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之世:織田信長是如何邁向「天下人」之路的?

2020-12-09 騰訊網

前情提要煩請移步:

戰國時代尾張國大名織田氏是如何崛起的?

天下人之父:為戰國時代織田家奠定基業的猛將織田信秀

日本戰國霸主的起點:織田信長的尾張時代

元龜爭亂:困擾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時代

元龜四年(1573年)二月十三日,足利義昭向淺井家、朝倉家表明了自己與織田信長敵對的意願,與對方結成同盟,由於加入了包圍網的緣故,足利義昭同時還赦免了松永久秀。兩天之後,足利義昭宣布起兵討伐信長。

足利義昭

得知將軍叛變以後,織田信長連忙派遣家臣前往幕府交涉,表示自己將會向將軍交納表示效忠的起請文,同時給幕府送去人質,希望足利義昭能夠三思。織田信長這麼做並非是因為他對付不了幕府,而是因為信長也是個室町時代的大名,雖然戰國時代經常出現「下克上」的情況,但是武家內部卻不鼓勵這種容易招致「惡名」的行為,所以信長也不想與天下武士的共主幕府將軍敵對。不過,足利義昭卻把信長的好心當做了驢肝肺,他一口回絕了信長的建議,同時還表示自己會堅定地站在織田家的對立面。

足利義昭敢如此強硬也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底氣,近在咫尺的淺井家、朝倉家不說,奈良的松永久秀、三好義繼(宗家)、阿波三好家、一向一揆已經在堺港組建起了一支兩萬人的大軍,除了京畿的盟友以外,甲斐國的武田家也在織田信長的背後襲擾織田家。可是,從四月二日開始,織田軍就在京郊縱火。四日,織田軍包圍了二條御所,不過織田信長還是留了一絲底線,請求朝廷介入調解,外無援軍的足利義昭決定採用緩兵之計,同意了和談的請求。

七月三日,由於武田家在五月給松永家送去了一封書信,表示武田軍不日就將上洛輔佐將軍討伐信長,足利義昭再次舉兵與織田信長敵對。不過,讓足利義昭沒有想到的是,武田家表示不日就將上洛的書信雖然署名是武田信玄,但是卻是武田勝賴冒充父親發出的。這並非是因為武田勝賴有什麼壞心眼,而是因為武田信玄急病去世,武田勝賴剛繼承家督,這封書信是為了穩固家內的局勢放出的一顆煙霧彈,以製造武田信玄尚在人世的假象。足利義昭信了,所以他覺得被四面包圍的織田信長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

武田勝賴

然而現實是很骨感的。在反信長勢力之中,松永家、畠山家、三好宗家、一向一揆看似人多勢眾,但是卻只是烏合之眾而已。由於三好三人眾的筆頭三好長逸在這年二月去世,阿波三好家也開始嘗試與織田信長接觸和談。朝倉家、淺井家被織田信長包圍,自身難保,更別提救援京都了。織田家背後的武田家更不用提了,武田勝賴一心想穩固家中局勢,消化侵佔的德川家領地,根本不會在這麼動蕩的時候出兵上洛。

七月十八日,足利義昭所在的槙島城被織田軍攻陷,面對這個昔日的主君,織田信長也只能嘆氣道:「雖然你這麼對我,但是我還是會以德報怨。」隨後,信長命令秀吉將足利義昭護送至反信長勢力麾下的若江城,自己則將足利義昭之子足利義尋留在軍中,表示織田家將擁戴足利義尋為主。

幾天之後,織田信長給朝廷上書建議改元,朝廷隨後下令改元「天正」。僅僅在足利義昭投降的一個多月後,越前國的朝倉家就在織田信長的閃電攻勢下滅亡了,幾天後失去援軍的小谷城也被信長攻取,淺井家滅亡。次月,南近江的六角承禎開城投降。

織田信長

解決了宿敵以後,織田信長還要面對兩個敵人,一個是甲斐武田家,另外一個則是一向一揆。信長首先要對付的便是伊勢國長島的一向一揆,長島一揆眾自舉兵以來,一直襲擾著織田家領地後方,給信長造成了極大的麻煩。織田信長先前曾經攻擊過長島,但是由於沒有水軍的協助而失敗。天正二年(1574年),織田信長兵分多路,分別從陸路、水路對長島發起攻擊,兩個月後長島一揆滅亡,在長島籠城的一揆眾不分男女老幼盡皆被織田軍殺死。不過,織田信長的本陣卻在這一次合戰中遭到決死突圍的一揆眾的攻擊,信長的叔父、侄子、弟弟以及許多馬廻眾都為了保護信長而戰死。

另外一邊,武田勝賴繼承家督以後,延續了父親的西進政策,準備將德川家的領地一點一點蠶食殆盡。天正二年(1574年),武田勝賴奪取了德川家麾下的高天神城,織田信長來援不力,導致德川家內對織田家產生了不信任感。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二年武田勝賴再次來襲時,織田信長親自率領了三萬餘大軍進入三河國馳援德川家康(長筱合戰)。在這一戰中,織田信長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優勢與計策,逼迫武田勝賴主動發起攻擊,最終利用鐵炮等遠程武器以微弱的代價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武田軍。長筱合戰過後,織田家、德川家在東線轉守為攻,對武田家發起反擊。

在此期間,被流放的足利義昭撮合西國的毛利家與本願寺結盟,共同對付織田信長。越後國的大名上杉謙信也在北陸一路高歌猛進,朝著織田家的領地進軍。不過,此時的織田家已經不是曾經的織田家了,解決了淺井、朝倉、武田、長島一向一揆後,織田信長能夠抽調的兵力多出了許多。儘管織田軍在木津川海戰、湊川合戰(手取川合戰)中略有失利,但是織田信長邁向天下人的步伐卻是誰也阻止不了的。

天正三年(1575年)十一月四日,朝廷給織田信長加官進爵,封信長為從三位權大納言,兼任右近衛大將,賜予信長開設「陣儀」許可。所謂「陣儀」,其實就是建立武家政權的許可。織田信長此時的位階、官職都比足利氏就任徵夷大將軍時要高,「右近衛大將」又是不輸給「徵夷大將軍」的武官官職,這意味著織田信長已經取代了足利氏在朝廷中的地位,成為天下的武家之主了。

朝廷為何不封信長為「徵夷大將軍」,而是另選了「右近衛大將」呢?因為織田信長還保留了一些與足利義昭和談的退路,雖然足利義昭被織田家流放,但是信長並未讓朝廷撤銷他的「徵夷大將軍」官職。這也是日後羽柴秀吉取得天下後,為什麼沒有選擇出任「徵夷大將軍」而是出任「關白」的原因之一。當然,等德川家康出任「徵夷大將軍」時,足利義昭的棺材裡估計都長蛆了,所以德川家沒有這個顧忌。

安土城

天正四年(1576年)正月,織田信長下令命令丹羽長秀在近江國安土山進行普請,開始修築安土城。除此以外,織田信長還在京都相中了公卿二條家的廢宅「小池御所」,此地在應仁之亂時燒毀,信長將其重修以後,用作自己上洛時的住所。為了區別不同時代建造的「二條御所」,小池御所也被稱為「二條御新造」。

不過,就在織田信長逐步邁向統一日本的目標之時,信長的人生卻突然因為家臣明智光秀的叛變戛然而止,這也成為了日本史上的一大謎團。那麼,織田信長統治後期的日本局勢究竟如何呢?明智光秀又為何要發動本能寺之變呢?這個我們下期再談。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的「初代」梟雄:織田信長及「天下布武」的信念
    仍需要說明的是,儘管當時大名割據現象已經殃及天皇所掌控的京畿地區,但還是那句話,由於日本天皇的精神信仰地位,所以無論各地如何紛爭對抗,始終沒人敢有將天皇取而代之的想法。但這一時期就連室町幕府都成了擺設,因此以天皇為代表的中央朝廷,也就更加沒有什麼話語權了,基本趨於「透明」狀態。
  • 從「尾張大傻瓜」到「天下布武」,一代梟雄織田信長幸運的一生
    結局令人唏噓,明智光秀站在本能寺前眼光冷峻,令人不寒而慄,不由讓人想到本能寺之變。被稱為「戰國三傑」的織田信長一生徵戰無數,由尾張小領主成為「天下人」(即天下第一人,指有能力、有希望統一戰國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幸運女神似乎一直傾向他。
  • 《織田肉桂信長》裡寵物的「前世」之織田信長
    「織田肉桂信長」裡面講的是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後穿越到了現代變成了肉桂開始了新生活。今天先講的就是我們的主角,也就是「天下布武」的創造者織田信長公啦!織田信長(生於1534年,卒於1582年)是「尾張之虎」織田信秀的長子。年少時的信長,與同齡人一起沉溺於玩樂之中,被織田家家臣以及鄰國的大名戲稱為「尾張大傻瓜」。然而,人在多愁善感的青春年代所經歷的,能夠大致決定他的才幹。信長大概就是在這時期裡見聞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吧。
  • 埋藏了無數信息的本能寺之變:決定織田信長勝負的一戰
    引言:1582年(天正10年)6月2日,日本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大事件發生了。這就是「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率領13,000人,突襲了正在京都本能寺投宿的織田信長。意識到無法與明智光秀對抗的織田信長,在寺院中放火自盡。
  • 元龜爭亂:困擾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時代
    前述煩請移步: 戰國時代尾張國大名織田氏是如何崛起的?內訌的三好家顯然不是織田信長的對手,織田軍如風捲殘雲一般席捲了整個京畿,隨後擁戴足利義昭進入京都出任幕府將軍。織田信長進入京都以後,竭力恢復幕府對京都的統治,同時為了抗衡幕府,信長還不斷地向天皇靠攏,在朝野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永祿十三年(1570年,是年改元「元龜」)正月,織田信長給各地的大名送去書信,請求大名們停止內鬥,上洛協助幕府實現「天下靜謐」。
  • 織田信長為什麼被稱呼為「第六天魔王」?
    成佛需要意志,千世的精修,萬劫的因果;成魔需要勇氣,萬劫的唾棄,永世的輪迴。成佛不易,成魔更難。尤其是大魔頭,比如第六天魔王,作為佛的宿敵,其神通可想而知。世人提及「第六天魔王」名號,除了魔波旬的名字,總會讓人想起另一個名字——織田信長。
  • 織田信長的膽略與「天下布武」的提出
    織田信長本來在織田家族中並不佔據優勢,因為行為乖張,做法獨特常常被眾多家臣看做傻子,這也難怪,在日本那個年代,上至日本天皇,下至普通百姓,都還是按照千百年來的規矩生活著,至於諸多大名及其府內的家臣更是亦步亦趨,智謀、徵戰,皆是按照自古以來的傳統和做法行事。歷史總有變革,時代也在變遷,就是這樣被大多數織田家臣不看好的傻子,竟然假託病情,引其弟織田信行前來探望,然後殺之。
  • 織田信長變成了萌柴犬?盤點這些年被動漫玩壞的織田信長
    《愚者信長》世界觀設定在混沌初開世界一分為二成東西二星,隔空嚮往,在龍之御史的守護下發展出迥異的文明。正值戰國亂世的東之星,尾張傻瓜織田信長和屬下明智光秀、豐臣秀吉目睹了武田家強大戰鎧的驚人威力,內心受到極大觸動。與此同時,西之星的美麗少女貞德·輝夜因為能夠聽到天啟,而被人們看作是惡魔附體的人。
  •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本能寺之變發生在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於天正十六年六月二日,公元1582年6月21日,發生在今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本能寺的一場叛亂。織田信長的家臣,戰國時期名將明智光秀在京都附近引兵叛變,討伐了正位於本能寺之內的織田信長,並逼迫其長子織田信忠自殺。本能寺之變時發生火災,信長命喪火海屍骨難尋。
  • 「日輪之子」,豐臣秀吉在織田家飛黃騰達之路
    秀吉出身卑微,只是尾張國中村的一介農民,對於給予他機會和賞識的織田信長忠心耿耿,把信長當成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一樣看待,十分崇拜信長,在他心目中,信長就像是上天下凡的天神,不可侵犯。我覺得,「千金易得,良將難求「,信長如果沒有秀吉這個得力助手,天下布武也不會那麼順利。下面就讓小編淺談秀吉在織田家步步高升的經歷。
  • 本能寺之變爆發前,織田信長徵服日本的進程完成了多少?
    岐阜也正式成為織田家實力飛躍的重要據點,自此「天下布武」成為信長的目標。隨著室町將軍足利義輝被暗殺,京都陷入一片混亂,但此時的織田信長無暇他顧,只能按兵不動默默觀察。永祿十一年,騰出手的信長支持足利義輝之弟義昭成為十五代將軍,在大軍壓陣下,信長正式上洛,擁立義昭成為室町幕府將軍。
  • 火影忍者日本史 | 忍者史(中)天正伊賀之亂與忍者之殤
    所謂「天下布武」,傳統的解釋方法為「於天之下,遍布武力」,近年也有歷史學家認為是「以武家的政權來支配天下」這意,但核心依然是統一天下。既然是天下,那自然包括整個日本,少一國少一郡,都不能稱為天下。織田信長興起於尾張,很快便連續拔美濃與伊勢,兵鋒直指近江與伊賀。首先開戰的是近江。元龜元年(1570年),織田信長與六角氏戰於琵琶湖附近,甲賀忍者參戰。
  • 「本能寺之變」爆發時,織田信長為什麼先懷疑是兒子造反?
    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家臣明智光秀偷襲並逼死了下榻在本能寺的主公織田信長,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本能寺之變」。一代霸主織田信長倒在在日本即將統一的前夕,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意思的是,當明智光秀發起突襲時,織田信長問道:「是秋田城介(織田信忠)有異心嗎?」,而沒有懷疑明智光秀謀反。那麼在「本能寺之變」爆發的時候,織田信長為什麼先懷疑是兒子織田信忠造反呢?織田信忠是織田信長的長子,也是織田信長重點培養的繼承人,在統一日本的過程中積攢了很多資本。
  • 日本戰國之織田信長
    雖然豐臣秀吉成為「關白」,統御天下,但這都是在信長的肩膀上成就的;德川家康,雖然開創了德川幕府,但也只是欺負孤兒寡母所得,比之豐臣秀吉稱不上英雄,更無法與信長相比。其他兩傑相對長壽,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信長只留下了「人間五十年,亦夢亦如幻」的絕筆。信長短暫的50年的人生確實如夢似幻。
  • 織田信長死後,柴田勝家與羽柴秀吉的明爭暗鬥,賤嶽之戰十分激烈
    著手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於1582年,在本能寺被明智光秀打倒。從此其家臣、武將們圍繞著織田信長的權位,開始進行鬥爭。羽柴秀吉最先討伐了謀反者明智光秀,並拉攏織田信長家的家老,漸漸獨掌大權。而織田家的首席家老——柴田勝家一直反對羽柴秀吉繼承天下人之位,不斷與羽柴秀吉進行著鬥爭。
  • いちに さん し 櫻花落滿地,忍者 VS 織田信長
    忍者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飛鳥時代,但真正的興起卻是在「應仁之亂」之後的戰國亂世。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歲月裡,地位低微但身懷絕技的忍者得以大放異彩。所謂得忍者者,得天下。在戰國時代,出現了兩位改變歷史的豪傑——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前者因忍者失天下,後者因忍者得天下。
  • 《信長之野望》群雄爭霸 鬼丸耀世
    信長之野望OL  群雄爭霸 一統尚可待  上周戰國雙雄武田與上杉繼續著自己的兼併之路:武田家在巖村之戰中打敗齋藤家,上京的西進之路敞開,情勢一片大好;上杉家與雜賀眾在岸和田展開激戰,雙方殺的難解難分信長之野望OL  鬼丸國綱耀世 名刀爭奪上演  上周的大名產墨線被織田家獲得,目前織田家集諸多大名產於一家,擁有的寶物令人眼紅!本周的大名產則是傳說中的鬼丸國綱,該把名刀由鍛冶匠國綱齋戒三年打造。
  • 織田信長的崛起—桶狹間合戰!
    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比如我們熟悉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但本次要講的卻是來自日本的一場經典戰役—桶狹間合戰!這場戰役沒有過多的精密謀劃以及爾虞我詐,而是返璞歸真,使用最簡單粗暴的致勝方法—搞偷襲。因此,本次戰役的核心就是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確保在萬軍叢中取到敵將首級。
  • 臣服織田家:天正年間北條家外交風向的轉變
    儘管上杉謙信最終答應了佐竹家的請求,決定在天正六年四月出兵,但是遺憾的是這位名將卻在三月十三日時於春日山城暴斃而死,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不過,對北條氏政來說上杉謙信的去世也許並不算什麼好事。上杉謙信去世以後,由於他沒有親生兒子,養子上杉景虎與上杉景勝就開始爭奪山內上杉家的家督之位(御館之亂)。
  • 織田信長在這「天下布武」,成就這座傳奇岐阜城
    所以在日本的旅行,進行了一次日本歷史名城的尋訪之旅。旅程結束後,對於看到的岐阜縣岐阜山城,印象和感悟最深,是我最喜歡的一座天守城。如果用上帝視角看這座歷史名城和名山,就發現它的非凡魅力,會有種穿越歷史,回到織田信長登臨岐阜城天守之頂,俯視美濃富庶山河的感覺,蜿蜒的長良川像一條飄帶,流過歧阜市區,遠處山巒疊嶂,群山環抱,突然能理解信長發出「天下布武」的那種宏願豪情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