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喜歡德川家康的深層原因

2021-01-11 騰訊網

作者:姜建強,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擔任客員研究員,致力於日本哲學和文化的研究,積極書寫、介紹日本及其文化。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人當中,日本人最喜歡誰?人氣度首先是信長,其次是秀吉。至於家康,則比較複雜,愛憎交錯太多,但基本傾向還是不喜歡。

(《影武者德川家康》電影劇照)

聽說在大阪有個「家康咒罵會」,專門定期開會詛咒和戲罵家康。大阪人不喜歡家康,是因為家康殘忍地斷了秀吉的後代,連8歲的小孫子國松丸都被斬首。更不忘在大坂城陷落後,僅割下的首級就達14000多個。但除大阪之外的日本人,為什麼也不喜歡家康呢?是不喜歡他的近乎神經質的用心太深?睡覺的床榻下面用木條封死,怕有刺客潛伏。食物都要用火烤一下,怕有人下毒。不玩妓女,怕有梅毒,女人都從熟悉的身邊人下手。性交的時候忍精不射是他的專長。最晚年的時候,叫少女與他同床,倒並不是為了發生肉體關係,而是想吸取少女身上的充滿青春氣息的能量,以此來恢復自己的精氣。為此家康精力絕倫。61歲生賴宣。66歲生市姬。德川將軍家中壽命最長的是15代將軍慶喜,77歲。其次就是家康,75歲。

這些固然都是不喜歡的因素。但在筆者看來,家康在死之前封神,將自己比照為東照大神,博弈天皇家的天照大神。也就是說,東有東照大神,西有天照大神。就像天邊同時出現了兩個太陽一樣,這對日本人精神面的震撼是空前的。這恐怕才是不喜歡的深層原因。

我們閱讀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閱讀山本七平的《德川家康》,閱讀司馬遼太郎的《霸王之家》,閱讀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在這些作家的筆下,德川家康顯然是人而不是神,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夾著尾巴做人的場面,看到了他嚇得小便失禁的場面。但如果是人的話,那為什麼在臨死前留下的遺言,又不說人話而說神話呢?這是個謎。

(資料圖:日本東照宮武者盛裝遊行,場面十分浩大。)

位於日本櫪木縣日光市的日光東照宮,今年5月17日迎來了德川家康「400年式年大祭」。今年的大祭活動中包含了巫女舞和流鏑馬儀式,並重演了當年武士隊伍從靜岡的岡崎把家康的神靈移送至日光東照宮的盛大場面。據報導,當日德川宗家18代傳人德川恆孝和德川御三家等人參加了大祭。悲涼的雅樂演奏之後,日光東照宮宮司稻葉久雄獻上了日本天皇的幣帛料並誦讀祝詞。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天皇的幣帛料和祝詞。德川家與天皇家從原本的緊張關係到今天的和解,令人浮想聯翩。死去的家康會想到天皇送上幣帛和祝詞嗎?恐怕做夢都不會想到。這位曾讓天皇不死不活的政策制定者(如《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的十七條),想用德川教取代天皇教,自己做日本的主權者和真君主。

這就又回到了家康的遺言。1616年1月21日,家康在打獵的途中,突然腹痛難忍。三個月不到死去。4月2日,感悟死期的家康,把宗教擔當南光坊天海和金地院崇傳,以及政治擔當本多正純叫到枕邊,用盡最後的力氣,說了以下的遺言:

——我死後,遺骸在久能山收納,葬禮在增上寺舉行,牌位立在三河的大樹寺。過一年後,在日光山建寺堂迎接神靈。鎮守關東八州。

相當奇妙的遺言。奇妙在哪裡?一般而言,遺言總是與財產分讓和家訓有關。但家康的遺言,則散亂地涉及靜岡的久能山,江戶的增上寺,愛知的大樹寺和櫪木的日光山。這些看似不得要領,無內在聯繫的遺言,究竟想要說什麼呢?這裡,增上寺是被指定為家康入關東之後的德川家的菩提寺。大樹寺是松平氏先祖代的菩提寺。這兩寺的選擇在情理上應該沒有太大的疑問。問題在於久能山和日光山,這兩山與生前的家康並沒有特殊的因緣。

1616年(元和二年)4月17日,家康死去。遵照遺言,遺骸先葬於久能山。一般說久能山具有宗教的(秿陀落山久能寺這個觀音靈場,在中世就是信仰的集中地)和戰略的(武田信玄曾在這裡築城,之後落入德川氏的手中,是兵家攻守之地)意味。問題是具有宗教和戰略意味的並不只是久能山。那為什麼一定要選定久能山呢?

神像朝西放置。這是家康的指令。對於這個指令,一般的解釋說是為了「西國鎮護」。「西國」如何定義?一般的思考當然是指西國的大名,也就是薩摩和長州,這對德川政權來說是假想敵國。事實上薩長也是討幕的先鋒。但從地圖上看,我們就會發現,如果以久能山的方位為東,薩摩和長州則位於西南方角,絕不是寺塔指向正西的方位。所以問題也不在於「西國鎮護」。

從地理上看,久能山位於北緯34度57分。從這裡直線朝西畫線的話,必須經過駿府南部,經過鳳來寺山,經過岡崎,直至京都。而駿府,鳳來寺山和岡崎都是家康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地方。

駿府是家康的屈辱地。12年的人質生涯就在那裡度過的。辭去大將軍職位後的人生最後時光也是在駿府度過的。再朝西的鳳來寺山,是家康的母親於大祈願生子的地方。這個寺的本尊叫「峰之藥師」,自古就是生子的靈驗場所。這也是後來家康將本地佛定為藥師如來的一個要因。鳳來寺再直線朝西,就是家康的誕生地:愛知縣岡崎市的大樹寺。1542年(天文十一年)12月26日,家康作為松平廣忠的長男誕生。因其緣由,岡崎城周邊的地名也有叫康生町的。大樹寺再直線朝西,就是創祀於2100多年前的日吉大社。日吉大社再往西就指向京都。指向京都意味著指向了御所。指向御所意味著指向了天皇。

這樣,邏輯的看,久能山(埋葬地)——風來寺(出生祈願地)——岡崎大樹寺(誕生地)——日吉大社(祭祀最高神之地)——京都(御所與天皇),全在東西一條直線上。這是偶然的還是計劃性的配置?日本學者尾關章對此解釋說,「就像在死和再生的模式中反覆無常的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一樣,家康自喻神,為了再生,就必須在東面的世界裡被埋葬。」(參見《濃飛古代史之謎——水,狗,鐵》,三一書房,1988年)所以這條東西線,又叫「太陽之道」。這裡,從東(久能山)的埋葬地到西(大樹寺)的誕生地,死者復活的意圖相當明顯。神的再生即家康的再生。家康的復活即神的復活。這就是東西線配置的意義所在:正東和正西連接,才是春分與秋分太陽東升西落的神聖之線,故也叫「太陽之道」。

再聯想到天皇家的伊勢神宮,如以從大和朝廷為參照系,也處於正東的位置。日本文化學者吉野裕子在《大嘗祭——天皇即位式的構造》(弘文堂,19987年)中說,喜歡聯想的日本人,將東面的大海與天空設想成一體的理想鄉——常世。並把這個理想鄉——常世拿來植入現世,所以從大和的視角來看,最正東的伊勢神宮表示東的神界=常世,面向正西則是人間界=大和。

在破解了東西線之謎之後,再來看看家康的遺言中,為什麼要特地指定一年後再將遺骸移至日光山?為什麼一定要遷座日光山?不遷不行嗎?這確實也是個謎。這個謎比上述的東西線之謎更具魅力。日本的學者們為揭破這個謎,尋找到了至少有十多條的理由。但專攻神道學的高藤晴俊在《日光東照宮之謎》(講談社,2010年)中則表述得最有分量:要揭破這個迷,還必須回到向王權挑戰的東西線的配置上。東照宮在江戶之北的方角,與北極星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看點。

這就令筆者想起吉野裕子在另一本書《陰陽五行與日本的民俗》(人文書院,1983年)中,有一節專門講中國古代的宗廟祭祀。她在書中說,古代中國的易書《五行大義》中有這樣的敘述:「北方至陰,宗廟祭祀之象。」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從陰陽五行的立場來看,在北面方角設置宗廟是最適合之地。中國的許多宗廟也都是在北郊被祭祀的。為什麼是北呢?作者吉野裕子說,依據中國人的思考方法,死者的魂魄是游離的,魂上天成神,魄下地成鬼。而北方角則是魂魄一線收。在日本,德川家康在江戶的正北設置日光靈廟,就是在實踐中國哲學。

日光東照宮是在實踐中國哲學?我們暫且不論這個問題。我們再從道教的角度看北極星(又叫不動星),在古代中國被視為主宰宇宙之神。這個思想無疑地影響了日本。如「天皇」一詞的語源,就是將北極星神格化後的「天皇大帝」,具有鮮明的主宰宇宙之神的意思。所以日本人在宮殿的營建上,基本都採用這樣一種構造:在北端的中央設置大內裡(皇城),朝南的則是朱雀大路。這個構造就是天皇以北極星為背景,朝南御座,故有「天子朝南坐」的說法。警衛天皇的武士叫「北面武士」,說得就是警衛人員通常都放置於北面。天皇家的伊勢神宮,其內宮是神靈化的太一(北極星),外宮則與北鬥七星相習合,也表現出了濃厚的北極星信仰。

家康在遺言中選定日光東照宮,表明他也具有北極星意識。這在《東照宮御實錄》附錄卷二十二中有記載。1614年(慶長十九年)3月,京都的五山和尚來到駿府,家康命令御用文人林羅山,就孔子《論語》中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題,讓這些和尚寫北辰的文章。

這裡,如果我們從地圖上看,就會有個驚人的發現:江戶城位於東經139度45分。而鎮座日光東照宮的恆例山位於東經139度36分。經度只差9分。這樣如以江戶城為視角的話,日光東照宮為正北方向。這表示什麼呢?日本學者高藤晴俊說,這表示了「打理政治的將軍」居住的江戶城與「主宰宇宙之神」的北極星,同處於一條南北線上。而日光東照宮就營造在這條線上。

作為在久能山而再生的東照大權現,鎮座在江戶城的正北面,因而其神格與主宰宇宙之神具有一體化的意味。這裡,因為東照大權現升格為主宰宇宙之神了,所以必須遷座江戶城的正北面——日光東照宮。這是否就是遷座的最大理由?再從日光東照宮主要社殿的配置來看,如陽明門,唐門和本殿等,確實都是在南北線上朝南而建的。奧社寶塔也是朝南而建。每當夜晚降臨,以北極星為中心的眾星發出耀眼的光亮,在視覺上給人迴轉東照宮的感覺。這一雄壯的宇宙論,通過日光東照宮的媒介,江戶城與北極星南北相連的軸線,叫做「北辰之道」。

再往深處看我們還發現,日光山與久能山連線的中間有富士山。「富士」發「不死」之音,表不老與長壽。久能山——富士山——日光山。在久能山的家康,越過富士山鎮座日光山。這條線也叫「不死之道」。

概括地說,如果久能山——岡崎的東西軸,屬於太陽之道,那麼江戶——日光的南北軸,屬於北辰之道。而久能山——富士山——日光山,則屬於不死之道。太陽之道——北辰之道——不死之道。這就與「黑衣宰相」天海的設計相符:德川家康=藥師如來=大日如來=天照大神=釋迦=山王權現(天台宗最具信仰的神)。也就是說家康作為山王權現是統治全宇宙的大神。

在日本,神社、大社、神宮和宮是有區分的。神社是祭祀土地神的社。大社是神社的巨大化。神宮和宮是用來祭祀皇室祖先的。從歷史上,皇室祖先以外的人物,作為祭神的神社用宮號來稱謂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天滿宮,一個就是東照宮。天滿宮是為了祭祀菅原道真,其目的是鎮魂,不讓其怨靈作祟。東照宮呢?當然是為了祭祀德川家康。為什麼要祭祀他呢?是不是為了鎮住豐臣家的怨靈作祟,反向地先祭祀家康?因為家康的手上沾有豐臣家的血。1645年,日光東照社升格為東照宮。表明家康與天皇家趨向了同格。家康死前的遺言,還有將三池刀(家康的愛刀)的刀鋒面朝西邊埋葬的咒術。朝西是哪裡?是京都,是御所。表明家康即便死後也要永遠地詛咒天皇家。為什麼要詛咒天皇家呢?因為他想做全日本的「天照大神」。

日本戰國時代最後一位天皇,108代的後水尾天皇,對德川家可謂是深仇大恨。何以埋下這深仇大恨?最為卑鄙的就是德川幕府殺死了後水尾天皇與其他女宮所生的子女,只留下天皇與正妻和子(二代將軍秀忠之女)所生的子女。目的是為了讓和子所生之子能夠順利成為天皇。為此,一切妨礙德川家外戚地位的人都要被除掉。氣得後水尾天皇用「三十六歌仙繪卷」配和歌來詛咒德川家。而107代的後陽成天皇,則書寫了陽明門的勅額「東照宮大權現」,本想詛咒德川家的,但諷刺的是東照宮反而逃脫了日後官軍的破壞,勅額成了守護者。

秀吉死後被賜予豐國大明神,但家康滅了豐臣家後收回了大明神封號還不算,還派人爬上京都的東山阿彌陀峰,摧毀了豐臣墓碑。而自己則在死之前就定格自己為神君,並以東照大權現的神號,接受來自四方的朝拜。照司馬遼太郎的說法,與其說家康是個天才,毋寧說他是一個怪胎。像他這樣的偽善者,世界史上沒有第二個。日本人對家康的不喜歡,深層的原因是否就在這裡?

可能是德川家的後代也看出了問題,於是德川家的第21代子孫德川義宣,在1981年8月號的《歷史讀本》雜誌刊發文章,宣稱德川家康的遺言是偽作。理由是從口語的敘述來看,遺言有多處不自然的地方。很顯然,在思路上只有宣稱這個遺言為假,才能為家康洗白,才能和解德川家與天皇家的關係。從這點看德川家的後代沒有做錯事。但宣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從近20多年的日本近世的研究來看,沒有研究者提起那篇文章,更沒有研究者認為家康遺言是假的。顯然,這個宣稱沒有起到效用。

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每20年遷宮一次。與此對應,祭祀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也是在鎮座20年後大改築一次。但問題在於笑到最後的還是日本天皇家。德川政權以一種大政奉還——王政復古——明治維新的形式,在1868年終焉。270年,在三大幕府政權中壽命是最長的,但與天皇家的壽命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有了日本天皇家送上幣帛和祝詞的一幕,因為詠唱春江花月夜的還是天皇家。復活與再生的還是天皇家。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曹操生前,司馬懿就是一個秘書,曹氏集團的內部事務他是參與的,這和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之間的關係很不一樣。 清州同盟結交之初,織田信長是尾張國主,家康是岡崎城主/西三河領主,儘管兩人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根本不存在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的上下級關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各自為政的。
  • 日本人為什麼不喜歡德川家康?那你要知道發生了什麼
    ,德川家康吃了餅!」諺語有時候可能有訛傳的可能,但恰恰是一個時代民心所向的體現,這句話也直接把戰國三傑在日本人心中按照一二三排了個次。很顯然,德川家康很不受人待見,成為了日本人心中那個坐享其成吃了餅的小人。
  • 日本戰國三傑—德川家康
    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且用兵之妙武田信玄又略高一籌,兩軍交戰至下午六時時德川、織田聯軍大敗,織田信長援將平手泛秀戰死。此戰德川家死傷一千六百餘人,眾多家臣戰死,德川家康曾一度想要切腹。其部下分四批陸續扮成德川家康吸引了武田信玄軍兵力,德川家康本人最終在家臣的拼命保護下突圍逃回浜松城。至於武田信玄則繼續西徵,但攻下野田城後突然折返,原因是武田信玄病重不久病逝。
  • 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眾所周知,豐臣一族亡於德川家康,對此有很多同情豐臣家的人為其抱不平,對於德川家康的評價也不高。而豐臣一族的滅亡是在秀吉時期就已埋下禍根。之後,形勢已經不利於豐臣家時,仍然對權力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走向滅亡。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為何卻給德川家康做了嫁衣
    文/寂寞的紅酒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梟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的牛逼人物。雖然豐臣秀吉用了一生的心血終於統一了日本,但他死後權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豐臣家族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多年。
  • 他,日本第一位白人武士,誓死效忠德川家康,葬在江戶永保德川家
    他是日本第一位外籍武士,同時又是第一位來到日本的英國人。當與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的德川家康相遇之後,兩人從此再未分離,家康對其信任有加,他對家康誓死效忠。這位在日本歷史上留下一段傳奇的外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浦按針。
  • 德川家康時的日本對外交流
    年10月28日)在德川家康的授意下支倉常長被其主君伊達政宗派去謁見西班牙國王與羅馬教皇。呂宋島馬尼拉郊外的聖米格爾的日本街一度曾達到3000人,越南會安的日本街也有1500人左右。公元1621年任會安日本街長的山田長政為暹羅王國立了軍功,因此被封為萬倫府的太守。
  •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名古屋的標誌建築之一。還沒有到大門,就看到很多殘留的城牆。現在名古屋城遺址的大片區域,叫做「名城公園」。公園內主要分幾塊,本丸、西之丸和二之丸等,不過主要看的是本丸(中央方形部分,天守閣和本丸御殿)。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不是不殺而是沒有能力殺德川家康,竊取政權的豐臣秀吉需要一個強力幕僚的支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命喪黃泉。天下布武的大願終究沒有實現,很快織田信長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攻打明智光秀軍隊,並除掉了最大的對手,此時放眼天下能和豐臣秀吉一決雌雄的人就只有德川家康了。
  • 為什麼豐臣秀吉沒有在活著的時候殺了德川家康?導致豐臣家後來被德川家康滅了族?
    答案就是:是不能也,非不為也。豐臣秀吉不但想殺了德川家康,還曾經付諸於實踐。那就是發生在天正十二年(1584)三月的小牧·長久手之戰——豐臣秀吉(那時候還叫羽柴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會戰。,總計石高約630萬石(石高是日本戰國時期,不按面積而按法定標準收穫量來表示封地或份地面積,是大名和武士授受封地或祿米以及承擔軍役的基準),後來的德川幕府將軍家也只有 398萬石,可以說秀吉此時在實力上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天下人。
  • 萬曆援朝戰爭後,德川家康受到啥刺激?連帶日本300年不敢妄動
    文/大飛在日本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有人問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如果杜鵑不啼叫,怎麼辦?"德川家康回答:"如果杜鵑不啼叫,那就等到它啼叫。"這是一個常常被引用於描繪德川家康其人個性的故事,在各種風評中,人們也喜歡用它論說日本人重視忍耐的文化。
  •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建立桃山政權之前,曾經和德川家康有一場大會戰,耗時將近1年,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此戰以德川家康的勝利告終。彼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議和,豐臣政權成形。德川家康實際上,如果小牧山一戰功成,豐臣政權肯定更加穩定。至於豐臣秀吉為什麼不繼續和德川家康打下去,原因很簡單,當時他面臨的局勢實在不太妙。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清康嫡子松平廣忠藉助今川義元的勢力成為新一代家督,而條件則是讓廣忠的嫡子竹千代(德川家康)到今川家當人質。在將竹千代送往今川家的途中,織田信秀得知這一消息,便出兵將竹千代劫持到了織田家,也因此,竹千代得以認識吉法師(織田信長)。後來由於織田信長的異母兄織田信廣被今川家俘虜,雙方便進行交換,竹千代這才離開了織田家前往今川家。
  • 關原合戰前眾多豐臣秀吉親信投奔德川家康原因為何?
    關原合戰是日本戰國史上最為著名的戰役之一,德川家康在獲得此戰勝利後順利地繼承了豐臣秀吉留下的政治遺產,進而完成了對日本全境的資源整合,並順利建立了持續數百年的德川幕府,可以說贏得關原合戰是德川家康一生中的高光時刻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隨後與德川家康進行了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遭遇地震影響,後勤物資損失殆盡,迫不得已下與家康議和。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德川家康為什麼要把只當了兩年多的幕府將軍讓給德川秀忠?
    眾所周知,德川家康是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和初代將軍。但德川家康當幕府將軍的時間只有兩年多,任職時間在將幕府的歷代將軍中排倒數第二。原因是德川家康後來主動讓出了幕府將軍之位。
  •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日本戰國時代,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1月,在豐臣秀吉死後得不到半年時間內,日本國內情勢風雲變化。先是石田三成為首的文治派互相攻擊,因而拉幫結派,違反秀吉生前禁令。
  • 元和偃武:德川家康是如何開創這個日本歷史上最長和平時代的?
    德川家康的一生,有著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在其執政期間:建立幕府的江戶城,即當今日本首都東京市的前身;打了場關原合戰,之後又和豐臣家鬧了場年度恩怨大戲「大坂之陣」,最終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以德川幕府建立為代表的江戶時代,又是日本歷史上最長的和平時期等等……德川家康的經歷不可不謂之傳奇,尤其是他善於隱忍的性格
  • 德川家康所建造的江戶町
    經出版社授權,我們選取了德川家康時期選建江戶城的故事,與大家分享。江戶開府1598年(慶長三年)八月,豐臣秀吉在伏見城駕崩。不久,各路人馬為了到底由誰稱霸天下、由誰掌握日本國而展開一場明爭暗鬥。1600年,東軍的德川家和西軍的豐臣家之間,終於爆發瓜分天下的關原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