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2020-12-22 解讀有趣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這位大師就是趙元任。趙元任是語言天才,胡適被他的才能所折服,稱「比自己聰明一百倍」。前面提到趙元任有很多頭銜,可他最後卻以「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被後人所銘記。趙元任精通8種外國語言和33種方言,因祖父經常有工作調動,全家也跟著多次搬家。

所以,趙元任從小就學了多種方言,比如北京話、保定話、山東話、常州話、常熟話、蘇州話、福州話等等。我們很多人對趙元任可能不了解,但他寫的一篇奇文,很多人將其視為神一般的存在,因為全文96個字的讀音都一樣,都讀「shi」。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這篇文章的題材叫「同音文」,是趙元任於1936年在美國撰寫。很多人產生一個疑問,趙元任為何撰寫這篇「神一樣的文章」呢?有人說,趙元任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反對當時國內語言界倡導的漢語拼音化。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或者說是一個謠言。筆者查閱大量資料發現,趙元任撰寫《施氏食獅史》這篇文章,根本目的是為了分析漢字聲調和意義兩者之間的關係。

趙元任曾說:「在有限的某種用文字的場合裡頭,是非用漢字不行。比方你要是研究文字本身吶,當然不能不寫你所研究的文字。就是研究中國文學史跟中國歷史當然也非用中國漢字不可。可是在多數——剛剛是『有限』的反面——在多數文字用處的場合,比方說是科學、工啊、農啊、商啊、軍事啊、普及教育啊,我覺得現在就可以用國語羅馬字拼音文字。」

總之,趙元任用這篇奇文也論戰了「拼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想盡辦法在文字的內部,包括文言文、現代口語、俗語等。而《施氏食獅史》這篇頗有些「極端」的「古文」,就是他在這樣的背景下「硬造」出來的,當然這也說明了趙元任的才能。

參考資料:《施氏食獅史》

相關焦點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大師雲集,短短幾十載中大師如雨後春筍接連出現,他們留下的傳奇故事至今讓人讚嘆不已。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毫無疑問,清華四大導師是真正的大師,他們個個都是天縱奇才。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奇文,96個字讀音一致
    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毫無疑問,清華四大導師是真正的大師,他們個個都是天縱奇才。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
  • 他寫下一篇無法超越的奇文,全文96字讀音全一樣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施氏食獅史》——是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的一篇至今讓人無法超越的奇文,96個字的讀音居然都是"shi",出奇地相同一致。其原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趙元任1920年,「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提出「國語羅馬字」的方案,這一方案遭到了翟秋白的反對。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專家:看看趙元任這篇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
  • 民國語言大師寫下一奇聞,全文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至今無人超越
    詩人主要是憑藉這兩句詩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苦之情,然而李賀所被美名的稱號和詩聖、詩神不一樣的是,李賀的名號是詩鬼。主要是因為李賀的詩中多有一些鬼怪題材的因子,所以才有了這一名號。然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學才子也被稱之為是鬼才,他便是趙元任。1892年11月份,趙元任出生於現金江蘇地區,是清朝詩人趙毅的後人,可見趙元任出生的家族背景已經富有詩書氣質。
  • 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要知道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形態經歷了多次的改變和進化,如果現在讓你去閱讀一篇甲骨文,那估計就真的是像看無字天書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我們現在從小開始,學習漢字都是從拼音開始入手,先要掌握最基本的讀音才能開始慢慢的拓展詞彙量。但是在我們的民國時期,在那個時候拼音的概念還沒有被大眾所接受,人們使用拼音的機會也並不多。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民國鬼才趙元任趙元任,字:宣仲,宜重。在新中國剛建立時,羅素曾到中國訪問,趙元任就是他的隨身翻譯,並且數十場演講都用當地方言翻譯。語言天才的反擊趙元任有一篇96字的同音奇文,正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據說當趙元任15歲的時候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學習,那個時候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有兩百七十多名師生,這些人都來自於不同的地方,而此時的趙元任能夠利用七八種方言和學校的師生交談。不僅如此,據說在1920年趙元任前往湖南給羅素做翻譯的時候在路上又學會了長沙話,可見其語言天賦。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在當時的時候,這個人提出來這些意見的時候,還處於民國時期,當時全國的文盲幾乎已經超過了80%,一個國家只有首先在精神上面富足起來,物質才能跟著有所發展。所以當時,胡適等人就在此刻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提倡的就是用白話文化來代替這種文言文和文字,可以大大的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和覺悟,漢字如果不滅掉,中國就必定會亡,所以紛紛提倡用拉丁文代替漢字。
  • 民國第一鬼才寫下一篇奇文,96個字讀音一致,至今都無法超越
    然而在民國時期,人才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中,然而被稱之為「民國時期的第一鬼才」,僅僅也只有趙元任一人。1892年,趙元任出生於中國天津,趙元任的家風一直都十分具有文墨氣質,祖輩上有較為著名的人物,有清朝時期的「趙翼」等人,這對於趙元任的童年教育而言,有著極大的文學輔助作用。1907年,趙元任又前往南京,進入江南高等學堂進行深造,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場衝突主要圍繞著是否要進行拉丁文字改革,一個衝突導火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首次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瞿秋白《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為此特地召開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一大半人都是北方人,由於南北文化的差異,北方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全國所有地區的意見。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趙翼的後人趙元任則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驅,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另外趙元任還是我國首位用科學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調查的學者,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
  • 最奇特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相同,網友:讀完的都是天才
    一回他在朝堂之上跟大臣們說話,講到「豬」字時,並沒有按照「洛陽讀書音」讀成「dyo(雕)」,而是按照長安的音讀「jyu(誅)」,結果遭到了恥笑,現今人人都知道「豬」的讀音是「zhū」,這源於漢語拼音。清末學者盧戇章是我國第一個創造拼音文字的人,但盧戇章並不要求廢除漢字,而是主張切音字與漢字並列,1913年時我國進行了讀音統一,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
  • 掌握50多種語言的趙元任,寫下一篇奇文,96個字音同意不同
    民國時期,時局混亂,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這個時期不斷湧現出各方各面的風雲人物。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出生民國時期的一位大師,他被稱為"民國第一鬼才",他就是與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幾位大師齊名的趙元任。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最初會注意到趙元任這位民國大師,是因為他和夫人楊步偉的愛情故事。 他們結婚的時候,楊步偉下廚做了四樣菜,請了兩位朋友作為見證人,為了合法化,又花了四毛錢貼了印花稅。 整個婚禮簡陋得不可思議,第二天還上了報紙的頭條。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全文96字讀音都是「shi」,讀音相同,但是字不相同,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讀來一頭霧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解釋一下不同的字的意思。《施氏食獅史》是運用同音異形字作出的,屬於文言文而不是白話文,趙元任運用這種方法反面證明漢語拼音化的可能性。這一篇文章的現世,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趙元任通過這篇文章提出了「漢語拼音化」的主張,向社會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使一些崇洋媚外的青年認識到漢語言的魅力。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一致,讀完後舌頭不會「打彎」了
    從古至今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少家喻戶曉代代流傳的絕世佳作,最近網上又出現了一篇堪稱神一般的文章,這篇文章全文僅78個字,讀音都是一致的,很多網友表示:讀完後舌頭都不會「打彎」了。這篇神作便是趙元任老先生所寫的同音文《季姬擊雞記》。整篇文章只有78個字,開篇的三句話便是「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
  • 瞿秋白主張用拼音代替漢字,趙元任寫96字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但其實在民國時期,很多的國人學漢字也像現在這些外國人一樣困難,因為當時的漢文都採用繁體字並且沒有拼音輔助,只有經過私塾或者學校系統性的長時間學習才能完全掌握漢字的使用。也正是因為這個語音,漢字差點被廢除。清末民初的時候人民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壓,很多的進步人士都紛紛尋找國家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