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詞帝的精妙之作,全篇無一生僻字,卻是無人能模仿出的美!

2021-01-20 大咖說史

南唐的亡國之君李煜,一個國破家亡淪為階下囚的皇帝,而自己的妻子還遭到了他人的侮辱,自己也因為寫了一首詞引起了他人不快,慘被毒死。

在所有君王之中,李煜不免成為了一個笑話,他的帝位來得如此簡單,父親給自己打拼出來的盛世國度,堪稱十國之中最為強盛的一個,然而他卻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

即便娶了一個賢內助,也無法改變他尋歡作樂的想法,最後更是落得一個「十四萬人齊謝甲,更無一人是男兒」的下場。

然而這位成為了笑話的君主,卻在詩詞上有著非常深厚的造詣,更是被人稱為「千古詞帝」。

圖片:李煜為階下囚劇照

李煜對文學十分精通,僅僅是現在依舊流傳於世的詞就有三十多首,這些詞來自於李煜一生的不同階段,也對他的人生歷程有著非常清晰的描述。

李煜的詩詞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還未成為亡國之君前,李煜對自己的生活,和男女之間的情愛進行描述,此時的李煜生活自然是沒有任何挫折,多是走的花間派路子。

不過因為李煜對於詞的造詣頗深,能夠讓他的詞比之其他花間詞人有更強的概括力。

另一種是李煜在成為亡國之君後所做的詞,這些此詞中多是在描述他內心的哀痛,詞語之間婉轉悽涼,富有極強的感染力,能夠輕鬆地將讀者代入他所描繪的景象中。

圖片:李煜劇照

李煜成為亡國之君後,被看押在宋朝的都城之中,雖然身體上沒有了自由,但是他的思想卻一直沒有遭受到禁錮。在這段時間中,李煜潛心創作,一方面是逃避現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寄託哀思。

而今天要講的是李煜在成為亡國之君後,創作的一首詞,是李煜回憶曾經的生活,對於自己夢中重回故國的歡樂,和醒來之後現實的悲憤,藉助著夢中歡樂的景象來描寫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哀痛。

這首詞就是《望江南·多少恨》,整首隻有二十七個字,卻描繪出了令世人所驚豔的美。

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圖片來源於網絡:望江南·多少恨

開頭的第一句,在古今所有小詞中都是非常少見的一種手法。其中的「恨」,卻不是恨的昨夜做夢時夢到的事情,而是恨自己做了這麼一個夢,恨這場夢的出現。

夢中的一切事情,自然是李煜心中所思所想的,也是李煜非常懷念,想要能夠再次擁有的。但是現實中的生活,卻讓他只能在夢中才能再次見到這一切事物,平白落得個人醒夢碎的下場。

自己在面對殘酷現實的無力感,只能轉換成對夢的恨意。這一句看起來非常的直白,但是卻有著不一樣的味道。

李煜在表達完自己的恨意之後,就開始講述自己的夢境了。雖然對這場夢非常的憎恨,然而這場夢卻讓他得到了久違的快樂。

心心念念的李煜雖然無法再次回到故國,但能夠從夢境中再次觀看到曾經的景象,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

圖片:李煜劇照

而李煜對於夢境的描寫,可以說是非常細緻的,也能夠反向去證明之前提到的「恨」,恨的是什麼呢?是夢裡的事物嗎?

李煜把夢中美好的事物全部描寫了出來,證明恨的並不是夢裡的事物,而是自己會做這麼一個夢。我們延伸這去想一下,為什麼會做這樣一個夢?

因為李煜自己想,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此時的李煜並非是在宋朝,而是依舊在南唐的都城,他還會無比思想在這些場景嗎?

並不會。所以李煜恨得是自己的處境,恨得是自己只能作為一個階下囚被人看守著。

圖片來源於網絡:李煜

「還似」兩字在這裡起著一個承接的作用,自己做完做夢了,做的什麼夢呢?還似兩字立刻在下文中帶起了頭。

其他能夠起到承接的詞語還有很多,但是李煜在這裡用到了「還似」,更能凸顯出他對故國的思想,從而讓之前自己的「恨」表現的更加強烈。

即使成為階下囚幾年了,李煜依舊記得故國的美麗,沒有被殘酷的現實和漫長的歲月所磨滅。夢中的場景和自己記憶中是一個樣子的,而也正是因為這種一樣的場景,才讓李煜的現實更加悲痛。

在夢中李煜夢到了以前自己在上苑遊玩的景象,在上苑中車水馬龍的景象讓李煜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國的美麗

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出,李煜為什麼會被稱為「千古詞帝」,就在於他能夠用非常簡單的文字,組成一幅極其細緻的場景。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在人們面前繪製出了一幅非常繁華的景象。

在花團錦簇景色美妙的上苑中,車輛川流不息,熙熙攘攘,行人絡繹不絕。整個景象好像是活的,我們可以通到車輪滾動的聲音,人們的歡笑聲,也似乎能看到人們穿著鮮豔的服裝,在上苑之中穿行。

圖片:人們穿著鮮豔的服裝劇照

最後的一句「花月正春風」,更是整首詞的點睛之筆,充滿著讚嘆的語氣。要知道上苑是園林建築,其中多是以苗木花草為主要裝飾。

有的植物雖然在其他季節也會開花,展現出美妙的身姿,然而生機盎然的春天,才是大部分植物的歸屬。園林中的花草魚蟲,在春天的時候觀賞性是最好的,所以春天也是來上苑遊玩的人最多的時候。

這一句,不僅說明了李煜夢中的時間,還說明了自己去上苑是去觀看什麼,更是將之前的車水馬龍進行了再一次的描述。這種歡樂、幸福,在百花叢中被包圍的感覺,正是他對過往的懷念。

圖片:在百花叢中被包圍劇照

「花月」和「春風」之間,通過一個「正」字來進行連接,簡單明了,但又非常的堅定,將整首詞想上推了不止一個檔次。

這首《望江南·多少恨》通過對於夢中美好場景的描述,將李煜現實中的悲痛與悽涼描繪的淋漓盡致。

通篇下來,除去那個「恨」,我們就再也找不到李煜的負面情緒,但正是這種對於「恨」不斷加強堆疊的方法,讓這首詞成為了令人十分驚豔的作品。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千古詞帝,南唐後主;蘇軾不出,誰與爭鋒
    定都江寧(今南京),傳三世(一帝二主),存國三十八年。如此小國,若無特殊原因,誰會有興趣?就像後唐、後蜀、南漢、南平一樣,不過是歷史的長河中一顆不顯眼的鵝卵石罷了。但南唐有一個人的出現,讓南唐這個彈丸小國,在歷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輝!這個人就是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公元937年—公元978年),南唐末代的「亡國之君」。
  • 李煜這首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模仿之作,多年難分高下
    南唐後主李煜與清代 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不管是從詞風還是對待感情上來說,都是世間最為多情之人。又因為李煜經歷過階下囚的悲慘生活,李煜將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一點點的融入到詞作中。也正是李煜的傾心付出,將唐代流傳下來的詞發揚光大,拓寬了詞的寫作領域,對後來的宋詞快速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李煜也被後人尊稱為了「千古詞帝」。
  • 黃庭堅的一首五言詩,全篇無一生僻字,卻音韻鏗鏘
    陳師道是一位經常餓著肚子寫詩的作者,他非常熟悉下層民眾的實際生活情況,所以能寫出如此真切的詩句來。黃庭堅非常欣賞「閉門十日雨,吟作飢鳶聲」這兩句,便即興和了一首詩:陳留市隱北宋:黃庭堅市井懷珠玉,往來人未逢。
  •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筆驚豔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起句漂亮,落筆驚豔千年文學界,在「不務正業」這件事情上,李煜真的是達到了極致。提到他,很多人最先想起的不是他做皇帝時做了什麼大事,反而是他那三十多首詞作。筆者說僅有三十多首,不清楚是否會有朋友感覺有一些詫異:才那麼點數目嗎?是的!
  • 「江南遺夢、南唐往事」-走進千古詞帝李煜的悲情一生
    論最負才情的古人,可謂不勝枚舉,但是要說最負才情的帝王,舍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再無第三人選。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亂世紛爭下、生錯帝王家的李煜,人生多少才情多少悲! 事實上,李煜能被我們熟知,除了他的悲慘遭遇外,更多的是他的才情: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尤其在詩詞造詣上曠古爍今,可以說千古詞帝名不虛傳。
  • 被耽誤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列祖李昇』之孫,其父李璟。李煜此人多才多藝,不僅文章出眾,而且擅長書法和繪畫。他為人厚道,在政治上可以說是昏庸無能。在愛情上是忠貞不渝,在早期詠了好多的愛情為主題的詞,可見他對美人的喜愛程度。1:後主被迫上位李煜自小就與眾不同,長相是風韻俊朗、玉樹臨風。要是按照看相之人必說是帝王之相。
  •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千古詞帝南唐李煜
    作者李煜—南唐後主與「千古詞帝」李煜(937至978)五代時期南唐的國君又稱作南唐後主或者李後主,在位15年。李後主在位期間過的是偷安享樂的生活。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滅掉,李煜做了俘虜最後因寫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李煌雖不諳政治,但他具有非凡的藝術才華,李煜精通書法、繪畫、音律、詩詞和文均有一定的造詣,尤以詞成就最高。
  • 唐朝境界最高的一首送別詩,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
    》,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雖然他只活了26歲,卻給後世留下了《滕王閣序》這篇不朽佳作,還有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樣是千古名作,尤其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曠達瀟灑,千年難出其右。詩歌首聯便點明了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處所。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寫出意思相反之句,亦流傳千古
    新能夠是角度新、觀點新、比喻新等等,由於人的審美觀是容易疲勞的,比如古代詩人寫月,許多人將月亮比作鉤、弓、盤、銀鏡,在那時候看來,也許十分新奇,能讓人眼前一亮,直到現在,倘若還以這些事物來比作月亮,則太過乏味,讀來沒有味道。
  • 李煜的「封神」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詞中道出他無盡愁苦
    僅僅只是一首詩詞,短短幾句話,就成為了千古名句,真的已經很厲害了。試問有多少文人,能僅憑這一個名句就名垂文史的。大家細細的品讀一下李煜的這首詞,一共四句,句句視為千古名句,這種水平怎麼能是一般文人所能及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李煜:千古詞帝,用生命書寫千古絕唱!
    李後主在書法、音樂、繪畫、詩詞歌賦上面都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尤其是他的詞,被譽為「千古詞帝」——詞中的皇帝,也算是詞界最高的讚譽了。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他的詞分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的作品,寫的是宮廷的繁華和奢靡的生活,男歡和女愛的情感。
  • 李煜為何是千古詞帝?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真令人拍案叫絕!
    李後主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是階下囚、亡國奴,他是在永恆的春花秋月中,發出了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的人生無常、一去不返之嘆。「雕欄玉砌應猶在」,我曾經的宮殿,應該還在吧?一個「應」字,突出了李後主的想像,他在北宋皇宮中被囚禁,故國的雕欄玉砌只能存在於他的想像中,如果寫成「雕欄玉砌依然在」就不對了,你看都看不到,怎麼能說依然呢。
  • 李煜《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仿寫,開篇3字驚豔世人
    他被譽為「千古詞帝」,他的詞每一首都是經典,也迎來眾多詞人的爭相模仿。李煜在宋朝建立不久之後便投降,被囚禁在了深宮當中,在這一段無比簡單的日子裡,作出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自己滿腹愁苦之情。然而,李煜「千古詞帝」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他有一首詞《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寫,先來看看這首詞妙在何處。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 冷門詩歌:寫春天的小詩無一生僻字,讀來很美,作者名字卻不認識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這首古詩是宋代詩人曹豳(bīn)的《春暮》,就是描寫春天景色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生僻字,讀來非常簡單。前兩句「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寫已經沒有人看春花了,因為都已經掉落了;現在只能看到濃鬱的樹蔭無邊無際,這才是真正的春意盎然。然後寫「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早春的黃鶯鳥兒也不再到處鳴叫了。草長鶯飛的季節過去了,現在只能聽得到池塘邊青蛙的叫聲。
  • 千古詞帝李煜真的是昏君嗎?究竟是生不逢時,還是命運捉弄
    李煜,五代十國的南唐後主,出了名的亡國之君。有「千古詞帝」的美名,也有亡國之君的罵名。一生無太多政治功績,卻在詩壇顯露鋒芒。流傳千古的詩詞佳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很多,寫詩作詞的卻不多,更別說寫得好的了。就拿乾隆皇帝弘曆舉例,儘管他寫了四萬多首詩,卻依然沒有幾首能流芳百世的。
  • 李煜醉酒寫下「絕命詞」,後兩句被廣為傳頌,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他是亡國之君,卻被稱為「千古詞帝」,後世都說他是被皇位耽誤了的詞人,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他是一個失敗的君主,可他又是一個成功的詞人,文學造詣非常高,尤以詞聞名千古,有「人間詞帝」的美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帝王夢破,演繹了無常變幻,這首詞,是他用一生的血淚凝結而成,驚豔了世人,文學價值、史學價值、思想價值「三高」,堪稱婉約詞派的巔峰之作。但也是這首詞,埋葬了李煜,成為了他的「絕命詩」,直接導致了他的慘死。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極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一些都不如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千古詞帝」李煜:絕代才子,薄命帝王,一場華麗的悲劇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李商隱的詩想像奇特瑰麗,風格穠麗,刻意追求詩美。一些寫愛情的詩歌雖略感晦澀難懂,但意境纏綿悱惻,極為動人。由於李商隱的詩格調新穎,又趨於隱晦迷離,所以他的詩是難於索解,更難於模仿的。不過有意思的是,李商隱雖然極具個人特色,也幾乎不拾人牙慧,但是卻做了一次致敬式的模仿。他致敬的對象,就是詩聖杜甫。
  • 李煜這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睡不著仿一首,多年難分高下
    李煜這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睡不著仿一首,多年難分高下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顯然是成功的。與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不管是從詞風還是對待感情上來說,都是多情之人。李煜的詩詞語言明快、生動,真誠,深受子孫後代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