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線精準巧「落針」,石斛「繡出」致富花

2020-12-22 雲南網

當下,走進綠水青山環抱的保山市龍陵縣碧寨鄉朱家地仿野生石斛種植基地,放眼望去,片片天然林樹幹上、株株雜櫟木樹丫上……一串串石斛條,或正在冒芽抽新條、或剛剛嬌花初綻,一幅幅「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預示豐收的美麗畫卷映入眼帘。

綠水青山環抱

近年來,龍陵縣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發展生產(產業)脫貧一批」要求,緊扣「深耕產業沃土、厚植惠民福祉」思路,把石斛生態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來落實,聚焦石斛產業發展難題,依託林間「立體空間」優勢,找準產業「癥結」,開出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的破題良方,點線精準「落針」,「繡」好林間石斛「致富花」,把建設綠水青山的過程變成向林農釋放生態紅利的過程,促進山區林農從中長受益。2019年,全縣石斛栽培面積900萬平方米,實現石斛鮮條產量3600噸、農業產值5.1億元,其中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含石斛楓鬥加工農戶)1266戶4500多人。

林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民種植管理林間石斛 龍陵縣石斛研究所 供圖

在政府+協會+組織上描「圖」布「點」,破解產業脫貧難題。龍陵縣堅持把生態經濟兼容林間石斛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來推進,把「布線點」放在探索走「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協會推動+部門聯動+農戶主體」的基礎路上,出臺石斛產業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明晰了石斛產業發展的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成立了石斛產業工作領導小組、縣石斛協會、縣富民石斛專業合作社和縣農民合作社綜合服務中心等組織保障機構,積極為斛農及建檔立卡貧困戶化解產業難題。

目前,已成立石斛協(分)會11個、接收會員1000餘名;建成石斛專業合作組織37個(含國家級和省級示範社12個),吸納社員1.16萬戶,覆蓋全縣10個鄉鎮60個村;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辦好事實事120多件;基本形成了「政府引領、部門聯動、協會助推、合作社帶動」互動發展模式。

斛農採摘石斛花 徐靜 攝

在財政+金融+項目上對「圖」放「線」,增添脫貧產業動力。為破解石斛脫貧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難題,該縣立足實際找準短板,把「放線點」放在產業發展資金、金融信貸資金、整合項目資金扶持上,採取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重點對石斛龍頭企業、合作社及種植農戶特別是貧困種植戶進行扶持,增添石斛脫貧產業的動力。

2011年以來,縣財政共投入石斛產業發展資金900餘萬元,重點對當年新增野生種植石斛連片面積5畝以上且畝植8000株以上的,按每畝1000元標準補助;近5年來, 整合林草、人社、扶貧等部門爭取貼息貸款6.04 億元,兌付貼息資金2235萬元,惠及斛農3640戶;在象達、鎮安等鄉鎮率先開設「龍陵石斛種植保險試點」,對800畝石斛投保24萬元,增強斛農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目前,龍陵石斛產業已輻射帶動4.8萬人脫貧致富,拉動民間(社會)資本超過10億元。

老莖開花煥生機 三朵五朵展新顏

在質量+品牌+市場上瞄「線」落「針」,壯大脫貧產業規模。為破解石斛脫貧產業發展「規模弱小」的難題,該縣把「落線點」放在嚴格質量管控、強化品牌建設、延伸產業鏈條上,積極發展壯大石斛產業規模,加速「一根草」工程向林農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釋放生態紅利的進程。

質量管控上,在全國石斛種植地首家推行石斛生產檔案、質量認證和市場準入「三項制度」,規範種植申請備案、產品質量檢測檢驗等制度,實現從產地選擇、種植加工到流通銷售的全過程監管。

品牌建設上,先後獲得「龍陵紫皮石斛」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誌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註冊了「品斛」「極斛」等品牌,開發了石斛楓鬥、石斛精片、石斛酒等6個系列數10種產品,申報了紫皮石斛精片、紫皮石斛酒和鐵皮石斛精片等16個龍陵石斛「健字號」,「龍陵紫皮石斛」成為全國首個獲得食品標準的石斛種。延伸產業鏈條上,大力支持企業、合作社通過開設實體經營店、網絡營銷、媒體營銷等方式開拓市場。

石斛加工

在研發+培訓+標準上縫「針」走「線」,增強產業脫貧後勁。為破解石斛脫貧產業發展「後勁不足」的難題,該縣堅持把「走線點」放在「科技研發+技術培訓+標準創建」三位一體上,著力增強石斛產業發展後勁。成立縣石斛研究所,加強與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並建成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1個、獲得國家認證專利29項;在全縣10個鄉鎮建立科技推廣員制度和聯繫員制度,10年來共培訓斛農2.4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800人次),14261人獲得《國家中藥材楓鬥加工技術資格證書》(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421人);在嚴格執行各項標準的前提下,大力推進石斛標準車間建設,持續延伸石斛深加工產業鏈,加快山區貧困林農增收致富步伐。

雲南網記者 翟芯冉 通訊員 鬱雲江 王庭勇

相關焦點

  • 隆回:繡花功夫「繡」出致富路
    去年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進了城,丈夫也找到了工作,自己也當上了店老闆,從此走上致富路。近年來,該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下足了繡花功夫,「繡」出了一條致富路。推進「網際網路+就業」模式,線上、線下招聘齊發力,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繡」美了鄉村:文旅節辦上高寒山區該縣充分挖掘「雲上花瑤」旅遊資源,推進「景區帶村」鄉村旅遊扶貧。
  • 焉耆:刺繡繡出致富路
    今年50歲的艾再孜汗,自幼就喜歡刺繡,小時候就能像她母親一樣繡花,像哈密刺繡、牡丹、鴛鴦、魚兒等樣樣都會繡,逢年過節還給鄰居們送刺繡,深受街坊鄰裡人喜歡。  不甘貧窮的艾再孜汗到烏魯木齊市繡花廠,看到機械化刺繡的生產效率更高,能滿足市場需求。
  • 太陽戴頭上、彩虹系腰間 「花腰傣」繡出好生活
    中新社雲南玉溪9月24日電 題:太陽戴頭上、彩虹系腰間 「花腰傣」繡出好生活作者 劉大煒平靜寨子裡,傣家繡娘圍坐在一起刺繡,不需要畫稿,她們就可以在布料上繡出精美圖案。近日,由全國臺聯主辦、雲南省臺聯承辦的「2020年兩岸媒體人云南行」一行走進雲南新平縣戛灑鎮平寨社區,感受「花腰傣」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花腰傣」,是人們對居住在紅河中上遊新平縣等地傣族的一種稱謂,有「傣灑」「傣卡」「傣雅」三個支系,因其服飾古樸典雅,特別是女子腰部那條繡有精美圖案的花腰帶而得名。
  • 【千企幫千村】石旮旯縫隙裡盛開石斛花
    基地負責人張幫俊(左)和村民李仕英(右)查看石斛生長情況山多、石多,地少、土少,是冷洞村人的生存環境。2015年,冷洞村引進興義市首草谷中藥材有限公司,在村裡建成石斛基地,不僅讓村民們利用閒置的山地增加經濟收入,公司還通過送崗位、送技能,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學技術,致富道路越走越寬廣。
  • 「我的脫貧故事」石斛花開啟了我家的脫貧致富路丨赤水市旺隆鎮...
    2008年,我家開始有了變化,一株石斛小苗開啟了我家的脫貧致富路。我陸續參加了鎮、村組織的創業培訓,經過多方考察學習,決定在家鄉種植金釵石斛。我先後申請婦女創業貸款、邀請石斛專家技術指導,開闢荒坡、買苗、種苗、遮陰,逐漸熟練掌握了一系列種植石斛的知識和技能,我也從「門外漢」變為「土專家」。
  • 網媒山西行丨鐵皮石斛在黃土高原上開出花 山西這家公司功不可沒
    自2013年至今,山西凌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陸續建成鐵皮石斛溫室22個,目前已擁有「介之山」品牌的鐵皮石斛鮮條、楓鬥、石斛花、切片、乾粉等品牌系列產品。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將成長於南方野外的鐵皮石斛馴化需要技術的力量。
  • 思南縣涼水井鎮泡木寨村:林間開遍致富花
    據思南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涼水井鎮泡木寨村立足當地得天獨厚的林業資源,引入外來企業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如今,當地種植的仿生鐵皮石斛已進入採收期,一朵朵鮮麗的石斛花成為了當地村們的致富花。在涼水井鎮泡木寨村在藥村基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採摘仿生鐵皮石斛花,一朵朵鵝黃色鮮麗的花從培育樹間摘下,不一會就積滿腰簍。泡木寨村民羅運英說:「活路也不累,特別是爬樹的時候要小心,上去摘花的時候要把石斛枝條保存好,讓明年的花越開越多。」
  • 鐵皮石斛花開出「美麗經濟」
    鐵皮石斛花開出「美麗經濟」 發布日期:2020-06-10 09:52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各地林草頭條丨2020年貴州省石斛產業推進大會暨錦屏石斛花節召開
    各地林草頭條丨2020年貴州省石斛產業推進大會暨錦屏石斛花節召開 2020-06-24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會中醫】浙江藥膳——石斛花燉香魚
    圖 | 香魚石斛花即是鐵皮石斛的花,相比鐵皮石斛,其花更是彌足珍貴,約100克鐵皮石斛才能採收1克鐵皮石斛花。鐵皮石斛花呈淡黃色,即可鮮食,亦可曬乾後保存,其氣清香,味輕清,善疏達,「輕揚宜暢,善走上焦」,溫和養胃,能解鬱。這是因為石斛花中含有多種揮髮油,具有揮發性,能緩解精神壓力大、易疲勞、心情煩躁、抑鬱等症狀,使人心情開朗。
  • 苗繡出山 繡出未來
    下肢殘疾的學員因參加苗繡培訓班實現居家就業,人生煥發新希望;丈夫每天將腿腳不便的妻子背上四樓培訓教室,在角落默默陪同上課;大齡學員通過培訓班愛上苗繡,成功脫貧致富……一出苗繡出山記,在廉江、融水協作幫扶的精準手筆下,娓娓寫就。
  • 針線刺盤繡 繡娘巧增收(一線調查·走村串戶探脫貧)
    本來擔心採訪時語言不通,誰料與林三秀對話,竟毫無障礙……「她如今可算見過世面」,劉鵬指指炕上這些七彩斑斕的繡片,「靠這些針線活兒,村裡的婦女變成了產業工人。就說三秀家的新房,這一針一線也出了力哩!」再細聊:原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土族盤繡,在民間普及程度很高。
  • 這位錫繡繡娘手真巧,繡出的二維碼可識別
    做針線活時,她得帶上眼鏡,才能看清細如髮絲的線,並準確地挑起來。一針又一針,面前一塊30x10釐米的繡片,她花了幾個月,那件最得意的衣服,則繡了近3年。見過的圖案都繡過了,但微信的二維碼新鮮又神秘,這讓她來了興趣。
  • 科普:石斛花怎樣服用
    石斛花怎樣服用經濟類考高等數學(二)法學類考民法理工類考高等數學(一)醫學類考醫學綜合教育學類(含教育類、體育教育類)考教育理論農學類考生態學基礎文史、外語、中醫類考大學語文藝術類考藝術概論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人高考介紹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人高考屬國民教育系列,列入國家招生計劃,學信網可查詢文憑,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各省、自治區進行統一錄取。
  • 這位女村主任厲害了 把鐵皮石斛種成「盆景」
    「前些年在雲南省瑞麗市做紅木家俱時,看到那邊很多農家小院裡都有種石斛,也都是種在各式花盆裡或寄生在樹根上,我覺得很漂亮,加上自己平時也喜歡做些有設計藝術元素的東西,就想著能不能在家鄉也把石斛種成盆景。」楊景波說,雷厲風行的她是說幹就幹,2017年就從雲南購買了2萬多元的各式石斛種苗,在自家的庭院裡種植,並牽頭組織成立了景雄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
  •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索卜溝村——針線刺盤繡 繡娘巧增收(一線...
    本來擔心採訪時語言不通,誰料與林三秀對話,竟毫無障礙……「她如今可算見過世面」,劉鵬指指炕上這些七彩斑斕的繡片,「靠這些針線活兒,村裡的婦女變成了產業工人。就說三秀家的新房,這一針一線也出了力哩!」再細聊:原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土族盤繡,在民間普及程度很高。
  • 貴州水族馬尾繡繡娘,為發展鄉村旅遊,指尖絕活「繡」出致富路
    對於喜歡到鄉野去收藏一些中國手工藝繡品的人來說,聽說在貴州省三都縣有一種水族而刺繡的馬尾繡品就特別興奮,據說水族馬尾繡的歷史悠久,是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傳統大節水族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有賽馬的習俗,看來養馬賽馬已經有了很長歷史。水族婦女發明了用馬尾製作刺繡的藝術。
  • 走進苗繡 | 1萬米繡線繡出書法名作《砥柱銘卷》
    這是彭水一繡娘歷時兩年多時間,用了一萬多米繡線,以苗繡技藝繡制的《砥柱銘卷》,畫心全長近9米。《砥柱銘卷》是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在1096——1098年間作於黔州,也就是今天的彭水。2010年,《砥柱銘卷》在北京保利拍賣公司以4.368億元的高價成功拍賣。2018年,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彭水苗繡傳承人李紹玉決定把這幅書法名作通過苗繡的方式製作出來。
  • 石斛鑑賞與栽培|玫瑰石斛的辨識與栽培養護
    總狀花序很短,從落了葉的老莖上部發出,具1-4朵花;花序基部被3-4枚幹膜質的鞘;花苞片卵形,先端銳尖;花梗和子房淡紫紅色,長約3.5釐米;花質地厚,開展;萼片和花瓣白色,中上部淡紫色,幹後蠟質狀;中萼片近橢圓形,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卵狀長圓形,與中萼片近等大,先端鈍,基部歪斜,具5條脈,在背面其中肋多少龍骨狀隆起;萼囊小,近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