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偃武:德川家康是如何開創這個日本歷史上最長和平時代的?

2020-12-16 觀文殿大學士

問: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若萬事俱備,時機未到,又當如何?

答:忍得住,活得長就好。

三國時期司馬懿的成功之道,就向世人展現了忍得住且活得夠久究竟有多重要,在先後送走了曹操、曹丕、曹叡之後,曹家勢力大幅衰減,使得司馬家族異軍突起,最終將曹家一腳踹開,穩當地登上了九五之尊。然而,因為活得夠長,又極負忍耐而得以成功的案例,同樣在古代日本出現過,這位代表人物,即被世人稱為日本戰國時期最強「忍者」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的一生,有著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在其執政期間:建立幕府的江戶城,即當今日本首都東京市的前身;打了場關原合戰,之後又和豐臣家鬧了場年度恩怨大戲「大坂之陣」,最終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以德川幕府建立為代表的江戶時代,又是日本歷史上最長的和平時期等等……

德川家康的經歷不可不謂之傳奇,尤其是他善於隱忍的性格,甚至一度成為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標榜對象,正如他在遺訓中說的那樣:

人之一生如負重遠行,不可急於求成。

作為日本戰國三雄之一的德川家康,和司馬懿一樣,極善蟄伏,先後送走了兩位長官,即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最終才榮登權力的頂峰。因此,德川家康的功績在史學界向來褒貶不一,但唯有他所創造的「元和偃武」,雖然手段並不光彩,卻開創了日本歷史上最長的和平時代,因此也有不少人戲稱「元和偃武」堪稱是德川家厚黑學的最佳實踐產品。這又是從何說起呢?

首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德川家康的早期經歷。德川家康於西元1542年12月26日,誕生於三河國岡崎城(今日本愛知縣岡崎市),為岡崎城城主松平廣忠的長子,小名竹千代。但由於那時正巧是日本戰國時期,所以實力平平的三河國也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在德川家康七歲那年,其父松平廣忠便不幸去世,留下的攤子又被「東海之雄」今川義元收走,至此,年幼的德川家康便以質子的身份,被幽禁於駿府,並於此度過了整個少年時期。

順帶說一句,在德川家康十八歲那年,還曾被一群野武士追殺,險些喪命。千鈞一髮之際,好在大樹寺的祖洞和尚仗義相救,用門栓打跑了追殺來的武士,這才救了德川家康一命。但正是由於大樹寺和尚的救命之恩,其寺院又屬淨土宗信仰,於是德川家康便接受了貫木和尚「厭離穢土,欣求淨土」的建議,皈依淨土宗,這也就是為何德川家康死後,要求天皇賜予「東照大權限」(佛門用語)的原因。

但奇怪的是,自這件事之後,德川家康的人生似乎便開始走上了正軌,先是成功混入了織田信長麾下,並得到主將青睞,一路上升至東海道軍團主將的位置。織田信長去世後,德川家康又同豐臣秀吉的關係往來密切,一方面在豐臣秀吉面前示弱,另一方面卻暗地裡培植自己的勢力。直到最終豐臣秀吉去世,德川家康才顯露出來,並於西元1603年,建立了德川幕府,史稱「江戶時代」。

不過,德川家康在創立幕府後,根基並不穩固,所以就不得不迫使他仍舊需要得到勢力不可小覷的豐臣家的支持。因此,在德川幕府建立的同年,德川家康便遵循豐臣秀吉的遺命,將孫女千姬(德川幕府二代大將軍德川秀忠之女),嫁給了豐臣秀吉的繼承人豐臣秀賴。當然了,但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種聯姻背後的政治利益。

果不其然,西元1606年,德川家康見豐臣家的勢力日漸衰微,便要挾由豐臣秀吉推舉的後陽成天皇遜位,扶持後水尾天皇繼位。之後,身為年度優秀「演員」的德川家康,又上演了一出「指鹿為馬」的大戲,藉由新皇繼位,令各路大名領主表明立場,對天皇效忠,實際上卻是對他自己驗明忠心。就這樣,在確定了各路大名的忠心之後,德川家康便正式打起了如何清算豐臣家的算盤。

實際上,自德川家康掌權後,對豐臣秀賴也就各種看不順眼。由於當時的后豐臣秀吉體制尚未解體,所以在朝臣向天皇賀禮之時,豐臣秀賴仍居群臣之首,為朝臣雁行陣的「頭雁」,這讓已然穩居幕府,把持朝廷軍政大權的德川家康感到憋屈,再加上豐臣家在朝中的地位仍存,也讓德川家康感到憂心。

於是,為了早日翦除豐臣秀賴,德川家康的算盤打得是譁譁作響,但卻又啪啪打臉。西元1611年,德川家康令豐臣秀賴和其母澱殿,前往剛剛營建完畢的二條城拜賀。但由於二條城是幕府府邸,前往此處拜賀,無疑是向德川家表示從屬效忠。按照德川家康的計劃,一向清高的豐臣秀賴肯定不會聽命,因此他便可以此為藉口,舉兵徵伐豐臣秀賴所居的大坂城,將其一舉殲滅。

但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豐臣秀賴不僅乖乖地聽命前來拜賀,甚至全無怠慢之舉,徹底打亂了德川家康的計劃。

於是,考慮到豐臣秀賴也是個明眼人,德川家康便重新改變了戰略,決定令其多多修繕營造寺院,希望能夠通過這種辦法逐步耗盡豐臣家的財力。結果,豐臣秀賴不僅毫無怨言,其出錢營造修繕的寺院,甚至有不少還成為了日本現存的著名歷史文化遺產,如大坂的叡福寺、石清水的八幡宮愛知的熱田神社等等。

豐臣秀賴

如此一來,豐臣秀賴出奇的聽話,可令德川家康傷透了腦筋。但奈何歷史總是充斥著巧合。西元1586年,豐臣秀吉曾於京都東山建造了一座名為方廣寺的寺院,但由於之後的一次地質災害,使得寺中一座高達十六丈的木佛像倒塌。於是,德川家康於西元1602年,命令豐臣秀賴對其受損的方廣寺進行修繕。

但不修繕還好,正是因為豐臣秀賴接受了這一建議,喪鐘也便就此鳴響。十二年後,方廣寺修繕工作竣工,禍端卻由此開啟。

八月二日,大佛殿鍾銘到來。中並大和守正清奉旨。鍾之銘文由東福寺韓長所書其中「國家安康,君臣豐樂」之語,令御不快。此外文中多處有令御不快之儀。——《駿附記》

這段話中的「御」,即指德川家康本人。按照德川家康的說法,豐臣秀賴選定「國家安康,君臣豐樂」一詞,意在詛咒分離「德川家康」,而使以豐臣家為代表的君臣欣欣向榮,其用心險惡,昭然若揭。加之「國家安康」一詞,有犯「德川家康」名諱之嫌,更令「御所不快」。

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既然德川家康已經將臉撕到了這種地步,豐成秀賴就算長了一萬張嘴,也難以說清了。於是,在豐臣秀賴接連拒絕德川家康提出的三種處理方案,即移居江戶、遷出大坂進行轉封、令淺井幸長移居江戶(由於淺井幸長及其父淺井長政皆為豐臣家的重臣,令淺井幸長移居江戶,無疑是砍了豐臣秀賴的左膀右臂)之後,豐臣秀賴對德川家康流氓的行為算是看個透徹,開始廣招浪人,整個大坂城也由此進入了備戰狀態。

注釋: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諱,所以於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為「大阪」。

因此,兩家的矛盾先由談判,再到罵戰,直至最終上升到了戰爭級別,也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大坂之陣」。

西元1614年11月19日,大坂之陣的決戰正式打響,翌年又爆發了大坂夏之陣。然而,豐臣秀吉以一城抵一國的行為,最終自然是以慘敗結束。因此,眼見大坂城失守在即,豐臣家的重臣大野治長獻策,令豐臣秀賴的妻子,即德川家康的親孫女千姬護送出城,希望以此來換取豐臣秀賴母子二人的平安。但德川家康並沒有接受豐臣家的示好,反倒令豐臣秀賴和其母澱殿自盡。

而在大坂城淪陷後,德川家康將躲於城池橋下的豐臣秀賴年僅八歲的兒子國松逮捕,並於京都的六條河源將其斬首。順帶一提,在這場浩劫中,唯獨豐臣秀賴七歲的女兒於鎌倉動慶寺出家,法號「天秀」,這才躲過一劫。但自大坂之陣後,豐臣家幾近滅門,「后豐臣秀吉」體制也徹底瓦解。

不過,德川家康的心理還多少有點兒扭曲,他曾令手下檢點了18864個敵軍首級,並於之後將豐臣家的一眾餘黨,約600人盡數斬首,將其首級曝於京都街頭。這還不算,為了徹底消除後患,他甚至還將用以供奉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砸毀,幾乎將豐臣家從歷史的舞臺上徹底踹了下去。

西元1615年7月,日本朝廷接受朝臣菅原為經的建議,取中國唐代憲宗在位時的年號,改元「元和」。由於同年又是大阪之陣結束的一年,此後日本歷史上再沒有出現過大規模、長時間的戰亂,因此這一年又被稱之為「元和偃武」。而自元和偃武之後,日本也迎來了長達238年的和平時期。

西元1616年4月17日,德川家康於駿府城辭世,終年75歲。有意思的是,駿府城本就是早年間今川義元幽禁德川家康的地點,於此處逝世,或許也是宿命所在罷。

相關焦點

  • 《仁王》第三款DLC「元和偃武」公布 終結威廉故事
    《仁王》第三款DLC「元和偃武」公布 終結威廉故事 時間:2017-07-25 10:20:56 來源:3DM新聞組-skylark
  • 《仁王》DLC「元和偃武」評測6.7分 略顯潦草的結尾
    《仁王》的故事終於迎來了尾聲,選了一段再合適不過的歷史作背景——大阪夏之陣,這是日本戰國最後的決戰,無數英雄的命運於此役畫了下句點。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二條城是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當時的德川幕府將幕府設在了江戶(現在的東京),所以又稱江戶幕府,德川家所統治的260多年,又叫做江戶時代。因為天皇一直住在京都,所以德川家族在京都也要有自己的住所。二條城外的壕溝,說大點叫護城河。
  • 日本人不喜歡德川家康的深層原因
    德川將軍家中壽命最長的是15代將軍慶喜,77歲。其次就是家康,75歲。這些固然都是不喜歡的因素。但在筆者看來,家康在死之前封神,將自己比照為東照大神,博弈天皇家的天照大神。也就是說,東有東照大神,西有天照大神。就像天邊同時出現了兩個太陽一樣,這對日本人精神面的震撼是空前的。這恐怕才是不喜歡的深層原因。
  • 德川家康所建造的江戶町
    自古以來,日本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設立在近畿地區,德川家康把幕府設在剛開始建町的江戶,顯然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德川家康最終還是決定在江戶設立幕府,此舉被稱為「江戶開府」。想必德川家康有自信以平安京為模板確立遠大的都市規劃並逐步執行,這讓他做出在江戶設幕府的決定。從此之後,德川家康不是以京都而是以江戶為中心,來思考日本這個國家。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讀歷史,類比固然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是也容易導致認識上的錯誤,比如很多讀者習慣將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關係類比為曹操和司馬懿,這種類比實在是是一種荒誕不經的奇談怪論。 曹操和司馬懿是什麼關係?說白了,上下級關係,或者老闆和員工的關係。
  • 傳說他是德川家康的「私生子」,德川秀忠的心腹,權傾朝野無人及
    伴隨著大阪之戰的結束,太閤豐臣秀吉傾盡畢生心血打造的豐臣政權從此落下帷幕,此戰中的勝利者德川家康成成為了徵夷大將軍,這標誌著紛亂的日本戰國時代就此終結,日本進入了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戶幕府時代。其中以本多正信以及本多正純父子二人為首的本多氏在江戶幕府建立的初期,無論是在內政上還是外交上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伴隨著德川家康的老去和天下進入繁華太平時期,父子二人手握大權開始越發的膨脹起來,而德川秀忠對此是看在眼裡的,此後兩方圍繞著幕府權力展開了較量,矛盾開始逐漸加深。
  • 如何總結德川家康的一生?前半生一味忍讓,後半生邁向統一
    摘要:如何總結德川家康的一生?前半生一味忍讓,後半生邁向統一德川家康是三河岡崎城城主松平廣忠之子,幼名竹千代,後來先後改名為元信、元康、家康。與遊戲不同,真實的松平家經過數代人的發展,勢力逐步增強,但對三河並未形成控制。到了家康父親這一輩,松平家遭遇織田家及今川家的侵蝕,不得已選擇今川家投靠,家康的人質生活就此展開。
  • 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摘要: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三河國的松平一族,按照德川官方說話,起源並非三河松平鄉,而是清和源氏,作為雲遊僧人的先祖,來到松平鄉後,成為當地豪族的女婿,並改姓松平。隨後利用嶽父的財力逐步發展成後來的三河松平氏。隨後逐步發展,最終成為日本霸主。
  • 龐娜評《德川家康的神格化》|一則新遺言的發現揭示了什麼
    就連明治新政府也對德川家康的遺體下落頗為關心,並認為其於元和三年(1617)時「移葬於下野國(今栃木縣)日光山」。但是隨著對德川家康研究的深入,日本學界以及民間開始出現「德川家康並非葬於日光」的呼聲。《德川家康的神格化》一書的作者野村玄便是以這場調查運動為契機,認為學界應該重新審視並研討關於「德川家康之死」的史料細節,以便對德川家康的神格「東照大權現」持有更為充分和正確的歷史認知(「東照大權現」是以德川秀忠為首的幕府在德川家康離世後為其創建的神號,由朝廷所賜)。帶著這一問題意識,野村玄在該書中梳理了從德川家康離世前夕到「東照大權現」神格創建完備的全過程。
  • 日本戰國時代的「滿漢全席」:織田信長招待德川家康的最後一餐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的「滿漢全席」:織田信長招待德川家康的最後一餐西方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於戰國時代在日本傳教,他受到織田信長禮遇,曾經拜謁信長18次之多。根據他的著作《日本史》記載,信長身材中等,體形修長纖細,不愛飲酒、飲食節制,而且勤於鍛鍊武藝,所以身體很健康。
  • 日本歷史上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德川幕府
    當時的關東荒涼而貧瘠,也就在那時,他開啟了延續了200多年的江戶時代的大門……關原合戰的奠定日本列島從1467年開始,便進入了長期的戰亂,大小封建主捭闔縱橫,展開了持續多年的混戰,號稱日本歷史上的戰國時期。而對於生於亂世的德川家康來說,從6歲開始便被迫作為強鄰今川氏的人質,寄人籬下十數年。
  • 萬曆援朝戰爭後,德川家康受到啥刺激?連帶日本300年不敢妄動
    文/大飛在日本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有人問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如果杜鵑不啼叫,怎麼辦?"德川家康回答:"如果杜鵑不啼叫,那就等到它啼叫。"這是一個常常被引用於描繪德川家康其人個性的故事,在各種風評中,人們也喜歡用它論說日本人重視忍耐的文化。
  • 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眾所周知,豐臣一族亡於德川家康,對此有很多同情豐臣家的人為其抱不平,對於德川家康的評價也不高。而豐臣一族的滅亡是在秀吉時期就已埋下禍根。之後,形勢已經不利於豐臣家時,仍然對權力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走向滅亡。
  •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日本戰國時代,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1月,在豐臣秀吉死後得不到半年時間內,日本國內情勢風雲變化。先是石田三成為首的文治派互相攻擊,因而拉幫結派,違反秀吉生前禁令。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個狠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在寫這篇文章的正文之前,有必要提醒讀者: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不是同一個概念。儘管如此,二者在本質上仍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一個中央權力衰微而地方權力崛起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日本同中國一樣,都產生了為數不少的梟雄。
  • 日本戰國時代的「赤夜叉」,德川家康對他評價頗高
    今天作者要為大家講述一段古日本時期的歷史,說的是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之手下的一員猛將!此人名喚「井伊直政」。 從此井伊家不僅失去了大片領地,還被主君瘋狂追殺,幸虧家臣拼死將小井伊救出。1575年幸運的他獲得了德川家康的認可,命其為侍童。之後,小井伊侍童作為家康的家臣之一表現可謂十分之突出,被稱為「德川之人」。 隨後井伊直政不甘平庸,刻苦學習以及習武,長大後率領繼承了甲斐武田軍傳統的一支精銳之師,名喚「井伊之赤備隊」,在古日本乃是馳名於天下。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清康嫡子松平廣忠藉助今川義元的勢力成為新一代家督,而條件則是讓廣忠的嫡子竹千代(德川家康)到今川家當人質。在將竹千代送往今川家的途中,織田信秀得知這一消息,便出兵將竹千代劫持到了織田家,也因此,竹千代得以認識吉法師(織田信長)。後來由於織田信長的異母兄織田信廣被今川家俘虜,雙方便進行交換,竹千代這才離開了織田家前往今川家。
  • 日本戰國三傑—德川家康
    但這時武田信玄也想奪取全國政權,為掃清進軍道路上的障礙,屢次出兵遠江和三河。德川家康東進的同時,織田信長也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此時,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關係已經破裂,足利義昭曾經引誘德川家康參與信長包圍網,並賜予副將軍一職,不過德川家康拒絕了,決心繼續協助織田信長。
  • 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慶長三年(公元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的態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變。待德川家康離開之後,前田利家又把利長叫來,拿出被褥下的小刀,嘆氣道:「如果你有膽量,我今天就能用這個解決家康,可惜你終究沒有統一天下的器量。」接著又說:「我已經把你託付給家康,你就安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