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工作之後沒辦法像當初上學一樣學習,只能依賴零星時間,又沒有系統的學習方法。作為在線教育的講師,我們願意默默地充當一個點燈人,告訴他們,人生還可以不斷進取。只要想學,我們一直都在。」尚德講師李老師如是說道。
11月24日,尚德機構第七屆賽課大賽決賽落下帷幕。這場從9月1日拉開帷幕的賽課大賽,是尚德考核教師綜合能力、督促教師自檢、選拔優秀教師的年度活動,是每年一度教師比拼的最重要賽事。李老師是躋身決賽圈的講師之一,她用熱情洋溢的態度、幽默風趣的語言和略帶東北方言的特色表達,講述了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生。為了最終展示的8分鐘,她經歷了2個月的層層比拼,先後調整了6個版本。
這是尚德師資培養理念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尚德機構都將師資隊伍建設放在首位,不惜花巨資招聘優秀教師,打造明星教學團隊。」尚德機構教學中心負責人程昕輝表示。
三個維度,篩選「好老師」
據介紹,對於教學團隊的打造,尚德堅持「教育的本質不是給予而是點亮」的理念,以及「為學員創造價值」的追求。對於好老師的評判,程昕輝介紹了三個維度。
「首先是專業知識要過硬,在選拔老師時,其專業成績、基本功等是很核心的要素。其次是要有很好的教學能力,比如表達能力、課程設計與製作能力等。第三,是要有用戶心態,要有同理心、共情能力,能夠體會到學員可能哪些地方聽不懂,哪些地方需要耐心解答。」程昕輝說。
圍繞三個維度,尚德建立了相應地篩選機制。首先是面試,據程昕輝介紹,面試分為四個部分,先是簡歷初篩,然後是初面,初面之後進行筆試,考察專業基本功、教學能力、教學技巧等方面,隨後要在每周五進行集中面試。邀請公司銷售部門、職能部門各個埠的同事共同打分,只有獲得共同的認可,才能夠真正最終的入職。但即便入職,也並不意味著通關,需要進入培訓,培訓有三輪考核,只有全部通過才能拿到教師編號。
而即便正式成為教師,也需要繼續進行培訓。「培訓分模塊進行,比如表達能力模塊,課程設計能力模塊。而在尚德,教師會接受長期培訓,保證能夠不斷成長和進步。每周每個月都會有定期的賽課,每年也會有賽課大賽。」程昕輝表示。
賽課大賽並不會對教師入職年限做出限制,既有入職數月剛通過考核的「萌新」老師,也有在尚德教學一線已奮戰數年的「王牌」講師、「網紅」老師。整個比賽考察的核心要素,也正是知識點講解能力,評審們會考察老師在講解中是否傳遞了價值感、讓聽者感覺有收穫、邏輯是否清晰、講解是否到位以及是否包括了有趣、有料的亮點等。
據介紹,在把控提升師資質量方面,尚德機構提出了「一核多翼」戰略,「一核」指的是師資、課程建設,繼續招收高質量教師,提高課程質量;「多翼」指的是多元化的課程體系、差異化的師訓體系等。
尚德機構有完整的教師評級體系,界定老師的教學水平;有完整的師訓體系,保證老師成長;以及多元的授課渠道,以鍛鍊老師的授課能力;還有教案和教學模板的要求,讓老師有系統的提升方式以及修復的路徑等等。這些,都為教學教研保持高水準提供了保障。程昕輝表示,尚德希望在這個篩選、培養、比賽的過程中,不斷地幫老師發現問題,及時復盤,讓每個人不斷注入新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經驗,集百家之長。
共性化建設與個性化培養並行
參與賽課大賽的教師雖然沒有資質限制,卻也有共通點,他們都學識淵博、風趣幽默,對教師這份職業有著極高的熱情、認同和榮譽感。據程昕輝介紹,在教師培養上,尚德在強調「共性」的同時,還十分注重教師的「個性化」。
進入決賽的李老師身著古裝,「我還有三件類似的古裝,我主講中國古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每次上課的時候,會根據不同的主題選擇不同的衣服。比如講李清照,會選擇悽悽慘慘戚戚這樣婉約的類型。」
「我們的教學通常是面對線上群體,學員更多是碎片化的時間,因此在講課中,會更注重知識點的切割,從一個知識點跳到下一個知識點,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界限,教師會有思維導圖。通過這種形式、制度做好標準化。在講述某一個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去自由發揮。基本上白天全天的時間都在為今天晚上這一節課去服務,有的課程甚至要整整兩天去思考怎樣講。」同樣躋身賽課大賽決賽的楊老師介紹道。
「標準化是為了不脫離教研大綱,保證基本的、知識傳播的準確性;而鼓勵教師的個性化,是為了讓課程更加有趣和高效,給學員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助力其通過考試獲得全面發展。教師個人發展得越全面,也才能更好地為學員服務。」程昕輝說。
據了解,尚德機構設立有教學質檢部門,檢查每位老師的上課情況、學員問題反饋情況。此外,尚德機構還打造了自有學員社區,要求老師們除了在課堂上與學員互動,還要在社區、微博等各種在線平臺與學員進行互動,全方位指導幫助學員,以適應智能教育時代學員不斷增長的新的需求。
大數據、AI賦能,提升學習體驗
除了機制的保障,據程昕輝介紹,尚德也在不斷嘗試大數據、AI技術等來提升學員體驗。
程昕輝表示,尚德打造了教學老師、班主任老師和AI老師一體的「三師教育體系」,其中,教學老師負責如何生動有趣地把課程講好,班主任負責督學和學員關懷方面的事情,而AI老師的任務就是如何提高效率。
程昕輝稱,日常教學中,尚德機構教研人員通過AI分析數據的變化趨勢,對海量題庫與歷年真題進行精準分析,對每個知識點考查次數與重要程度進行評估,從而預測出考點,並基於歷史學習行為分析出簡單易學的部分,為學員規劃出最優學習計劃和路徑。同時,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尚德機構可以確保幾百位分工不同的老師協同作戰,不僅可以勝任在高度複雜的網際網路環境中高效工作,而且保證工作的質量以及銜接的有效性。此外,AI還可以實現開課通知、缺課提醒,以及自動答疑包括回復常見問題,如報考時間、課程安排等,大大節省了老師時間。
據介紹,以2020年10月的成人自考最新數據為例,尚德機構對四大公共課的考前估題命中率均尚德機構對四大公共課的考前估題命中率均超90%,而在此次自考複習中,尚德機構自主研發的AI預估分系統,預估成績與學員實際成績匹配度接近80%。「技術是為人服務的,技術是為教育服務的,一定要讓用戶得到幫助,才是教育和科技的本質。」程昕輝指出。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快速生長。『快』的背後反映了用戶旺盛的需求,尚德的態度是,儘可能在大方向上進行布局。但教育同時需要『慢』,需要更加厚重,考驗平臺的積累、師資的積累、教研的積累,尚德希望發揮出自身教學教研實力、平臺科技實力,能夠有一些積澱,有一些積累,為行業樹立標杆。」程昕輝說。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