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50多種語言的趙元任,寫下一篇奇文,96個字音同意不同

2020-12-06 騰訊網

民國時期,時局混亂,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這個時期不斷湧現出各方各面的風雲人物。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出生民國時期的一位大師,他被稱為"民國第一鬼才",他就是與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幾位大師齊名的趙元任。在這麼多大師中,為什麼只有趙元任被稱為"第一鬼才"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位歷史名人。

天賦型選手的求學經歷

1892年,趙元任出生於天津一個充滿藝術又充滿學術氣息的家庭。趙元任的父親趙衡年曾經做過清朝舉人,可以說他的父親就是那個時代人們口中的知識分子。而趙元任的母親馮萊蓀則是傳統的大家閨秀,擅長詩歌,也喜歡崑曲,在我們現在看來,趙元任的母親就是個妥妥的文藝女青年

一個知識青年與文藝女青年的結合,便有了趙元任這個繼承他們所有優點的孩子。趙元任小小年紀,便十分聰明,在學習語言上,一點就通,在音樂上,更是獨有自己的見解。

1910年,18歲的趙元任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被挑選成為了當時清朝赴美留學的一批人,而這一批人,全國範圍內也只挑選了70位。就在這一年,趙元任來到了美國,進入了美國的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學習數學,選修了物理與音樂。

在康奈爾大學完成學業之後,趙元任又來到了世界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並在哈佛大學成功獲得博士學位。完成學業之後,趙元任在美國停留幾年,後回到祖國在清華大學任教

也正是在這所我國的頂級學府,在那個時期,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以及趙元任四人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對於梁啓超、王國維兩位大師,我們再熟悉不過,但是趙元任與可以與他們齊名,可見趙元任的才華橫溢。

經過這番了解,在下對他已經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其求學經歷之豐富,之順利,恐怕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達不到的,這樣讓人驚豔的經歷,說一句趙元任就是一個天賦型選手也不錯吧!

出色的語言天賦

對於趙元任出色的語言天賦,歷史還對此有過詳細的記錄!

在趙元任幼時,曾跟隨其祖父在北京生活,在他五歲的時候,趙元任就因為常常在北方各地玩耍,學會了北京話和保定話。在趙元任五歲的時候,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常州,在這裡,趙元任用短暫的時間學會了常州話,甚至熟練到了能夠用常州話背書的程度。在常州生活的時間,趙元任跟隨自己的親戚耳濡目染,又學會了常熟話、福州話

在趙元任15歲的時候,他考上了南京江南高等學堂。在這裡,趙元任向學校僅有的三位南京同學,學習了當地的南京方言。與同學交流時,趙元任甚至可以根據同學的不同的方言,再根據自己的所學,來與不同地方的同學無障礙溝通。

而因為趙元任的語言天賦,他也常常會被他人錯認"老鄉",這也為他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樂趣。

據說,二戰結束之後,趙元任受邀來到法國會議,剛剛到達法國巴黎,還在車站的時候,趙元任與車站的行李員交談時,行李員就誤以為趙元任是巴黎當地人,甚至還對趙元任感嘆的說:"你回來了!可是如今的巴黎卻不一樣了,變得窮了。"像這樣的趣事太多了,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趙元任總是能有"老鄉"來找他

而如今,沒有人知道,趙元任到底掌握了多少門語言,只有一些粗略計算,說趙元任不僅精通多國語言,而且還精通33門方言,甚至有傳言說,趙元任掌握了50多種語言

同音不同字的"繞口令"

而關於趙元任另一件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就是趙元任寫下了由96個讀音相同的漢字組成的《施氏食獅史》

1930年,趙元任在美國寫下了這篇至今都讓人感嘆的《施氏食獅史》。這篇文章,極大地展現了中華語言的魅力。

在這篇文章當中,所有的文字都是"shi"這個發音,但卻由不同的字構成,而不同的字又是不同的意義。而這一點是漢字拼音化後不能做到的。一般人都認為,趙元任在用這篇文章來表示漢字拼音化的荒謬。

其實不然,趙元任並沒有公開說自己是個漢字拼音化的反對者。嚴格來說,他還算是"羅馬字母拼音化"的支持者,這個觀點可由趙元任的著作《語言問題》得到印證。

讓我們好好分析一下這篇《施氏食獅史》。這篇文章是採用的古文的格式,其各個用詞都是以古漢語,即"文言文"的方式來表現的。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推廣的普通話,其實與古漢語發音是有較大的出入的。

比如在"入"聲這裡,現在的普通話已經沒有了這種聲調的保留,但是古漢語中這是很常見的,如今,只有少部分地方的方言還有保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學習文言文的經歷,讀懂古文是很難的。

趙元任是想要告訴我們是,現代漢語與古漢語之間是有壁的,而當我們採用"漢字拼音化"去表達的時候,這種"壁壘"就不再存在了

他是用這篇在現實口語中根本不會出現的情況,來反面證明漢字拼音化的可能性。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趙元任本人的語言功底是極其深厚的。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文字,並且掌握住它們的古漢語意義,再寫出一篇文章,可見其文字功底之深厚。

而趙元任的貢獻遠遠不止這篇文章,基於其優秀的語言天賦,趙元任在中國方言的研究漢語語調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更是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

得益於他在漢語語言上的研究,趙元任對中國音樂的創作模式更是突破了原本的創作模式,開始完全由中國人自主填詞作曲,讓中國的近現代音樂得到了空前發展,因此被譽為"中國現代音樂學先驅"。

今天的我們,雖然無法得見趙元任先生的風採,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他的著作瞻仰他的成就。

相關焦點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奇文,96個字讀音一致
    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沒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很可能要一輩子。
  • 靠語言玩弄世界!他寫下一篇無法超越的奇文,全文96字讀音全一樣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施氏食獅史》——是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的一篇至今讓人無法超越的奇文,96個字的讀音居然都是"shi",出奇地相同一致。其原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這位大師就是趙元任。趙元任是語言天才,胡適被他的才能所折服,稱「比自己聰明一百倍」。
  • 民國第一鬼才寫下一篇奇文,96個字讀音一致,至今都無法超越
    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優秀的才子佳人出現,留給後人的背影也會同樣高尚」。然而在民國時期,人才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中,然而被稱之為「民國時期的第一鬼才」,僅僅也只有趙元任一人。1892年,趙元任出生於中國天津,趙元任的家風一直都十分具有文墨氣質,祖輩上有較為著名的人物,有清朝時期的「趙翼」等人,這對於趙元任的童年教育而言,有著極大的文學輔助作用。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趙元任1920年,「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提出「國語羅馬字」的方案,這一方案遭到了翟秋白的反對。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個讀音!
    而有一人,身為語言之父,也很提倡,並寫下一篇奇文《施氏食獅史》,全篇96字,讀音皆為「shi」(當時沒有聲調之分)。趙元任可以說是藝理兼修,在音樂上頗有建樹,是中國現代音樂學先驅,是最早嘗試將西洋樂民族化的作曲家之一。此外,趙元任語言學的成就也不可忽視,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語言天賦卓越,掌握方言30餘種,又精通英德法日俄等國家的語言。
  • 為反對翟秋白漢語「拉丁化」,趙元任寫96字奇文,全都一個讀音
    而和瞿秋白截然不同的人,則寫出了96字的奇文,對瞿秋白的這一說法進行反對。此人就是趙元任,他寫出的文章全文只有一個,讀音,甚是驚奇。中國文字拉丁化不同的人,有著自己救亡圖存的方法,而文化人的救亡圖存方法自然是從文化方面入手。
  • 他寫一篇奇文,96字僅一個讀音,能一次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絕沒問題
    相比如今的語言來說,古漢語更多是一種看似簡潔實則複雜的存在。根據《古代漢語》一書描述,它是由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能夠以一個字包含多種含義,十分簡便。 這時,趙元任寫下的一篇名為《施氏食獅史》的獨特文章被刊登了出來,瞬間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全文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 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要知道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形態經歷了多次的改變和進化,如果現在讓你去閱讀一篇甲骨文,那估計就真的是像看無字天書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我們現在從小開始,學習漢字都是從拼音開始入手,先要掌握最基本的讀音才能開始慢慢的拓展詞彙量。但是在我們的民國時期,在那個時候拼音的概念還沒有被大眾所接受,人們使用拼音的機會也並不多。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民國鬼才趙元任趙元任,字:宣仲,宜重。趙元任以其卓越的語言天賦,自小就向周圍人學會了各地的方言,據統計已學會方言有33種。由於對各地方言的掌握,趙元任先後出版了《現代吳語的研究》《粵語入門》《湖北方言調查報告》等一批方言研究專著,為後世學者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除通曉各地方言外,趙元任還熟練掌握英、德、法、日、俄、希臘等國家的語言。
  • 語言天賦超強的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專家提出的拼音替代漢字!
    讓這場爭論停歇下來的是趙元任寫出的兩篇奇文,在這裡不得不提到趙元任的語言天賦。趙元任的「語言」天賦趙元任的國語非常厲害,在語言學的造詣上也很深。童年時期的他就可以把握髮音的細微差別,到了十二歲,保定話,蘇州話,常州話等地方方言就已經信手拈來。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面對如此情況,國內的一些有識之士,也站出來進行反擊,而這其中就有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三、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趙元任原籍江蘇武進,也就是如今的常州。他於1892年時生於天津,作為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代,趙元任是一名語言天分極高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天才般的存在。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梁啓超 美國的麥克高希在創作《世界文明史》的時候,提出了我們都很熟悉的「五大文明的概念」的概念,即世界文明史上,人類文明有五個古老的起源地: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還有中國。1900年,梁啓超在《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歌中,導入了文明古國的概念,被世界各地的人們一直認可並沿用至今。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趙翼的後人趙元任則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驅,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另外趙元任還是我國首位用科學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調查的學者,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次會議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出現,甚至在會上,更加偏激的人甚至提出了廢除現有的漢字的想法和提議,這樣的提議當然是不被通過的。其中,漢字拼音字母化的提議,遭到了「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先生的反對。趙元任在歷史上可不是一般的人,他通曉古今,貫通中外。他作為一個教師,對於所有教育領域都有所了解包括了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邏輯學等課程。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今天,中國已在全世界88個國家,設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可見漢字的傳播之遠、影響之深。從甲骨文、金文到大小篆書、隸書以及今日的簡體,漢字從未停止進化。它作為歷史的記錄者和生活的言說者,生生不息,演變至今,成為中華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回味歷史,漢字也曾經歷過一次「釜底抽薪」的重創,讓人今日憶起都不禁為之一顫。
  • 趙元任:用96字同音奇文,反對漢字改成拼音,保住了中華文化之根
    因此學者認為,將漢字廢除,改用拉丁字母來代替漢字,是最為簡單的辦法:並且,只要這個方案可以得到推行的話,那麼,中國人只要一個月甚至一星期的時間裡,就可以掌握寫字的技能:當然客觀來說,民國時代的專家這樣認為倒也有一定的道理。所謂的漢字拉丁化,其實就是將漢字拼音化。這的確可以解決認字的時間成本問題。舉個例子說:當代的一個學前班的小孩,雖然很多字寫不出來,但可以用拼音來表達自己想寫的內容。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曠古奇文清朝統治推翻之後,許多文人提出了「文化改革」的口號,進而提出「文字革命」。錢玄同、陳獨秀、魯迅等精英接受了西方思想,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所以他們極力推動廢除漢字。趙元任就是在這樣危急的背景下,作下了這樣一篇「曠古奇文」——《施氏食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