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長因自我抄襲被指學術不端!如何避免出現相同情況被退稿?

2020-12-22 小張學長看教育

學術不端,對於處於科研圈的學者來說,這是件嚴肅的事情,往往當一個人的學術經歷上沾染汙點,那麼未來可能很難在此道路上大展身手,走通一條光明前途了。然而,我們不排除在一些自己容易忽視的情況下,發生一些學術不當行為,導致最終被判定為學術不端,這是需要我們再三了解及警惕的!

誠如近日一則被報導的學術不端事件,臺灣的開南大學有名一名男性教職員投訴稱,校長梁榮輝發表的一篇學術期刊論文涉嫌抄襲他自己前一年的另一篇期刊論文,兩篇論文相似度達六成

對此,臺灣地區教育部門表示,該部門已要求開南大學校方先行開展調查,再將調查結果、認定情形以及處置建議統一上報,再由教育部門斟酌是否參考學校調查結果來審議。

曾任浙大校長的楊衛院士也指出:「自我抄襲」也是一種抄襲

楊衛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力學專家,曾在2006年至2013年期間擔任浙江大學校長。2010年9月,《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部主任張月紅給英國《自然》雜誌去信,自爆《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的來稿中有31%的稿件存在抄襲現象,引起一陣風波。時任校長楊衛曾公開表達浙大處理學術不端的勇氣與決心。

面對眾多學術不端的現象,楊衛提醒年輕人,「自我抄襲」也算抄襲,國內一些學者認為自己的文章就可以隨意摘抄,不打引號也沒關係,但按照西方學界的認識,大段摘錄之前已發表文章的內容,就說明新的論文原創性不足,就是抄襲。

什麼樣的行為會被界定為「自我抄襲」呢?

在2019年5月29日發布的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174—2019)》,其中界定了學術期刊論文作者、審稿專家、編輯者所可能涉及的學術不端行為。本標準適用於學術期刊論文出版過程中各類學術不端行為的判斷和處理。其中有關自我抄襲行為的界定,3.6條「重複發表」中指出的表現形式包括:

這其中兩條明確標註了「在論文中使用自己已發表的文獻」,應該在文中標註說明,而不是直接使用,用一位學者的話簡而言之「你並不完全擁有自己作品的版權」,這句話起初聽起來會產生懷疑,但由於你的論文發表在不同期刊,仔細一想確實是這樣的道理:

綜上所述,我們該如何避免因為自我抄襲而被期刊編輯退稿呢?

學者Roig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守則供作者們參考,以避免發生抄襲剽竊。其中有4點直接針對自我抄襲,謹在此節錄︰

守則10︰投稿的內容包含已經以特定方式,例如已在其他期刊、研討會、網絡上發表,廣為發表的數據、回顧、結論等等的部分必須要清楚告知編輯與讀者之前傳播的方式。

守則11︰發表複雜研究論文的作者最好能接受Angell & Relman的建議︰如果一份複雜研究的結果以完整且有連貫性的單一份論文來呈現最好,不要把它們拆成好幾篇論文。

守則12︰因為某些抄襲、自我抄襲、甚至是一些在其他地方可以接受的寫作手法,例如大幅改述或引用書籍的關鍵內容,都可能牽涉到侵犯著作權,強烈建議作者們熟悉熟悉著作權法的基本要點。

守則13︰某些場合可以允許重複使用過去著作的內容,某些場合卻不能接受這種做法。APA(2010)的建議是︰「作者欲較大規模複製使用自己的著作內容時,必須依常規做法註明該內容的出處」以及「必須遵循合理使用的法律規範」。

所以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以上可能發生的行為都需要多加注意,並且切記重視自己已發表論文的版權歸屬,即便屬於自己的作品,也要隨時做好引用標註。

今天,又是遠離學術不端的一天!

相關焦點

  • 論文存在這7種情況,在投稿時會被認定學術不端!
    在學術不端現象屢禁不止的情況下,編輯面對大量的初投稿,僅僅憑藉自身專業知識和經驗已經遠遠不夠,為保證初審質量,期刊編輯應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充分利用期刊全文資料庫的文獻檢索功能,加強對學術不端論文的審核力度,從源頭上杜絕學術腐敗。國內大多數科技期刊採用了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來對文章進行檢測,輔助文章的初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名刊薦文︱學術不端治理的國際經驗探析
    結果在各部門持續投入高等教育經費和資源的影響下,在短短幾年間,臺灣學界國際論文數量以倍數大幅增加,但也出現了許多始料未及的後遺症,如:2014年夏天,臺灣「教育部長」蔣偉齡因掛名審查造假論文,而被迫辭職下臺;2016年秋,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也因其署名的多篇論文數據偽造等事件,而備受各界指責;最後,幾位論文作者遭到革職處分,楊泮池也以不再連任等作為自我處分,臺灣大學的聲望更因此而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
  • 學術不端頻現背後:有導師助長抄襲之風,學術界官場化嚴重
    針對「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不端」一事,11月19日,天津大學在其官網發布通報稱,收到有關張裕卿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
  • 論文抄襲、「冒名騙獎」……學術不端行為是否違法?
    而除了論文抄襲之外,學術圈裡還有論文代寫、「冒名騙獎」、花錢買版面發論文等等學術亂象,在日益重視版權的今天,緣何這種亂象仍屢禁不止?若自己的學術成果被剽竊,該如何維權?論文抄襲、「冒名騙獎」……寫論文異化成「生意」2019年1月11日,因偽造他人籤名和單位蓋章、以弄虛作假手段騙取省科學技術獎,浙江省慈谿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範飛能被撤銷2017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獎勵證書和獎金也被追回;2018年年底,因學術不端,多篇論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被學校處以行政記過、黨內嚴重警告等七項處分;
  • 不靠查重軟體,不用教授耳提面命,如何借外力避免學術不端?
    打個可能不太確切但比較容易理解的比方,假設有個國家,各行政區域有獨立的紀律嚴明、軍備配置良好的海陸空軍隊(同行評議論文),和平時期各自獨立運營,當有特殊情況,需要以國家軍隊的形式出現時(博士論文),這些行政區域內的軍隊能按國家需求分別肩負海陸空的職責。
  • 查重-哪些行為屬於學術不端?
    知網檢測的原理是:一篇文章超過十三個字就可以判定為抄襲。有時一段中三個字的重複也算抄襲,這是因為這幾個字在前面一段文章的結尾處構成了13個連續字,同理,在同一段結尾處單獨標紅語句的重複也是如此。知網 VIP論文檢測系統是用於檢測論文中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學位論文檢測系統,也是高校(碩士生和碩士生)使用的一種查重系統。
  • 在職研究生「論文高度雷同」,學術不端要零容忍
    對此,廈門大學表示,對學術不端的行為是零容忍的,如果情況屬實的話,會立即對此事進行處理。難道是兩個人想到一塊、寫到一塊去了?這種概率極小。因為兩人都屬於2018屆畢業生,不太可能是抄了對方的論文,很大可能是兩個人都找人代寫論文,而代寫者完全沒有「職業道德」,拿同一篇論文賣給了兩個買家,結果把他們兩都「坑」了。
  • 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科技部部長回應關切:沒有鐵帽子,犯了...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 金哨馬寧被指一稿多投:這是學術不端
    一位叫做「阿彌陀佛-呵呵噠」的微博用戶曬出了自己實名舉報馬寧的截圖,利用是馬寧的論文存在一稿多發的情況,被認為是學術不端! 國安隊和魯能隊的首回合比賽結束後,沈寅豪被發現論文抄襲的情況,魯能球迷沒有發現馬寧存在同樣的情況,但是這位叫做「阿彌陀佛-呵呵噠」的網友卻在微博上貼出了自己舉報中超名哨的網站截圖
  • 伏創宇就國家立法授權高校對學術抄襲的認定談——其賦予高校學術...
    伏創宇就國家立法授權高校對學術抄襲的認定談——其賦予高校學術自治的空間 發布時間:2020-07-08 12:34 星期三 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
  • 尊重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範超星爾雅期末考試答案
    請問這屬於哪類學術不端行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規範指南》、《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屬於() (1.0分)0.0分A、政策規範B、技術規範C(),對預防和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維護良好的學術環境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 兩篇碩士論文內容高度雷同,學術不端何時休?網友:又一個翟博士
    也就是說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賈某學術不端行為可能性非常大。目前,該校已啟動對賈某疑似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展開調查。學術不端行為像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為什麼對於學術不端行為,廣大網友如此憤怒呢?因為抄襲論文太輕鬆,這種拿來主義非常簡單,直接複製即可。而要原創完成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其中的辛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得。
  • 杭師大教師被取消人才資格後又爆抄襲!博士學位論文抄襲臺灣教授...
    杭州師範大學對近期關於其教師郭彥努公開發表文章存在抄襲現象的發布通報:經學校調查認為相關情況基本屬實,其行為違反學術道德,經研究決定給予郭彥努記過處分,調離教學科研崗位;取消其職稱晉升資格及各類評優評先資格3年;同時杭州智慧人才平臺發布通報,取消杭州師範大學論文抄襲女教師郭彥努的E類人才資格!
  • 被撤稿論文到底是「大量抄襲」,還是「未註明出處」?
    最新消息是,江蘇大學對此作出了處理:因該教授在採用或轉引國外本科生研究成果時,未註明引用出處,屬於科研失信行為,該教授3年內不得評選先進、晉升職稱職務以及申報各類科研項目;給予嚴重警告處分,處分期6個月;對其進行嚴肅批評教育,責令其儘快改正錯誤。
  • 20種常見科研不端行為及其認定要點
    二是科研不端行為是科研人員在從事科研活動時出現的不端行為。科研活動包括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即從科學研究最初的設想提出,計劃形成,課題申請、準備實施,具體實施,經費使用,數據記錄及其處理,研討交流,評審評議,學術評論,論文與報告的撰寫及發表,新聞發布,成果運用、獎勵和榮譽等申報和推薦等全過程。
  • 20 種常見科研不端行為及其認定要點
    三是科研不端行為的判定一般需要專業知識。除了整版剽竊、一稿多投等少數情況外,科研上的FFP和其他不端行為,都要依靠專業的學術判斷才能確定。抄襲是最主要的學術剽竊行為,相關概念在「著作權法」中也有界定。6.文字抄襲。一般指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使用他人的學術成果,並聲稱或暗示這些成果為己所有。判定的要點有:(1)有充分證據證明他人擁有這些科研成果。(2)行為人未以任何方式註明這些學術成果的真正來源,包括引用、標註、致謝等。
  • 學術不端教授被解聘,天津大學化工是否還能穩坐「世一流」
    但是最近卻遇上了一件糟心事,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準確地說應該稱之為前教授,如今已被解聘)因被其曾經所帶的研究生以上百頁論文的形式舉報了,這可謂是國內幾十年來因學術不端以論文訴的第一人,有理有據事實基本清楚實在無從反駁。天大化工學院也第一時間進行了調查,並進行了慣例性的解聘合同,這也反映了天津大學果敢的作風,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針對我國高校的科研成果,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在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近8千億元,而高校科研經費支撐起了我國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現實裡,部分高校仍存在學術不端等現象,而唯論文、唯SCI論等風氣也同樣在高校中有跡可循,如何扭轉科研學風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
  • 東北大學博士因論文抄襲學位被撤銷!課題組研究成果是否可用於自寫...
    東北大學博士「因被指博士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行為」而被校方撤銷學位,即便是本人上訴不服判決仍被駁回,至此這件事也算終於落下了帷幕。 這位博士雖然已經畢業10年,但因博士學位論文抄襲,還是被網民揪了出來... 徐某是東北大學2003級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獲得博士學位。
  • 增強誠信意識,踐行誠信要求,遵循學術規範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科研不端行為查處情況,並對相關案例進行了通報批評,與此同時,科學網微信公眾號發布《關注!20種常見科研不端行為及其認定要點》,對科研不端行為進行了梳理。科學技術處對上述文章進行了摘錄整理,希望廣大科研人員引以為戒,充分認清科研誠信的極端重要性,增強誠信意識,踐行誠信要求,遵循學術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