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髒了,一般人都是自己在家清洗。但如果是花了幾千元甚至是上萬元買來的名牌球鞋呢?大部分鞋子的主人會選擇送到專業的洗護機構。近年來,隨著球鞋文化的興起及球鞋價值的擴大化,一些限量款球鞋因其稀缺性,價格水漲船高,動輒幾千上萬元。「瘋狂」的球鞋帶熱了球鞋洗護行業,也吸引了許多年輕的創業者。
在不久前舉行的金華市首屆「建行杯」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暨浙江省首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金華選拔賽決賽上,「MAX CARE」球鞋急診室項目衝出24個競爭對手組成的重圍,奪得團隊組一等獎和大賽唯一的「最佳創新獎」。
日前,記者採訪了項目負責人徐宇峰和品牌主理人張丹萍,傾聽他們的創業故事。
家長眼中的「玩物喪志」
初出茅廬就獲得肯定,徐宇峰雖然高興但保持著平靜,「鞋子洗護並不是新生事物,但在新消費時代背景下,動輒上萬元一雙的鞋子使得傳統洗護企業很難滿足客戶高標準的要求。我們團隊想打造一種專業、輕鬆、舒適、便捷的新洗護模式,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鞋履服務。」
1997年出生的徐宇峰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一位球鞋愛好者。2015年入伍後,在部隊裡他表現優異,多次外出參加演習比武,為連裡拿下多次標兵。2017年退役後,徐宇峰進入市巡特警大隊,工作很穩定,待遇也不錯。但創業一直是他心中的「詩和遠方」。
2018年,在和高中同學張丹萍、葛錦陽聊天時,徐宇峰說起了創業的夢想。當時,還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就讀的張丹萍已經有了一定的「從商經歷」,她用技術為同學們提供「洗鞋服務」,收取一定費用,積累了不少忠實「客戶」。3人經過商量,決定組成團隊,選擇球鞋洗護行業作為創業方向。
不過,在家長們的眼中,購買價格上萬元的鞋子純屬「玩物喪志」,連帶球鞋的洗護也不被他們看好。「他們的觀念停留在10元洗3雙的時代。」因此,創業剛開始,團隊就面臨家人不支持的困難。
獎學金加退伍費白手起家?
創業需要一定的啟動資金。既然從家裡得不到幫助,3個小夥伴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當時我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加上平時的積蓄共有2萬多元。」張丹萍把這部分錢全部拿了出來,加上徐宇峰的退伍費,湊起了5萬元。
帶著這筆啟動資金,3人來到寧波拜一位洗護行業的老師傅為師,學習精洗、乾洗工藝,特殊汙漬專業去除,去染色串色,鞋面補傷、補漆,鞋面補色、改色,橡膠/水晶底去氧化,粘膠、鞋底修復,鞋面防水防油處理,去褶皺恢復,高泡乾洗,斷面修復,無痕縫補修復等洗護技術。每天上午9點至晚上8點,2個月不間斷的學習,他們不喊苦不喊累,「我們知道過硬的技術才是在行業內立足的根本。」
2018年底,3人創立了「MAX CARE」球鞋急診室工作室,開業當天就線上成交20多單。
用夢想和情懷煥新產業
憑藉著出色的洗護技術,「MAX CARE」球鞋急診室在市場站穩了腳跟,經顧客口口相傳,在業界已小有名氣。
「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幫助一位上海的客戶修復了一雙價值80多萬元的球鞋。」徐宇峰說,這位顧客也是通過好友找到他們,「我們開玩笑說,拿著鞋就感覺拿著一輛豪車。最後顧客對我們的修復效果非常滿意。」
徐宇峰說,圈外人可能很難理解圈內人的熱情與默契。其實,就像姑娘會用口紅色號交朋友一樣,「球鞋玩家」們也會用鞋的型號去分辨人。北卡藍、芝加哥……各種款式和配色都有它們專屬的型號和名稱,就像一串暗號,只有同道中人才能懂。「對於許多球鞋愛好者來說,球鞋是一種寄託,寄託著他們獨特的潮流文化。」
所以,對於每雙鞋,他們都是一絲不苟,慎之又慎。一雙鞋從進店到洗護結束平均需要7天左右時間,他們寧願用好的材料,多花些時間,也要保證洗護的質量。
「鞋子修補洗護是傳統行業,時間越久,積澱越深。我們想通過一些創新,讓這個行業煥發生機。」張丹萍說,這也是他們創業的初心。現在,這個年輕的團隊正在考察東陽市場,計劃回家鄉開設店鋪,充分利用本地優勢,線上線下結合,拓展業務範圍,將「MAX CARE」打造為區域知名的高品質洗護品牌。
記者 陳雲
本文編輯:許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