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長江江豚

2021-01-14 武漢廣播電視臺

2020年12月3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在漢全面啟動。早在今年7月1號,武漢市就提前半年實施了「長江禁漁」,堅持打防並舉、水岸同治,取得顯著成效。

實施「長江禁漁」半年來,武漢市對150.5公裡的長江幹流、72公裡的漢江幹流和4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30.25平方公裡範圍,實施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常態化開展「聯巡、聯查、聯打、聯治」行動,共計辦理漁業行政處罰案件28件,聯合公安機關查獲漁業非法捕撈案件121起,抓獲嫌疑人員113人,有效震懾非法捕撈行為。

武漢市農業綜合執法督察總隊副總隊長 周遵貴

我們連續開展了打擊非法捕撈、非法網具製售、市場銷售非法漁獲物,以及「招牌清理」整治等一系列執法行動,從源頭和終端斬斷地下產業鏈,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提升綜合執法的能力和水平,營造不能捕、不敢捕、不想捕的氛圍,確保「十年禁漁」落實落地。

當前,我市全面開啟社會組織、專職護漁員、廣大市民參與長江禁漁的「群防群治」新格局,集合長江救援志願隊1871名隊員,選聘64名退捕漁民擔任護漁信息員,常態化開展巡江、值守,進一步確保禁捕工作全覆蓋、無死角。

武漢市禁捕辦科長 楊凱

今年以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下,全市打擊非法捕撈活動得到有效遏制,非法禁用魚具源頭治理也得到綜合整治,全市兩起打擊非法捕撈案件分別獲得農業農村部和公安部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十大案例,特別是多年未出現的長江江豚在武漢江段多次出現,也見證了我們禁捕工作的成效。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在漢全面啟動後,武漢市將按照中央、國務院、省的相關部署,圍繞提升禁漁常態化漁政執法能力等六大目標任務,推動建立網格化執法監管體系,進一步強化禁捕執法監管、打擊非法捕撈,打造武漢禁捕模式,確保「十年禁漁」在漢開好局、起好步、管得住。

武漢市禁捕辦科長 楊凱

在鞏固今年禁捕工作成效的基礎上,我們要嚴格按照中央所部署的長江「十年禁漁」中長期目標,持續開展打擊非法捕撈活動,持續維護好廣大退捕漁民的切身利益,同時在此基礎上,我們要發展自身的水產行業,滿足廣大市民對優質水產品的需求,以江豚回歸為重點,加快長江水生生態資源的保護,通過系統治理、系統推進,為長江大保護、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為武漢超大城市治理作出貢獻。

武漢廣播電視臺出品

責編:陳曦

融媒體記者:餘軍 張亞暉

通訊員:葉道劍 黃敏

編輯:鄔玲

相關焦點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因為性情溫和,嘴部弧線天然上揚呈微笑狀,而被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它不僅是長江中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也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有關它的記載,經常會伴隨著長江中已經滅絕的白鰭豚和白鱘,許多在江邊土生土長的人們,都親歷過它們的存在和消亡。
  • 【長江十年禁漁】環境改善 「微笑精靈」江豚「回家」
    長江將得到一個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期,江中的水生生物也將在此期間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恢復。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
  • 長江鱘、長江江豚、中華鱘,我們拿什麼來保護你
    由於受人類活動的長期影響,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自然棲息生境遭到破壞,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形勢嚴峻。近年來,為全面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農業農村部先後發布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多個物種的拯救行動計劃,並以這些旗艦物種為抓手,完善保護制度、推進常年禁捕、構建保護網絡、規範經營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 留住它的微笑,​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寶」級動物
    >便開始了戲水、捉魚的幸福「豚」生長江江豚瀕危程度遠超大熊貓長江江豚僅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幹流以及通江的鄱陽湖和洞庭湖中據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僅約為1012頭被稱為「水中大熊貓」而大熊貓通過多年保護數量已經達到2000多頭長江江豚的瀕危程度遠遠超過大熊貓長江江豚極度瀕危主要是受人類活動的幹擾長江江豚並不挑食以常見的小型魚類為食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升級長江江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長江江豚被稱為長江中的」微笑天使「 ,他們性格活潑,智商相當於3-5歲人類孩童。根據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僅存約1012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 浦口區自然保護區讓江豚安心住下來
    如今,隨著長江漁業資源的衰退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江豚數量急劇減少。為保衛江豚的「家園」,在江蘇省南京市長江浦口段,一場聲勢浩大的「江豚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拆除十裡造船帶 恢復生態公益林  「長江浦口段是由下遊南京長江五橋至上遊駟馬山河口處,是江豚出現頻率較高的地方。」南京市浦口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正祥介紹,由於歷史原因,長江浦口段江岸被造船廠、攪拌站佔據,「濱江不見江」一度成為浦口的「生態之憾」。
  • 【拯救江豚】江北看江豚 心潮逐浪湧
    2月22日,我和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7名志願者,北去湖北石首市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這裡,界碑、標識、標本室、監測室等設施齊全;60多頭江豚生活得很幸福。這讓我看到了洞庭湖江豚保護的希望。  江豚遷地保護譽滿全球  江豚保護爭朝夕,愛心人士心相約。10時30分,石首市漁政局長趙宏出城十裡相迎。
  • 「微笑天使」長江江豚多次現身農業農村部:健全跨地區保護機制
    「最近在南京、武漢等地通江湖泊,媒體報導發現了『微笑天使』長江江豚群體出現的頻率顯著增加,我們對此感到很欣慰,這說明保護工作有了初步的效果。」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就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階段性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漁業漁政局局長張顯良專門談到了長江江豚的保護情況。他說,「水生生物長期生活在水裡,長江水域生態有沒有恢復,水生生物最有發言權。」
  • 拆除「十裡造船帶」,留住「江豚之戀」
    以江豚為代表的野生動物是反映長江生態的「晴雨表」。隨著長江漁業資源的衰退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江豚數量急劇減少,為保衛江豚的「家園」,在南京市長江浦口段,一場聲勢浩大的「江豚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拆除「十裡造船帶」  把家還給江豚  「長江浦口段是由下遊南京長江五橋至上遊駟馬山河口處,是江豚出現頻率較高的地方。」南京市浦口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正祥介紹,但可惜的是,由於歷史原因,長江浦口段江岸被若干造船廠、攪拌站佔據,「濱江不見江」一度成為浦口的「生態之憾」。
  • 九江人的動畫電影《江豚》笑笑來了!
    《江豚》3分鐘概念預告片中開始,期待已久的江豚笑笑終於登上大銀幕。動畫電影《江豚》,是江西文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江西省湖口縣文旅集團和深圳市環球數碼影視文化公司,共同投資打造的一部精品文化IP作品,以生活在長江中的珍貴物種「江豚」為引,呼籲大家關注長江生態文明的修復建設,影片預計明年8月和大家見面。動畫片《江豚》緊扣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主旋律,地域特色濃厚,主題宏大、內涵豐富、立意深遠。
  • 長江江豚等野生動物擬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江豚等野生動物擬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根據野生資源的變動情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兩部門擬對現行名錄進行調整。如禿鷲、孟加拉巨蜥、藍鯨、長江江豚等許多野生動物擬升級或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 八裡江江豚保護協會歡迎您
    2019協會足跡「宿松縣八裡江江豚保護協會」成立後,江豚核心活動區八裡江已經取得可喜的成就,包括一塊校園保護地設立、一家江豚保護示範小學(曹湖完小)的活動、一個高科技觀測哨建立、一個「江豚第一灣」品牌的成功註冊等。這些點點滴滴進步,見證了一批志願者們的努力!從「江豚村」觀測站看到江豚活躍次數越來越多,帶給我們不僅僅是欣喜,更是對未來長江整體保護的希望。
  • 肖戰:好久不見,我們別來無恙
    楔子肖戰,好久不見,我們別來無恙。在我看來,別來無恙,真的是世上最美的字眼了,昔日一別,鬥轉星移間,你我皆萬般無恙。時光沒有留下痕跡,只是偶有風吹過,你的臉龐上還掛著笑,我的心中還念著舊,就是那麼簡簡單單的,就像我們從不曾分別。長江依然東流,寒梅依然盛開,有什麼發生呢?什麼都沒發生。
  • 守護長江「微笑精靈」
    長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大大的腦袋、小小的眼睛、微微上翹的嘴角、活潑可愛的性情,長江江豚被譽為長江「微笑精靈」。然而,受漁業活動、航運、水汙染等影響,其數量種群呈極度瀕危狀態。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法治。為了保護瀕危的長江江豚,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我省出臺全國首部長江江豚保護條例。
  • 委員代表接力籲江豚保護升級:保護動物名錄修訂到底卡在哪?
    江豚 資料圖長江江豚是長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是長江水生生物系統的指示性物種,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但其數量已遠少於大熊貓,處境極度危急。對江豚的保護升級呼籲多年,有關方面並非沒有行動。根據去年聯名提案的第一提案人徐旭東收到的農業部「提案答覆函」,2017年5月9日,農業部召開了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專題論證會,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通過《長江江豚保護級別提升可行性分析》和《長江江豚保護級別提升政策風險性評估》兩份報告,並建議儘快按程序上報。
  • 依法保護長江「微笑精靈」
    江豚被譽為長江「微笑精靈」,卻一度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法治,為保護瀕危的長江江豚,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我省出臺全國首部長江江豚保護條例——  《條例》規定,禁止在長江安慶幹流和其他重點水域從事生產性捕撈水產品作業;禁止捕捉、殺害和傷害長江江豚;禁止使用電魚、毒魚、炸魚等方法破壞長江江豚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的行為;禁止食用、非法出售、購買、利用、加工、運輸、攜帶和寄遞長江江豚及其製品;禁止為非法出售、購買、運輸、利用長江江豚及其製品提供交易服務;禁止為非法出售、購買、運輸、利用長江江豚及其製品和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發布廣告。
  • 教你讀懂「江豚從亞種升級到種」的意義
    這兩天有個新聞,就是江豚被從亞種升級到種了。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一定會有一些疑惑:江豚是啥?從亞種升級到種有什麼意義?這裡就解讀一下————江豚是什麼?————說到豚,很多人一定想到了海豚,不過在我國長江,還生活著一種叫做江豚的生物。它們長得也十分可愛,然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江豚的數量也急劇減少,如今,長江江豚的數量已不足1000頭,這是什麼概念?比大熊貓還少。所以,是極其瀕危的生物了。————從亞種變種有什麼意義?
  • 長江原有野生魚類435種 130多種連續4年不見蹤跡
    新華網武漢12月18日電(連迅、李璐)2019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16日在武漢發布。公報顯示,長江原有野生魚類435種,經過農業農村部長江辦連續4年調查發現,已有130多種不見蹤跡。國家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暨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生態修復科技創新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16日在漢召開。當天,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聯合發布2019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
  • 江豚?上海男子夜釣,河中冒出大型「奇異生物」
    千萬別跑,跑了心裡一輩子有陰影@林北北:我小的時候上學,那時候農村天剛亮,我看到就是這樣的,等有跑過去就不在了江豚?水獺?還是人?大部人認為,這可能是一隻罕見的大型水族,比如江豚、水獺等——上海周邊的河道裡,會有江豚和水獺嗎?
  • 建議閉殼龜屬、東亞江豚等升國家一級,並加大對長江黃河本土魚的保護
    3.東亞江豚(Neophocaena sunameri)建議理由:海水江豚從環渤海調查數據顯示:經常出現死亡或擱淺,其生存環境和種群數量堪憂。且目前東亞江豚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中被列為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