅強的後盾」這句話,中國始終奉行。(原標題:僑報時評:兒行千裡母擔憂)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綜述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