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病毒」為何總是源於蝙蝠?這些電影了解人類與致命病毒

2020-12-25 輕工印象

從導致SARS的非典病毒、博拉病毒再到豬病毒,再到最近的新型肺炎冠狀病毒,這些病毒存在一個共同點;它們都來源於蝙蝠。目前,人類已經在蝙蝠體內分離出超過80種病毒。蝙蝠為什麼會攜帶如此多的致命病毒?他們自身卻為何不會遭受病毒侵襲?從蝙蝠身上,我們又能學到那些抗擊病毒性疾病的策略?

帶著這些問題小編帶你了解蝙蝠類的電影:

NO.1《蝙蝠》

是由樸贊鬱執導,宋康昊、金玉彬主演的情感驚悚片。影片講述原本受人尊敬的神父因意外感染病毒而變成奇怪的吸血鬼,與年齡相當於自己女兒的年輕少婦發生不倫戀情的故事。該片於2009年4月30日在韓國上映。影評獲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NO.2《蝙蝠俠:黑暗騎士》

從親眼目睹父母被人殺死的陰影中走出來的「蝙蝠俠」,經歷了成長之後,已經不再是那個桀驁不的孤單英雄了。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檢查官哈維·登特的通力幫助下,「蝙蝠俠」無後顧之憂地繼續滿世界的奔波,與日益增長起...

NO.3《吸血蝙蝠》

吸血蝙蝠(學名:Desmodus)是蝙蝠科所有種類的吸血蝠的統稱。吸血蝙蝠的身體不大,沒有外露的尾巴,毛色主要呈暗棕色。它們的相貌看起來非常醜惡,在天黑之後才開始活動,每晚定時覓食-吸食動物的血液,不同種類的吸血蝙蝠吸血對象也有所不同。

吸血蝙蝠是哺乳動物中特有的吸血種類。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體型小,最大的體重不超過30-40克。頭骨和牙齒已高度特化,頰齒在數量和大小上趨於減少,是最特化的種類。上犬齒特大且呈刀狀,均有異常銳利的「刀口」。臼齒小無機能,拇指特長而強,後肢強大,能在地上迅速跑動,甚至能短距離跳躍。吸血蝙蝠飛行力強,無尾,具鼻葉,因而曾隸屬於葉鼻蝠科,是名副其實的以血為食的類群。吸血蝙蝠的壽命較長,平均壽命為12年。一般來說一隻吸血蝙蝠一生所吸的血達100升左右。

NO.4《無翼蝙蝠》

五年前被司馬中原和冷秋魂打死的無翼蝙蝠,忽然重出江湖,姦淫少女,搶走鎮遠鏢局雷迅的女兒電鳳,更嫁禍蕭七。蕭七與雷迅追查真相,得知無翼蝙蝠當年激戰未死,但是腦部重創至瘋癲失常,沒有可能淫殺少女。唯一線索就是他留下兩把蝙蝠刀,傳說刀內藏有蝙蝠寶圖,蕭七將計就計。

NO.5《蝙蝠人》

蝙蝠人藉由吸取小林頭部的血液,他擊敗了小林。但是後來,他被烏巴和普爾打敗了。因為樂平教他們用大蒜和十字架(吸血鬼怕這兩樣東西)來對付吸血鬼。

相關焦點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在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蝙蝠細胞進行培養後發現,它們能夠產生強烈的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從而使得病毒具有更強的毒性,也就是說,蝙蝠體內強大的免疫系統將這些病毒推向更高的毒性,使得它們對於人類而言更加致命! 因此,當蝙蝠身上的病毒進入普通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比如人類)時,這些病毒就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目前,一些蝙蝠已被證明擁有永久免疫的免疫系統,這包括那些被認為是人類最初感染源的蝙蝠。這些蝙蝠可以增強自身對病毒的抵禦能力,它們的體內細胞會對病毒感染產生迅速的反應,最終促使病毒脫離出細胞之外。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最近引發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冠狀病毒,就被懷疑可能來自於蝙蝠,雖然沒有得到證實,但蝙蝠一夜之間成為了人們望而生畏的「毒王」。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致命病毒會導致人類或其他動物生病,為什麼作為自然宿主的蝙蝠卻安然無恙呢?此前,有中國科學家認為,蝙蝠自身不會因感染致命病毒而生病是因為病毒體內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
  • 新型冠狀病毒、SARS、MERS等都與蝙蝠相關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蝙蝠對病毒的強烈免疫反應可能會促使病毒更快地複製,因此當它們跳到免疫系統正常的哺乳動物身上時,比如人類,病毒就會造成致命的破壞。一些蝙蝠——包括那些被認為是人類感染源的蝙蝠——已經被證明是免疫系統的宿主,這些免疫系統永遠準備著對病毒進行防禦。這些蝙蝠體內的病毒感染會導致迅速的反應,將病毒隔離在細胞外。
  • 既然蝙蝠是「病毒庫」,為何不能捕殺?
    於是,五天之內,1萬多隻果子狸升天了……有專家質疑:既然果子狸攜帶SARS病毒,人們吃果子狸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何非要等到2003年才爆發?難道病毒也喜歡挑「黃道吉日」?個人認為:SARS病毒,罪不在果子狸,也不在中華菊頭蝠,而在於人類這張嘴。貳我在上篇文章提到,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500多種為冠狀病毒。但是人家沒事,蝙蝠已經進化5000萬年了,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
  • 近25年來,「超級病毒」為何多數源於蝙蝠?
    到底武漢是12月初還是11月就出現新冠病毒?病毒是怎麼來的?又如何傳播的?目前還不知道正確的答案,但是我想通過SARS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領域的工作很重要,但是必須要有耐心,科學家還是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接下來科學家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我個人現在比較注重的是血清學。上圖是25年的研究回顧。
  • 蝙蝠為對抗新冠病毒提供線索:人類也要學會調節免疫系統?
    為了對抗新冠病毒,我們需要像蝙蝠一樣調節我們的免疫系統。蝙蝠通常被認為是許多致命病毒的零號患者,這些病毒包括伊波拉病毒、狂犬病,以及最近引起新冠肺炎的SARS-CoV-2毒株。儘管人類在感染這些病原體時會出現不良症狀,但蝙蝠對病毒的耐受性卻非常地強,而且比類似大小的陸地哺乳動物壽命長得多。它們長壽和抵抗病毒的秘密是什麼?據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蝙蝠的長壽和對病毒的耐受能力可能源於它們控制炎症的能力,而炎症是疾病和衰老的標誌。
  • 蝙蝠體內超過80種病毒,為何自身不被感染
    正如在《細胞》(Cell)中所報導的,這項發現可能最終會引導人們更深入地了解病毒傳播,以及制定出對感染病人更好的治療方案。 「這或許能幫助我們理解動物傳染病的傳播機制——動物們如何能夠在病毒寄宿於體內的情況下卻不患病,並將病毒傳播給人類?該過程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動物身為病毒的長期宿主,能夠獲得什麼好處?
  • 香港大學最新研究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
    圖源網絡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研究團隊14日表示,經最新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人類和中華菊頭蝠的腸道細胞,並保持強大的複製能力,研究結果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人類腸道亦可能是另一種病毒傳播途徑。
  • 電影《致命復活》正式上映 超級末日病毒突襲
    疫情後首部末日病毒災難電影2020年的電影市場在上半年經歷了漫長的停擺後,終於迎來了復工熱潮。《致命復活》作為疫情後首部末日病毒災難電影,自宣布定檔以來話題度頗高。它的內容迎合時下現狀,從細膩、緊張、刺激的病毒感染細節,一步步展現末日病毒突襲的驚悚場面,與傳統國產災難片的套路化表達和個人英雄主義大相逕庭,堪稱從外到內都實現了國產災難片的破圈。超級末日病毒突襲引發奪命疫情《流感》作為曾經的現象級災難電影,因為病毒引發的全城戒備,讓觀眾至今記憶深刻。
  • 為何這麼多病毒都來自蝙蝠 超級群居 新陳代謝旺盛 超強免疫系統
    據新華社電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科學家發現,與大多數其他動物相比,蝙蝠攜帶的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似乎特別多。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答。●免疫系統強大帕特森說,由於像這樣採取群居生活方式,為了生存,蝙蝠進化出了強大的免疫系統。這種強大的防禦系統使得它們雖然攜帶很多病毒卻不會生病,或者至少抵禦狂犬病等致命疾病的時間比其他哺乳動物更長。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攜帶4100多種病毒,但為何安然無恙
    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見,蝙蝠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病毒庫」。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隨便一個病毒就能讓人類致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那麼蝙蝠身上攜帶如此多的病毒,為何蝙蝠安然無恙呢?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1]與病毒共舞近些年來,蝙蝠仿佛化身「死神」的代名詞,已知很多致命性病毒都源自於它。一項2013年的研究顯示,在蝙蝠身上發現的137種病毒中,有61種為人畜共患病原[4]。雖然蝙蝠身上隱藏著許多病毒,但它自身通常沒有任何感染跡象或損傷,堪稱超級哺乳動物[3]。為什麼蝙蝠可以耐受如此多的致命性病毒,這是巧合嗎?
  • 帶千種病毒的蝙蝠,人類為何不將其滅絕?科學家:會造成病毒傳播
    在漢代的考古發現中,就曾出土過一個用蝙蝠來裝飾的銅鏡,除此之外在漢代古籍《禮記》當中,更是出現過關於蝙蝠的記載,由此可見在我國商周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蝙蝠文化,古人祭祀的時候更是需要用到它們。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類的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升,現代人類已經意識到,蝙蝠的體內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堪稱是一個行走的病毒庫。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100多種病毒,人類為什麼不消滅蝙蝠呢?
    據科學家統計,在300多隻蝙蝠體內,科學家一共發現了4100多種病毒,大多數病毒是不會感染人類,然而也有一小部分病毒突破了動物與人的界限,造成人類感染該病毒:比如:伊波拉,然而這種病毒,並不會導致蝙蝠生病。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蝙蝠感染病毒不會生病呢?
  • 為何蝙蝠攜帶大量病毒卻「百毒不侵」?研究發現了這些秘密
    人類需要廣譜抗病毒藥物從SARS、伊波拉到2019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一直是嚴重危害全球健康的主要病種之一。這些疫情發展史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當務之急是對於廣譜的抗病毒藥物的研發。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為何蝙蝠可以與這些病毒長期相安無事?它們就不會生病嗎?得益於它們的超能力。眾所周知,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在飛行中,蝙蝠的體溫可高達40℃。高體溫能減少體內病毒的複製和載量,也淘汰一批因此無法共生的病毒,餘下一些適應高體溫的病毒。
  • 蝙蝠攜帶4000多種病毒,為何不在其身上提取病毒製作疫苗?
    2020年動物界最受關注的動物,當屬蝙蝠。此次新冠型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很多科學家都把新冠型病毒的最終宿主看向蝙蝠,但是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證據證明。而科學家也並不是無緣無故就有這樣的想法的,因為新冠型病毒和2002年的非典SARS病毒相似,不過並不是同一種病毒。而當年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最終宿主是雲南的一種蝙蝠。
  • 蝙蝠除了攜帶新冠病毒,還能攜帶致命病毒伊波拉、SARS……
    《伊波拉》動畫時長7分22秒 《科學科普,蝙蝠為什麼不會被不會病毒侵害》動畫時長2分38秒
  • 蝙蝠身上為何如此多病毒?是與生俱來的?科學家如此解釋
    在很多時候,人類都以「地球的主人」自居,站於食物鏈的頂端,聲稱自身是主宰。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人類充其量只能在大陸某些區域內「橫行」,很多禁區依舊是他們不敢觸碰的,所以說「地球之主」的名號是名不符實。另外,人類並不是無敵的存在,還有許多事物可以危害到他們的生命安全,比如病毒,便可以輕易地奪走人類的性命。說起病毒,人們一定對非洲伊波拉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記憶猶新,這些病毒都在社會中引發了重大災難,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些事件都給人們敲響了一次次警鐘,珍愛生命,遠離病毒。
  • 百萬年進化,上百種病毒!數據揭秘你可能並不了解的蝙蝠
    伊波拉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不僅是伊波拉,非典、新冠病毒、MERS病毒等都被疑與蝙蝠有關。那麼,這些病毒和蝙蝠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