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瞭望智庫
自2002年長江首次實行禁漁以來,近20年來,長江禁漁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長江魚類資源衰減趨勢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水生態環境有所改善。
然而,隨著禁捕工作持續推進,漁業資源逐步恢復增長,非法捕撈的利益誘惑加大,長江部分流域非法捕魚屢禁不絕。一出出「貓鼠遊戲」仍在上演:非法捕魚者用盡渾身解數,鋌而走險,躲避查處;漁業執法者升級技術裝備,靈活應變,窮追不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原文首發於2020年6月16日,原標題為《晝伏夜出、派人盯梢、地下交易…… 長江禁漁數年,「貓鼠遊戲」仍上演(有視頻)》,首刊於《半月談》2020年第11期。
群眾在夜間拍到的非法捕魚船
1
非法捕魚者狡兔三窟
長江與其一級支流綦江交匯處,是魚類繁衍生息的天堂。眼下正值魚類產卵期,大量魚類在此洄遊、繁殖。
2005年4月,國務院批准設立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江津珞璜地維長江大橋以上115.22公裡江段,包括長江和綦江交匯江段,正處於該保護區的核心。
在重慶市渝北區洛磧鎮長江碼頭,增殖放流活動正在進行 王全超 攝
儘管是保護區,但在禁漁期內非法捕魚現象還是屢見不鮮。附近居民羅成輝(化名)說,經常半夜遇到非法電魚者。「這些人平時以其他身份出現,到了夜晚就開著快艇,從上遊往下遊順水電魚,由於使用了發電機和增壓器,各水層的魚都無法倖免。」羅成輝告訴半月談記者,眼下長江進入漲水期,魚類會遊向岸邊產卵,捕魚將變得更容易。
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在嘉陵江兩江新區禮嘉段柳吊溪渡口附近,溪流入江口隱蔽地橫著漁網,一男子正劃著簡易筏船收網取魚。不遠處的江面上,漂浮著幾個礦泉水瓶,瓶下則是捕魚用的魚籠。岸邊草叢,還有不少隱蔽的垂釣者。
嘉陵江邊
該渡口旁的燈塔值守人員說,由於查得緊,很少有人明目張胆下網捕魚,但天黑之後人就多起來了,有的甚至通宵垂釣。「昨晚幾個人12點才來,凌晨4點離開,釣了3條正在產籽的鯉魚,加起來大概有五六斤。」
不少非法捕魚者採取的是無差別捕魚,長江一些珍稀魚類也無法倖免。2018年4月和10月,長江航運公安局萬州分局連續破獲兩起非法捕獵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查獲的漁獲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
「非法捕魚者的反偵察能力有所提升。由於很多執法船舶沒有夜航功能,加上工作人員夜間休息,給打擊非法捕魚帶來很大難度。」三峽庫區一名漁政執法人員說。
2
漁獲去哪兒了
誰在長江禁漁期非法捕魚?這些捕獲的江魚又去哪了?帶著這些疑問,半月談記者發現了一條黑色利益鏈。
執法人員表示,非法捕魚者主要分成兩類:一類純粹出於愛好,以垂釣為主;一類為了賺錢電魚、網魚,出售漁獲,以牟取暴利。
重慶兩江新區大竹林老街的一家餐館,長期經營嘉陵江野生魚。雖然該餐館位置偏僻,但由於「貨真價實」,受到不少食客擁躉光顧。
記者暗訪重慶兩江新區大竹林老街的一家餐館
半月談記者5月9日在此館暗訪發現,雖然禁漁後該店貨源受限,但店內仍有兩條嘉陵江的鮰魚等待出售,每條重約2斤。「是熟人拿來讓我們幫著賣,賣給我們一斤230元,店裡賣出去一斤260元。」該餐館經營者說,「現在查得緊、貨源少,我們都是做回頭客的生意。」
半月談記者走訪了解,相比於普通養殖的魚類,長江野生魚價格普遍上漲2至5倍。以鯉魚為例,普通養殖的價格約10元/斤,但長江或嘉陵江鯉魚的價格多在40元/斤以上。有些稀有的長江魚類,比如刀鰍、鮰魚、胭脂魚等,更是價格高達數百元一斤。
除了江魚的地下交易,非法捕魚工具的銷售也十分火爆。今年3月,長江航運公安局萬州分局破獲重慶首起採用可視錨魚器非法捕撈水產品案。這種可視錨魚器有多個魚鉤,並可實時回傳水下畫面。
半月談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可視錨魚竿」,立即出現許多此類商品,價格多在1000元/套以上,一些網店的月交易量高達300至600單。
此外,在一些電商平臺和企業網站上,電魚器等非法捕魚設備也堂而皇之地銷售。這些捕魚工具一旦失去有效管控,將嚴重破壞長江魚類資源。
3
貓鼠同步,鬥智鬥勇
為將非法捕魚者繩之以法,執法者想盡辦法。
針對非法捕魚者晝伏夜出的習慣,長江航運公安局萬州分局創新警務模式,採取與犯罪分子同步的作息方式,提升破案打擊的針對性。
為避免打草驚蛇,民警往往開私家車執行公務。同時,該分局還公布報警電話,發動群眾力量打擊不法分子。
去年3月,萬州分局奉節派出所民警在奉節縣長江流域梅溪河偏巖子水域,將正在非法捕撈的一對夫婦抓獲,當場查處捕撈工具及漁獲3.335公斤。今年3月,該分局破獲的採用可視錨魚器非法捕撈水產品案,就是依靠群眾舉報獲得的線索。
據統計,近4年來,長江航運公安局萬州分局共破獲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達320餘起,查獲漁獲物1000餘斤,漁船、獵捕工具1000餘件,打擊處理110餘人。
「有些捕魚者對執法人員和船舶專人盯梢,執法船一出動,他們就撤離。」巫山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這種情況,他們建立了信息化監控系統和社會化護漁隊伍,在重要江面安裝監控,並組織捕撈專業合作社力量加大打擊。
4
護漁執法還有哪些短板
一些執法者表示,受制於人員不足和設備性能等因素,當前打擊非法捕魚仍有諸多短板。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檢察院在長江碼頭開展禁漁宣傳及增殖放流活動 王全超 攝
一方面,執法管轄區點多線長,執法力量有限,加之交通不便,往往鞭長莫及。另一方面,執法裝備落後,部分水域執法船舶無法通行,只能靠人力蹲守,部分執法船舶無法夜航,只能白天出動。以三峽庫區腹地某縣為例,該縣有296平方公裡執法水域,但漁政執法人員只有3名,執法船舶只有2艘。該縣漁政執法人員希望能充實執法力量,並添置設備、裝備,以提高打擊能力。
此外,漁業保護涉及農業、公安、海事、檢察、司法、市場監管等部門,有關部門間需加強配合協調。「以公檢法的配合為例,如果三者處罰意見不一,公安的努力可能付諸東流。比如毒蝦案,因為涉及觸犯刑法,公安一般主張堅決打擊,但檢察院、法院考慮到社會影響,往往選擇以教育為主。」一名執法人員說,由於對非法捕魚各管一段,漁政和公安只管非法捕魚,不管漁具、漁獲銷售,這也是黑色利益鏈無法徹底斬斷的原因。
5
禁漁新政呼喚更硬核執法
2020年開始,長江禁漁新政開啟,重點水域分類分階段實行禁捕——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這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該禁捕令涉及沿江10個省市的11.3萬多艘合法持證漁船、近28萬漁民。對此,中央財政安排了補助資金給予各地支持,並積極引導退捕漁民上岸和轉產轉業。
長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屏障,禁捕是緩解長江生物資源衰退和生物多樣性下降危機的關鍵之舉,也是打破「漁民越捕越窮、生態越捕越糟」困局的必要措施。由於恢復水生生物資源及其棲息地是個長期過程,對非法捕魚如何嚴防死守、有效打擊,始終是禁漁工作的一大關鍵。
受訪執法人員建議,成立聯席會議制度或護漁法治小組,各成員單位適時召開會議,就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形成共識,從而確保處罰尺度統一,執法不留死角;網絡監管部門要加大對網售非法捕魚工具的打擊力度;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餐飲業的規範管理,從消費端切斷非法需求。
此外,還需群防群治。一方面,設立有獎舉報制度,鼓勵群眾檢舉;另一方面,充分調動民間力量,發揮專業合作社、環保組織等作用,壯大護漁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