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

2020-12-14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

日本戰國時代,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1月,在豐臣秀吉死後得不到半年時間內,日本國內情勢風雲變化。先是石田三成為首的文治派互相攻擊,因而拉幫結派,違反秀吉生前禁令。隨後,德川家康開始與其他大名進行結親,家康的行為立即刺激到忠於豐臣家的人。

同年1月19日,石田三成等奉行,以及另一位重臣前田利家,還有其餘三名顧命大臣的神經在被德川家康刺激後,兩方都分別派出使者前往伏見,責問德川家康公然違規的原因,意圖積極削弱家康的銳氣。

不過,事件最終還是沒有到達全面爆發的地步,正當兩方將近到達臨界點之際,德川家康的重臣,德川四天王之一的榊原政康聞訊後率兵入京,以防前田利家等人對德川家康不利。與此同時,豐臣家的家臣黑田長政、藤堂高虎等人也率小部隊到伏見,以保家康安全。

他們之所以袒護德川家康,無非是因為希望家康能夠為他們爭取韓戰裡的戰功獎賞和權益,平反當中的汙名,用現在的話而言就是維權。他們大多在戰爭中,因為被指責戰鬥不力或失誤而受到斥責,矛盾指向了石田三成等人身上。

當然,他們還不至於在這個時候就徹底倒向德川家康,站在他們的角度而言,保住德川家康這個有權有勢,可以為他們維權的大人物,都是有益無害的順水人情。更重要的是,參與韓戰的大名們,領地經濟幾近崩潰,正期待著獎賞來彌補收支。

由於德川家康的軍力集結,前田利家和石田三成為免事態失控,決定對事件不予追究,雙方再度交換誓書,重新確認互相拋開成見和矛盾,繼續一同盡心扶持豐臣秀賴。到了第二天的1月20日,京阪一帶暫時恢復平靜

雖然這次事件得以平息,但以它的本質而言,德川家康公然違背豐臣秀吉生前的禁令,前田利家與石田三成等人手握大義,卻礙於兵力和事前準備不足,所以不願在這個情況下,立即將局勢升溫至劍拔弩張的狀態,最終他們忌憚與德川家康方面的軍事力量,採取了妥協和解的方法。

即便如此,事態早已朝著對立的方向發展,德川家康陣營與反家康陣營的形成和對壘只是時間問題,而使得這個局面提早到來的,就是因為唯一有能力阻止事態惡化的關鍵人物——前田利家於事後不久救便倒下了。這使得雙方的矛盾無法調和,最終走上關原戰場,一戰定勝負。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
  • 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慶長三年(公元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的態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變。而前田利家之所以會被當成對手推出來,除了實力僅次於家康,更重要的是他本身是豐臣秀賴的輔政者,對德川家康公然違反太閤禁令的行為不能置若罔聞。因此前田利家在三大老和五奉行的授意下,在隔年正月,以詰問使的身份被派到德川家康身邊,對他的行為進行彈劾。
  • 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摘要: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三河國的松平一族,按照德川官方說話,起源並非三河松平鄉,而是清和源氏,作為雲遊僧人的先祖,來到松平鄉後,成為當地豪族的女婿,並改姓松平。隨後利用嶽父的財力逐步發展成後來的三河松平氏。隨後逐步發展,最終成為日本霸主。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隨後與德川家康進行了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遭遇地震影響,後勤物資損失殆盡,迫不得已下與家康議和。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眾所周知,豐臣一族亡於德川家康,對此有很多同情豐臣家的人為其抱不平,對於德川家康的評價也不高。而豐臣一族的滅亡是在秀吉時期就已埋下禍根。之後,形勢已經不利於豐臣家時,仍然對權力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走向滅亡。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不是不殺而是沒有能力殺德川家康,竊取政權的豐臣秀吉需要一個強力幕僚的支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命喪黃泉。天下布武的大願終究沒有實現,很快織田信長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攻打明智光秀軍隊,並除掉了最大的對手,此時放眼天下能和豐臣秀吉一決雌雄的人就只有德川家康了。
  • 日本戰國時代,井伊直政為何在關原之戰違反軍令,率先點燃戰火?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井伊直政為何在關原之戰違反軍令,率先點燃戰火?日本戰國時代,當關原之戰爆發時,率先點燃戰火的並非東軍前鋒福島正則等人,反而是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那麼,為何不是由先鋒的福島正則等人打響戰鬥,反而是由井伊直政開始,這是否違背了德川家康的軍令?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如果單獨比較司馬懿和德川家康,兩人實在沒有什麼相似之處,所以德川家康也稱不上什麼日本的司馬懿。儘管這種類比大錯特錯,但並不妨礙我們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原因很簡單。
  • 關原之戰後,大名為何倒向德川家康?只因豐臣家沒做好一件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御恩和奉公有多重要?從大名倒向德川家康就能看出關原之戰結束後,德川家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徵夷大將軍,脫離豐臣家成為一個與豐臣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這使得豐臣政權從一家獨大變為兩家共權。
  • 日本戰國時代的「滿漢全席」:織田信長招待德川家康的最後一餐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的「滿漢全席」:織田信長招待德川家康的最後一餐西方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於戰國時代在日本傳教,他受到織田信長禮遇,曾經拜謁信長18次之多。根據他的著作《日本史》記載,信長身材中等,體形修長纖細,不愛飲酒、飲食節制,而且勤於鍛鍊武藝,所以身體很健康。
  • 日本戰國三傑—德川家康
    整體上威脅織田和德川的勢力暫時結束。戰國大勢趨於統一,而德川家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1574年,武田信玄死後繼承了武田家的武田勝賴率兩萬五千大軍攻打高天神城,德川家康等待織田軍的增援,不過在增援到達前,高天神城已經被攻下。1575年,武田勝賴率一萬五千人再次攻擊德川的領地長篠城,守方奧平信昌僅用500兵死守一段時間。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個狠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在寫這篇文章的正文之前,有必要提醒讀者: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不是同一個概念。儘管如此,二者在本質上仍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一個中央權力衰微而地方權力崛起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日本同中國一樣,都產生了為數不少的梟雄。
  • 元和偃武:德川家康是如何開創這個日本歷史上最長和平時代的?
    德川家康的一生,有著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在其執政期間:建立幕府的江戶城,即當今日本首都東京市的前身;打了場關原合戰,之後又和豐臣家鬧了場年度恩怨大戲「大坂之陣」,最終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以德川幕府建立為代表的江戶時代,又是日本歷史上最長的和平時期等等……德川家康的經歷不可不謂之傳奇,尤其是他善於隱忍的性格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清康嫡子松平廣忠藉助今川義元的勢力成為新一代家督,而條件則是讓廣忠的嫡子竹千代(德川家康)到今川家當人質。在將竹千代送往今川家的途中,織田信秀得知這一消息,便出兵將竹千代劫持到了織田家,也因此,竹千代得以認識吉法師(織田信長)。後來由於織田信長的異母兄織田信廣被今川家俘虜,雙方便進行交換,竹千代這才離開了織田家前往今川家。
  • 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為何卻給德川家康做了嫁衣
    文/寂寞的紅酒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梟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的牛逼人物。雖然豐臣秀吉用了一生的心血終於統一了日本,但他死後權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豐臣家族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多年。
  • 日本戰國時代的「赤夜叉」,德川家康對他評價頗高
    今天作者要為大家講述一段古日本時期的歷史,說的是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之手下的一員猛將!此人名喚「井伊直政」。 從此井伊家不僅失去了大片領地,還被主君瘋狂追殺,幸虧家臣拼死將小井伊救出。1575年幸運的他獲得了德川家康的認可,命其為侍童。之後,小井伊侍童作為家康的家臣之一表現可謂十分之突出,被稱為「德川之人」。 隨後井伊直政不甘平庸,刻苦學習以及習武,長大後率領繼承了甲斐武田軍傳統的一支精銳之師,名喚「井伊之赤備隊」,在古日本乃是馳名於天下。
  • 東渡日本的天主教:戰國時期開始壯大,卻被德川家康驅趕出境
    鑑真東渡開啟日本佛教的發展,同時為日本佛教在日本的發展的奠定了基礎,至今佛教仍然是日本的第一大教。日本人中的佛教信徒比例甚至達到了90%以上,其次是才是天主教等教徒。和YSL教更多的阿拉伯人不同,天主教是跨越的人種和語言的限制,那為何天主教卻在日本吃不開呢?實際上天主教從日本戰國時代引進,在九州等地進行了廣泛傳播,甚至有一度取代日本淨土真宗的趨勢。
  • 「戰國第一軍師」若不是被兒子坑了,德川家康不一定能統一日本
    日本戰國末期,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真正統一日本,開創江戶幕府。而在關原之戰倒戈的小早川秀秋是讓戰爭快速結束的關鍵,這也離不開鼓動秀秋和西軍將領倒戈的黑田長政。不為人知的是,那時還有一個人打算奪取天下,只是他的行為讓人琢磨不透,就是「戰國第一軍師」——黑田如水。
  • 豐臣秀吉為何不除掉德川家康:前期是因為打不得,後期是不敢打
    從「應仁之亂」開始,日本列島就進入了英雄輩出的戰國時期,這一時期也是日本古代歷史引以為傲的時代,堪稱是日本版「三國」。到了近代通過於一些遊戲和影視作品,在民間也掀起了一波戰國英雄熱。在這些英雄中先後統一日本的三個大名無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三個人就是被人稱為 「戰國三英傑」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 戰國最弱大名9次丟掉領地,為何安然無恙?看看家臣是誰
    摘要:戰國最弱大名9次丟掉領地,為何安然無恙?看看家臣是誰戰國最弱大名小田氏治,堪稱日本戰國時代最倒黴的大名。父親在世時,小田家實力發展到頂峰,對於周邊大名形成有效威懾,如果沒有意外,小田家有望成為中等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