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注意:你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暗示

2020-12-14 小婷老師育兒觀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在陪伴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深深的影響。孩子的性格與思想更是會因為父母的評價而產生影響。

你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暗示

北京大學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主任方新曾說:人的一生都是催眠的結果,想一想你對孩子說話的高頻詞是什麼,你就是在暗示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家長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慢」就是在暗示孩子是一個「慢」的人;所以爸爸媽媽在評價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反思一下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家長對孩子的任何評價都會植入孩子的心田;例如,當家長尊重地位高的人,鄙視地位低的人;尊重學歷高的人,鄙視學歷低的人;尊重富人,鄙視窮人……當家長表現出這樣的言行後,孩子就會模仿,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也培養不出真正自信、優秀的孩子。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主人公阿甘從小就是個低智商兒童,正常的人的智商標準是在80以上,但阿甘卻只有75,不僅如此阿甘阿還是一個跛腳駝背的孩子,只能每天戴著矯正架行走。同齡的夥伴排擠他,周圍的大人議論他,更是連學校都不願意收他……儘管阿甘與正常的孩子不同,但阿甘的媽媽也沒有放棄他,他竭盡全力讓阿甘像其他孩子一樣上一所好的學校,並告訴阿甘:你和其他人都是一樣的;不要在意其他人的說法,如果上帝要人人都一樣的話,就會給每個人一雙腳撐……

媽媽的話讓阿甘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他用盡力氣去奔跑,在媽媽的支持下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外人看來「笨笨」的阿甘卻在最後體驗了平常人沒有體驗過的人生,阿甘當過足球運動員、當過桌球運動員、當過兵、捕過蝦,開過公司……而且阿甘把每一個身份都做到最好,阿甘的成功背後,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更離不開的是母親對他的教導,在他每一次人生關鍵時候對他的評價。

父母的對孩子的評價往往是孩子通往前方的動力,如果父母對孩子說「你可以」、「你很棒」,那麼孩子在做事前就會有底氣,有信心;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說一些喪氣話——你太笨了、你不行……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甚至對自己進行否定。

在上小學時,一次考試我的數學成績沒有及格,當時的我又傷心又害怕。傷心是因為一向成績優異的我竟然下降的5如此厲害,而害怕是因為擔心父母生氣批評自己。當我戰戰兢兢地將成績給父母看時,他們只是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溫柔地問我:「你知道你的成績為什麼會下降嗎?」我回答說:「是因為最近沒有用心學習,還有……題有點難……」爸爸媽媽聽了我的回答摸著我的頭說到:「既然你知道就要努力再把成績提高上來,爸爸媽媽覺得你可以的,我們的女兒這麼棒,所以更要努力啊!」因為有了父母的肯定與鼓勵,在之後的學習上好像更有動力了,果然在之後的考試中再次回到了優異的成績。

父母的評價是對孩子的心理暗示,因為爸爸媽媽的一句話,孩子心裡可能就會想」原來我是這樣的人「,「我可以做好」甚至是「我不能」。因此父母在評價孩子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父母在評價孩子時應該注意什麼

1、進行積極評價,減少消極評價

一些父母認為現在孩子都是在「蜜罐」裡長大的,受盡了無數的寵愛,不知生活的艱辛,抗打擊能力也比較弱,因此一些家長為了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鍛鍊孩子的抗打擊能力便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挫折教育」,當孩子出色地完成一件事時,父母對其也只是敷衍而過,或者進行「挑刺」,但是長時間的這種消極評價就會打擊孩子積極性,甚至影響孩子的自信力;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要多進行正面的積極評價,減少消極評價。

2、評價要根據孩子特點,不可誇大評價

有些父母怕傷害孩子自尊心,無論在什麼時候對孩子的評價就都只有「好」的方面,而將孩子的一點優點就進行過度的誇大,甚至本不是孩子的優點也為了滿足孩子而進行表揚或評價。但是對孩子的評價最基礎的一點就是要實事求是,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進行評價。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評價,可能就會導致孩子沾沾自喜,從而變得傲慢自負,甚至不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

相關焦點

  • 評價孩子不只有成績,家長要綜合評價自己的孩子
    今天回家的時候,她還告訴我還有英語和數學作業沒有做完,這孩子可就不好受了。「聰明有什麼用啊!」旁邊的老師也表示同意。所以主題轉向了孩子的學習,大家基本上都認為:讀書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對於以上案例,作為父母究竟該如何評價自己的孩子呢?
  • 孩子驕傲自大?多半是你誇出來的,父母對孩子的讚美要適度
    父母的過度誇獎父母對孩子的過分誇獎會為孩子營造一個虛假的環境評價,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評價中高估著自己的能力。孩子在父母的誇獎中誤以為自己才是最優秀的,孩子的目中無人,讓他們無法看到他人身上的出眾之處。2.
  • 家長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家長應正確認識、評價孩子
    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在某種程度上比教師的評價影響更大。他們當中有的對孩子要求過高;有的對孩子溺愛過多;也有的任其發展;而更多的家長只重視智力開發,忽視了幼兒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缺乏對孩子足夠的認識。因此,指導家長正確地評價幼兒的工作非常重要。1.指導家長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針對幼兒教育的特徵,教師必須讓家長了解教育幼兒的相關知識。
  • 父母的這4種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父母要反思
    很少認真聽取孩子的意見,父母會安排孩子的一切,小到吃飯穿衣,大到工作,甚至婚姻,都會替孩子規劃好,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選擇權。當孩子反抗時,父母會用「都是為你好」來強迫孩子聽從。皮克斯的動畫片《包寶寶》,講的就是母親控制孩子的故事。
  • 父母教育孩子,這幾句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說,父母一定要牢記
    在孩子的成長中,孩子們會對世界上的每一種事物都充滿著特別強的好奇心,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對於孩子至關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對於社會的事物有更好的認知,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法方式是極其重要的,父母如果經常用一些對孩子來說有傷害的話,或者是攻擊性的話,對於孩子影響極大。那麼作為父母在生活中,有幾句話是千萬不能對孩子講的,父母們一定要牢記這幾句話!
  • 孩子的成長評價
    家長對孩子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真實、正確,有一定的藝術性。1.教育評價首先得掌握一些基本知識,這樣才不會偏離評價的方向。家長要多學習,力求對孩子評價科學一些,這樣會使孩子各方面發展得更好。2.評價要有依據,不能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當然地評價孩子,沒有依據就暫不要評價。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你知道過度寵溺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嗎?
    3、孩子變得更自私父母對孩子的寵愛最常見的就是體現在對孩子物質上的滿足,甚至可以說是有求必應,覺得別的孩子有的東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這樣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很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別人滿足他的要求是理所應當,想要的東西也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從而漸漸變得自私自利。
  • 孩子進入一年級,父母要做到三管三不管,每一步都對孩子很重要
    孩子寫作業時,很多父母喜歡盯著孩子的作業看,孩子一道還沒做完,或者孩子剛寫錯,父母就趕忙提醒孩子這裡不對,那裡不對,不僅破壞孩子的思考的過程,也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對自主學習失去興趣。2、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上小學了,很多父母就會抱著一種要端正態度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而端正態度很明顯的一個方式就是開始給孩子講道理。
  • 黃磊揭秘育兒經:羅森塔爾效應說明,好孩子是父母暗示出來的
    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妄加評論的人都認為他們看得很清,但其中辛苦怕唯有父母才知。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其表現為父母對孩子的正向期望,會成為孩子未來發展前進的動力。讓孩子接受一種心理暗示,孩子餓言行甚至會因父母的期望而改變。
  • 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嘴,孩子未來難有出息,真的要糾正!
    也不要總說「你不……媽媽就不喜歡你 了」,父母用愛來威脅孩子,就算一時奏效,也會在孩子的心靈埋下陰影。父母要主動蹲下身子,直視孩子的眼睛,才能收穫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朋友犯了一個很明顯的錯誤,就是隨意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有一些家長,不了解孩子有什麼長處,卻對孩子的缺點如數家珍。類似「成績差」「不愛做學習」「不運動」「挑食」「懶惰」等等的標籤,經常從父母的口中說出,讓別人以為,原來你孩子是這樣的。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小年的母親看到之後,忍不住就說到:「回來就趕緊去寫作業,寫完再玩,不然等會你就不想寫作業了。」小年聽完很不樂意,說什麼都不肯,「我累了,我想先休息一下。」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小年的母親覺得孩子這是在不尊重自己,心裡忽然就來氣了,「我告訴你,沒有那麼多的理由,現在你就是必須要去寫作業。」
  • 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學會這幾招
    ,更注重對他們自身的評價,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子在對待事物的時候總是顯得比我們大人必要認真,甚至達到了較真的程度。小孩子不會分辨情緒,也沒有控制情緒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他們只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告訴父母自己的不滿,來尋求父母的幫助。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把發脾氣當成引起別人注意的一種方法。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不應該對孩子以暴制暴,正所以不知者不怪,我們要做的不是對孩子兇,而且要教會孩子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怎麼自己的情緒。
  • 每個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你覺得孩子能感受到嗎?
    毫無疑問,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出現這些問題是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不對,讓父母的這些付出,得不到孩子的認同和感激。父母要學會理解和包容孩子許多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物質生活,往往把孩子的精神需求給忽略掉了,但其實孩子的精神需求是大於物質需求的。
  • 常講為孩子好的父母,大多會陷「煤氣燈效應」,孩子遲早會窒息
    父母總是陷入"煤氣燈"陷阱裡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煤氣燈效應",來源於1944年一部非常有名的美國電影——《煤氣燈下》。 電影中的男主角是一個"洗腦高手",特別擅長操縱和心理暗示,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通過不斷的心理暗示,削弱和改變了女主角的自我認知,直到她變成一個神經病人。
  • 作為父母,你是孩子幾歲的時候才明白,自己的就是個平凡人
    在我們國家,幾乎每一對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浮躁的社會,人們對孩子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很多父母在孩子還在娘胎的時候,就開始了胎教。記得之前看得一個紀錄片中,有一位香港的媽媽甚至說要讓自己的孩子贏在受精時!
  • 父母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早教,才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事業有成生活美滿是很重要,但遠遠不如教育一個孩子更加重要,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中心,爸爸媽媽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圍繞著孩子來進行,這孩子很小的時候還沒有正式的接觸幼兒園的教育,孩子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的說話方式,爸爸媽媽做什麼事情,孩子其實都是有感覺的,而且也會下意識的進行模仿,在這裡我們就能感受到父母的一些生活方式以及行為習慣對孩子真的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還是應該稍微注意一下自己說話還有做事
  • 「羅森塔爾效應」:大人的鼓勵對孩子意義非凡,父母應該看看
    我們常說父母要多鼓勵孩子,但是要怎麼鼓勵,為什麼要鼓勵孩子?這些問題也許沒有多少父母了解過。下面,我們就通過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讓父母看到鼓勵的力量。
  • 開發智力的網紅玩具對孩子有害?寶爸寶媽注意要如何給孩子買玩具
    開發之類的網紅玩具對孩子有害?寶爸寶媽注意要如何給孩子買玩具在現在這個年代,很多家庭都會在培養孩子上面花費大量的心血,譬如從小就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玩各種各樣的智力開發遊戲玩具等等,這所有的事情在小顏看來,都是無可厚非的。
  • 父母帶10歲娃坐公交,還沒等到下車,乘客感慨:這孩子要毀了
    孩子的培養塑造真的離不開來自父母的引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很多家長輕視甚至忽略,但其實在孩子的人生中,最最具有深遠影響的教育,就是來自父母。在鄭州的111路公交車上,一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引發車廂乘客的爭議,在網絡社交平臺上引起了巨大的關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