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是一種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1-01-09 中國科學技術館

雙11,俗稱「剁手節」,已成為精明的商家們打折促銷的狂歡節,也是讓很多立志加入「剁手黨」的人們內心掙扎的日子:買還是不買?如果你不想做商家的提線木偶,不願意讓自己的家成為雜貨鋪,那就痛下決心,給自己的生活來一次「斷舍離」吧!雙11來臨:你是「買買買」還是「斷舍離」?


「斷舍離」是一種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

最近國內颳起一陣簡約生活風:斷舍離。它主要圍繞人與物的關係,將人們從對物的沉迷中解放出來,從以物質為中心回歸到以人為本,做到物為人所用而不是人為物所累。斷舍離並不是簡單的丟棄,而是通過梳理物品讓自己睜開眼睛看生活,以此洞悉內心、發現問題。在清除生活廢品的同時,清掃內心的垃圾,讓自己輕裝、輕鬆、輕快地生活。斷舍離既是生活理念更是動態行為,主要由「斷、舍、離」三個部分組成:

● 斷,就是不購買不需要的東西;

● 舍,就是捨棄多餘沒用的東西;

● 離,就是脫離對物質的執念。做到了斷舍離,人們就不會再被物質所束縛而得以重生。


「斷舍離」為何會讓人焦慮?

雖然「斷舍離」只有三個字,但是很多人卻對此心有忌憚,遲遲不敢開展這三字「革命」,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有4種:

安常處順心理。中國有句老話叫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說我們從小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特別是當生活較為安穩順暢的時候,人們自然就缺少改變它的動力,畢竟改變意味著打破平衡和不可預知。根據心理動力學原理,我們的行為是由強大的內部力量驅使或激發而發生的,如果沒有這種內在驅力,就難以產生相應的行為。而斷舍離式的革命,最需要的就是動力支持,它要求我們通過改變習以為常的生活定勢,挖掘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隱藏的、刻意迴避的心理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足夠的動力和勇氣,否則就會出現畏難退怯的行為。

有備無患心理。小時候,父母常對我講「飽帶乾糧,暖帶衣出」,意思是說,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即使當下不需要,也要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在這種生活觀念的影響下,我們總是習慣於給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準備,否則內心就會不踏實。「有備無患」這個概念原本沒錯,但是,它經常會被我們錯解,甚至以此為藉口為自己的過度行為開脫。前幾天看新聞,一位英國帥哥想要為醫院裡的孩子們拼一副世界最大的拼圖,為保險起見他從西班牙郵購了兩套一樣圖案的拼圖,然而當他和他的團隊花費兩個多星期終於快要竣工的時候,突然發現少了4塊,而那盒用作「備胎」的拼圖雖然圖案一樣,卻因為切割的方式不同,導致同一個位置單片形狀截然不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傻,自以為聰明地買了個「備胎」回來,結果發現經常是用不上,不僅造成了新的浪費,還無端佔據了我們的空間。最要命的是,雖然我們常常知道自己是在過度購物,卻經常受「總會用上的」念頭誘導而成為購物狂。

「捨不得」的心理。俗話說「破家值萬貫」,意思是說那些看上去並不值錢的物件,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無法忽視的價值,所以家裡的東西再不值錢也不能隨意丟棄,我們可不希望被他人恥笑為敗家子。去年「剁手節」的時候,我買了一個心儀很久的龍貓床墊懶人沙發,順豐小哥把龍貓送到家裡的時候,我就傻眼了,這是一隻巨大無比的胖胖的大龍貓,隨它而來的還有一串小龍貓靠背。當時正值天涼,我將大龍貓鋪在榻榻米上,舒適溫暖地過了整個冬天。然而轉季過後,大龍貓收存到哪裡卻成了我們最頭疼的事情,壁櫥、衣櫃裡全是滿的,哪裡還有龍貓容身之處?朋友建議送給幼兒園,我的心裡一萬個捨不得。其實想一想,榻榻米上原本就有厚厚的絨墊,這隻「龍貓」的功能並不大,即使這樣,我依然捨不得送人。

拖延的心理。據說拖延症已經成為人類「 萬劫不復」的頑疾,「等明天」病菌在人際之間肆虐,很多人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很多時候,人們不一定還想保留那些無用的東西,只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拖再拖,「明日復明日」。我的壁櫥裡有幾包從未開封的床上用品N件套,總想找個時間將它們搬出來送給辦公樓的保潔大姐,但卻遲遲未動手,每次都會想:明天再說吧。結果一天又一天過去了,直到保潔換了新人,那些N件套也沒有離開壁櫥半步。拖延的原因其實有一部分是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因為怕麻煩而遲遲不去行動。


你下決心開始「斷舍離」了嗎

為了深刻理解「斷舍離」的精髓,我訂了山下英子的那本《斷舍離》的書,又檢索了很多資料,突然發現,書中羅列的生活亂象,在我身上幾乎都能找到影子,我那貌似整潔的家中,其實隱藏著大量無用的東西—長久不用的舊電腦、各種不知道該用在哪裡的電線、早已跟不上技術革新步伐的音樂磁帶和錄影帶、肯定不會再背的包以及不會再穿的衣服、女兒從小學一直到高三的課本試卷甚至校服……這些東西悄無聲息地佔據著我的生活空間,毫無生命意義地蹲守在各種柜子裡等待著「老去」。仔細看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物質只是人們實現不同需_要的外力支持,又因個體差異使得這些需要的物化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那些說「我需要這些東西啊」,「有了它我才能怎樣怎樣」的話,充分表明了說話者被物質束縛的程度。我們從習慣攢東西存東西到放棄物品,從買喜歡到買需要,看起來容易,對很多人來說卻是好似登天。那麼,該怎樣做個徹底的斷舍離行動者呢?歸納起來,關鍵是要通「三知、三情、三行」關。

「三知」。一知自己與斷舍離的關係,「我做斷舍離是一時興起的追風,還是確屬生活所需?」「如果我很滿足現在的生活,是否有必要斷舍離?」「我的家人是否也做好了斷舍離的準備?」二知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在圖紙上列出家物的種類和數量,並根據種類再以時間和使用兩個維度進行田字格分類,按照先上下再左右,四格分別是:當前在用,當前不用,未來會用,未來不用,看看哪一格可以作為首批清理對象。同時,在每次購物時,先在頭腦中再現這個田字格,看看自己想要購買的東西是不是已經存在,判斷一下是否確需購買。三知自己斷舍離的步驟,要為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搜索一下高富帥約書亞·貝克爾的故事,很精彩。

「三情」。一做情緒梳理,我們在收拾物品之前先要看自己是否具備情緒控制的能力,如果在斷舍離的過程中遇到負面情緒問題,要善於採取措施及時清理。二做情境探索,有些時候,我們對一個物品買不買或者棄不棄難以做出判斷,選擇障礙症發作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情境探索,將自己放進某個情境中飾演一下,用體驗的方式來幫我們做出選擇。三做情感辨別,人類是一個喜歡睹物思情的生物,所以我們在斷舍離之前要善于澄清其中的情緒情感,如果對一個物品捲入的情感程度過深,就要分析一下原因了,也許它就是長久困擾我們情緒問題的核心。

「三行」。從三維的角度看斷舍離,我們就會發現,它是一個物品流動的過程,這個流動表現為不斷的進進出出,所有的物品圍繞著我們的生活,或者進入或者退出,我們要做的就是減少進入,加大退出。一斷購物衝動,也就是斷絕非理性的衝動購物行為,每次購物之前先三思而行,看中某款商品,可以先離開它,去喝一杯咖啡或者吃一個冰淇淋,在一旁想一想我是因為喜歡還是因為需要才有了購買的動機,我的家裡是否有可以替代它的物品。如果是網購,可以先將寶貝放進購物筐,然後看看評論,與商家阿里旺旺一番,再或者請周圍人參謀參謀,切忌直接購買。二舍留戀難棄,我們在放棄一些物品時要更多的關注這些物品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如果不放棄它,我就騰不出空間放更有價值的東西了」「如果不刪除這些公眾號,我的微信程序佔用手機空間就太大了」等語言暗示,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心疼的感覺。大家都知道大都市很擁擠,人們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感受到擠壓感,家裡的物品也是這樣,擁擠總是給人帶來負面的心理感受,因此要善於列出放棄物品的計劃表,逐漸給家庭空間「留白」。三離沉迷之物,解決對物的執念是一種從思想理念上對物的捨棄。如果我們每天在某一類物品滯留的時間過長(創造除外),則要考量一下自己與物的關係了,最好能制定一個時間表,通過時間管理讓自己逐漸減少執著於物品的時間,同時增加非物品作為中介的純粹的人際互動時間。


補充斷舍離

雖然是個人行為,卻離不開家庭、社會的支持。首先,我們要防止因斷舍離而影響了家庭關係的和諧,因此家庭成員要坐下來討論,在斷舍離的物品上取得共識才能確保家庭關係的平衡。其次,我們需要在全社會建立健全科學的物品回收機制,讓大家可以更方便地處理自己的物品,讓被「斷舍離」的物品有處可去,發揮最大的價值。

相關焦點

  • 極簡主義生活方式與冥想的共同之處,靜心與專注的每一天
    說到極簡主義生活,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斷舍離」,但極簡主義中還有兩點是十分重要的,那便是「安靜地聆聽自己的內心所需和每一次只專注於一件事」。這裡其實和冥想的理念是很相近的,冥想講究的是」自律、靜心、專注、清醒「,最終與內心交流,認識自我。
  • 日式極簡主義,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
    引讀:日式極簡主義,極致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一半生活,一半藝術日式極簡主義風格,並不是一種窮裝修,而是一種精裝修。極簡主義(Minimalism),顧名思義,簡單到極致。生活已然如此,不管是風光無限還是一地雞毛,對待自己的家與生活,還是要精緻、從容。
  • 豆瓣7.0《時光機》,解讀納瓦彭「斷舍離」情節背後的極簡主義
    「斷舍離」在導演眼中更是我們對自己的背叛。也在無形之間詩意化地向觀者闡述了極簡主義中所包含的「新與舊」「空與滿」的辨證哲學道理。在極簡主義作品中,藝術家常常對作品做極致的減法,在極簡主義的藝術家眼中,這是對當今時代下人們過度繁忙的抽離,也是對物質欲望的反思。
  • 日本主婦的斷舍離,刪繁就簡,追求一種極簡的生活狀態
    日本主婦的斷舍離,刪繁就簡,追求一種極簡的生活狀態眾所周知,日本自從第四消費時代以來,伴隨著消費降級現象的產生,也意味著人們從物質中獲得幸福的時代消失了。如果說過去是依靠購買物質,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那麼現在則是恰恰相反,物質的囤積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生活品質的下降。在這樣的契機下,日本主婦界從收納開始,興起一股「斷舍離」的浪潮。日本主婦的斷舍離,通過刪繁就簡,在日常生活中開始追求一種極簡的生活狀態。
  • 日本極簡主義的數字產品UI設計
    編輯導語:日本是一個崇尚極簡主義的國家,這點在數字產品的UI設計中也有所體現。本文作者為我們分享了一些在網頁設計中,以日本極簡主義美學為特色的數字插圖的例子,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激勵各位設計師,思考出更多令人驚嘆的極簡主義設計。
  • 巖板+餐桌|你與極簡主義生活只差了一張巖板餐桌
    極簡主義,是一種生活態度,用更注重自我心靈舒適的方式,追尋最深處的自我。選擇極簡,並不意味著斷舍離,拋棄了生活的質感,正相反,在真正的品質生活中,每一件看似簡單的家具,都藏著不簡單的故事。每一部分都有著它獨有的意義玄關的精彩是為了進門時的驚喜客廳背景牆的顏值是為了休閒時的精神體驗置物櫃是為了收納時的順心舒適的沙發床具是為了疲憊時的舒心而餐桌則是我們生活的一方縮影
  • 極致生活,簡而不凡——極簡家具
    近幾年極簡主義風靡全球,出現了斷舍離的生活觀念,拋棄了花裡胡哨的裝飾,更注重心靈真實的需求和舒適的居住感受。而極簡併非簡單的斷舍離,而是更注重質感,將空間利用到最大化,簡而不減。極簡家具設計「以實補空,以虛成美,少即是多」。極簡,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極高的設計境界,讓人回歸到平靜、純粹的自然世界。
  • 泰國電影《時光機》:你所謂的斷舍離,只是一種逃避
    當代年輕人的日常:買買買,扔扔扔,追求極簡主義風格,信奉 Less is more 的人生信條," 斷舍離 " 已經融進了血液裡。" 斷舍離 ",曾經是日本人山下英子提出的一個概念。那本風靡全世界的暢銷書《斷舍離》即出自她手: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 日本主婦的斷舍離生活,全屋乾淨到極致,日子越過越精緻!
    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現在已經不再流行買買買,反而非常倡導扔扔扔。今天的主人公——日本主婦Linda,她非常倡導極簡生活,這位日本主婦堅持多扔少買,全屋乾淨到極致,日子越過越精緻。美好的生活,從極簡生活開始。
  • 一個人的極簡生活,可以有多爽?
    於是,很多極簡主義先驅便開啟了一場對傳統現代藝術精神內核的顛覆,極簡主義流行開來。 從國外頂級大師的詩意極簡,到國內知名設計師的極簡風,處處瀰漫開來著對極簡主義的崇尚和追求。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極簡主義。
  • 日式「斷舍離」:學會做減法,生活更舒適
    日式「斷舍離」:學會做減法,生活更舒適。近些年,我們在家居整理界經常聽到的一種理念就是「斷舍離」,即:斷去多餘的物品,捨棄膨脹的物慾,離開物質的依賴,活出舒適的人生。眾所周知,「斷舍離」這一詞的概念起源於日本,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2000年提出的。它不僅僅是一種家居整理的秘籍,更是一種人生整理觀念。在日式「斷舍離」之中,從日常家居界的整理開始,教會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那就是審視你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重新塑造正確的物質觀念。
  • 2020斷舍離人生清單:7個生活方向,15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
    斷舍離就是通過反覆選擇,逐漸喜歡上自己,然後創造出更加優秀的自己,可以把這個看成重獲新生——山下英子敢於捨棄是一種勇氣的同時,也是一種智慧。剔除掉生活裡所有不適合和不喜歡的人、事、物;去擁抱自己深愛的人,做自己深愛的事情,跟自己愛的物品朝夕相伴。斷舍離人生清單,包括7個生活方向,15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
  • 2021,嘗試空無一物的極簡生活,享受內在豐盈!
    原來我不知不覺在離婚後養成的收納和整理的習慣,在這本書中所採訪的十位嘉賓身上演繹成了一種叫做「極簡主義」的生活態度。極簡=最低限度,是指捨棄一切可有可無的東西,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這本《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是由專注於研究有特色的極簡生活方式,致力把實用、有效的收納技巧帶給廣大讀者,讓每一個人都能將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的日本極簡生活研究會採訪了十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倡導極簡生活的普通人,通過和他們的對話,了解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人生契機,開始了空無一物的生活的過程,最終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到了生活本身的純粹和自由。
  • JOJI無象良屋,極簡主義下的實用生活美學
    對當代人來說,家不僅只是一套房屋,也是承載著居住者生活態度的「容器」。在每一寸空間裡,都展示、保留著人們的生活與精神的印記。所以,裝修一套房屋,就是一次將生活方式具象化的藝術設計。JOJI 無象良屋為新中產家庭提供優良的室內設計和裝修服務,但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家裝修公司。
  • 日式生活美學,用極少的物品,過極簡的生活
    正如讀者朋友們所說的那樣,在如今這個物質奢華浪費的年代,極簡主義所展現出來的生活美學,正在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並不是擁有的物質越多,生活的質量就會越高。恰恰相反,多餘的物質只會帶來生活的累贅,反而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物盡其用的效果。
  • 日式極簡主義的家居裝修:一半生活,一半藝術,布置太美了!
    日式極簡主義的家居裝修:一半生活,一半藝術,布置太美了!極簡主義,不是一種窮,而是一種精。運用有限的生活物質,去創造無限的品質生活,這才是「極簡」的寓意。最近,就有一組日式極簡主義的家居裝修走紅了朋友圈,看過這些家裝之後,你會發現,生活到極致,不過是在追求素與簡。這種素雅簡約的風格,恰好是真正有品質的生活。如圖所示,整體的裝修是以白色等淺色係為主,從視覺上就給人一種簡約感。
  • 秋天到,鼻炎鬧--中國數字科技館
    》雜誌社主辦,內容涵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嚴謹負責的態度,講述科學的養生方式。  本內容為《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轉載、轉摘、複製、翻譯等方式使用該作品者,須徵得本司同意。  掃碼關注一分鐘健康養生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 遠古狩獵方法多--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經濟生活中所佔的比重並不遜於農業生產。  陷阱的布局設列,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散點性的,即在水源附近或按照動物習慣走的路線挖設陷阱;另一種是以集群圍獵為目的來布設,間距相近,成行聯排,有的還在穴與穴之間堆砌土垣,用以阻擋動物,導其墜穴。在日本橫濱一處遺址的1.5萬平方米範圍內,曾發現大大小小近120個陷阱。
  • KennaXu在藝App直播回顧 | 聊聊我感興趣的極簡主義藝術
    >「包括』斷舍離』的生活概念、包括極簡主義風格的設計、包括』做減法』的管理學方法論等,其源頭可以說都來自於極簡主義(Minimalism)。可以說,《白色背景上的黑色方塊》的方式和理念,後來成為極簡主義發展初期藉助最多的基本手法,在這個基礎上,極簡主義始從繪畫開始探求藝術的根本意義。
  • 極簡風格憑什麼火這麼多年?只因它魅力太大
    恰恰是那不食人間煙火的「極簡主義」。當一部分人沉迷於買、買、買時,同樣也有一批人在沉迷扔、扔、扔。像日本近些年流行所謂的「極限民」,以「斷舍離」為指導方針,拋棄了除生活必需品外的一切身外之物,從而將自己的生活也納入了「極簡」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