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一篇奇文,96字僅一個讀音,能一次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絕沒問題

2021-01-17 騰訊網

《演說》中曾寫過:「語言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藥方。」除了智慧之外,語言和文字都是讓我們從大自然裡脫穎而出的一種特質。一方面它們是最主要的感情表達渠道,另一方面這更是一種文明和文化的承載體,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

但儘管如此,在我們數千年的歷史裡,無論是文字亦或是語言都經歷了頗為曲折的演變過程。先是自甲骨文開始的字體演變,再到普通話的普及,最終從文言文轉變為現今的白話文,其中的故事已經太多太多。

從《呂氏春秋》中寫到的「倉頡造字」開始,漢語一直在隨著時代發展進行著變化。相比如今的語言來說,古漢語更多是一種看似簡潔實則複雜的存在。根據《古代漢語》一書描述,它是由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能夠以一個字包含多種含義,十分簡便。

但相對而言,比起如今的白話,這種「駢文」語言實在是太晦澀難懂了。早在唐朝時期,韓愈就已經開始推廣漢語通俗化,但一直到清末這種風潮才變得盛行。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新文體」開始出現,加上1902年普通話概念的推廣,全新的漢語言已經慢慢有了自己的雛形。

而在我們的語言發展史裡,趙元任先生的名字絕對不能不提到。他出生於1892年,畢生都致力於對國語的推廣,也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作為一名愛國的巨匠,他時時刻刻都牽掛著國語的發展,就在上世紀30年代那個推廣陷入瓶頸的時間裡,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1931年,受俄國的影響,語言拉丁化的趨勢在國內迅速蔓延,試圖以拉丁文字取代漢字和拼音。這時,趙元任寫下的一篇名為《施氏食獅史》的獨特文章被刊登了出來,瞬間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全文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這篇獨特文章通篇96個字,全部都是以「shi」為讀音的字組成。當人們進行閱讀的時候,因為裡面加入的那些文言文字詞以及全部一樣的讀法,根本無法理解。實際上,它講述了一個住在石頭房子裡喜歡獅子的詩人施氏的故事,他想要吃掉十頭獅子,但最終只獲得了一堆石獅子的屍體。

這是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鬧劇,而其中趙元任先生要表達的就是對於「拉丁化」這種抵制拼音現象的否定。沒過多久,他又寫下了《季姬擊雞記》這篇同音文。這些文章哪怕有拼音都十分地難讀,無比拗口,倘若能一次讀順想必普通話考試是絕對沒問題了。也正是這樣巧妙的設計,才徹底將那些反對普通話和拼音的言論擊敗了。

在趙元任先生的眼裡,漢語是一門擁有極高價值的語言。當拉丁化這種想要貶低我們傳統的風氣出現時,他毫不猶豫地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進行了還擊。漢語永遠燦爛無比,而這篇奇文更是成為了後世尊敬無比的巨作。

相關焦點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普通話」這個詞在清末時已經出現,在1904年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繫會」,所擬的一份簡章中便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令許多外國人感到非常頭疼的漢語,其實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實際上,漢字的總體數量並沒有非常準確的記載,人們只是大概的知道有超過十萬個,然而,如今的漢語使用者日常所使用的漢語不過只使用了幾千個漢字而已!僅是百分之一便讓人頭疼不已,漢字的深厚之底蘊不言而喻!
  • 為反對翟秋白漢語「拉丁化」,趙元任寫96字奇文,全都一個讀音
    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批有識之士前赴後繼,尋找著各種救亡圖存的方法,在尋找方法的過程中,有些人走上了正道,而有些人卻迷失了自我。瞿秋白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曾經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認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而和瞿秋白截然不同的人,則寫出了96字的奇文,對瞿秋白的這一說法進行反對。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曠古奇文清朝統治推翻之後,許多文人提出了「文化改革」的口號,進而提出「文字革命」。錢玄同、陳獨秀、魯迅等精英接受了西方思想,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所以他們極力推動廢除漢字。趙元任就是在這樣危急的背景下,作下了這樣一篇「曠古奇文」——《施氏食獅史》。
  • 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相信對於漢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作為世界上,歷史現存最悠久的一門文字語言,這漢字的獨特之處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講明白的,畢竟這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演進,才有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 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統一使用的漢字,已經是最簡化版的漢字了。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個讀音!
    而有一人,身為語言之父,也很提倡,並寫下一篇奇文《施氏食獅史》,全篇96字,讀音皆為「shi」(當時沒有聲調之分)。一個對於語言有著純粹情感的學者,為什麼也對廢除漢字持贊成態度呢?還寫下一篇奇文,作為回應: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而回味歷史,漢字也曾經歷過一次「釜底抽薪」的重創,讓人今日憶起都不禁為之一顫。將視線切到十九世紀末,一大批仁人志士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意識到需「師夷長技以制夷」才能拯救中國。於是,從制度、藝術、武術以及漢字等方面,皆有進步人士提出改革。其中,漢字的改革不僅歷時最長,也最驚心動魄。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沒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奇文,96個字讀音一致
    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每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 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很可能要一輩子。
  • 他寫下一篇無法超越的奇文,全文96字讀音全一樣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施氏食獅史》——是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的一篇至今讓人無法超越的奇文,96個字的讀音居然都是"shi",出奇地相同一致。其原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很多外國人都認為漢字就像是在畫符,非常難以辨認;音調不同字義也不一樣,有的詞語讀音一樣但是意思卻完全不同,例如意義、譯意與異議,有些字還有多個讀音;他們更加無法理解我國的古詩和古文中的優美語句。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場衝突主要圍繞著是否要進行拉丁文字改革,一個衝突導火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首次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瞿秋白《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為此特地召開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一大半人都是北方人,由於南北文化的差異,北方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全國所有地區的意見。
  • 專家:看看趙元任這篇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中國五千年文化之所以能延綿不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漢字一代代地傳承下來。漢字的重要性,早已被歷史所證明。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
  • 北大教授費盡心思寫篇神作,通篇96字都一個讀音,寫完就該後悔了
    或許因為他也深諳音律,所以他十分推崇漢語拼音,他認為完全可以用拼音代替漢字,這其實就是支持漢字字母化。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他費盡心思寫了篇神作,全文96個字都一個讀音,名字叫《施氏食獅史》。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說到底,趙先生這篇文章寫來就是為難讀者的。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在當時的時候,這個人提出來這些意見的時候,還處於民國時期,當時全國的文盲幾乎已經超過了80%,一個國家只有首先在精神上面富足起來,物質才能跟著有所發展。所以當時,胡適等人就在此刻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提倡的就是用白話文化來代替這種文言文和文字,可以大大的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和覺悟,漢字如果不滅掉,中國就必定會亡,所以紛紛提倡用拉丁文代替漢字。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和「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漢字,作為一種符號與象徵,不僅承載著幾代人的故事,同時也是我國上千年文化的積澱。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
    到了近代時期,漢字也經歷了最後一次變革,那就是化繁為簡,從繁體字變成了簡體字,降低了入門的門檻,也使得漢字的傳播更加方便。漢字一直都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字,這些方塊字也正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不過後期卻有人提出了廢除漢字的提議,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而他則寫了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這位大師就是趙元任。趙元任是語言天才,胡適被他的才能所折服,稱「比自己聰明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