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護長江「微笑精靈」

2021-01-07 安青網

江豚被譽為長江「微笑精靈」,卻一度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法治,為保護瀕危的長江江豚,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我省出臺全國首部長江江豚保護條例——

江豚在安慶西江江豚自然保護區內遊曳嬉戲(資料照片)。 通訊員 嚴燕 攝

  《安慶市長江江豚保護條例》(下簡稱《條例》)前不久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查批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目前國內首部保護長江江豚的地方性法規。制定並施行《條例》,是安慶市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生態環境立法工作要求的具體實踐。

  禁止相關行為

  為保護長江江豚,《條例》對長江航運、排汙口設置、施工作業等都有嚴格規定,對相關行為實行禁止。

  《條例》規定,除執行緊急公務、軍事運輸等任務外,上行船舶通過長江安慶段長江江豚主要棲息地時,不得進入航道以外水域。排汙口設置,應當依據《水汙染防治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經依法批准後方可實施。水下爆破、勘探等活動,需事先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協商,採取有效措施。依法進行的建設活動,要合理避開長江江豚繁育期。

  《條例》規定,禁止在長江安慶幹流和其他重點水域從事生產性捕撈水產品作業;禁止捕捉、殺害和傷害長江江豚;禁止使用電魚、毒魚、炸魚等方法破壞長江江豚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的行為;禁止食用、非法出售、購買、利用、加工、運輸、攜帶和寄遞長江江豚及其製品;禁止為非法出售、購買、運輸、利用長江江豚及其製品提供交易服務;禁止為非法出售、購買、運輸、利用長江江豚及其製品和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發布廣告。

  突出主要棲息地保護

  長江淡水豚類考察結果顯示,2006年至2012年,安慶江段長江江豚數量從約333頭降至約173頭。2015年以後,安慶江段江豚種群數量趨於穩定,數量為180-203頭,佔長江幹流1/3以上,是長江江豚就地保護的重要水域。

  《條例》提出,將破罡閘、華陽河口和皖河口等長江江豚索餌水域,安慶水道鵝眉洲頭和北圩拐、官洲水道廣成圩、湖口水道北岸等長江江豚索餌與撫育洲頭和邊灘水域,長江安慶段沒有通航的支汊水域等,列為長江江豚主要棲息地。《條例》提出,除法律法規許可的項目以及防洪、救災等公共事務需要外,禁止在長江安慶段長江江豚主要棲息地開發建設與生態修復無關的項目。針對食物缺乏、意外傷害、水體汙染等危害長江江豚生存的三類突出問題,實施長江江豚索餌場、繁育場的保護與修復、禁止在長江安慶幹流和其他重點水域從事生產性捕撈水產品作業等,保護長江江豚食物來源。

  《條例》還提出,加強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規範化管理,建成高標準的長江江豚救護基地、科研基地、生態保護基地,促進種群復壯。

  各司其職 共同保護

  長江江豚棲息於長江中下遊及鄱陽湖、洞庭湖兩大通江湖泊中,不僅是長江中僅存的鯨類動物,更是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和生物多樣性狀況的重要指標。多次全流域長江豚類科考顯示,長江安慶段是長江江豚理想的棲息場所,也是幹流中長江江豚分布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保護江豚,我市責無旁貸。

  近年來,我市一直在努力保護長江江豚。就地保護方面,我市建立江豚觀測站、開展江豚救護工作、強化涉漁工程的環評、開展江豚資源調查,加強江豚關健棲息地的監管和保護,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江豚協助巡護隊。遷地保護方面,2016年在西江建起了長江下遊首個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基地。我市更通過「一泊一策」「一口一策」「一船一策」,對江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和修復,推進江豚保護區升級申報和長效管理機制建設。2020年12月31日,我市還同步啟動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

  「長江江豚保護是系統工程,《條例》規定,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長江江豚保護管理相關工作。」《條例》起草組成員、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辦主任蔣澤球說,作為安慶長江江豚保護的頂層設計,《條例》對實現長江安慶段水域生態修復、長江江豚生存條件改善、打造安慶生態名片、鑄造安慶生態文明建設等作用巨大。

 

(全媒體記者 沈永亮)

相關焦點

  • 守護長江「微笑精靈」
    長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大大的腦袋、小小的眼睛、微微上翹的嘴角、活潑可愛的性情,長江江豚被譽為長江「微笑精靈」。然而,受漁業活動、航運、水汙染等影響,其數量種群呈極度瀕危狀態。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法治。為了保護瀕危的長江江豚,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我省出臺全國首部長江江豚保護條例。
  • 【長江十年禁漁】環境改善 「微笑精靈」江豚「回家」
    長江將得到一個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期,江中的水生生物也將在此期間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恢復。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從2021年1月1日,由農業農村部下發的《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將全面開始執行,其間禁止一切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我國的母親河長江,將得到一個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期,江中的水生生物也將在此期間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恢復。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
  • 視頻|「巡護員」——長江精靈守護者
    而這一切的轉變都源於為了保護美麗的長江精靈——長江江豚。長江江豚是生活在長江中下遊流域和鄱陽湖、洞庭湖一帶的中國特有動物。附近長大的人們或許還留有這樣的記憶:性情活潑的江豬(江豚俗稱)面帶微笑,在江水中翻騰跳躍、上遊下竄,鉛灰色或灰白色的身軀乘浪起伏,在陽光的照射下使水面一片銀光閃閃。
  • 「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 上海攜手南京啟動長江水生生物保護...
    新民晚報訊(記者馬亞寧)日前,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指導、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南京江豚保護協會等單位主辦的「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公益活動,在位於崇明的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正式啟動。
  • 自然研學|守護長江精靈的少年們
    印刻瀕危魚種,守護長江精靈  武漢第十二中學刻制長江珍稀魚種版畫,源於一場關於江豚的講座——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先鋒,連續兩年到學校做《留住江豚的微笑》講座。
  • 「微笑天使」長江江豚多次現身農業農村部:健全跨地區保護機制
    「最近在南京、武漢等地通江湖泊,媒體報導發現了『微笑天使』長江江豚群體出現的頻率顯著增加,我們對此感到很欣慰,這說明保護工作有了初步的效果。」長江流域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曾經是白鱀豚、長江江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等眾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樂園。前些年,長江水域生態功能不斷退化,白鱀豚、白鱘已經功能性滅絕,中華鱘、長江江豚,還有長江鱘等這些特有水生生物瀕臨滅絕,保護形勢十分嚴峻。
  • 以法之名,保護長江!
    長江保護法的出臺施行,開創性地構建了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法治框架,對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形成保護母親河的硬約束機制,更好凝聚依法保護長江的強大合力。 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
  • 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通過捐贈、資助、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中華鱘保護活動,支持中華鱘保護公益事業。  第六條(公益訴訟支持)  對於影響中華鱘生存的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等行為,有關機構和組織依法提起公益訴訟的,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給予配合支持。
  • 留住它的微笑,​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寶」級動物
    (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長江江豚等擬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看到這個消息網友紛紛表示同意!長江江豚全身都是「萌點」長江江豚目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腦袋圓圓,小眼烏黑嘴角上翹,自帶治癒系微笑被稱為 「微笑天使」它喜歡旋轉、跳躍喜歡吐泡泡
  • 加強執法合作 奏響長江保護協奏曲(法治頭條·法治長江調研行②)
    張 玉攝(人民視覺)「黃鶴樓,白沙洲,長江江豚水面嬉戲,岸邊人們面露微笑……」一段由市民拍攝的視頻畫面,正在武漢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會議室播放。副局長王斌向記者介紹:「看到長江江豚重現,感覺我們日夜守護長江的辛勞特別值得。」長江江豚,是長江水域生態的晴雨表,之前在長江武漢段已多年未見其身影。今年以來,市民驚喜發現長江江豚多次在武漢段等水面出現。
  • ...聯合印發《依法懲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的意見》有關情況
    發布會介紹,長江流域禁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保護長江母親河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決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和農業農村部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指導各地辦理了一大批長江流域非法捕撈違法犯罪案件,打掉了一批「捕運銷」犯罪團夥,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
  • 新北法院:為長江大保護提供強有力司法保障
    中國常州網訊 12月18日上午,市中院、新北法院聯合組織召開「充分發揮審判職能 為長江大保護提供強有力司法保障」新聞發布會。新北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媛作新北法院長江大保護工作情況通報。執行局局長鄒科琦現場發布了相關案例。
  • 「兒女」協力,奏響「和弦」——長江大保護這5年
    廣陽島風光廣陽島生態修復,是重慶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一個縮影。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慶三峽庫區範圍內的化工項目只減不增,並對長江沿線產業劃定兩條生態保護紅線。同時,還加快推進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溼地保護與修復、石漠化治理等,不斷「增綠」長江……長江大保護,重慶始終勇擔「上遊責任」,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 酒都志願者赤心護鷗 身體力行保護長江生態
    自20年前紅嘴鷗首次飛來宜賓過冬,至今,這一群來自西伯利亞的白色精靈年年如約而至,在岷江、金沙江、長江的岸邊覓食、嬉戲,市民和遊客們也紛紛駐足觀賞。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抹紅格外的醒目,他們身披紅色志願馬甲、手提垃圾袋,在合江門廣場隨手撿起市民遺落的垃圾,一遍又一遍地勸導市民文明賞鷗,共同維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他們就是宜賓市酒都義工愛鷗護鷗志願者。
  • ...撰文:統籌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勇當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模範生
    扛起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政治責任,必須正確處理好四個關係,努力走出一條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高度統一、相互促進的新路子,勇當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模範生。通過抓長江大保護,有力推動了高質量發展,更加堅定了我們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下一步,應努力走出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高度統一、相互促進的新路,把推進長江大保護作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發展、最大的民生和最大的責任來抓,努力實現生態環保高水準、經濟發展高質量、城鄉建設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為長江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作出應有的貢獻。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一路上,記錄長江的...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題:【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手記:一路上,記錄長江的「微笑」  記者 劉湃  曾經髒亂的碼頭如今成了靚麗的風景線,產煤縣升級為芒果之鄉,後進村轉型為旅遊特色村……聊起這些,百姓們臉上展現的那些笑容,已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註腳」。
  • 給長江經濟帶全方位立體化保護
    本文轉自【檢察日報】;本報湖州12月11日電(全媒體記者閆晶晶 李春薇)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今天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副主任肖瑋在會上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為各級檢察機關特別是長江沿線省市檢察機關開展相關辦案工作提供參考和指引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升級長江江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長江江豚被稱為長江中的」微笑天使「 ,他們性格活潑,智商相當於3-5歲人類孩童。根據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僅存約1012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 長江鱘、長江江豚、中華鱘,我們拿什麼來保護你
    近期,有媒體對長江白鱘多年未見進行了報導。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為何衰退?如何保護這些珍稀瀕危物種?農業農村部在湖北武漢召開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由於受人類活動的長期影響,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自然棲息生境遭到破壞,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形勢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