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文化中心立足於貨運鐵路線區域改造而成的全新公共空間,在設計理念上大膽地提出了可移動式的核心設計理念,以新技術契合了場地中的「軌道」概念。文化中心由一棟四層的鋼結構建築與「嵌套」在其外部的覆有ETFE氣枕膜結構的鋼結構骨架的可移動「棚屋」組成。
結構與材料
富有未來感的ETFE膜材輕便、透光,熔點為256~280℃。燃燒時可自熄。其抗剪切機械強度高,耐低溫衝擊性能是現有氟塑料中最好的,從室溫到-80℃都能夠有較高的衝擊強度,電絕緣性和耐輻照性能好。
此材料是透明建築結構中品質優越的替代材料,多年來在許多工程中以其眾多優點被證明為可信賴且經濟實用的屋頂材料,其特有抗粘著表面使其具有高抗汙,易清洗的特點。通常雨水即可清除主要汙垢。
可見光透過率高—ETFE 薄膜可見光透過率高達95%,透明的ETFE薄膜作為一種充氣後使用的材料,它可以通過絲網印刷鍍點控制薄膜的透明度,通過表面印刷,該材料的半透明度可進一步降低到50%,對遮光度和透光性進行調節,有效地利用自然光;它可以通過控制充氣量的多少甚至充入氣體的種類來同時起到保溫隔熱、節省能源的作用;ETFE膜使用壽命至少為25~35年,是用於永久性多層可移動屋頂結構的理想材料。
功能介紹
在沒有大型活動舉辦之時,「棚屋」作為一層建築表皮與主體建築重合,建築前方的開放式空間可作為露天廣場供市民使用;
當需要舉行大型的演出、比賽或展覽活動時,「棚屋」即可由隱藏在頂層的發動機引擎的推動下,在 10 分鐘之內完成整體沿軌道滑出,營造出一個通高的室內大空間;
同時,在接近「棚屋」頂層處的甲板夾層上,運用了龍門起重機技術,可以實現場館內部大型設備、展品、裝置以至於觀眾坐席區的搬運,使得建築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轉變成不同的空間形態,滿足多元化的功能需求。
在本文介紹的案例the Shed中,鋼結構骨架以及ETFE膜結構的組合使得建築物的自重達到最輕,從而節約了驅動頂棚移動的能耗;同時膜本身的環保性和自潔性,也大大簡化了建築物日後的維護與清潔成本,從而在建築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達到綠色環保且可回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