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元素雖然不是蘋果樹的組成部分,但卻是其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生產中,合理的鉀營養供給不僅能夠改善樹體結構、調控果實品質、增加畝產量,而且還能夠增強植株對各種不良狀況的抵抗能力,進而降低腐爛病、裂紋病以及白粉病等病蟲害的發生。近年來,根據對多數蘋果園的施肥結構進行調研分析發現,氮、磷肥的施用量已經基本滿足了蘋果樹生長需要,反之,鉀肥的供需矛盾日漸突顯,不少地區甚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鉀現象,所以蘋果園鉀肥的施用應該列入果農日常肥料管理的重要規劃中。
1. 蘋果樹鉀元素缺失有何症狀,怎麼診斷辨別?
2. 哪些蘋果園容易出現鉀元素缺失現象,原因在哪?
3. 果農如何預防蘋果鉀元素缺失狀況,哪些措施可用?
蘋果樹鉀元素缺失有何症狀,怎麼診斷辨別?
蘋果樹缺鉀症狀往往只出現葉片以及果實等器官上,缺失症狀重點呈現在葉片上,這也是果農進行症狀鑑別的重點。
葉片缺鉀症狀因為鉀元素在植物體內容易移動,可以被植物多次利用,當植物此種元素缺失的時候,往往會先從成熟器官向生長旺盛器官轉移,以滿足其生長需要,所以缺失症狀會首先在成熟器官或組織上呈現。蘋果植株缺鉀時,枝條伸長几寸後,中部和中下部的葉片邊緣部位會變為暗紫色,過不了多久,即便為茶褐色,枯焦。但除了枯焦部位之外,葉片其餘部位依舊為綠色,並且生長正常不受影響。對整個葉片來說,因為葉緣的枯焦和其餘部位的正常生長現象,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皺縮和捲曲症狀。
果實缺鉀症狀受鉀元素缺失影響,整個植株的正常發育系統紊亂,結出來的果實往往會出現發育不良、個頭小、含糖量低、著色不好、味道偏淡的品質下降現象,同時也會出現生產上常見的採前落果、產量下降現象。
症狀診斷重點首先,觀察出現葉緣枯焦葉片所處的位置,是否是中部葉或下部葉;其次,觀察葉片枯焦邊緣之外部位是否依舊為綠色,生長沒有受到影響。一般來說,擁有以上兩種症狀特徵的,果農就可以判斷外植株缺鉀現象。因為葉斑病引起的葉緣枯焦,病部多呈灰色,有明顯的黑色小點,並且起皮嚴重;根腐病引起的葉緣枯焦現象,病健部位有明顯的紅褐色暈帶。有時候為了更好的診斷,還可以採用植株營養診斷法,正常情況下,蘋果葉片的全鉀含量在1.0%-2.0%,如果全鉀含量低於0.8%-1.0%的時候,即為缺乏。
哪些蘋果園容易出現鉀元素缺失現象,原因在哪?
土壤鉀元素含量不足正常情況下,土壤中鉀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5%-2.5%,但是真正能夠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只佔鉀含量的1%-2%,這些鉀元素主要是速效鉀,包括水溶性鉀和代換性鉀兩部分。對於土壤中的全鉀來說,紅黃壤、衝積物形成的泥沙土以及剛開墾的丘陵山區土壤,由於土壤中的鉀元素流失現象嚴重,所以其全鉀含量比較低。對於有效鉀來說,酸性的有機質土壤含量最低,中性或鹼性的粘質土壤含量最高。果農可根據自己果園土壤的形態以及酸鹼性進行分析判斷,以確定是否需要供鉀肥。
蘋果根系鉀元素吸收受阻在土壤溫度方面,正常來說,在0-30℃範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就會增強,這是溫度影響根系生長和呼吸,釋放能力增多的結果。通常來說,蘋果根系在15-25℃對養分的吸收能力最強。在土壤酸鹼度方面,酸性土壤中,土壤中的鈣、鎂等元素的利用率會明顯提高,植株對這些元素的吸收能力也會提升,因為拮抗作用的存在,植株根系對鉀元素的吸收能力就會下降。在土壤通氣性方面,供氧正常的條件下,根系生長正常,能力釋放較多,對養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也高,但是遇到果園積水,土壤氧氣缺失的情況下,植株根系的吸收活力就會下降,對養分的吸收能力也會降低。
果園管理措施不當果農在果園施肥管理過程中,傳統思維嚴重,格外重視氮肥的施用,極少施用磷、鉀型肥料和有機肥料,認為導致土壤中養分元素失衡。管理不善的果園,大小年現象嚴重,遇到高產年份,採收過量的蘋果,帶走過多的鉀元素,造成果園內土壤中保留有效鉀含量降低,如果採果後基肥施用不到、追肥不開展,就會導致植株缺鉀現象出現。除此之外,在施肥結構方面,因為植株鈣、鎂元素缺失,補充量控制不當,造成施入過多,也會抑制植株對鉀元素的吸收及利用。
果農如何預防蘋果鉀元素缺失狀況,哪些措施可用?
蘋果樹對鉀元素的吸收不是機械的、被動的,而是一個主動的、有選擇的過程,所以在果園管理中施用鉀肥的時候,也要抓住理論上的關鍵時期。正常來說,蘋果樹整個發育周期內,有2次需鉀高峰期,一次是蘋果現蕾期,另一個是果實膨大期。但真正應用到具體果園裡,果農還要根據自家果園的土壤含鉀狀況、蘋果樹齡等因素來確定。
對於蘋果秋季基肥來說,每畝果園基肥中鉀素用量大約在150-340kg,平均每株大約在0.25-0.5kg。
對於生長季追肥來說,建議果農在蘋果需鉀的第二個高峰期進行,也就是果實膨大期,此時每畝地施用硫酸鉀20-25kg或氯化鉀15-20kg,除此之外,也可以葉面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或0.15%-1%的硫酸鉀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