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時局混亂,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這個時期不斷湧現出各方各面的風雲人物。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出生民國時期的一位大師,他被稱為"民國第一鬼才",他就是與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幾位大師齊名的趙元任。在這麼多大師中,為什麼只有趙元任被稱為"第一鬼才"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位歷史名人。
天賦型選手的求學經歷
1892年,趙元任出生於天津一個充滿藝術又充滿學術氣息的家庭。趙元任的父親趙衡年曾經做過清朝舉人,可以說他的父親就是那個時代人們口中的知識分子。而趙元任的母親馮萊蓀則是傳統的大家閨秀,擅長詩歌,也喜歡崑曲,在我們現在看來,趙元任的母親就是個妥妥的文藝女青年。
一個知識青年與文藝女青年的結合,便有了趙元任這個繼承他們所有優點的孩子。趙元任小小年紀,便十分聰明,在學習語言上,一點就通,在音樂上,更是獨有自己的見解。
1910年,18歲的趙元任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被挑選成為了當時清朝赴美留學的一批人,而這一批人,全國範圍內也只挑選了70位。就在這一年,趙元任來到了美國,進入了美國的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學習數學,選修了物理與音樂。
在康奈爾大學完成學業之後,趙元任又來到了世界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並在哈佛大學成功獲得博士學位。完成學業之後,趙元任在美國停留幾年,後回到祖國在清華大學任教。
也正是在這所我國的頂級學府,在那個時期,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以及趙元任四人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對於梁啓超、王國維兩位大師,我們再熟悉不過,但是趙元任與可以與他們齊名,可見趙元任的才華橫溢。
經過這番了解,在下對他已經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其求學經歷之豐富,之順利,恐怕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達不到的,這樣讓人驚豔的經歷,說一句趙元任就是一個天賦型選手也不錯吧!
出色的語言天賦
對於趙元任出色的語言天賦,歷史還對此有過詳細的記錄!
在趙元任幼時,曾跟隨其祖父在北京生活,在他五歲的時候,趙元任就因為常常在北方各地玩耍,學會了北京話和保定話。在趙元任五歲的時候,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常州,在這裡,趙元任用短暫的時間學會了常州話,甚至熟練到了能夠用常州話背書的程度。在常州生活的時間,趙元任跟隨自己的親戚耳濡目染,又學會了常熟話、福州話。
在趙元任15歲的時候,他考上了南京江南高等學堂。在這裡,趙元任向學校僅有的三位南京同學,學習了當地的南京方言。與同學交流時,趙元任甚至可以根據同學的不同的方言,再根據自己的所學,來與不同地方的同學無障礙溝通。
而因為趙元任的語言天賦,他也常常會被他人錯認"老鄉",這也為他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樂趣。
據說,二戰結束之後,趙元任受邀來到法國會議,剛剛到達法國巴黎,還在車站的時候,趙元任與車站的行李員交談時,行李員就誤以為趙元任是巴黎當地人,甚至還對趙元任感嘆的說:"你回來了!可是如今的巴黎卻不一樣了,變得窮了。"像這樣的趣事太多了,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趙元任總是能有"老鄉"來找他。
而如今,沒有人知道,趙元任到底掌握了多少門語言,只有一些粗略計算,說趙元任不僅精通多國語言,而且還精通33門方言,甚至有傳言說,趙元任掌握了50多種語言。
同音不同字的"繞口令"
而關於趙元任另一件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就是趙元任寫下了由96個讀音相同的漢字組成的《施氏食獅史》。
1930年,趙元任在美國寫下了這篇至今都讓人感嘆的《施氏食獅史》。這篇文章,極大地展現了中華語言的魅力。
在這篇文章當中,所有的文字都是"shi"這個發音,但卻由不同的字構成,而不同的字又是不同的意義。而這一點是漢字拼音化後不能做到的。一般人都認為,趙元任在用這篇文章來表示漢字拼音化的荒謬。
其實不然,趙元任並沒有公開說自己是個漢字拼音化的反對者。嚴格來說,他還算是"羅馬字母拼音化"的支持者,這個觀點可由趙元任的著作《語言問題》得到印證。
讓我們好好分析一下這篇《施氏食獅史》。這篇文章是採用的古文的格式,其各個用詞都是以古漢語,即"文言文"的方式來表現的。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推廣的普通話,其實與古漢語發音是有較大的出入的。
比如在"入"聲這裡,現在的普通話已經沒有了這種聲調的保留,但是古漢語中這是很常見的,如今,只有少部分地方的方言還有保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學習文言文的經歷,讀懂古文是很難的。
趙元任是想要告訴我們是,現代漢語與古漢語之間是有壁的,而當我們採用"漢字拼音化"去表達的時候,這種"壁壘"就不再存在了。
他是用這篇在現實口語中根本不會出現的情況,來反面證明漢字拼音化的可能性。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趙元任本人的語言功底是極其深厚的。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文字,並且掌握住它們的古漢語意義,再寫出一篇文章,可見其文字功底之深厚。
而趙元任的貢獻遠遠不止這篇文章,基於其優秀的語言天賦,趙元任在中國方言的研究與漢語語調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更是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
得益於他在漢語語言上的研究,趙元任對中國音樂的創作模式更是突破了原本的創作模式,開始完全由中國人自主填詞作曲,讓中國的近現代音樂得到了空前發展,因此被譽為"中國現代音樂學先驅"。
今天的我們,雖然無法得見趙元任先生的風採,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他的著作瞻仰他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