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下沉:咖啡革命的遠徵

2021-01-07 IC實驗室2019

文 | 許北鬥

1683年9月12日凌晨,天未破曉。

在維也納經歷了長達兩個月的圍城之後,波蘭國王索別斯基終於指揮聯軍打響了解圍之戰。

紀律嚴明的基督教軍隊從山坡上衝下來,在土耳其人眼中猶如「黑色瀝青的洪流從山上瀉下,吞噬了它遇到的一切事物」。

戰鬥持續了一整天。當索別斯基親自闖入大維齊爾本人的帳營,克裡米亞韃靼可汗高呼:「以安拉之名!波蘭國王真的來了!」。說罷,就帶領部眾縱馬逃離戰場。

基督教聯軍贏得了勝利,史稱「維也納之戰」。這場戰役成功阻止了奧斯曼帝國攻入歐洲的行動,打破了困擾了中歐數百年的噩夢,同時也是奧斯曼帝國轉向衰敗的開始。

維也納之戰

除此之外,這場勝利還帶來了一個小小的意外。這個意外從此改變歐洲人的生活方式,進而逐漸影響了整個世界。

在土耳其人倉皇退走後的大營裡,歐洲士兵們發現了很多奇怪的戰利品,比如剛被砍了頭的雌性鴕鳥和一隻不願意被人抓住的鸚鵡。其中就包括那個小小的意外——曾被人稱之為「阿拉伯美酒」、「伊斯蘭苦粥」的黑色飲料——咖啡。

1

在英國品牌評估機構 Brand Finance 公布的「2018 全球最有價值 25 個餐廳品牌」中星巴克以 324.21 億美元穩坐第一。不到半個世紀,這個誕生於西雅圖的小店就成為了享譽全球的咖啡帝國。

自 1999 年進入中國以來,星巴克在國內市場一直順風順水,同為外來客的 Costa、漫咖啡都遠非其敵手。但是在今天,在大陸 148 座城市共開設超過 3500 家門店的星巴克還是迎來了敵人。

脫胎於神州專車的瑞幸咖啡正以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特有的、星巴克難以理解的瘋狂燒錢行為迅速擴張市場、跑步上市。

在許多人看來,小藍杯這種燒錢補貼的做法和過去的小黃車並無二致,因此也認為 ofo 的結局會是瑞幸的最終歸宿。

估值達到 22 億美元的瑞幸似乎是個紙糊的帝國,得到最多的評價永遠是「營銷做的不錯。但是如果不是便宜,誰喝它呀」。讓它去阻擋星巴克在中國的攻城拔寨,總有碰瓷之嫌。

形勢遠沒有說的那麼輕鬆。

從星巴克的同店銷售增長數據來看,18Q3 中國區同店銷售同比下降 2%,是 9 年來第一次下跌,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

雖然在第四季度最終增長 1%,相較之前依然嚴重放緩。更重要的是在營業利潤率方面,星巴克自 18Q2 起顯著下滑,客單價卻在提升。

簡而言之,星巴克的訂單量變少了。

當然不能把原因只歸結為瑞幸的崛起,這更像是整體環境的變化。

中國本土競爭者正在冒出,喜茶、奈雪の茶等茶飲也是星巴克的潛在對手。他們更低的價格、更靈活的營銷策略和更便捷的外賣服務無疑在侵蝕咖啡帝國的疆土,這也迫使星巴克做出了改變。

去年 8 月,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在上海宣布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阿里旗下的新零售業務,包括餓了麼、盒馬、口碑在內與星巴克全面對接。星巴克正在積極嘗試外賣業務、智慧新零售和數字營銷。

2018年11月,中國有了星巴克專星送

一直以來,星巴克人都以他們的品牌傳播技巧自豪,也深受同行豔羨。與其他餐飲品牌相比,星巴克從不執著於鋪天蓋地的廣告來和巨額促銷——這與瑞幸剛好相反。

用 CEO 舒爾茨的話說,星巴克的成功證明了耗資數百萬元的廣告不是創立一個全國性品牌的先決條件,充足的財力並非創造名牌產品的唯一條件。你可以循序漸進,一次一個顧客,一次一家商店或一次一個市場來做。

這種力求精品與服務的「口碑營銷」方式確實暗含了咖啡文化的內涵,在咖啡文化的發源地義大利,咖啡不是一種簡單的飲料,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正如茶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種哲學。

但是在今天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種營銷方式在中國的可能性。

2

要窺探星巴克品牌成功的秘密,我們首先得把鏡頭拉回它的老家美國。在關於咖啡的故事上,美國人民只幹了兩件事情:把英國茶葉倒進海裡,以及把星巴克開遍全世界。

在 18 世紀晚期,北美洲咖啡館並不常見,這些歐洲移民主要以茶葉飲料為主。

1773 年的 12 月 16 日,為了反抗英國的《茶稅法》,一群「自由之子」喬裝成印第安人的模樣潛入商船,將東印度公司運來的整船茶葉全部傾到在波士頓灣。

這就是對美國影響深遠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兩年後「獨立戰爭」爆發。為了表示對大英帝國的抵抗,北美人民用喝咖啡取代了喝茶,咖啡變成了一種「愛國」的飲料。

波士頓傾茶事件

星巴克的出生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一個荷蘭人來到美國,驚訝於美國咖啡的難喝,想盡辦法使用新鮮的咖啡豆,創立了 Peet’s Coffee。他變革咖啡的理念影響了兩位教師和一位作家,三人在西雅圖的魚市派克市場創辦了第一家星巴克,專門出售高質量的咖啡豆和咖啡器材。

第一家星巴克

十年後時任星巴克市場主管的霍華德·舒爾茨被派往義大利考察咖啡館文化。回國後他的理念發生了巨大轉變,結果他沒有說服老闆們義大利咖啡文化才是美國的未來。於是他離開星巴克創辦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每日咖啡」,大獲成功。

豐厚的利潤讓舒爾茨殺了個回馬槍,他用 370 萬美元從創始人手裡買下星巴克並與每日咖啡合併,形成了我們如今所認識的星巴克。在 1992 年成功上市後,星巴克颳起一陣「綠色旋風」,在全美瘋狂開店,搶佔了各地獨立咖啡館的份額,最終成功佔領整個美國,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徵。

霍華德·舒爾茨

這個關於美國和咖啡的故事有多麼重要呢?

多數人在討論星巴克品牌成功的秘訣時,常常歸結於舒爾茨提出的「第三空間」理論。即在工作和家庭之外,人們還需要一個互相交流的空間,而星巴克就是這麼一個地方。這個理論很完美,也影響了諸多咖啡品牌。

但是這些人忽略了一個重點:自 1773 年「波士頓傾茶」到 1971 年星巴克建立這中間近二百年咖啡文化的積澱。在這段過程中,咖啡多次參與到美國重要的歷史時刻,這才逐漸讓咖啡成為一種國民飲料。

3

翻看世界飲料史,多數飲料都有這麼一個故事:起源於大眾,消費於精英,最後回歸大眾。

無論是酒、茶還是咖啡,或辛辣,或苦澀,剛剛誕生的時候味道並不真的讓人喜愛。令他們廣為流行的是他們的功能性。

比如說酒,對於居住在寒冷或潮溼地區的人來說,這是一種防寒、去潮的必需品。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沒有喝熱水的習慣,喝水汙染嚴重,有殺菌作用的酒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咖啡和茶給人們提供了一種與酒相反的狀態,兩者的咖啡因可以起到興奮與提神的作用,幫助飲用者保持清醒,這對古代哲學家們的思考尤為有幫助。正是由於他們,兩種飲料才各自發展出了令人著迷的文化。

阿拉伯的咖啡館

這個世界上存在自上而下的文化,也存在自下而上的文化,但一旦形成一種文化,那勢必要打破階層和地域的限制。打破的階層與地域限制越多,這種文化流傳也就越廣。

咖啡在美國的擴張史中,有兩件事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件是袋裝咖啡豆技術的發展。最初的咖啡豆和其他貨物一起通過海運的方式到美國,經過長途運輸咖啡豆都會有一股難聞的異味。

袋裝或罐裝的發展解決了這個問題,咖啡豆開始變得易於攜帶。因此在美國內戰中,袋裝的咖啡豆成為了每個士兵的標配,即使戰場上士兵們也能喝到熱咖啡。

袋裝咖啡豆

同時,這些袋裝咖啡也成為了美國西部拓荒者的好夥伴。在惡劣的環境中,沒有什麼比一杯滾燙的咖啡更令人開心。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咖啡逐漸傳播到美國各地。

第二件是速溶咖啡的興起。1910 年,一個名為 George 的人發明了速溶咖啡,這種只需要熱水衝泡就能飲用的方式令咖啡真正成為了一種國民飲料。

速溶咖啡粉末

靠著提神醒腦的作用,速溶咖啡在一戰中為美國士兵立下汗馬功勞。這些士兵們又在二戰時帶著最大的速溶咖啡品牌來到戰場,第一次從咖啡文化的輸入者成為輸出者。這個品牌的名字叫做「雀巢」。

美國人對咖啡的別稱「a cup of Joe」就來源於此。

很顯然,咖啡的普及化正是與其製作程序的簡化息息相關。很多時候最好的品牌傳播並不是創意的智慧,而是讓人們能快速地看到它,並且方便地使用它。

正是由於有這麼多的文化做鋪墊,星巴克早期的擴張才如此。他當然不需要花大量的資金去做廣告牌,它的目標是把店面開到隨處可見——還有什麼比你的店面更好的廣告牌嗎?

星巴克全美點位分布圖:遍布美國

曾經有一個笑話形容星巴克開店之瘋狂:如果有一家星巴克失火,應該讓客人們去哪兒?答案是馬路對面的另一家。

4

三十年前,有兩個拓荒者來到中國,垂涎於這片茶葉的發源地,希望讓中國人的注意力從茶轉到咖啡。兩個拓荒者一個叫麥斯威爾,一個叫雀巢。他們遇到的共同難題是:如何把一把梳子,賣給一個和尚?

與美國截然不同,中國並沒有咖啡文化,相反茶文化緊密地與這個古老的國家聯繫在一起,紮根在歷史長河中,延綿了上千年。

作為先行者的麥斯威爾期望用「高端定位」來叩開市場大門。起初他們在北大開了一家咖啡廳,讓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率先品嘗。火了一陣以後,市場歸於平淡。麥斯威爾隨即轉戰百貨市場,推出禮盒套裝,結果並不成功,虧損了幾百萬。

後來者雀巢從一開始就定位低價,因為經過他們的調查,認為咖啡的消費者還是普通大眾。通過電視廣告,雀巢逐漸將咖啡這種飲品滲透到了中國人的生活中。

雀巢咖啡是很多中國人的咖啡啟蒙

逐漸興起的中國市場給兩家速溶咖啡巨頭帶來一個問題,計劃的咖啡原料供應不足。麥斯威爾決定採購哥倫比亞和巴西的優質咖啡豆,依然企圖做高品質的咖啡。

雀巢為了控制成本走低價策略,則把咖啡豆的供應地點定在了中國本土的雲南。

雲南的咖啡豆質量略低,但隨著雀巢對於品種的改良,最終提升了咖啡的產量。雀巢成功了,到 2004 年,雀巢已經佔據了 70% 的市場份額。

在咖啡愛好者眼裡,速溶咖啡甚至稱不上咖啡。

但是就跟當初速溶咖啡出現在美國一樣,對於沒有咖啡文化基礎的中國來說,是速溶咖啡的出現讓咖啡走進了尋常中國百姓的生活。

星巴克甫一登陸中國就能瘋狂擴張,也是建立在雀巢在中國的破冰之上。

要知道從 1960 年開始,日本的咖啡生豆進口量就開始明顯增長,然而直到 2000 年,日本生豆年進口量才突破 4 億公斤。也就是說,哪怕在日本這個比中國國土面積小得多的國家,咖啡文化的建立也用了 40 年。

日本咖啡文化的普及還跟其城市化率的推進和人均 GDP 的增長相關,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為 59%,只相當於日本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的水平。

中日兩國城市化進程對比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飛速發展的三十年中,城市之間的差異是其他國家難以想像的。雖然如今沒有哪個中國人不認識咖啡,也很少人沒喝過咖啡,咖啡文化卻遠沒有建立。

這種差距所帶來的就是,在一線城市已經開始出現了比星巴克更高級的「精品咖啡」,而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很多人甚至都沒喝過星巴克。

雀巢和麥斯威爾在中國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來到中國的海外品牌,必須學會理解中國這個遠異於歐美的市場。如果不能打破城市與城市,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壁壘,就遠談不上文化的形成。

5

中國市場之所以對星巴克如此重要,在於在傳統咖啡消耗國市場已經趨於飽和。

在 2015-2017 年,中國的咖啡年消耗量就從 7.1 萬噸增長到 12.9 萬噸,增加了 82%。開闢中國市場,可以看做一場國際版的「市場下沉」。

部分發達國家2013年和2017年咖啡銷量

正如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均一樣,國內咖啡市場的發展也非常不均衡。超一線城市和部分新一線城市的咖啡企業數量已經平均多達 1500 家。二線城市只有 300 家,到了三線城市,就只有 150 家了,僅為一線城市的 10%。

2018 年中國咖啡省份分布

市面上有許多分析星巴克與瑞幸的文章,幾乎清一色認為瑞幸是難喝的,不像一家真正的咖啡館,早晚會倒閉。即使在價格上瑞幸也並不佔優勢,7-11 等便利店的咖啡比起瑞幸更具性價比。

如果拿上海作為標準,這番言論或許是成立的。因為這是全中國咖啡文化最濃厚、便利店最為發達的城市。

可是放眼全國,便利店的推廣甚至比咖啡還困難。在不少新一線城市,便利店都還處於虧損狀態,更遑論下沉到二三四線城市。

國內多數人對於好咖啡的概念是由星巴克教育的,實際上瑞幸固然難喝,星巴克在業內的專業評價也好不到哪裡去。

作為商業咖啡,他們的路徑其實出奇地一致:用便宜的豆子,全自動咖啡來出售相對低廉的咖啡。就連發展初期也很相似,都是走快速擴張搶佔市場的方法(當然星巴克是掙錢的)。

星巴克和瑞幸

試想一下,如果你身在一個三線城市,有對喝咖啡的需求。但是根本沒有星巴克的門店,便利店更不用說,這個時候你突然發現自己有一張贈送券,你還會在乎瑞幸的味道嗎?

像瑞幸這種完全不顧咖啡品質瘋狂燒錢的公司或許真的有倒下的那一天。但是勝利者是誰?能繼續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的咖啡品牌是哪一個?又有誰來培養更多的咖啡師和喝咖啡的人?

從速溶咖啡來到中國,中國一線城市消費者的消費教育從好奇到咖啡文化,用了三十年時間。相較之下,生活節奏更慢,年輕群體流失的下線城市,如果沒有更好的模式去下沉,那麼這個教育時間或許會拉得更長。

根據一些報告推測,北京、上海這種大都市的年輕白領,年咖啡消費量已經達到 100-150 杯,作為主力消費市場增長已經進入瓶頸期,星巴克的財報也印證了這一點。

星巴克選擇與阿里合作推出外賣業務顯然也是感受到了壓力。之後在美國本土進行了效仿,聯手 Uber 提供咖啡外賣來應對長期盈利增長預期不斷下滑的情況。

在飲料市場群雄並起的今天,星巴克也要艱難地下沉,去探索增長的可能性。在星巴克的計劃中,在 2022 年前,他們需要擴張到 230 個城市,形成 6000 家門店。

但是一杯四十多塊(加外賣價格)的價格能否讓下沉市場埋單,依然是未知數。

就像當年走過巔峰的奧斯曼帝國,企圖用一場大勝來解決內憂外患,大軍直指中歐維也納,最終卻遭遇慘敗一樣。被形勢逼迫,不得不選擇擴張市場的咖啡帝國,面對的是一片未知。

參考資料:

長江證券-《社會服務行業:從星巴克經驗,看餐飲連鎖企業的擴張之道》

安信證券-《連咖啡撤回,咖啡市場曲折繁榮路?》

相關焦點

  • 最美的咖啡——星巴克
    一、星巴克的「第三空間」。星巴克將自己定位為獨立於家庭、工作室以外的「第三空間」,它的目標市場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閒的富有小資情調的城市白領。音樂星巴克的音樂已經不單單只是「咖啡伴侶」,星巴克播放的大多數是自己開發的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音樂。
  • 星巴克中國產業園動工 這個「大手筆」開啟咖啡新想像
    01 投資11億,星巴克崑山項目正式動工 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在江蘇崑山正式開工。在開工儀式上,星巴克中國宣布,將項目總投資追加至近11億人民幣(1.56億美元)。今年3月,疫情特殊時期,星巴克宣布啟動該產業園的籤約,計劃將中國打造成星巴克全球咖啡烘焙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 星巴克中國產業園動工:這個「大手筆」投資,開啟咖啡新想像
    投資11億,星巴克崑山項目正式動工11月16日,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在江蘇崑山正式開工。在開工儀式上,星巴克中國宣布,將項目總投資追加至近11億人民幣(1.56億美元)。今年3月,疫情特殊時期,星巴克宣布啟動該產業園的籤約,計劃將中國打造成星巴克全球咖啡烘焙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 「神秘」茶飲品牌聯名,對標星巴克,它會是資本咖啡新的寵兒嗎?
    咖啡+茶飲的新創意引得眾多奶茶愛好者前來打卡,而且聯名店有一個頗具長沙特色的名字「三毛坨」。如今茶顏悅色高調進軍咖啡領域,也讓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甚至連同仁堂、中石化等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都加入到這場咖啡盛宴當中,也不禁讓人好奇,資本究竟要講一個怎樣的咖啡故事呢?
  • 喜茶、茶顏悅色、同仁堂爭相賣咖啡,星巴克迎來新對手?
    2009年,全球知名連鎖快餐品牌麥當勞將「麥咖啡」引入中國市場,那時的麥咖啡品類還不多。不過,藉助與麥當勞店緊密結合的優勢,以及略低於星巴克、Costa等咖啡品牌的價位,麥咖啡在5年時間裡門店規模已經達到661家。近幾年,麥咖啡開始增加全新的產品線,陸續發展成覆蓋咖啡、茶飲、雪冰、糕點的四大產品線。
  • 麥當勞要掏25億,星巴克投10億,國際巨頭為何加碼中國咖啡?
    圖/北京一家麥當勞店正在營業(方璐拍攝)無獨有偶,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項目近日在江蘇崑山正式開工,並宣布將總投資從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4億元)追加至1.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25億元)。
  • 星巴克冷萃咖啡的秘密所在
    冷萃咖啡只是星巴克為了賺走你的血汗錢而研製的嗎?還是它真有什麼特別之處?究竟是什麼讓冷萃系列咖啡成為星巴克菜單上的爆款? 如果你已經被星巴克五花八門的咖啡種類搞得不知所措,你會想知道這世界是否有必要再多研製一款咖啡,你也可能好奇冷萃咖啡與普通的冰咖啡有何不同之處?
  • 杭州首家星巴克手語門店:用一杯咖啡連結兩個世界
    星巴克杭州濱江城市之星店在精心的裝修後重新開業。咖啡師楊迪穿著黑圍裙站在收銀臺前,在手寫板的配合下,順暢地為客人點了單,一小會兒,取餐器提示客人,咖啡做好了。楊迪手語比出「謝謝」。一旁的點餐提示牌上寫著:「我們聽不見你的聲音,但我們很樂意為你服務。」  楊迪所在的就是星巴克在中國的第三家,也是全球第七家「手語門店」。
  • 如何免費兌換星巴克咖啡?星巴克的咖啡還是挺貴的,有時候消費會肉...
    18183首頁 如何免費兌換星巴克咖啡 星巴克最新優惠碼2020 如何免費兌換星巴克咖啡 星巴克最新優惠碼2020
  • 《星巴克咖啡》病大蟲-協助拍攝
    星巴克的成功故事並非始於每一杯都保持相同味道的咖啡,而是當咖啡豆還在成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LOGO是一個品牌的文化和底蘊,你印象中最深刻的LOGO是怎麼樣的?星巴克作為全球高人氣咖啡可謂是一代傳奇,星粉們應該都知道,星巴克最具標誌性的雙尾美人魚,這是自星巴克誕生以來就存在的Siren形象,最早的Logo商標為棕色,來源於挪威木板雕刻畫,據傳當時是由一位西雅圖年輕設計師泰瑞?赫克勒取材自一座雙尾美人魚木雕靈感而得來的。
  • 與星巴克不相上下的COSTA咖啡最近頻關店?但門店選址仍值得借鑑
    說起咖啡連鎖,大家肯定會想起咖啡界大佬星巴克,而行業內也的確總是將星巴克和COSTA 做比較。同是國外咖啡連鎖品牌,Costa 誕生於英國,星巴克誕生於美國,而且很巧妙的是,都同是創立於 1971 年。
  • 星巴克咖啡貴嗎 一杯咖啡需要多少錢?
    對於星巴克,其實這是大家最熟知的品牌之一了,畢竟中國有很多城市都有星巴克門店的,許多人在空閒的時候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的。可是現在,大家對於星巴克咖啡價格是很關注的,那麼你知道星巴克咖啡貴嗎?你有喝過星巴克嗎?
  • 漢堡王加入咖啡戰局 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咖啡撕得激烈
    繼麥當勞肯德基近年來對國內咖啡市場大手筆投入後,漢堡王也在上海門店上線現磨咖啡品牌king coffee。國內咖啡戰局混亂,競爭激烈 先說品牌。星巴克連鎖品牌在中國深耕多年,麥當勞也推出了麥咖啡,KFC沒有獨立品牌但門店也有咖啡銷售,而新加入戰局的漢堡王雖然姍姍來遲,但根據品牌介紹,精選阿拉卡比咖啡豆做精選咖啡、上海試運行、明年一二線陸續上市,也是穩打穩紮。 再說價格和產品種類。漢堡王目前現磨咖啡包括拿鐵、卡布奇洛、法式焦糖拿鐵、美式咖啡等,價格在15元到19元之間。
  • 焦點分析|瑞幸星巴克酣戰未休,漢堡王的兄弟又想搶奪中國咖啡市場
    RBI官方資料顯示,目前在全球的4800多家門店中,僅加拿大就有接近4000 家,每天賣出超過500萬杯咖啡,80%的加拿大人每月至少光顧一次。可以說,它不僅是加拿大的咖啡和麵包店,也是加拿大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但在中國遠不及同為舶來品的星巴克有號召力。
  • 2020年中國咖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疫情之後下沉城市市場需求旺盛
    原標題:2020年中國咖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疫情之後下沉城市市場需求旺盛   1、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仍是咖啡
  • 雀巢推出星巴克高端速溶咖啡,咖啡巨頭間的陰謀和陽謀!
    2018年5月,全球咖啡巨頭雀巢與星巴克達成交易,雀巢以71.5億美元買下星巴克包裝咖啡業務,並獲得永久性的全球營銷權。這就意味著,雀巢能夠在星巴克咖啡店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銷售星巴克包裝消費品!
  • 專業人士說星巴克咖啡不好喝,星巴克咖啡豆的質量真的很差嗎?
    在這個時候,星巴克咖啡豆質量很差,星巴克咖啡嘗起來像藥,對星巴克咖啡不屑一顧的話語開始從咖啡圈傳開,甚至「焦巴克」等反對星巴克咖啡味道的口號也出現在美國中。為什麼星巴克咖啡豆被認為難以忍受?1、大多數咖啡豆屬於「商業級別」咖啡豆的質量大致可分為三類:優良級、商業級和不合格咖啡豆。
  • 雀巢登天貓海外旗艦店排名榜首背後:星巴克加持,速溶咖啡「一家獨...
    近日,據雀巢方面公布數據,雙十一首日,雀巢咖啡業務的天貓海外旗艦店登上咖啡類目海外旗艦店排名第一。今年雀巢咖啡業務攜50多個新品參與大促,分別在天貓、京東及其它分銷平臺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以雀巢運營的星巴克家享咖啡為例,在天貓平臺獲得136%增長的同時,在京東也獲得了455%的增長;另外雀巢咖啡業務今年在拼多多等分銷平臺上也獲得了同比增長400%的成績。
  • 罐裝咖啡飲料 星巴克、雀巢、貓屎咖啡三大咖啡品牌深度測評
    而對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快捷便利的罐裝咖啡飲料就是不二選擇!從口味上來說,那些年我們喝過的罐裝咖啡,喝下去的都是些什麼?喝起來和現磨咖啡區別大嗎?隨著人類科技的日新月異,這中間有沒有值得一喝的後起之秀呢?作為資深的咖啡控,這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測評前,先介紹一下市面上的罐裝咖啡主要分類。罐裝咖啡有黑咖啡和牛奶咖啡,黑咖啡有咖啡豆萃取而成,也有使用速溶咖啡粉製作的。
  • 雙11首日雀巢咖啡海外旗艦店排名No.1 其星巴克家享咖啡增幅達455%
    今年雀巢咖啡業務攜50多個新品參與大促,分別在天貓、京東及其它分銷平臺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以雀巢運營的星巴克家享咖啡為例,在天貓平臺獲得136%增長的同時,在京東也獲得了455%的增長;另外雀巢咖啡業務今年在拼多多等分銷平臺上也獲得了同比增長400%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