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鱘、長江江豚、中華鱘,我們拿什麼來保護你

2020-12-22 經濟日報

近期,有媒體對長江白鱘多年未見進行了報導。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為何衰退?如何保護這些珍稀瀕危物種?農業農村部在湖北武漢召開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

針對近期社會關注的白鱘多年未見的問題,與會專家表示,白鱘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1983年以來,國家採取禁止商業捕撈利用、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一系列保護措施來試圖挽救該物種。遺憾的是,2003年以後長江流域沒有再發現白鱘。專家認為,洄遊通道阻隔、產卵場消失、過度捕撈、航運、水汙染和餌料魚類資源下降等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導致白鱘數量減少,繁殖規模下降,繁殖頻次降低,當繁殖活動停止且高齡個體逐步趨近生理壽命後,種群逐步走向衰退。

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任馬毅說,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河,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也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由於受人類活動的長期影響,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自然棲息生境遭到破壞,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形勢嚴峻。

近年來,為全面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農業農村部先後發布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多個物種的拯救行動計劃,並以這些旗艦物種為抓手,完善保護制度、推進常年禁捕、構建保護網絡、規範經營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針對中華鱘自然繁殖連續中斷、繁殖群體數量急劇下降,長江鱘自然種群野外絕跡,長江特有魚類現存種類減少以及長江漁業資源下降的困境,與會專家提出了落實中華鱘陸-海-陸接力保種工程、積極改善中華鱘產卵場環境、系統開展長江鱘野外種群重建工程、加強魚類生殖細胞移植技術儲備、加大受脅物種監測預警、強化漁政執法等具體措施。

馬毅說,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全力拯救和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環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樣性的衰退趨勢。

——穩步推進長江禁捕工作。實施長江全面禁捕是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先手棋,也是沿江10多個省市近28萬漁民為長江大保護作出的巨大貢獻。要穩步推進長江禁捕工作,確保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效果,確保長江重點水域常年禁捕按期實現。

——全面落實拯救行動計劃。以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為代表的珍稀瀕危水生動物,是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野外種群數量岌岌可危。要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全面落實拯救保護行動計劃,開展珍稀瀕危水生生物遷地保護行動,實施自然種群與棲息地就地保護工程,加強長江水域網格化監測站點布局建設,強化重點物種人工繁育技術攻關。

——系統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繼續開展小水電清理整治工程,探索實施小水電退出工程示範項目,綜合利用江湖連通、生態流量、過魚設施等措施,基於「四大家魚」繁殖、中華鱘產卵、江豚枯水期保護等水量水文需求,開展梯級水電站聯合生態調度,確保水生生物用水需求。

——持續加大保障投入力度。在持續加大各級政府保護修復財政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健全多主體參與、多元化融資的政策資金保障機制,加快推動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建設和運營,鼓勵支持相關水電開發、航道建設等長江資源利用單位,全力拯救和保護長江的水生生物。

相關焦點

  • 「微笑天使」長江江豚多次現身農業農村部:健全跨地區保護機制
    「最近在南京、武漢等地通江湖泊,媒體報導發現了『微笑天使』長江江豚群體出現的頻率顯著增加,我們對此感到很欣慰,這說明保護工作有了初步的效果。」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就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階段性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漁業漁政局局長張顯良專門談到了長江江豚的保護情況。他說,「水生生物長期生活在水裡,長江水域生態有沒有恢復,水生生物最有發言權。」
  • 「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 上海攜手南京啟動長江水生生物保護...
    新民晚報訊(記者馬亞寧)日前,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指導、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南京江豚保護協會等單位主辦的「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公益活動,在位於崇明的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正式啟動。
  • 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
    :  《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及其說明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提請審議。  第三十九條(工作人員違法行為處理)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從事中華鱘保護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條(參照適用)  本市江豚、胭脂魚、松江鱸等其他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參照本條例執行。
  • 長江「神秘物種」重現,3年來首次
    長江裡的特有物種不止白鱀豚、長江白鱘、中華鱘、長江鱘和江豚,還有許多魚類都岌岌可危。12 月 10 日,澎湃新聞獲悉,2020 年 11 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在開展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中華鱘自然繁殖監測過程中,於長江宜昌江段發現 1 尾䲘(gu ǎ n)。這是科研人員繼 2017 年 6 月在洪湖江段發現 1 尾䲘後,再次發現䲘。"也是僅僅一條",相關科研人員介紹稱。
  • 長江邊救起一條「怪魚」 竟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小黨說,這條魚摸樣很是奇特,嘴巴尖尖,全身無麟,背部像是一塊一塊的骨骼連接在一起。這究竟是不是珍稀保護動物中華鱘呢?根據數據比對,專業人員表示,這條「怪魚」既不是中華鱘也不是俄羅斯鱘,它的名字叫做長江鱘。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安徽省安慶市漁政巡護員錢明勝表示過去自己捕魚的時候也見過很多白鰭豚,中華鱘和江豚也都有見過。中科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條河流生活著兩種哺乳動物,一條是長江,另外一條就是亞馬遜河。長江裡面的白鰭豚和江豚是我們的國寶。白鰭豚已經離我們而去,沒能步入2020年,江豚現在是長江裡面唯一的哺乳動物。
  •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
    同時,挖沙改變了湖底的回聲性質,而江豚主要依靠聲吶系統來尋找食物。另外,挖沙船密度太大,會堵塞航道,把長江流域分隔成小段,妨礙了江豚種群的基因交流。各種原因的破壞,導致洞庭湖魚類從上世紀80年代的120多種,下降到十幾種,當時有專家呼籲,如果傷害江豚得不到有效遏制,15年之內江豚將會滅絕。白鱀豚為何功能性滅絕?
  • 長江的十年禁漁和「無魚」困局
    「我今年86歲,我希望96歲時還能看到長江的400餘種魚,中華鱘、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作為長江十年禁漁的首倡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對新京報記者說。▲1993 年,長江葛洲壩附近發現的一尾死亡白鱘。
  •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在《鱘夢環遊記》中,主角小鱘亦是中華鱘子二代的一個縮影,它的使命是回歸大海,承載著繁衍種群的希望。最終,小鱘通過層層「考核」,成功帶領其他小鱘回歸大海母親的懷抱。《鱘夢環遊記》希望通過這種新穎獨特以及多元化的科普方式,加深人們對中華鱘保護的理解與認知,從而號召更多的人為中華鱘繁育接力。
  • 27歲「魚爸爸」守護中華鱘引熱議,關於瀕危鱘魚你了解多少
    昨天剛度過一個以「與子同舟,保護未來」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再聽到這樣的故事,無疑是讓人心生感觸。眾所周知,中華鱘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又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但是目前它們的生存現狀卻不容樂觀,在天然水域更是難覓蹤影。其實,瀕臨滅絕的鱘魚遠遠不止中華鱘一種,關於它們,你又了解多少呢?
  • ...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記者專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
    長江中下遊地區野生水生物種種群變化記者:從長江源頭到入海口,在長達6300餘公裡的河流上分布著長江鱘、中華鱘、白鱀豚、長江江豚、揚子鱷等珍稀野生水生物種,這些水生物種作為長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生存現狀如何?郝玉江:白鱀豚、長江江豚等是長江中下遊一帶重要的水生物種。
  • 長江江豚
    2020年12月3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在漢全面啟動。早在今年7月1號,武漢市就提前半年實施了「長江禁漁」,堅持打防並舉、水岸同治,取得顯著成效。武漢市農業綜合執法督察總隊副總隊長 周遵貴我們連續開展了打擊非法捕撈、非法網具製售、市場銷售非法漁獲物,以及「招牌清理」整治等一系列執法行動,從源頭和終端斬斷地下產業鏈,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提升綜合執法的能力和水平,營造不能捕、不敢捕、不想捕的氛圍,確保「十年禁漁」落實落地。
  • 關於《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有關事項的說明
    一、起草背景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上海段)水域是中華鱘的重要棲息地,對中華鱘的生存有著重要影響。制定《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為開展中華鱘的相關保護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是落實國家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保護中華鱘這一珍稀水生生物的客觀需要,也是完善本市野生動物保護制度體系的有益補充。
  • 【拯救江豚】江北看江豚 心潮逐浪湧
    15分鐘後,我們來到了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胡良慧主任拉著我的手說:「我一直在關注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讀了你許多江豚保護的文章。有你在嶽陽保護江豚,我們更有信心了!」  「慕名而來取經,請不吝賜教。」初識胡良慧,我迫不及待發問:「『天鵝洲』管多大水域?有多少江豚?最大成果是什麼?」  「我們負責管理石首89公裡長江河道和天鵝洲21公裡長江故道。」
  • 依法保護長江「微笑精靈」
    江豚被譽為長江「微笑精靈」,卻一度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法治,為保護瀕危的長江江豚,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我省出臺全國首部長江江豚保護條例——針對食物缺乏、意外傷害、水體汙染等危害長江江豚生存的三類突出問題,實施長江江豚索餌場、繁育場的保護與修復、禁止在長江安慶幹流和其他重點水域從事生產性捕撈水產品作業等,保護長江江豚食物來源。  《條例》還提出,加強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規範化管理,建成高標準的長江江豚救護基地、科研基地、生態保護基地,促進種群復壯。
  • 【長江十年禁漁】環境改善 「微笑精靈」江豚「回家」
    長江將得到一個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期,江中的水生生物也將在此期間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恢復。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
  • 留住它的微笑,​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寶」級動物
    (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長江江豚等擬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看到這個消息網友紛紛表示同意!>然後……吃泡泡喜歡吐水如此頑皮你被萌到了嗎?1012頭被稱為「水中大熊貓」而大熊貓通過多年保護數量已經達到2000多頭長江江豚的瀕危程度遠遠超過大熊貓長江江豚極度瀕危主要是受人類活動的幹擾長江江豚並不挑食以常見的小型魚類為食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升級長江江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長江江豚被稱為長江中的」微笑天使「 ,他們性格活潑,智商相當於3-5歲人類孩童。根據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僅存約1012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 「兒女」協力,奏響「和弦」——長江大保護這5年
    1月5日,由湖北之聲、江蘇新聞廣播、重慶之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合製作的大型全媒體直播節目《對話長江 看見中國》播出,四省市5年來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成績單」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快手平臺、湖北廣電長江雲、重慶廣電第一眼、荔枝新聞、大藍鯨、話匣子等平臺同步呈現。
  • 五尾中華鱘寶寶被小心翼翼放歸長江
    12月8日,五尾來自蘇州常熟的養殖中華鱘,被順利放流回長江。清晨六點四十五分,在中華鱘保護中心。記者看到水池裡養育著七尾中華鱘,它們都已經長大,體長超過一米多,需要回到大江大海中去遨遊。這其中有五尾中華鱘就要放流回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