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在陪伴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深深的影響。孩子的性格與思想更是會因為父母的評價而產生影響。
你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暗示
北京大學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主任方新曾說:人的一生都是催眠的結果,想一想你對孩子說話的高頻詞是什麼,你就是在暗示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家長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慢」就是在暗示孩子是一個「慢」的人;所以爸爸媽媽在評價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反思一下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家長對孩子的任何評價都會植入孩子的心田;例如,當家長尊重地位高的人,鄙視地位低的人;尊重學歷高的人,鄙視學歷低的人;尊重富人,鄙視窮人……當家長表現出這樣的言行後,孩子就會模仿,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也培養不出真正自信、優秀的孩子。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主人公阿甘從小就是個低智商兒童,正常的人的智商標準是在80以上,但阿甘卻只有75,不僅如此阿甘阿還是一個跛腳駝背的孩子,只能每天戴著矯正架行走。同齡的夥伴排擠他,周圍的大人議論他,更是連學校都不願意收他……儘管阿甘與正常的孩子不同,但阿甘的媽媽也沒有放棄他,他竭盡全力讓阿甘像其他孩子一樣上一所好的學校,並告訴阿甘:你和其他人都是一樣的;不要在意其他人的說法,如果上帝要人人都一樣的話,就會給每個人一雙腳撐……
媽媽的話讓阿甘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他用盡力氣去奔跑,在媽媽的支持下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外人看來「笨笨」的阿甘卻在最後體驗了平常人沒有體驗過的人生,阿甘當過足球運動員、當過桌球運動員、當過兵、捕過蝦,開過公司……而且阿甘把每一個身份都做到最好,阿甘的成功背後,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更離不開的是母親對他的教導,在他每一次人生關鍵時候對他的評價。
父母的對孩子的評價往往是孩子通往前方的動力,如果父母對孩子說「你可以」、「你很棒」,那麼孩子在做事前就會有底氣,有信心;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說一些喪氣話——你太笨了、你不行……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甚至對自己進行否定。
在上小學時,一次考試我的數學成績沒有及格,當時的我又傷心又害怕。傷心是因為一向成績優異的我竟然下降的5如此厲害,而害怕是因為擔心父母生氣批評自己。當我戰戰兢兢地將成績給父母看時,他們只是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溫柔地問我:「你知道你的成績為什麼會下降嗎?」我回答說:「是因為最近沒有用心學習,還有……題有點難……」爸爸媽媽聽了我的回答摸著我的頭說到:「既然你知道就要努力再把成績提高上來,爸爸媽媽覺得你可以的,我們的女兒這麼棒,所以更要努力啊!」因為有了父母的肯定與鼓勵,在之後的學習上好像更有動力了,果然在之後的考試中再次回到了優異的成績。
父母的評價是對孩子的心理暗示,因為爸爸媽媽的一句話,孩子心裡可能就會想」原來我是這樣的人「,「我可以做好」甚至是「我不能」。因此父母在評價孩子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父母在評價孩子時應該注意什麼
1、進行積極評價,減少消極評價
一些父母認為現在孩子都是在「蜜罐」裡長大的,受盡了無數的寵愛,不知生活的艱辛,抗打擊能力也比較弱,因此一些家長為了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鍛鍊孩子的抗打擊能力便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挫折教育」,當孩子出色地完成一件事時,父母對其也只是敷衍而過,或者進行「挑刺」,但是長時間的這種消極評價就會打擊孩子積極性,甚至影響孩子的自信力;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要多進行正面的積極評價,減少消極評價。
2、評價要根據孩子特點,不可誇大評價
有些父母怕傷害孩子自尊心,無論在什麼時候對孩子的評價就都只有「好」的方面,而將孩子的一點優點就進行過度的誇大,甚至本不是孩子的優點也為了滿足孩子而進行表揚或評價。但是對孩子的評價最基礎的一點就是要實事求是,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進行評價。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評價,可能就會導致孩子沾沾自喜,從而變得傲慢自負,甚至不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