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43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361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
極簡生活是什麼?
我原本是個不太會收拾和計劃著生活的人。
結婚前,家裡有媽媽為我收拾一切;結婚後,有前夫收拾。在離婚前,我幾乎沒有收拾過自己的衣櫃,每次找不到衣服穿的時候,都是前夫幫忙從我翻過的地方準確找出來的。
我不擅長計劃著生活,我多年的價值觀一直都是只要自己喜歡,只要這個款式足夠特別,或者我沒有,又能負擔得起,那就買下來——哪怕很多時候買回去就意味著雪藏。
坦率說,如果要以是否有收納習慣和計劃生活來作為評判一個妻子是否合格,我顯然曾經是一位不合格的妻子。
離婚後,我帶著兒子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簡單的生活
這一次,我拒絕了父母的幫助,決定給我和兒子一個全新的生活,一個只有我和他的簡單世界,從頭開始。
最開始我們租住在一個套二的房子裡。說是套二,其實是套一的房子改成的,房東將原本的一個臥室隔成了兩個很小的臥室,就成了套二。
房子小了,自然東西就要相對應的減少。我將很多衣物和鞋子搬回了娘家放著,只留了很少的常用衣物在租住的房子裡。結果我發現這些常用衣物足夠我們母子兩平時的使用,而放在娘家的那些衣物和鞋子這麼多年再也沒有動過。
我們母子兩住了三年的小房子
再後來,我買了一個套一的小房子,人生第一次開始思考怎麼樣可以將空間的利用率提高。我看了很多的裝修照片,定製了鞋櫃和衣櫃,在小房子裡開始了一種以往並不敢想像的「窘迫」的生活。所謂的「窘迫」,是因為生活空間的窄小——我自記事以來從來沒有在這麼小的空間裡生活過,偏偏我還是個媽媽,帶著一個半大的兒子。我養成了只購買必需品的習慣,養成了隨手收納的習慣——房子小,所以收拾起來很快。
時隔多年,再想起那個小房子,記憶裡還是那些個春夏秋冬不重樣的日出,還是那小小的卻充滿著回憶和溫馨的家,在那裡,兒子第一次學會了做飯……
搬到現在這套房子以後,不知不覺這一兩年時間我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那個狀態,客房堆積起了越來越多的物品,以至於有一次一個學生參觀我家時好奇的問我:「老師,這個房間是儲物間嗎?」
疫情宅家那段時間,我終於決定要改變一下,在網上下單了一堆大大小小的書架,宅家裡慢慢的拼裝和收納,很快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成果,以往四處雜亂散放著的書和各類雜物都暫時得到了歸置,家裡很多個角落看起來清爽多了。
再然後,暑假裡我決定把兒子的書桌做一個升級換代,一翻折騰下來,兒子的房間也順眼很多。
暑假改造兒子的書桌
再然後,我決定把客廳的大沙發也換成簡約型,在沙發背後的牆壁上增設了書架,這一改變直接讓原本冗舊的客廳變了一個風格。
改造客廳
寒假快來了,我開始計劃寒假期間將家裡的各個房間都再做一次清減,讓家裡更簡單一些。家裡的空間簡單了,每天看著也順眼多了,心情自然而然的就很好,自然也讓家庭的氣場充滿著積極溫暖的能量。
我和身邊的朋友分享我的改變,不約而同的他們也在這幾年開始了潮流的「斷舍離」生活:有一個閨蜜每年換季的時候就將自己換下來的衣物直接打包送人,這樣每年再買新衣物的時候也沒有心理負擔,家裡也不會堆積著各式各樣的舊衣物,她的感受就是這樣的斷舍離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實在讓人上癮!
《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封面
後浪新出版的《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在這個12月收入我的書架上,這個周末的上午,成都鮮少有著冬日的暖陽,窩在讓我極度滿意的客廳新沙發上,看這樣一本書,讓人極度愉悅。
原來我不知不覺在離婚後養成的收納和整理的習慣,在這本書中所採訪的十位嘉賓身上演繹成了一種叫做「極簡主義」的生活態度。
極簡=最低限度,是指捨棄一切可有可無的東西,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
這本《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是由專注於研究有特色的極簡生活方式,致力把實用、有效的收納技巧帶給廣大讀者,讓每一個人都能將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的日本極簡生活研究會採訪了十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倡導極簡生活的普通人,通過和他們的對話,了解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人生契機,開始了空無一物的生活的過程,最終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到了生活本身的純粹和自由。
《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插圖
和我的收納整理經歷比起來,他們在他們的極簡主義生活中,貫徹的原則更具體,不是減物,而是空無一物!在他們經歷的過程中,因為清減了自己的物品而帶給自己的內心更多的衝擊和思考,我們每個人擁有物品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這兩年轟轟烈烈的「斷舍離」熱潮,不斷有各類斷舍離的新聞上熱搜,在這些行為的背後,是我們對自我、對內在更多的思索和肯定。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也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被各種豐富的物質生活所滿足,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各種我們喜歡的物品,我們以為這樣的「獲得」會給我們換來心理的滿足——然而,那些購物後刷爆的信用卡仍然需要你去清還;那些一眼看中喜歡得不得了的物品可能拎回家卻連外包裝都沒再打開……
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凡是得不到,必然念念不忘,必然極度炫耀。」
過度的物質滿足背後,其實是內心無法被填滿的空虛,其實是一次次的「假裝我很好!」
《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插圖
而反觀這十位極簡主義生活態度的人,他們中有人捨棄二層獨棟房子搬到兩居室公寓居住;有人一家人擠在小房子裡卻收穫一個整理後空曠空間的世界上最讓人放鬆的家;有人將所有物品都作為裝飾品來考慮,兼顧房間的美觀和生活的便利;有人扔掉了幾乎所有的囤積物後只保留極少數自己真正鍾愛的物品,享受身邊被自己鍾愛的物品包圍著還沒有一件無用之物的極簡之屋……
坦白說,我被這樣的一種生活態度所打動了,這樣的生活態度映射的是一種更為高級的生命態度。極簡,卻又極其有愛——我只和我鍾愛的物品一起生活——沒有任何多餘,乾淨又簡單。
是的,簡單。
越是生活在充斥物品的時代,越需要在空無一物的家裡找回生活的實在質感。
這本《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推薦給你,在這個2020年的倒數幾天裡,願你如書中的人物一般找到內心真正的寧靜,真正的感悟到極簡生活帶來的內在充盈!
我是宸媽,專注於青少年教育教養,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點讚、關注和評論,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本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