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末,有這樣的一部電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是由James Gray執導,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科幻片——《星際探索Ad Astra》。起初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為聽說了它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接下來待它的口碑爆出後,便很有意思了起來。
這部電影在爛番茄上的專業評分有84%的新鮮度,但觀眾口碑卻不甚理想,只有40%的新鮮度。專業口碑和觀眾口碑在北美最為權威的電影評分平臺上居然也有如此大的差距,也著實罕見,而豆瓣電影中雖然沒有觀眾和專業評分之分,但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也不太理想,豆瓣評分只有6.9。當這部電影資源終於流出的時候,我第一時間下載並觀看了它,而2020年的第一部電影,我當然也就獻給了這部電影。
觀影之後,不得不承認,我對這部電影持有的是一種比較矛盾的態度,也理解了其口碑嚴重兩極分化的原因。
作為一部太空電影,《星際探索》有著極其美麗的視效,尤其是對於太陽系的各種奇觀的描繪,使其鋪滿了一種宇宙的深邃與空寂。但這部電影不同於許多太空電影的地方在於其側重點並不是宇宙,而只是將宇宙作為一個背景,一個映襯,最終依然回到了對於一個人內心的掙扎,撕裂,痛苦與愛。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兒子找爸爸的故事,故事背景設定在近未來,因為一次詭異的電湧爆炸事故,主角羅伊被派去執行一項機密任務,去尋找16年前因為執行尋找地外智能生物神秘失蹤的父親。
設定很有噱頭,但整部電影本身卻非常文藝,節奏緩慢,沉悶,拍攝手法又十分晦澀,頗有些意識流的風味。其故事整體被分割成月球,火星,海王星三段,其劇本的劃分倒也有些像太空公路片,前半部分充滿了商業類型片的元素,例如月球上的槍戰,求救飛船中的變異狒狒等,但在後半部分節奏又深沉起來,開始了極為James Gray風格的深思。
其中,月球和火星的兩個橋段,雖然互相割裂,聯繫不大,卻在充滿了商業元素的同時,又無比諷刺。在近未來,人類已經實現了太空旅行,於是便有了前往月球基地的商務航班。飛船上,乘客將行李放入行李架,空姐則會來到你身邊詢問你是否要拖鞋和毛毯,這種科幻元素竟與我們21世紀的現代生活並無區別,確實有一種奇異的幽默感。
在月球基地濃濃的商業氣息外,是一片荒原。在隕石坑縱橫的平原上,有月球海盜出沒。他們乘著月球車,搶劫過路者的資源。地球上的狂野在這裡被放大,猶如那狂野的西部。
而在火星的地下基地,導演將場景的色調切換成暖色調,使鮮豔的紅色和橙色成為場景的主色調,用色大膽又迷幻。這些片段的交織,帶給了我們一種非常奇妙的沉浸式觀感,同時,也引出了一個問題,這些片段之間缺乏一些必要的聯繫,使得它們很分裂。不過,好在布拉德·皮特的旁白雖有著濃濃的說教意味,卻也使得這幾個片段之間的聯繫變得自圓其說。
與這些沉浸式的視覺體驗相契合的,則是影片對於人的內心及其細膩的沉浸式剖析與展現。本片的主角羅伊是一位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太空人,他專注,冷靜,甚至是從大氣層外向地球墜落時,脈搏都沒有超過80。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他的所作所為,他對於職業技術把握的精湛,以及遇到意外的從容不迫,都使我們與這個人物之間產生了一種距離感,即使導演不斷地給布拉德·皮特的臉以特寫,但我們與這張臉之間似乎一直隔著一層太空人頭盔上的玻璃。直到影片後半部分,當羅伊一步步接近父親的時候,他給我們帶來的這種臉譜化的感覺卻漸漸開始發生變化。
提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提大部分觀眾對這部電影不滿的原因,出了有些科學細節不嚴謹之外,還有一點——它的格局太小。即使影片在前半部分營造出很深的神秘感,即羅伊對於父親真相的追尋一步步靠近,這一切都在謎底的揭開時宇宙與人之間的大小對比變得強烈。
父親並沒有找到什麼外星生物,16年前父親與他的船員們來到太陽系邊緣的時候,一無所獲,什麼地外智能生物都沒有探測到,在我們所認知的範圍內,人類是孤獨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父親的同事們想要就此打住,回到地球,而父親也因為這一事實瀕臨崩潰,將想要叛逃的與無辜的船員一併處死。而所謂的電湧,只是父親在與同事爭鬥的過程中破壞了反物質裝置,而造成的故障。
羅伊的父親
看到這個結局的時相信很多觀眾都會覺得這部電影虎頭蛇尾,前面如此之多的鋪墊卻撐不起這個結局。導演James Gray將如此之小的情感以奢侈的宇宙大背景進行映襯,確實顯得格局小了一些,但仔細想一想,也令人感覺,這種處理方式恰恰是最好的,而布拉德·皮特精湛細膩的演繹則將這些情節變得更加立體與豐滿。
最初,當他在火星信息站向父親發消息時,他放棄了讀航天局早就為他準備好的,而是回憶起了父親與自己的種種過往。在一片的這一段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布拉德·皮特,也就是男主角羅伊的眉毛開始微微抽動,他將臉低下,沉默著,當再一次將臉抬起時,眼中早已熱淚盈眶。
當他在幽暗的飛船上見到父親時,他第一次直面了這種情感,坦然地面對著父親對自己所說的:「我從未關心過你和母親兩個人。」站在父親面前,他完成的是精神上對於父親的一種釋懷。當父親解開噴氣氣囊,飛向宇宙深處的時候,老人苦苦懇求羅伊將自己解開。父親的悲劇在於,他情願去太空尋找陌生的事物,也不會關心身邊所愛的人,他過於執著於那些看似壯觀,實則無比空洞的事物。
最終,羅伊遵從父親的意願解開了繩子,看著父親孤獨地飄向宇宙的深處。在那一刻,平時無比冷靜的羅伊終於爆發出了他在本片中唯一一次哭喊,兩行清淚從他眼中流下。
「你情願尋找陌生的新事物,也不會關心身邊所愛的人。」這是羅伊對父親說的話,也一語揭示了本片的主題。也許,人類在茫茫宇宙中確實是孤獨的,宇宙的本質也只是無盡的空虛。這些壯觀又巨大的行星,天體所構成的奇觀固然是美妙的,但在那層裝飾下,也只是虛無,沒有生命,死氣沉沉。
有時候我們根本不期待在宇宙中見到更多的新事物,因為只有我們彼此才是最真實的。我們可以歡笑,可以交流,可以悲傷,這些情感都會因為人類的存在而變得豐滿。
正如主角羅伊在此之前,作為一名太空人在很多時刻都會選擇有目的性地壓抑自己的一部分情感,但當他經歷了這麼多後,終於感悟了人生的答案。我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我們不再會害怕。
宇宙中的那些天體是永恆的,但我們身邊的人卻只像是一個個過客,錯過了,也許就是永遠的別離,因此,珍惜每一個瞬間,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To live, to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