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扶貧幹部:將扶貧作為事業來做就不會孤獨

2021-01-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將扶貧作為事業來做就不會孤獨

——最高檢四名扶貧幹部在雲南省西疇縣、富寧縣書寫精彩人生

時磊

廉士兵

冀永生

秦西寧

圖片攝影:胡玉菡、田昊、吳俊、王豔澤

  本報訊(見習記者史兆琨)截至2016年年底,雲南省西疇縣已有2112戶4590名貧困群眾達到脫貧標準。2016年,該省富寧縣1個貧困鄉鎮12個貧困村1.4萬人達到脫貧標準。

  西疇縣和富寧縣同屬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下稱文山州),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定點扶貧縣。「最高檢自1995年定點幫扶西疇、富寧22年來,先後向西疇、富寧兩縣派出21名扶貧掛職幹部、6名支教幹部。2015年11月和2016年1月,最高檢先後選派4名扶貧幹部,其中時磊、廉士兵分別掛任西疇、富寧縣委副書記,冀永生、秦西寧分別赴西疇、富寧兩縣任村第一書記。」日前,記者在文山州採訪時,文山州檢察院黨組書記、代理檢察長姚燕平介紹說。

  重視關係脫貧攻堅命脈的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眼前這條河僅寬數米,水也不是很深,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是卻成為西疇縣峽山村村民多年來心中的痛,因為水過河是村民們出村的唯一通道。身材瘦小的村民楊玉泉不止一次被水流衝倒,此前有投資商看上這裡的農產品,但望一眼這條河,搖頭嘆氣後便轉身離開。最高檢扶貧幹部、西疇縣委副書記時磊來到峽山村後,積極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修建了一座西交愛心橋。

  「沒有通暢的交通,何談致富呢?」時磊聲音高亢,在他看來,良好的交通是脫貧致富的基礎。「我們向雲南省交通廳申請資金100萬元,申請國開行項目資金3543萬元,可全部打通36.5公裡入村路和19.2公裡入戶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目前上果至達內、吳家灣的10公裡出村路已破土動工,預計年底竣工。」

  要脫貧致富,除了交通,飲水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富寧縣新華鎮格當村是最高檢的一個定點扶貧村,截至2015年年底,367戶1547人中仍有88戶364人尚未脫貧。多年來,格當村148戶村民飲水一直靠水窖,而水窖中的水大多是天然降水匯聚而成,家住在格當村山腳下的陶順兵就是其中一戶。「自從最高檢幫扶我們村後,他們開始幫我們協調修建安全飲水工程。」陶順兵用濃濃的方言告訴記者。

  「安全飲水提升工程採用傳統的電力二級取水方式,通過修建一個100立方米的總蓄水池及架設一臺50千瓦的變壓器,並配備兩臺22千瓦的抽水機實現集中供水。總體投入105萬元,鋪設管道總裡程達13公裡,可以解決陶家、蘇麻弄、達浪、哈家口、大彎5個村小組148戶的安全飲水問題。」最高檢扶貧幹部、富寧縣格當村第一書記秦西寧告訴記者,目前已完成了陶家、蘇麻弄、達浪共78戶的入戶水管架設,哈家口和大彎的安全飲水提升工程正在進行當中。

  基礎設施建設中不能不提危房改造,這個問題讓最高檢扶貧幹部、富寧縣委副書記廉士兵和秦西寧十分揪心。他們為此積極奔走,用心協調,為48戶困難群眾重建房屋辦理危房改造貼息貸款240萬元,以協助解決部分建築物資的方式幫扶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對危舊房屋實施重建,幫助協調將7戶危房納入政府統建計劃中。「最高檢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萬元、15噸水泥。」廉士兵和秦西寧的努力初見成效。

  「瓦廠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26戶住的是磚混結構住房,96戶住的是磚木結構住房,258戶住的是土木結構住房。」在最高檢扶貧幹部、西疇縣瓦廠村第一書記冀永生的協調下,已實施易地搬遷77戶326人,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危房拆除改建88戶。

  「造血為主、輸血為輔」的產業扶貧

  49歲的楊玉發家裡有7口人,沒有穩定收入,平時靠打零工維持生活。當楊玉發口中的「時書記」找到他談養豬合作社的事情時,他沒有任何猶豫,拿出了省吃儉用的3萬多元。「我是5個牽頭人中投入資金最多的。」楊玉發爽朗地笑著說,雖然自己沒讀太多書,但他始終堅信,這位來自首都的「時書記」發動組織的事情一定是為村民謀福利的。

  面對群眾最淳樸的信任,時磊和冀永生絲毫不敢懈怠,時刻關心著養豬合作社的建設進度。「最困難的環節是選址,因為要考慮到水源、防疫、通風等問題,差不多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冀永生告訴記者,經歷了轉換地址之後,如今看著今年6月就可以投入生產的生豬代養養殖點圈舍,心裡非常欣慰。

  「管理制度方面我們下周得好好研究一下。」當被問及管理制度時,時磊開啟了現場辦公模式。「我們把產業扶貧作為工作重點,幫助成立慧眾、新森兩個養殖合作社,吸收53戶204名貧困群眾入社,出資135萬餘元建設現代化養殖場。」

  佔地1200多平方米、採用「荷蘭水泡糞」技術的養豬場只是扶貧脫貧產業項目中的一項,對冀永生來說,輸出扶貧產品也是一門重要功課。「扶貧不一定是大拆大建,如果能將代養的理念、輸出扶貧產品等產業類扶貧項目發揮到極致,可以實現『造血為主、輸血為輔』式的扶貧舉措創新。」

  「冀書記幫助協調設立了柑橘種植等合作社,並為土雞蛋、小鍋酒和柑橘等產品設計商標,通過電子商務輸出扶貧產品。」瓦廠村村委會主任謝朝恩告訴記者。

  廉士兵同樣操心電子商務進村的落地實施。通過協調商務部和雲南省商務廳,廉士兵幫助富寧縣成功申報2016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獲得國家財政2000萬元資助,並引進戶聯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打造物流智慧園區和鄉鎮、村級運營店,為農戶提供代買和代賣服務,在便利生活的同時降低出行成本。

  「電子商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由於很多年輕人長年外出務工,很多農戶缺乏電子商務的意識,也還沒有養成在線交易的消費習慣。目前的當務之急在於培養群眾的電子交易意識。」對於而立之年的秦西寧來說,培養村民們電子商務觀念似乎並不是不可逾越的一道障礙,他頗具信心。

  教育扶貧是造就人才的原動力

  可持續發展產業平臺搭建完畢後,還有什麼問題最難解決呢?廉士兵嗓門洪亮地反問,繼而又很快自答,「缺少專業人才這個難題就愈發彰顯,必須把發展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富寧縣發展的治本之策。」

  廉士兵與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合作,為富寧縣開通中小學教育聯盟網,使全縣師生能夠「免費」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秦西寧的努力下,格當村引進社會愛心企業,成立了4萬元的「潤志助學金」,幫扶讀高中和新考進大學的學生14名。

  「儘管從最高檢扶貧資金中已拿出23萬元捐資助學,最高檢未檢辦為格當希望小學捐贈了歷史地理、未成年人保護圖書等,但是,我們剛到格當村時,學校的綜合樓還沒有建起來,辦學條件、師生住宿還比較簡陋,因學致貧的現象也較為嚴重,大力開展教育扶貧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5月11日,在最高檢格當希望小學舉行的捐贈儀式上,廉士兵說道。

  「從調研的89戶394位村民來看:文盲86人,小學文化175人,初中51人,高中只有1人,文盲比例為21.83%,並且初中文化很多是初中肄業。」談到建檔立戶的瓦廠村村民受教育情況,冀永生臉上流露出些許無奈。

  在冀永生的積極協調下,瓦廠村24戶建檔立卡戶家庭的36名小學生和1名初中生與北京市檢察院30個黨支部建立了一對一幫扶。「我甚至會通過自己的私人關係對困難戶進行牽線幫扶,因為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教育真的可以改變他的一生。」

  時磊同樣奔波在幫扶貧困學生的路上。針對因學致貧的瓦廠村李友發家,時磊三次資助其兒子學費1.03萬元,並聯繫愛心人士資助其兒子完成大學學業。「他兒子今年大三,等畢業後有了固定收入,對於他們家,我也就放心了。」時磊長舒了一口氣。

  蚌谷鄉貧困大學生李世會也是時磊幫扶的對象之一。過春節之前,吃殺豬飯是當地一種習俗。為了請時磊吃殺豬飯,李世會的父親不止一次來到時磊的住所,但剛好都趕上時磊外出,李世會的父親為此遲遲未動殺豬刀。

  「走訪完貧困戶了解到情況後,我通常不在貧困戶學生家吃飯。」儘管時磊深知留下吃個便飯村民會非常高興,「但是這個口子絕不能開。」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把扶貧當作事業來做就不會感到孤獨」。

  當成事業來做通常是基於熱愛。村民的質樸讓冀永生發自內心地愛著這片土地,而這片土地上有他一步一步訪問貧困戶深淺不一的腳印,有著村民們望著他時那渴望又不乏感激的眼神。

  「我可以很堅定地說,現在我實現了思想上入黨。在瓦廠村,我有了很多之前沒有的體會和感悟。這裡,沒有浮躁和急功近利。」採訪結束時,冀永生的話讓記者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山西聯通扶貧人物誌——王志英:特殊扶貧戰線上的「非常」幹部
    2018年底,山西聯通扶貧考核評價為「良好」,2019年底,山西聯通扶貧考核評價為「優秀」。她為人謙遜,深受身邊人的尊敬與愛戴,每受讚譽,便會淡淡笑道,「這些成績與我無關,我從來只是做了一些最簡單、最基礎的工作。」你也許不曾見過她準備的考核資料,那是一本精心裝訂的書,做了詳細的目錄,還特地用彩色的便籤紙將每一部分內容做了區隔和說明,最後被當做範本留在了考核單位。
  • ...追求與黨的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追憶中鋁集團扶貧幹部葉群生
    2017年,葉群生作為中鋁集團扶貧幹部,被選派到福建省順昌縣埔上鎮上元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他紮根扶貧一線,帶領上元村群眾奔走在扶貧攻堅的大道上,僅一年時間便完成了上元村脫貧摘帽的壯舉,但他卻因勞累過度,於2019年11月9日犧牲在扶貧崗位上,年僅37歲。走出大山 幹事創業葉群生是扶貧的受益者。
  • 「他吃掉600多桶方便麵」:聽聽扶貧幹部的心聲!
    作為這場戰役的「排頭兵」,數百萬扶貧幹部衝鋒在最前線,對他們的一舉一動,有關愛聲,有批評音,真實情況到底怎樣?為了還原真實的扶貧幹部群像,歲末年初,半月談記者奔赴陝西、四川、江西等地深度貧困地區展開採訪調研,傾聽他們的心聲。在中西部多個貧困地區,基層幹部把扶貧工作當成重中之重,全員上陣。
  • 惺惺相惜 湖北扶貧幹部千裡寄信點讚湖南「網紅」扶貧隊長
    1月12日,朱明星收到一封由桃江縣扶貧辦轉來的信。信來自湖北黃梅縣。打開一看,朱明星謙遜地對周圍人笑稱「這只是鄰省扶貧工作者寫來的一份書評」。原來,寫信人叫李志敏,是湖北省黃梅縣扶貧辦信息中心副主任。2012年,李志敏開始從事扶貧工作。2020年5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一書,當時看了兩篇,留下了深刻印象。
  • 武漢市黃陂區長軒嶺官田村,扶貧幹部胡友華的初心和堅守
    近日,位於武漢市黃陂區長軒嶺的官田村,村民們自發聯名寫了一封請願書,希望能夠挽留住像親人一樣的駐村扶貧幹部胡友華。67歲的黃小平是官田村的貧困戶因為今年是扶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他擔心區政府辦公室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胡友華明年可能調離官田村,於是和村民們萌生了聯名寫請願書的想法。
  • 奔走在山間田野,譜寫鄉村振興樂章——東航扶貧幹部群像
    入貧川: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著他們一點一滴的付出2012年,時任東航股份部門經理的孫曉接到調令來到滄源縣任掛職扶貧幹部的一瞬間,他怎麼都想不到,8年後,他會以另一個身份、另一種心情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他不會想到,不到十年光景,這個他生活兩年、曾經一貧如洗的小縣城竟會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 扶貧合作 | 扶貧不圖名 幫扶不添亂 實幹見真情 ——深圳援派幹部...
    30年來,深圳累計派出各類援派幹部人才8048人,其中黨政幹部2159人、專業技術人才5889人,助力受援地區194萬人脫貧致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對口幫扶工作。
  • 不問路遙,來了就當自己家——最高人民檢察院定點幫扶雲南西疇縣
    2015年11月,冀永生作為最高檢第11批扶貧幹部掛任西灑鎮瓦廠村第一書記。此時,瓦廠村是西疇縣重點貧困村之一。在冀永生的駐村日記裡,曾有這樣一段話:到西疇後第一個去的村寨是新寨,也是瓦廠村最偏遠的一個村寨……村民的生活困難超出了我的想像,但他們卻始終對生活抱著希望,依然那麼淳樸、可親和可敬,我沒有理由不盡全力幫他們。
  • 金融扶貧幹部系列報導(三)金融扶貧「郵」朵花——記郵儲銀行巴中...
    扶貧幹部張芳幫助貧困戶為水果套袋拔窮根有「刷子」:脫貧路上不落下一個人「2組38戶村民不通公路,120戶人畜飲水困難,10餘戶人因病致貧,全村沒有任何集體經濟和支柱產業,僅依靠傳統農業生產或外出務工維持生計……」2015年4月16日,張芳來到恩陽區觀音井鎮嶽王村的第一天,了解到該村當時的貧困現狀,頓感壓力山大
  • 河北一47歲扶貧幹部不幸去世
    河北一47歲扶貧幹部不幸去世 2020-11-27 2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珠區扶貧幹部變主播,為土特產代言,共助扶貧攻堅
    「苦蕎茶來自貴州黔南,來自無汙染種植區域,可以試一下」……近日,位於海珠區曉港公園西北門的海珠區機關黨群服務分中心廣場上,帳篷下搭起了扶貧集市,扶貧幹部、銷售人員熱情的介紹吸引了來往的群眾駐足品鑑。、中洲農會等單位舉辦 「黨建引領、暖心助農」系列活動,吹響「七一」期間消費扶貧集結號,將扶貧產品推介到社區、到機關大院,打通扶貧產品銷售「最後一公裡」。
  • 足跡與心路——記合肥院扶貧幹部連鋒扶貧路上的點滴故事
    2014年,我國啟動精準扶貧工程,扶貧模式從過去的「大水漫灌」,變成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的「精準滴灌」。為了達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的目的,一時間,幹部駐村幫扶基本覆蓋所有貧困村。
  • 290萬幹部下鄉扶貧,「像談戀愛一樣治理鄉村」
    迎檢之前,王詔組建了30多人的婦女團隊,對各家衣服擺放、被子摺疊、衛生狀況等進行檢查指導。村裡的彝帽編織隊伍也就位了,以向驗收人員展示他們獨特的手藝。迎檢前一天,王詔還熬夜把23卷脫貧資料重新核查了一遍。王詔是今年1月就任的熱口阿覺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四川在全省範圍內選派3500餘名幫扶幹部,馳援涼山11個深度貧困縣。
  • 快來點讚!博白縣優秀扶貧幹部李異金獲國家人社部宣介!
    ▌快來點讚!博白縣優秀扶貧幹部李異金獲國家人社部宣介!成果分為「人社扶貧工作優秀案例」「人社扶貧優秀幹部」「幫扶和自強相結合的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典型」三類(簡稱「優秀案例」「優秀幹部」「脫貧典型」),供社會公眾評價點讚。活動工作小組將根據點讚情況和有關方面評分情況,確定100個「人社扶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優秀成果」,並組織相關媒體進行廣泛深入宣傳。
  • 陝西鹹陽扶貧幹部違規打鳥?官方:樹上沒鳥
    陝西鹹陽扶貧幹部違規打鳥?官方:樹上沒鳥鹹陽長武扶貧幹部違規打鳥?官方:已批評教育現在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可能也是很嚴格,觸犯相關法律、法規會被嚴懲、制裁。當地對於網友舉報也是很重視,啟動了調查,違規打鳥行為不存在,樹上沒有鳥,是扶貧調查組撿到了彈弓一把,進行試射。彈弓看來是撿來的,扶貧幹部也不會那麼無聊,沒事帶著彈弓到處打鳥玩,真要打,打玻璃瓶子,打飛機,打飛碟,或者打靶都是可以的。
  • 教育扶貧,託起明天的「太陽」
    4月7日至8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瀘溪縣、吉首市調研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旅遊扶貧等工作。在同自治州負責同志舉行座談中,許達哲指出要充分發揮人才在興業、三農、辦學、基層醫療、文旅等事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強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 扶貧幹部帶貨直播:「保定有好貨!」
    穿著西裝,坐在一堆脆棗和玫瑰花茶中間,面對著正在直播的手機屏幕,掛職保定市政府副秘書長的馬東越說越溜,不時與觀眾及身旁兩位副縣長互動,推介起當地扶貧農產品來,感染力不遜色於「網紅主播」。馬東(右)年初受疫情影響,保定大量農產品滯銷,急壞了這位北京來的扶貧幹部。
  • 甘孜州玉科鎮扶貧幹部趙雲:扶貧工作是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
    扶貧工作對我來說是一次鍛鍊,把我的專業知識能力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幫到了貧困群眾,取得了脫貧成果,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也讓我的人生更有價值。」甘孜州道孚縣玉科鎮扶貧幹部趙雲這樣說道。回想起剛接到駐村扶貧工作時的心情,趙雲說:「我從2016年起就參與省上的脫貧檢查,對脫貧工作有很多體會。一直希望有機會真正去駐村扶貧,發揮自己所長,為脫貧攻堅做出一份貢獻。」  記得剛到玉科鎮興島科村上任的第一天,趙雲就因舟車勞頓疲憊不堪。玉科鎮是我國的一個深度貧困鄉鎮,位於高原深處,平均海拔3715米,平均氣溫3.9℃。
  • 「90後」扶貧幹部跨越千裡當上「掛麵書記」
    兩年來,冮皓精心策劃「金點子」,採取「真行動」,探索「新路子」,在大寨村奏響了脫貧攻堅的「青春之歌」。入鄉隨俗 麵條裡找商機初到大寨村,簡單歸置好行李後,冮皓便匆匆拿起本子和筆,走進了農戶家中。我倆聊了一下午,從他的話裡,我感受到國家對扶貧事業的重視,最終被他說服了。」回鄉後,何喜文被任命為掛麵廠廠長,帶領同村村民一同探索「致富路」。學習掛麵生產技術、購買小型掛麵機、張貼海報宣傳、「階梯式結帳」……試運行半年的掛麵廠逐漸步入正軌,新鮮的掛麵迅速搶佔市場。乘勝追擊。
  • 最高檢政治部幹部教育培訓部副部長白兵利與河北省院政治部幹部...
    最高檢政治部幹部教育培訓部副部長白兵利與河北省院政治部幹部進行調研座談 2020-08-05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