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12-22 環球軍事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泡茶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自然茶具也頗有講究。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茶具中,魯迅先生獨愛帶蓋的小碗,認為用蓋碗喝茶,一手託盞,一手持蓋,既可免燙手之苦,又可用茶蓋來拂動漂在茶湯麵上的茶葉,增添一份喝茶品茗的情趣。

茶具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具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漢王褒《僮約》中的「烹茶盡具」記載,意思是說烹茶前要將各種茶具洗淨備用。《茶經》中,陸羽把採制所用的工具稱為茶具,把燒茶泡茶的器具稱為茶器,並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而究其大類,可分為壺、碗、盞、杯「四大器」。現代人所說的茶具,更多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

茶具的產生與我國喝茶歷史有關。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歷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叫缶,小口大肚,用陶土做成。西漢出現了釉陶茶具,外表光亮平滑,初現了茶具的藝術性。到了唐代,飲茶之風盛行,茶具也由陶器的青釉、白釉發展到金屬茶器和瓷器。宋代飲茶多用茶盞,有黑釉、青釉、青白釉、白釉、醬釉5種茶盞,「把盞啜茗」已成為當時人們宴席的內容之一。明代時茶道藝術越來越精,對泡茶、觀茶色、酌盞、燙壺更有講究,出現了紫砂壺。清代,廣州織金彩瓷和福州脫胎漆器等茶具相繼問世。在現代,玻璃器皿有了較大發展,茶具不斷推陳出新,呈現出細化、新穎、多元等特點,形成獨特的茶具藝術。

古人對茶具頗為講究,宋代蘇東坡頗愛紫砂壺,他在謫居宜興時,吟詩揮毫,伴隨他的常常是一把提梁式的紫砂茶壺。由於他愛壺如子,撫摸不已,後來這種壺被人們稱為「東坡壺」。清代京師則癖好蓋碗茶,此種茶杯一式三件,有碗,有蓋,有託,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蓋碗茶又稱「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茶蓋在上,謂之「天」,茶託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茶被認為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將茶撥入蓋碗,寓意「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華。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對於茶湯的孕育與形成,壺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種類繁多的茶具中,以江西景德鎮的白瓷茶具和江蘇宜興的紫砂陶茶具最負美名。景德鎮創燒的白瓷茶具,質地堅硬,吸水性低,易沏出茶的色、香、味來,以「白如玉,聲如磬,薄如紙,明如鏡」著稱。宜興紫砂陶茶具是採用當地特有的一種稀有、神奇的泥料焙燒而成,其造型優雅,色調古樸,簡練大方,集書畫、雕塑藝術為一體,兼具實用價值與欣賞價值,是茶具中的瑰寶。用紫砂壺來泡茶,香味濃鬱,茶色清醇。

余光中的《鄉愁》裡,有一把紫砂壺:「壺在我的手中來迴轉動,我的手指紋疊上陶匠的指紋,疊上雕者的指紋——最清的泉水是君子之交,最香的茶葉是舊土之情,就這麼空舉起空空的小壺——品味今古。」愛茶的人總會慢慢積累自己心愛的喝茶器物,常以之為伴,盈盈一握中,會帶人走進更悠遠的時空。

一杯清茶,杯中輕霧縹緲,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蕩心中浮躁於悠悠清風中,豁然開朗處,得人生真諦。(文圖:米廣弘,文化學者)

相關焦點

  • 居家泡茶,應該選用什麼茶具?簡單三步幫你挑好茶具,不花冤枉錢
    泡紅茶綠茶烏龍茶,用什麼茶具最好?看看你用對了嗎?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有父有母陰陽調和才能孕育出一杯好茶。 上次寫了泡茶的水,這次來寫泡茶的器,就是茶具。 飲茶必有器,茶器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泡紅茶綠茶烏龍茶,用什麼茶具最好?看看你用對了嗎?
    上次寫了泡茶的水,這次來寫泡茶的器,就是茶具。飲茶必有器,茶器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代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也專門講到了茶具,可見選擇茶器對衝泡茶葉的重要性。目前現代常見的主泡器有玻璃茶具、蓋碗和紫砂壺等。
  • 每攜茶具竹間來:古代茶具設計如何表現身份等級、社會集中審美?
    引言茶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從古至今延續千年,已經並非飲品這個意義這麼簡單了,生活悠閒的時候,喝茶是享受,是一種文化象徵,即使是再貧窮的鄉野,客來奉茶的風俗也無法抹去茶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飲茶的起源地是秦漢時期的巴蜀地區,茶具的起源也就來自於此,在愛好飲茶的文人雅士的推動下,茶文化開始在全國流行。起初,雖然沒有茶具,但是在作為藥用和食料的茶葉為背景的情況下,茶具都是由陶器皿來替代的,比如說一些陶碗,陶罐等等。漢代的時候,飲茶已經初具規模,「茶具」的概念已經在文獻中可考。
  • 茶文化非遺都有哪些種類?怎麼判別是否是非遺?現狀怎樣?
    被列入非遺的傳統技藝除了制茶技藝(即茶藝)外,還有些與茶有關的茶具工藝。例如,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和龍泉青瓷燒制技藝等等,這些都是茶具文化的代表。茶文化非遺的現狀茶文化這個能夠反映當下老百姓社會生活、映射歷史人文的傳統文化。從古至今,一直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國家對其十分重視。近年來,已經陸續有許多與茶文化有關事物被列入了非遺名錄。
  • 唐代茶具:金籠銀匙青白盞,爐動碾綠香滿室
    茶文化在中國古代逐漸形成系統的植育茶樹、制茶方法及茶事禮儀,傳承至今,亦通過古代絲綢之路走進世界各國。與此同時,中國古代的陶瓷製造技藝日漸興盛。茶文化促進了陶瓷中茶具的別致風格,陶瓷中的茶具亦賦予茶文化新的靈魂。茶文化始興於唐朝。
  • 送禮知識:茶具送禮的寓意你了解嗎?
    年底,總要給客戶,給家人朋友送去祝福,現在除了一些水果還有營養品之外,茶具也是很多朋友們作為禮物的選擇之一,但是你知道送茶具有什麼寓意呢?【送茶具-實用】現在很多的人都喜歡愛喝茶,茶具也在基本家庭裡都是需要的,所以如果作為禮物的話也是很實用的,而且送茶具無論是什麼年齡和性別,作為禮品都是很合適的。
  • 建議大家:茶具不要總選貴的!想要打造禪意茶室,茶具就要這樣挑
    「將茶具算作是茶文化的半壁江山,一點兒也不為過。因此想要打造一間茶室,選擇茶具很重要。有的說一間有品味的茶室,只要選擇貴的茶具才能襯託。這不一定,只要茶具符合你的茶室風格,一樣可以做到禪意十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樣的茶具,能夠營造茶室氛圍。
  • 茶文化:大愛傳承,與時俱進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歷史多年的積累與沉澱,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地不斷傳播於中華大地各個地域。自古,我國就有著儒、道、佛、墨四大文化名家,儒家重禮,道家敬天,佛家講慈悲,墨家講兼愛。而中國茶文化恰恰兼容了四大家的精髓核心,所以說,中國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茶文化到底是怎樣的文化呢?茶文化是茶性人性相互融合的一項文化載體,是大愛之文化。眾所周知,儒釋道墨各自都有著自身明顯的理念和精神,教義更是不盡相同。唯獨在茶文化上,它們有著不止一點的重合。
  • 臺灣人比較喜歡買什麼樣的茶具?
    眾所周知,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所以國人愛飲茶,也愛茶文化,更愛泡茶。對於茶人來說,可以因為喝得一杯好茶而喜不自勝,但喜愛泡茶之人家中,都少不得有好的茶具。對於從前來說,可能茶具的功能還比較單一,滴裡噹啷有許多,現在則是功能與顏值並存,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茶桌文化,也成為了茶桌上的獨特風景。南北飲食文化都有許多的差異,生活習性不同,所以在很多食物的選擇上,也會有許多的不同。那麼,你知道大陸人喜歡買什麼茶具,臺灣人又喜歡買什麼樣子的茶具嗎?我們不妨可以看一下當下比較流行的茶具。
  • 茶文化:雅俗之間,物質與精神的相輔相成
    人們在飲茶過程中常常講求享受與釋放,所以對與之配備的除水、茶外,茶具以及飲茶環境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飲茶即是對心靈的放鬆,尋求那份意境的培養與精神道德的修煉。茶可以獨飲,也可以共酌,通過茶事活動的參與,我們可以求得自身思想的自信、自省以及人際交往的感情升華,因茶雅志,以茶會友。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媒介,隨著歲月的沉澱,逐漸形成了東方的一股清流——中國茶文化。
  • 茶具經典---南部鐵器
  • 宋代與唐代的茶文化不同,那麼從茶具的角度來看有哪些創新?
    兩種不同的吃法必然導致茶具的不同,在唐時盛行煮茶,這個茶甚至可以稱呼為「茶粥」,所用茶具中必不可少鍑(煮茶用的大口鍋)、熟盂(盛水用)、竹筴以及交床(支撐鍑所用)等。等到了宋時就純吃茶了,因此,多了茶注、茶筅、茶匙等物,而前面提到的鍑、交床、熟盂便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且,宋時茶具相較於唐更加的精細、考究。
  • 普洱茶文化與世界茶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普洱茶沉澱和積累了豐富的茶文化。普洱茶文化與少數民族風情融為一體,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西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的一部分。這是中國古代關於普洱茶文化的記載,把普洱茶文化與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互相融合的文化景觀展現得淋漓盡致。
  • 茶常喝,但茶具你了解嗎?歡迎圍觀,這可能最全的功夫茶具介紹
    喝過功夫茶的人都知道,喝功夫茶有一整套的流程,其中用到的茶具也是繁複多樣的。對於茶葉、茶藝,網絡上已經有過很多介紹(當然,堃哥以後也會聊聊自己的認識,如果朋友們有興趣的話支持一下哈),但作為其中重要部分的茶具卻還有很多人並不是特別了解。個人認為,諸多茶具中,最富觀賞性、娛樂性,富有茶文化意趣的茶具肯定是功夫茶茶具組合了(有不同意見歡迎爭論)。
  • 國產動畫「神仙打架」誰還記得《阿唐奇遇》以「茶文化」展現未來
    要說這茶寵的歷史起源於宋朝,這和宋朝鼎盛的茶文化息息相關,在茶文化中有著「興於唐而興於宋」的說法,由於茶文化的興盛,茶器和茶禮儀也之間開始被人們重視,因此各式各樣的茶具也陸續出現,直到明朝時期,隨著紫砂茶具的出現,紫砂茶寵也隨之出現,然而關於茶寵的記載非常少,直到上個世紀20年代,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才開始重新拾起「茶寵」文化。
  • 祁縣舉辦玻璃茶具大賽
    本報晉中消息 7月21日,祁縣縣委縣政府聯合山西省文旅集團在祁縣召開「中國玻璃器皿之都——山西祁縣」玻璃茶具作品大賽新聞發布會。本次大賽以「匠心粹韻·玻璃品茗」為主題,由山西省文旅集團、中共祁縣縣委、祁縣人民政府主辦,賽期從7月25日至10月31日。
  • 中榕茗茶:全球同臺切磋茶文化,中國茶沒在怕的!
    近日,中榕茗茶應邀參與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出席首屆茶文化論壇,與「人民藝術家」王蒙等海內外逾百位茶文化研究專家、學者等知名文化名流共同探討茶文化,展示中國茶藝。11月24日至30日,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香港、澳門、深圳等多地舉辦,為期7天,數百位全球華文著名作家、學者圍繞「茶文化之旅」展開討論與交流。
  • 用這些儀式感十足的茶具泡茶,真的會好喝一些嗎?
    早在西漢王褒《僮約》中就出現了「烹茶盡具」一說,這表明西漢時就已經有茶具的使用。直到唐代陸羽在茶經中總結了前人和唐時的飲茶情況,提出了一套陸羽認為值得提倡的飲茶方式而設置的茶具,才形成了中國成套的專用茶具。飲茶時,清香醇美的茶葉配上質優、雅致的茶具,更能襯託茶湯的色澤,保持濃鬱的茶香。
  • 世界茶文化,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各國茶俗豐富多彩
    人草木茶禪文化飲午後茶,已是當今英國人的重要生活內容,英國茶文化並已開始傳向歐洲其他國家,並有擴展之勢。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 茶文化|臺灣的茶藝及其發展
    (二)、認知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平衡發展的重要。以前人們都追求有房子、車子、妻子、有錢等等,都是物質的,現在的人不同了,精神的糧食跟物質的糧食同等的重要,你一個月領四萬塊錢,大概吃住兩萬,那你花在聽音樂、喝茶等方面,至少也要一萬塊,所謂的支出要合理的分配,物質的需要,精神的也需要,這樣才是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