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匣子(富書專欄作者)
近日,劉濤在直播時霸氣懟工作人員的視頻,引熱議。
大眾們一改往常對女明星的苛刻,一邊倒的支持「懟的爽」。
原來這場直播中,正在詳細給觀眾介紹貨品的劉濤,不斷被旁邊的工作人員催促進度。
「濤姐」毫不客氣的當著眾人和鏡頭的面,對著工作人員說:
「請不要再催我了好嗎?你老是叫我快點快點,不可以,這是我的直播間。」
此話一出,網上言論四起。
有人說她擺明星架子,但更多的人是挺她的,認為作為一名主播,認真是對觀眾負責。
我想說,劉濤這樣做,很真實!
她以150萬的年薪加入阿里,首秀1.48個億的銷售額已充分說明了她的投入和野心:她想勝任這份工作!
直播,勝任的前提是觀眾認可。娛樂圈打拼多年,她深知觀眾不好糊弄。唯有做自己,才能得人心。
試想,如果她也像普通的主播一樣,文本式的介紹,趕進度,又會有多少人買她的帳?
如果她處處只聽工作人員,旁人的指示行事,她又怎麼能在老公破產復出後,塑造一個個經典的熒幕形象?
她是用「敢於做自己」的守則,在不同的身份間遊刃有餘。
「做自己」這三個字說出來很簡單,但卻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到。
馮唐說:「敢於做自己,敢於表達自己,敢於取悅自己,才能在這紛亂的世界中,站穩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
酷一點的表達就是,敢於做自己的人,大多都活的很爽。
敢於做自己,旁人都會為你讓路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
熱門「姐姐」中,寧靜絕對算一個。
敢說,敢懟,敢擔當,幾乎延續了一貫上綜藝的風格。
臺後,不諂媚,不做作,不結小團體。
臺前,一開口,一走臺,卻驚豔眾人。
而最近,寧靜「不交作業」給節目組送「豬飼料」的梗更是圈粉。
網友說:狂拽霸,卻可愛,真性情,不做作,愛死了這個「魔丸」。
翻開寧靜的履歷,她似乎一直都是這麼豪爽,有擔當。
17歲闖蕩廣州,24歲問鼎百花獎最佳女演員,27歲榮膺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她自己說的沒錯,她一直都是一線炙手可熱的女明星。
名氣和實力給她帶來了不少底氣,以至於有人覺得她現在的拽是在吃老底而已,殊不知,她只是天性使然的真實,做自己而已。
2015年,上真人秀《花兒與少年2》她不滿嘉賓在鏡頭前愛秀愛表演,直言集體生活就是拼演技,大膽爆料。
原本她也可以「秀」,只是她覺得既然是真人秀,就應該真實不糊弄觀眾而已。
她對待婚姻的態度也是可圈可點,與美國演員保羅結束因戲結緣的婚姻後,她說:
「哪怕結婚十次離婚十次我也不怕,人活在世,喜歡就喜歡,能在一起就在一起,不在一起就分開。」
誠如她所言,演戲已經演夠了,生活中就想做真實的自己。
相比其它女演員,寧靜似乎缺少謙卑,得體和雞湯的公眾形象,但是細品她的每一次觀點和傳達出的生活態度,值得每一個普通人借鑑。
真實,做自己,不欺騙自己的內心。這也是芸芸眾生們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立世之本啊。
也只有這樣,才能一直向前,心向遠方。
林語堂說:「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做自己了才能自由,敢做自己了,自然會有人會你讓路。
敢於做自己,世界在你心中
有的人走自己的路很順暢,有的人追逐自己的路卻異常艱險。
看完根據傳奇探險家楊柳松真實經歷改編的電影《77天》,被深深震撼。
它講訴的是人類歷史首次以自力方式77天孤身穿越大羌塘無人區的真實故事。
羌塘—中國最大無人區,世界獨有超級荒原,傳說中的兇險程度遠甚於珠峰,是一個不屬於人類的死寂區。
透過電影,在楊柳松的記錄中,一個人,一輛山地自行車,一頂帳篷,完全沒有後援補給,徒步77天,渴了甚至要喝自己的尿······
這是普通人無法想像的一場體驗,路上接踵而至的生存危機,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與死神擦肩。
可是眼前的美景也是獨有的,空曠的天空,遠方的雪山,純潔的山脈,美的令人窒息。
楊柳松說:「活了半輩子,我就想幹一件自己想幹的事,成為最想成為的自己。」
他做到了,在影片最後,飾演他的導演趙漢唐和飾演截肢女攝影師的江一燕在絕望的無人區相聚。他們互相鼓勵,最終走出了這個無人敢至的地方。
他們在聖潔的雪山前乾杯:「為了遠方,去你的命運。」
於我們,跨越無人區可能是終其一生都無法挑戰的,終其一生也無法領略的風光。
這部影片並非鼓勵每一個人,都去成為穿越極限的英雄,但卻告訴我們,當有機會按自己的想法過活時,一定不要退卻,前途雖然未卜,但精彩也時常相伴!
席慕容說:「人的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
領略高山是為自己而活,踏夢遠方也是為自己而活。
做自己沒有高低主次之分,只有敢與不敢。而那個敢的人,才能將世界美景盡收心底。
不敢做自己,人生總有遺憾
作家東野圭吾的在他的作品《解憂雜貨鋪》中刻畫了這樣一位人物。
克朗從小喜歡音樂,非常想走上音樂道路。
父母在家鄉經營著一家魚店,未來肯定是要他繼承的,堅持子承父業的雙親反對他學音樂,他一直在自己和家中長子身份間游離。
不敢違背父母意願,音樂確實也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成功,於是他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
因一次刺激,克朗又想到了學音樂的初衷,於是瞞著父母退學了。
可是吃音樂這碗飯需要時間和積蓄,而退學又找不到體面工作,就這樣在東京混著。
直到父親重病,不得不回老家照看魚店的生意。
夢想和現實讓他失落、迷茫,在家的日子度日如年。
看他這個樣子,父親罵他:「不要拿回家接管魚店當藉口,是你自己沒有實現夢想的能力,不堅定而已。」
要什麼就勇敢的竭盡全力的去做。可是,很多人卻因為未知,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甚至拿親人的壓力當藉口。
實質上,是不敢面對自己內心想要成為的樣子。
歌德說:「世界上最難的事,莫過於知道怎樣將自己給自己。」
不逃避,不退縮,再大的困難,也毫不猶豫的堅持,才是對自己的尊重。
而一旦壓抑,不僅自己不會過的更開心,心中也始終有個遺憾不能再回首。
做自己,你需要認清這三點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
世界是自己的,所以我們要敢於直面。
做到這三點,或許你能擁有一份暢快人生。
1、察覺自己的內在
作家張德芬曾給過建議:
關注身體:因為我們的潛意識常常透過身體來跟我溝通,如果經常壓抑,難受,或許你可以想想,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關注思想:時刻關注自己當下的想法,尤其是負面的想法,一件事情有很多面,如果結果對你沒幫助,或許應該看看能不能反向思考。
關注情緒:隨時感受自己的情緒,不同的情緒看到不同的內在,比如憤怒,沮喪等負面情緒,其實是來源於恐懼,那當下就無須強迫自己。
2、付諸行動
覺察自己內在需求和知道自己要什麼之後,最高效的做法就是付諸行動。
第一步是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計劃,比如你想做一名網紅,不能只看別人外表光鮮,臺前美麗。
而應該想是先改變形象,還是先充實內在,一年計劃,三年計劃是什麼?打算做出什麼樣的成績?比如年薪百萬?
高爾基說:「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動更重要,更珍奇了。」
敢於做自己,行動的那一刻,你就贏了!
3、接受不同的聲音
做自己的路上,一定會有許多不同的聲音,質疑,嘲諷,不屑。
如果還能篤定向前,成功不會太遠。
季羨林曾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
走自己的路,也很孤獨。
可是這份孤獨確是能讓自己變強大,遇見更好自己,與自己覺察的內在相遇的最好時機。
接受它,享受它,和而不同,才會是自己。
卡耐基語錄裡有句勵志名言:「發現你自己,你就是你,記住,在這個世界上你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勇敢做自己吧!生命短暫,願你我不負此生!
作者簡介:匣子,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富小書的人,愛折騰的80後少女寶媽;相信明天總比今天美好的樂天派;善於思考,樂於總結,每天都督促自己進步的職場管理人士,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