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坐曾被日本評為「最少女」的坐姿,但你知道嗎?這種鴨子坐,可不僅僅只是可愛,它還會給孩子帶來這些永久性的傷害。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一到夏天,女生「大長腿」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筆直纖長的腿是所有女孩都想擁有的。作為父母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女兒有這樣一雙「大長腿」。
但你不知道的是,女兒的大長腿可能她們1歲前就被你「毀」了。
可愛的鴨子坐
小萱的女兒剛剛6個月,最近小萱發現女兒學會了「鴨子坐」,覺得女兒這樣十分可愛。
覺得孩子已經6個月了,也該練習坐立了,就經常讓寶寶這樣「鴨子坐」。還給孩子拍了好幾張照片發到朋友圈,配文「可愛的小淑女」。
誰知小萱的媽媽看見之後,劈頭蓋臉的把小萱訓了一頓。原來小萱的媽媽退休前是個醫生,看見自己的外孫女這樣坐著,馬上打電話給自己的女兒。
告訴小萱,孩子是不能長時間這樣坐著的,特別是1歲之前,長期保持這樣的坐姿甚至會造成駝背、扁平足等情況。
寶寶1歲前,這些動作不能碰
一、「萌」翻了的坐姿
鴨子坐又叫W型坐。因為這個當你用這個姿勢坐著的時候,膝蓋彎曲向後,小腿則放在臀部兩側,看上去像一個「W」型。
其實這種鴨子坐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完成的。有調查就顯示,很多男性就無法完成這個動作,這是因為男女盆骨結構的差異。
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的肌肉較弱,這個坐姿使他們更大面積的接觸地面,維持一個穩固的狀態。
特別是一些先天髖關節的結構異常的孩子們,他們的腿部呈內旋的狀態,更容易出現「鴨子坐」的情況。
鴨子坐的危害:但長期的鴨子坐,會讓孩子們的核心力量削弱,也就是軀幹和上肢肌肉退化,這就會導致孩子肩膀和手腕的發育落後,對於精細動作造成影響。
還可能會導致駝背、肩下垂、關節痛、內八、扁平足等。
如何調整:
1)家長在生活中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坐姿,當孩子出現了「鴨子坐」時,我們要提醒她,用其他坐姿來替換「鴨子坐」。
如盤腿坐、跪坐、伸直腿坐、側坐等來回更替,不要保持一個坐姿過久;
2)另外還可以準備一個小凳子,讓她學會坐在凳子上,雙腿自然的下垂;
3)幫助孩子拉伸。讓孩子盤腿坐,兩腳相對,家長按住孩子的兩膝下壓,一般維持15秒即可。
但記住一定不能太過用力,因為孩子骨骼沒有發育完全,很容易造成脫臼。
二、「綁腿」讓腿變直
有很多老人都有這樣的觀念,想要孩子以後腿直,就要給孩子綁腿。
但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新生兒出生時腿部通常會呈現「羅圈腿」的形狀,但是這只是因為子宮內的空間有限,他們必須將雙腿蜷曲。
隨著孩子的長大,一般到2歲多骨骼中的鈣質開始沉積,骨骼變硬,腿自然就變直了。等到8歲左右,孩子的腿型就會接近成人的彎曲度,並不需要外力幹涉。
綁腿的危害:從小給孩子綁腿,特別是1歲前給孩子綁腿,很容易造成腿型發育異常,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髖關節脫位。
在夏季綁腿,還可能會讓孩子出現皮炎和破損感染等症狀。
調整:家長還是讓孩子自由發展為好,做好營養工作,就可以了。
三、過早的學習坐立和行走
寶寶的所有第一次,對媽媽來說都是一次驚喜,特別是第一次站起。
很多人都會覺得孩子越早坐立和走路,就能證明他們越聰明。於是想盡方法幫助孩子學習坐立,沒事就讓他們「練習」一下。
甚至有的家長會幫助孩子強制坐立,就為了趕在其他孩子前面,先行一步。
過早坐立的危害:孩子的坐立、走路都是根據身體發育進行的,儘早坐立,對於孩子其實是一種嚴重的損傷。
特別是1歲以前,寶寶的小腦和骨骼都處於發育階段,骨骼的鈣質不足,根本無法支撐他們坐立。
強行坐立或行走,只會讓骨骼承受它不能承受的重量,使腿部畸形發育。
另外在站立都不穩的情況下,就學習走路,很可能導致腿部肌肉外翻,出現O型腿,讓寶寶與大長腿失之交臂。
調整:孩子坐立和行走的時間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通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3個月後會先學會「俯臥」,再之後學會「翻身,」在6個月左右會學會坐起。
7到8個月學會爬行,1歲以後才開始學習走路。寶寶只要是正常發育,坐立和走路就都沒有問題,父母不必急於拔苗助長。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