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貴:從海明威到笛卡爾

2020-12-16 獨孤史

何為高貴?高者,高上也,崇高也,與低下相對;貴者,貴重也,尊貴也,與卑賤相對。高貴者,崇高而尊貴也。

海明威說過一句有關「高貴」意義的、經常被引用的話,他說:「優於別人,並不算高貴;優於過去的自我,才是真正的高貴。」

海明威:優於別人,並不算高貴……

這前後兩個「高貴」自然不是同一個意義,前一個所謂世俗而言的「身份地位之高貴」,後一個所謂形而之上的「精神人格之高貴」。當然,如果前指也涵蓋了自我精神人格之高貴的話,則又是另一番境界,另一番虛懷若谷般的大謙虛了。

不過,若竟分辨起「人」這一物種因何而謂「高貴」的話,則必因其「思想」之所在。

帕斯卡爾在其《思想錄》中說,「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卻是能夠思考的蘆葦……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

帕斯卡爾:人不過是一根蘆葦

其所言「人不過是蘆葦」,即亦可言作「人不過是同自然界中任一物種同樣的存在」;而所不同的,便在於「思想」。

細思起來,倘使我們活著,而沒有思想,縱然無凍餒之患,無死生之憂,卻與豬玀何異?縱然有精妙之科技,豐美之藝術,卻與螻蟻何異?

並沒有什麼差異。

人之所以高貴,稍別於其他物種的存在,在其思想,在其獨立而自由的思想。哪怕是身抱殘缺,無以發聲或達意者;哪怕是位居貧賤,無以高呼或鼎言者……但凡具備獨立自由之思想,於精神,於人格,便同樣是崇高而尊貴的。

人之高貴,在其思想

或有心為形役,不得不隨波逐流的時候;或有意為情迷,不禁自悖言悖行的時候。也必於冷夜孤燈之下,反躬自省,格致誠正;也總要去獨對自我,獨立思想,獨面人生。

然而獨立之思想,並不意味著執意去特立獨行,並不意味著凡事刻意與人為異。只是遇事要有自己的思考,竟不能因微言而輕,不能因重言而愛。舉一而能返十,正思猶能反顧。

所思的結果,或與人同焉,或與人異焉。同則或喜,異亦不憾。只於所異者,須反身察思,究其所以不然;於所同者,山外看山,益思何所增補。凡物之理,或光怪陸離、八面玲瓏,橫看成嶺側成峰,非一而足,所謂「道並行而不相悖」。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而之於大道,亦或有同,或有悖,終不能以道之從逆而黨伐。亦不以道同而喜,不以道孤而憂。安然此心者,反照自省,無愧而已矣。

生命是何等珍貴,非止稀缺,亦因犧牲。凡一物生而百物死,一個生命的存在與繼續,往往意味著另外許多生命的毀滅與消亡。這就是生存的代價,這就是宇宙的平衡。

人生於世,自當盡心努力,認真生活,不可辜負這時間與造物的賜予。

而首當其要者,便在於固守為「人」的特質,去獨立而自由地思考。

我思故我在!

相關焦點

  • 坤鵬論: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斯賓諾莎說全是神的安排
    ——坤鵬論一、我思故我在坤鵬論在《牛!他既是近代哲學之父 又是近代科學的始祖》講過的笛卡爾,正是他提出了偉大的「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如果一切認識到的東西都可以從最簡單的原理中推導出來,那麼我首先必須做的事情就是確定我的出發點的可靠性。什麼才是可靠的呢?為了保險起見,我一開始最好假定什麼都是不可靠的。我將懷疑一切,目的是想看一看,什麼東西能夠經受得住這種徹底的懷疑。」也就是為了證明什麼是真的,他從逆向開始,假設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
  • 泰勒對笛卡爾哲學的批判與反思
    對泰勒而言,更為重要的一點在於,笛卡爾哲學在倫理學層面所引發的變革,使道德根源從「外在化」完全轉向了「內在化」,「真正意義上把道德根源置於我們內心了」。前者主要是指柏拉圖—奧古斯丁等古代哲學家,將宇宙秩序觀視為構建人類行為的諸善(Goods)來源,起著保持自我認同的穩定的作用。在這種情境下,作為道德根源的宇宙真切地參與到了人類生命意義的塑造過程。
  • 西方哲學史中的笛卡爾
    1612年他去了巴黎,可是巴黎當時的生活,他一不是很喜歡,就躲到郊區一個隱蔽的地方,研究幾何學,可是朋友們也是發現了他的住處。為了有充分安靜學習場所,在1617年他在荷蘭入了伍,朋友們不能打擾他了,享受了兩年的沉思的時光。
  • 笛卡爾與公主,是絕美愛情故事?是心形線?
    笛卡爾和前來通知的侍衛一起去到皇宮,他意外地見到在街頭偶遇的女孩,她就是小公主。小公主的數學在笛卡爾的悉心指導下突飛猛進,笛卡爾還向她介紹了自己研究的新領域——直角坐標系。每日密切相處使他們彼此心生愛慕,但是公主的父親國王知道後勃然大怒,下令將笛卡爾處死。小公主苦苦哀求,最後國王將笛卡爾流放,他回到了法國,克裡斯汀公主也被父親軟禁起來。
  • 新書丨《笛卡爾與現象學:馬裡翁訪華演講集》
    馬裡翁早年以研究笛卡爾聞名於世,著有《笛卡爾的灰色存在論》《笛卡爾的名義上神學》《論笛卡爾的形上學稜鏡》等多部力作;後又以現象學研究驚豔學界,他提出的「給予性」原則掀起了現象學的第三次浪潮,所著「現象學三部曲」《還原與給予》《既給予》《論過剩》影響深遠。笛卡爾是法國哲學的靈魂人物,圍繞著他的對話與闡釋,形成了現代歐陸哲學史的內在線索。
  • ——笛卡爾的二元論怎麼說的?
    關於他的疼痛,我們只能觀察到他的行為和神經活動。我們只能從第一人稱觀察心靈。這使它成為非常獨特的東西。科幻小說經常探討精神和身體之間的關係。例如,《攻殼機動隊》講述的是一個人的意識被轉移到一個半機械人身上的故事。電影《超驗》講述的是一位科學家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電腦裡的故事。《黑鏡》的很多情節都是將一個人的思想轉移到另一個實體。
  • 笛卡爾: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笛卡爾(1596—1650年)笛卡爾(1596-1650年),全名勒內·笛卡爾,17世紀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主要作品有《哲學原理》、《指導哲理之原則》、《形上學的沉思》、《屈光學》、《氣象學》、《幾何學》、《方法論》、《論光》等。
  • 理性主義哲學的開創者-笛卡爾
    笛卡爾不僅在哲學領域裡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笛卡爾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爾堪稱17世紀及其後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在哲學上,笛卡爾是一個二元論者以及理性主義者。
  • 現在哲學創始人——笛卡爾的傳奇人生
    勒內·笛卡爾是著名的哲學家,被認為是現代哲學的創始人。他於1596年出生在法國中西部一個名叫拉哈耶的小鎮。笛卡爾試圖調和現代科學與宗教信仰之間的矛盾,從而建立了現代科學哲學。笛卡爾的哲學是在350多年前一個快速變化和政治分裂時期產生的。
  • 笛卡爾為何要證明上帝存在?事情背後隱藏著人類思維之奧秘
    笛卡爾為何要證明上帝存在?笛卡爾證明上帝存在的很重要原因是想通過上帝的存在來確認外部世界的存在。笛卡兒把上帝存在作為衡量事物存在與否的標準,從而實現了笛卡兒哲學的由「人—上帝—萬物」的超越過程,這其中與其說是上帝在發揮最大的作用,還不如說是人、人心、人的思維,對於笛卡爾來說,這些才是真正的「上帝」。
  • 文壇巨匠,海明威10句經典語錄,不愧是成功的「硬漢」
    大家都一定聽說過海明威的作品吧,在他的作品中,包羅萬象,他向人們闡述了這世間各種各樣的事情,而且讀他的作品時,都會感覺到一種渾然天成的氣質和真實感。而他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壇巨匠,很多人都稱他是「硬漢」海明威。
  • 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錄》:「我思故我在」的反駁與爭論
    如果將霍布斯的反駁與現代神經科學聯繫起來,我們會產生了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現在神經科學家已經證明,我們在意識到自己做出了某個決策之前就已經做出了那個決策,那麼我們真的存在自由意志嗎?如果不存在的話,我們真的可以思維嗎?我們先來看霍布斯的反駁,他確實抓到了笛卡爾的痛點。
  • 斯賓諾莎:笛卡爾是怎麼發現知識的基礎的?
    因此,無論笛卡爾懷疑到哪裡,他終於不得不宣告說:「我懷疑,我思想,因此我存在(dubito, cogito ,ergo sum)。[1]」笛卡爾發現了這一真理, 於是就找到了一切知識的基礎,並找到了一切其他真理的尺度和準則,這就是:凡是像這個真理一樣可以清楚而且明晰地設想的東西都是真的[2]。
  • 哲學:笛卡爾為什麼要論證上帝的存在?
    前言:為了檢查自己的觀念,從中找出可以真正作為科學基礎的思維能力,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集》「論上帝及其存在」這一部分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也是鑑於笛卡爾所處的時代受到神學和宗教思想的影響還很大:假如上帝存在,我如何保證自己的觀念是正確的? 會不會在我認為無可質疑的判斷上,上帝也可使用其強大的能力使我覺得它正確?
  • 坪山圖書館開展「叩問存在——笛卡爾哲學小講暨讀者雲互動」
    坪山圖書館開展「叩問存在——笛卡爾哲學小講暨讀者雲互動
  •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這樣做
    意思就是說,雖然你整天吃喝拉撒、工作休息,但你所感觸到的一切客觀存在,其實都沒有辦法證明它們真的存在。很多人或許會覺得荒謬:我親自摸到書本、親口嘗到美食、親腳踩上地面,這不都證明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嗎?其實問題就在於此:按照哲學理論來分析,你怎樣證明自己的感官沒有騙人呢?
  • 由一篇小文看海明威的「冰山理論」
    海明威說:「冰山在海裡移動很是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認為作者應該把思想,情感乃至語言動作等八分之七的內涵隱藏起來,不要袒露無遺。他的理由是,所有這一切被省略的東西,讀者會通過自己的想像加以聯接與彌補。
  • 笛卡爾哲學體系,正統基督徒絕對不會接受這樣的教義
    因此,笛卡爾的第二個結論是,上帝是存在的。他相信,上帝是存在的,上帝是完全的。只是在這時,基於上帝的存在和對上帝之完全的信心,他才覺得可以繼續自由地證明世界和他自己身體的存在。笛卡爾有著深厚的宗教情感,他希望他的哲學可以幫助神學家。但是,並不是所有神學家都與他的想法一致。那是一個嚴格正統的年代,許多神學家擔心笛卡爾主義的挑戰。
  • 昱見|《隱秘的角落》中的笛卡爾童話,究竟想告訴你什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最近網劇《隱秘的角落》著實火了一把,作為原著中並沒有的橋段,該劇安排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笛卡爾愛情」童話:相傳17世紀的偉大數學家笛卡爾曾經到瑞典,邂逅了一位美麗的瑞典公主。國王知道這件事後,強行拆散了他們,並把笛卡爾關在了牢裡。
  • 法國哲人笛卡爾十九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唯物論開創者——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