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觀影,全片一鏡到底的《1917》

2020-12-22 苗玲說情感

我坐在電影院觀看時,在影片開始的第一個鏡頭已經被它的拍攝手法吸引住了。鏡頭由景倒退拉到兩位主角人物出現,影片正式開始後看了有兩分鐘的長鏡頭。此時,我還在想該切鏡頭了,直到長鏡頭還未停止,開始醒悟這是要一鏡到底了。

影片開場與結尾鏡頭畫面

在看完電影後,我在網上找了該片的相關資料。如圖,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一看最佳攝影開始瘋狂找該片的相關資料,儘自己所學研究一下好作品感受電影攝影的魅力。

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此片的拍攝方式,在很早的時候我有時會看到一些一鏡到底的片子,感受到了這種手法很容易讓人注意力跟著導演的想法走。1917它的超乎想像的長鏡頭運用,我就是一下子被這樣的述事手法所引導,完全的沉浸在電影中。這種觀影感受不亞於看一部FPV作品、一場電子遊戲的驚險體驗。

鏡頭

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就是這兩位主人公一路歷險,傳達軍情。

當兩位主人公從地面前進到一個巨大的炸彈坑時,鏡頭由上往下旋轉到水面中間,鏡頭由近景拉到遠景,遠景畫面中再出現一隻站在屍體上的烏鴉。這種移焦的手法,用屍體上的烏鴉暗示著兩位主人公後面行程將要遭遇的危險。

在他們救下了一位德國飛行員之後,布雷克卻遭到德國士兵的無情殺害。

這樣的劇情反轉,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從前面劇情安排來看,似乎布雷克本片的頭號主角。而這時的劇情發展也將兩位主角的友誼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後面的軍情傳達也將由斯科菲爾德來完成。

光的運用

在觀看到這段時,確實是被導演光的運用所震撼到了。在閃光彈的照耀下,小鎮在戰爭中只剩下斷壁殘垣。在光的閃爍下,隱隱約約的讓觀眾看到小鎮有著聖殿般的宏偉和滄桑。

人性的善良

在斯科菲爾德遇到戰難中的婦女和嬰兒時,他將自己的所有食物和水給到了她們。在他將自己的食物傾囊相助時,或許,導演門德斯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斯科菲爾德即將破釜沉舟,拼死一搏。因為,惜命之徒決不會在這麼危機時刻,拋棄自己的生存必需品。

櫻花的象徵

在遇到德國士兵斯科菲爾德並未開搶,而是用盡全力的逃跑。

在激流的河中斯科菲爾德被河水衝擊的找不到方向,在天亮之時他第一眼看到的飄落的櫻花,代表盎然的生機。然而,這樣的生是斯科菲爾德從千萬的屍體爬過來的,這樣的反差展現了「死亡」的美學。

最終,斯科菲爾德不顧自己的生死,跑向炮火連天的戰場縮短路程,見到麥肯錫上校將軍情傳達,挽救了1600名英國士兵的性命。

電影結尾斯科菲爾德倚靠在一棵大樹旁,與電影開場的畫面相呼應。

相關焦點

  • 高分電影《1917》8月7日登陸院線 一鏡到底沉浸式觀影
    原標題:《1917》將成大銀幕沉浸觀影首選 復工後的首部電影院大片來了。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戰爭片《1917》將於8月7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採用一鏡到底手法表現殘酷的一戰戰場,曾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
  • 奧斯卡大熱門《1917》,全片「一鏡到底」開啟戰爭直播
    理由很簡單,就是一鏡到底,從頭到尾的一鏡到底。(好吧,嚴格說起來是兩段一鏡到底)只要對影像稍微有一點點研究,不用很精深,只要曾經看過電影、追過動畫、或曾經在畢制之類的場合生出一部短片,就能知道這部片到底有多不可思議。
  • 奧斯卡獲獎電影《1917》今日上映!大銀幕必看,「一鏡到底」沉浸式...
    今日,備受影迷期待的奧斯卡獲獎佳作《1917》正式在全國上映。影片發布了最新希望版預告,展現主角在奔赴終點的過程中,與不同人相遇並產生交集,從中感悟到情感的力量,萌生了新的希望。此前,《1917》舉辦首映觀影,觀眾給予不俗評價,直言「詩意的史詩」「細膩又宏偉,刺激又感動」。
  • 「一鏡到底」給「奧斯卡遺珠」《1917》帶來了什麼?-虎嗅網
    但與此同時,對《1917》來說,「沉浸感」也並不全是好事。我們在年初翻譯了《電影手冊》前主編Stéphane Delorme對《1917》的「猛烈檄文「:獲得三座奧斯卡,原來它和《復仇者聯盟》是同一種電影?評論區也非常熱鬧地「吵了一架」。「一鏡到底」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
  • 《1917》:「一鏡到底」的野心和魄力
    作為全國影院復工之後第一部上映的重量級新片,《1917》自8月7日開畫以來,前3日票房已經突破3300萬,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一鏡到底」是《1917》全片的最大亮點,在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中,讓人獲得了奢侈Vlog跟拍或是大成本VR遊戲的既視感。但同時,《1917》也陷入了「技術大於內容」的質疑。
  • 獨特的一鏡到底戰爭片|電影《1917》
    美術指導:Dennis Gassner服裝設計:Jacqueline Durran剪輯:Lee Smith今天黑焰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部不一樣的戰爭片——《1917》。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其中,《1917》獲得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而值得關注的是,Roger Deakins繼《銀翼殺手2049》之後,今年憑藉《1917》再次摘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的桂冠。要製作一部在觀眾看來連續兩個小時一直拍攝、未曾剪輯的故事片,這無異於是在說笑。
  • 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只有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何會成為奧斯卡的頭號種子選手,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導演門德斯的銀幕處女作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麗人》,他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那時他才剛滿34歲,而《1917》這部電影則是他的心血結晶,這個故事已經在他心裡醞釀很多年了。
  • 說到《1917》,還是得談談一鏡到底的藝術
    然而這些,說到底都只是《1917》戰爭場面吸睛;但《1917》真正優秀之處之處,是在於電影它極其低調沉穩的敘事,背後卻織以一張全片一鏡到底的溫柔的網,支撐住了一個小人物歷劫心境投射在大時代的戮力反戰精神。然而時至今日,善用出神入化的剪接技術常能讓觀眾看片時不受剪輯而被剪斷觀影情緒。
  • 《1917》一鏡到底「直播」一戰戰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電影院復工後的首部院線大片,在第 92 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的佳作《1917》宣布將於 8 月 7 日上映。《1917》講述兩名士兵堅守一個信念,奔赴死亡前線,生死傳訊的故事。《1917》在攝影方面大膽創新,採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展示戰爭的無情與殘酷," 現場直播 " 一戰戰場,令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解鎖了戰爭類型電影的全新形式,為觀眾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沉浸式觀影體驗。
  • 《1917》:「一鏡到底」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1917》天然帶有雙重矛盾。 它當然是技術向電影,在「一鏡到底」的概念確立之時,它就是一場技術冒險。 全劇組都將為這場冒險支付超出普通電影5部的工作量,以完成「全片只有一個鏡頭」這樣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 整部《1917》只用一個鏡頭展現,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到底有多牛?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1917》中的一鏡到底只是「噱頭」?那是你不了解羅傑·狄金斯
    接下來,我將結合電影劇情,從「一鏡到底」的敘事手法、到殘酷戰爭中仍舊嚮往愛與和平的主題呈現、再到「小人物」的象徵意義來為大家解讀這部極具盛譽的「戰爭美學」電影。01「一鏡到底」的拍攝技巧成為《1917》最大的亮點和「噱頭」如果說劇本和臺詞,《寄生蟲》完勝眾多強敵;那麼《1917》毫不誇張的說,美學視覺、電影技巧足以傲視群雄。
  • 談「一鏡到底」的製作手法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時長119分鐘的大片,用了「一鏡到底」的製作手法,憑藉這個技巧,電影《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和最佳攝影三項大獎。下面我將為大家簡單介紹「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聊一聊它給這部電影帶來了什麼價值。1、「一鏡到底」究竟是什麼?
  • 熱播的《1917》,是電影向遊戲沉浸式體驗的嘗試,未來電影的方向
    體驗更好的沉浸式的觀影再一次刷新了人們觀影體驗的高度。根據電影的內容、場景設計,拍攝手法、視覺藝術呈現,觀影時總有一種正在玩遊戲的感覺,不知道影迷們有沒有這種沉浸其中的感覺。我認為《1917》是向遊戲沉浸式體驗的嘗試,也是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
  • 「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它,就是戰爭題材影片《1917》。8月7日,電影《1917》登陸國內院線,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周末票房3686萬元,豆瓣評分8.5分,淘票票評分8.8分。和其他同類型影片不同的是,「一鏡到底」成為了《1917》最大的賣點,也成為了最大的爭議。
  • 《1917》的「一鏡到底」,更像是一場角色扮演「遊戲」?
    在近期上映的一系列電影裡,《1917》是一部不容錯過的作品。《1917》以其精湛的攝影和剪輯製造了「一鏡到底」的沉浸式觀影體驗(事實上是經過非常精密的計算,由無數個鏡頭構成的效果),為銀幕前的觀眾展現了一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視覺奇觀。它再次證明了電影和影院的共生關係——觀眾只有在電影院IMAX銀幕前才能真正領略「一鏡到底」的美感;這也表明,電影院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活力的公共空間之一。
  • 「偽一鏡到底」的《1917》,必須到影院一看到底
    《1917》8月7日公映,這個周末去看了。影院復工以來,這是第一部進影院觀看的電影。片子本身名頭夠響,戰爭片,符合我的觀影興趣。更重要的,是要重溫在影院的感覺。到廣州最旺的天河城影院,大半年沒來了。登記個人信息入內,以往像集市一樣擁擠的大廳空空蕩蕩,宣傳模型僅有一例,還是1月上映的《鋼鐵飛龍之奧特曼崛起》。
  • 一鏡到底《1917》,紀實的戰爭電影,還是一場角色扮演遊戲?
    一鏡到底好不好?1917在今年獲得了金球獎的最佳影片和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在豆瓣和IMDB的評分都是8.5,但也引起很多人的質疑。因為全片最大的特色,不是它的故事本身,而是拍攝的手法,一鏡到底。電影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送信。
  • 羅傑·迪金斯二度拿下小金人,《1917》原來是「偽一鏡到底」
    15次獲提名的好萊塢傳奇攝影師羅傑·迪金斯憑《1917》拿下最佳攝影,上一次他憑《銀翼殺手2049》已獲得一尊小金人。《1917》讓人讚不絕口的「一鏡到底」讓羅傑·迪金斯實至名歸。同時該片也拿下了最佳視覺效果獎,破碎了《復聯4》的奧斯卡夢。
  • 奧斯卡10項提名電影《1917》,不僅僅是「一鏡到底」
    01 「一鏡到底」的沉浸式體驗回想電影誕生之初,《火車進站》中正面衝向鏡頭的火車讓觀眾驚呼逃離,當時的攝影機就像導演的眼睛,通常以正面拍攝的紀實手法來記錄大千世界。「一鏡到底「需要克服天氣變化,面對龐大且艱難的場面調度、對表演的要求近乎精準而苛刻,導演為何會逆流而上選擇這樣一種「技術化」的表現方式呢,真的純粹為了炫技嗎?不,這是為了觀眾獲得逼真的「沉浸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