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電影院觀看時,在影片開始的第一個鏡頭已經被它的拍攝手法吸引住了。鏡頭由景倒退拉到兩位主角人物出現,影片正式開始後看了有兩分鐘的長鏡頭。此時,我還在想該切鏡頭了,直到長鏡頭還未停止,開始醒悟這是要一鏡到底了。
影片開場與結尾鏡頭畫面
在看完電影後,我在網上找了該片的相關資料。如圖,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一看最佳攝影開始瘋狂找該片的相關資料,儘自己所學研究一下好作品感受電影攝影的魅力。
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此片的拍攝方式,在很早的時候我有時會看到一些一鏡到底的片子,感受到了這種手法很容易讓人注意力跟著導演的想法走。1917它的超乎想像的長鏡頭運用,我就是一下子被這樣的述事手法所引導,完全的沉浸在電影中。這種觀影感受不亞於看一部FPV作品、一場電子遊戲的驚險體驗。
鏡頭
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就是這兩位主人公一路歷險,傳達軍情。
當兩位主人公從地面前進到一個巨大的炸彈坑時,鏡頭由上往下旋轉到水面中間,鏡頭由近景拉到遠景,遠景畫面中再出現一隻站在屍體上的烏鴉。這種移焦的手法,用屍體上的烏鴉暗示著兩位主人公後面行程將要遭遇的危險。
在他們救下了一位德國飛行員之後,布雷克卻遭到德國士兵的無情殺害。
這樣的劇情反轉,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從前面劇情安排來看,似乎布雷克本片的頭號主角。而這時的劇情發展也將兩位主角的友誼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後面的軍情傳達也將由斯科菲爾德來完成。
光的運用
在觀看到這段時,確實是被導演光的運用所震撼到了。在閃光彈的照耀下,小鎮在戰爭中只剩下斷壁殘垣。在光的閃爍下,隱隱約約的讓觀眾看到小鎮有著聖殿般的宏偉和滄桑。
人性的善良
在斯科菲爾德遇到戰難中的婦女和嬰兒時,他將自己的所有食物和水給到了她們。在他將自己的食物傾囊相助時,或許,導演門德斯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斯科菲爾德即將破釜沉舟,拼死一搏。因為,惜命之徒決不會在這麼危機時刻,拋棄自己的生存必需品。
櫻花的象徵
在遇到德國士兵斯科菲爾德並未開搶,而是用盡全力的逃跑。
在激流的河中斯科菲爾德被河水衝擊的找不到方向,在天亮之時他第一眼看到的飄落的櫻花,代表盎然的生機。然而,這樣的生是斯科菲爾德從千萬的屍體爬過來的,這樣的反差展現了「死亡」的美學。
最終,斯科菲爾德不顧自己的生死,跑向炮火連天的戰場縮短路程,見到麥肯錫上校將軍情傳達,挽救了1600名英國士兵的性命。
電影結尾斯科菲爾德倚靠在一棵大樹旁,與電影開場的畫面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