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援朝戰爭後,德川家康受到啥刺激?連帶日本300年不敢妄動

2020-12-11 WarOH協虎

文/大飛

在日本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有人問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如果杜鵑不啼叫,怎麼辦?"德川家康回答:"如果杜鵑不啼叫,那就等到它啼叫。"

這是一個常常被引用於描繪德川家康其人個性的故事,在各種風評中,人們也喜歡用它論說日本人重視忍耐的文化。這類觀感讓日本人在我們中國獲得了一個外號——「忍者」民族。其實在隱忍的日本文化之下,日本人的個性有著急躁輕進的另一面。

▲德川家康

二戰時期,日本對美宣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其在萬曆年間入侵朝鮮,在人們常常提及的野心之外,則更是隱藏著這種急躁輕進的特徵。雖然日軍戰敗退回日本國後沒有受到明朝軍隊的追擊,但是戰爭的影響並未就此止步。

一、日本人的蜜汁自信

在軍事行為中,為普通人所忽視的戰前備戰,對戰爭的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備戰包括:端正舉國上下面對大戰的心理狀態、收集敵方情報、廟算制定足以戰勝敵方的戰略、儲備足以戰勝敵方的力量。

咱們中國在抗日戰爭中,雖然英勇堅韌,但整個戰爭過程卻很艱難,原因就是備戰不足。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日本國,其為了發動侵華戰爭,足足準備了數十年。我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不免會懷疑日本人的這種謹慎,是不是被當年的大明軍隊打出來的毛病。

豐臣秀吉在統一了日本之後,僅僅因為聽信流竄回國的倭寇關於大明軍隊腐敗不堪戰的說法,便悍然發動了以朝鮮為跳板、意圖徵服中國的戰爭。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朝戰爭,豐臣秀吉前後發動了16萬和14萬兵力投入戰場,明朝則分別出兵4萬和8萬。最終,明軍以傷亡3~6萬讓日本軍隊付出了傷亡超過17萬的代價。

雖然,日本的歷史書始終堅稱己方的軍隊一路大獲勝利,僅僅因為豐臣秀吉的死亡,才導致退兵。但豐臣秀吉死前留下的這份密令,卻流露出了日本人對明軍展示出的軍事力量的恐懼。

秀正傳秀賴,密囑二人曰:"吾與明構兵,禍結弗鮮,吾深悔之。彼聞吾死,或大舉來報,國朝自古未曾受外國侵辱,及我時受焉。吾深恥之,是吾所以託國家於家康。"

冒進的軍事行動讓日本付出了代價,而這負面的政治遺產又直接指向了豐臣家。

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朝露般降臨,朝露般消散,此即吾生。大阪的往事,宛如夢中的夢。"豐臣秀吉臨終時說道。他那野心勃勃地吞併亞洲的計劃,在開始的地方結束了。他的話語裡,似乎也包含了對不光明的未來的嘆息。

▲豐臣秀吉畫像

戰後,明朝的軍隊並沒有像豐臣秀吉預期般的入侵日本,反倒是臣服於其麾下的諸侯(大名)發起了進攻,給豐臣家帶來了末日。

豐臣秀吉發動的侵朝戰爭,在其政權內部本就有分歧。圍繞這場戰爭,日本不止發動了三十萬兵力,而且為了滿足後勤供應也動員了上百萬國民,消耗無數物資。以至於當時民間,家家生怨,甚至出現了舉兵造反的現象。

隨著作戰的不利,這種不安定的因素不斷地滋長,內部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在豐臣秀吉生前,政權內已分化出了文吏派和強權派,這刺激了不甘久居人下的德川家康的野心,開始窺視豐臣氏的權柄。

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侵朝戰爭也隨之結束。兩年後的1600年,德川家康便聯合豐臣氏強權派討伐文吏派,標誌性的一戰——關原之戰則以德川家康的全面獲勝而告終。豐臣家大勢已去,殘餘勢力被清洗。狂風暴雨之下,日本歷史的轉折點也隨之出現。

三、再也不敢言戰,改行以長壽制霸

德川家康在日本也被稱為以長壽戰勝了政敵,他的主要對手都死在了他前面,這無疑也讓他統一日本變得更加的容易。而吃一塹長一智,見到豐臣秀吉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不勤修內政、安撫百姓,卻盲目地向外發動軍事侵略,最終被撞得頭破血流,家族覆滅,德川家康的內心不可能沒有產生震動。

1603年,被日本王室封為徵夷大將軍的德川家康,在日本開創了幕府時代。德川幕府一改往昔向外擴張的思維,注重內政的建樹。甚至在1608年的時候,就派遣使者前往朝鮮,恢復過往的邦交,並尋求和明朝重新開啟國家間的貿易。

1615年,在德川家消滅了大阪的豐臣家最後勢力之後,日本開啟了一段再無大戰爭的漫長的和平時期,甚至還實行了海禁。除了長崎之外,日本政府禁止外國人踏足日本國土,更別提自己重新踏上徵戰之途了。在悍然發動戰爭,動搖了東亞原本穩定的政治格局,讓無數朝鮮人民流離失所之後,此時的日本只想不受別人打擾的過上安靜平凡的日子。

如果我們只從中日關係看的話,雖然侵朝戰爭的餘波對三國還在起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日本確實因為大明軍隊的震懾,政治上由原本的野心擴張走向內斂,近300年的時間不敢再對鄰國開啟戰爭。中晚期的明軍,雖然不像明初時強悍,但依然一動而改變了一個國家300年的進程。

參考文章:1、《萬曆朝鮮戰爭對中日雙方的影響》2、《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給日本帶來了什麼》,金榮國、宗惠玉

相關焦點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日本戰國時代,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1月,在豐臣秀吉死後得不到半年時間內,日本國內情勢風雲變化。先是石田三成為首的文治派互相攻擊,因而拉幫結派,違反秀吉生前禁令。
  •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建立桃山政權之前,曾經和德川家康有一場大會戰,耗時將近1年,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此戰以德川家康的勝利告終。彼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議和,豐臣政權成形。德川家康實際上,如果小牧山一戰功成,豐臣政權肯定更加穩定。至於豐臣秀吉為什麼不繼續和德川家康打下去,原因很簡單,當時他面臨的局勢實在不太妙。
  • 經此一戰,德川家康留下遺命:子孫後代永遠不得妄自挑釁中國
    大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四月十八日,迫於中朝聯軍的威勢,侵朝日軍被迫從漢城直退到朝鮮南端釜山港,並陸續分批撤回日本本土。 至此,李如松統率的大明東徵大軍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在朝鮮軍民的配合下,一舉光復了朝鮮國土。朝鮮國王李昖時隔一年返回王京主政,萬曆援朝平倭戰爭告一段落。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曹操生前,司馬懿就是一個秘書,曹氏集團的內部事務他是參與的,這和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之間的關係很不一樣。 清州同盟結交之初,織田信長是尾張國主,家康是岡崎城主/西三河領主,儘管兩人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根本不存在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的上下級關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各自為政的。
  • 日本戰國三傑—德川家康
    1568年,甲斐國的武田信玄開始侵駿河今川的領地,武田信玄遣使至岡崎拜會德川家康,協議兩家出兵消滅今川氏,並約定戰後以大井川為界,以西歸松平氏,往東屬武田家。酒井忠次代表德川家康以割讓遠江國為條件而與武田氏結成同盟,呼應駿河侵攻。同年年底,在武田信玄大破駿府城後德川家康軍攻克今川領遠江國的曳馬城,改名浜松城。1569年,駿府城失守後,今川氏的新居城掛川城又遭到包圍。
  • 豐臣秀吉為何不除掉德川家康:前期是因為打不得,後期是不敢打
    而德川家康卻因為靠和司馬懿一樣靠「熬死」對手,雖最終得了天下,卻都不受當時大名和武士們的認可。甚至於即使到了江戶幕府時期,德川家在民間的風評依然不佳。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死後,頂著五大家老(託孤大臣)的名號,卻僭越自己老闆的江山,無論中外這種行為都是不光彩,也無怪後人對其的評價負面。
  • 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萬曆朝鮮戰爭任統帥,慘被德川家康軟禁50年
    ,所以豐臣秀吉制定周密計劃後,在公元1592年向朝鮮發動入侵戰爭,萬曆朝鮮戰爭就此爆發,他打算徵服朝鮮後作為前哨基地,繼而入侵中國,他本人御駕親徵,而擔任他的軍隊統帥的家臣就是宇喜多秀家。到了公元1598年,豐臣秀吉因為屢戰屢敗導致的抑鬱,最終在戰場上病死,宇喜多秀家帶著殘餘日本軍隊全部撤回日本,萬曆朝鮮戰爭以中國和朝鮮勝利,日本戰敗結束。
  • 從松平到德川,從藤原到源氏,德川家康到底圖的是什麼?
    摘要:從松平到德川,從藤原到源氏,德川家康到底圖的是什麼?1563年,對於日本戰國而言實在是稀鬆平常,各大名們仍然延續自己的策略,要不延續家業,要不擴張領土。經過多年努力,花費了不少金錢後,松平家康終於在1566年改姓,我們熟知的德川家康就此誕生。那麼,為什麼家康要捨棄松平這個姓氏,而換成德川呢?事實上,當時的松平家康在一番努力後,事實上一統三河國,但這只是通過武力方式獲得,三河國內遇到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出現反家康勢力,並最終引發戰爭。
  • 日本人不喜歡德川家康的深層原因
    這位曾讓天皇不死不活的政策制定者(如《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的十七條),想用德川教取代天皇教,自己做日本的主權者和真君主。這就又回到了家康的遺言。1616年1月21日,家康在打獵的途中,突然腹痛難忍。三個月不到死去。
  • 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為何卻給德川家康做了嫁衣
    文/寂寞的紅酒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梟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的牛逼人物。雖然豐臣秀吉用了一生的心血終於統一了日本,但他死後權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豐臣家族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多年。
  • 同樣是背叛主公,德川家康背叛今川家為什麼沒有受到指責?
    以「忠」為核心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正式成型於江戶幕府時代。但江戶幕府的開創者、「東照大權現」德川家康一生卻先後兩次背叛了自己的主公:在桶狹間合戰後背叛了今川家,在豐臣秀吉死後背叛了豐臣家。有意思的是,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死後背叛豐臣家的行徑在後來受到了很多指責,是日本如今很多「家康黑」的來源。但在桶狹間合戰後背叛今川家的德川家康卻幾乎沒有受到指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首先,與豐臣秀吉以優厚待遇招降德川家康不同,今川義元吞併松平家(德川家)的吃相有些難看。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隨後與德川家康進行了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遭遇地震影響,後勤物資損失殆盡,迫不得已下與家康議和。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結盟後,德川家的這些年
    引言:1562年,織田信長派遣了家臣瀧川一益前往三河,希望可以和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和談結盟。這時候的松平元康糾結了一陣後,最終選擇了與織田信長結盟。1563年,三河爆發了一向一揆,當時松平元康手下的部分家臣都加入了一揆軍,其中包括本多正信、夏目吉信等。三河的一向一揆可以說是松平家康一生的第一次大的危機。當時酒井忠次的哥哥忠尚也離開了松平家,忠次在家康的支持下成功打敗了忠尚,奪回了上野城,並成為酒井家的家督。
  • 他,日本第一位白人武士,誓死效忠德川家康,葬在江戶永保德川家
    他是日本第一位外籍武士,同時又是第一位來到日本的英國人。當與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的德川家康相遇之後,兩人從此再未分離,家康對其信任有加,他對家康誓死效忠。這位在日本歷史上留下一段傳奇的外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浦按針。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不是不殺而是沒有能力殺德川家康,竊取政權的豐臣秀吉需要一個強力幕僚的支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命喪黃泉。天下布武的大願終究沒有實現,很快織田信長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攻打明智光秀軍隊,並除掉了最大的對手,此時放眼天下能和豐臣秀吉一決雌雄的人就只有德川家康了。
  • 德川家康能力這麼強,為何豐臣秀吉進攻朝鮮不帶上他?
    豐臣秀吉在成為日本的關白(諸侯老大)不久,就開始不滿足於僅僅統治日本本土,他將目光轉移到了隔壁的朝鮮,甚至明朝。在1592年的時候,認為時機成熟的豐臣秀吉火線通知朝鮮李氏王朝,要上演「假道伐明」的戲碼,得到朝鮮方面的拒絕後,豐臣秀吉讓早已準備好的遠徵軍,在德川家康的建議下,以閃電戰的形式水陸並進進攻朝鮮。
  • 德川家康所建造的江戶町
    經出版社授權,我們選取了德川家康時期選建江戶城的故事,與大家分享。江戶開府1598年(慶長三年)八月,豐臣秀吉在伏見城駕崩。不久,各路人馬為了到底由誰稱霸天下、由誰掌握日本國而展開一場明爭暗鬥。1600年,東軍的德川家和西軍的豐臣家之間,終於爆發瓜分天下的關原之役。
  • 蝴蝶效應事件:萬曆援朝戰爭,諾門罕戰役
    一,萬曆援朝戰爭(1592年-1598)的蝴蝶效應導致了滿洲女真的崛起,最後使明朝滅亡。 此戰是明朝對外戰爭的最後的輝煌,保衛了朝鮮半島,但明朝國力受到巨大的損耗。 朝鮮從亡國到復國,實力被嚴重削弱。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德川家康(1543-1616),日本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前面本能寺時介紹了戰國三傑中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這裡再說說這第三傑,德川家康。家康小的時候作為人質曾在織田信長家住過,從小與信長有些交情,後來他倆成為軍事聯盟。本能寺之變後,德川家康本來有機會成文戰國霸主的,可惜他的權謀不如豐臣秀吉,被秀吉搶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