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和「星際探索」哪個更重要?簡單的「種菜意識」要不得。探索星辰大海才有未來。
有網友看到新疆有廣袤的沙土地,就提出了自己的質疑觀點——為什麼國家不大力開發(種菜種糧食)地球上的這片戈壁沙土地,而去花大價錢開發月球?
看到他這個質疑觀點我就笑了。前一段時間我寫過一篇短文,就是比對了河南和山東的發展,得出了種糧食遠不如搞工業的結論。河南作為中國的糧食大省、中部糧倉,曾經經濟發展的很落後,底層老百姓日子過得更是緊巴巴,很多河南人民為了生存背井離鄉到外地打工或做小生意(地域黑就是那個時間產生的。人窮志短,其他省都看不起你。但您想想,吃著河南人種的糧食,黑著河南人,良心不會痛嗎?!)。甘肅,新疆都是他們拓荒去的地方。其中的一把辛酸淚只有當事人可以了知了。近十幾年,隨著河南領導的覺悟,種糧食也同時重視發展高新科技產業與工業,目前河南GDP已在全國排在第5位。
認知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2020中國人民已經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網上老百姓叫嚷著要去月球種菜,實際上反應了中國老百姓熱愛生活,開疆拓土的樸實良好願望,也折射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腳踏實地,勤勞勇敢,不畏艱難,斬荊披棘,改造世界的優良基因,並不是因為大家吃不飽飯吃不上菜而要去月球種菜種糧食。「種菜種植」已然成為深入中國人基因的天賦技能。
如果要說在地球上種菜(種植),中國人走到哪裡就在哪裡種植。無論什麼身份,什麼地位,什麼年齡。中國人走到非洲,在非洲開荒打井種植,到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冒著嚴寒種植,到美國,在美國小花園種植。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種植。這是中國人天然的熱愛生活和良好的天賦基因使然。
但是中國經濟發展到2020,已經解決了大部分人口的溫飽問題,吃飽穿暖不再是最大的社會矛盾。下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問題是中國全球競爭力的提升,高新科技的發展與華夏種族文明的延續。前者決定著我們在地球上佔據高價值產業鏈頂端的能力;後者決定著我們的後代,在地球資源枯竭時,種族文明還能不能在嚴苛無垠的宇宙中延續生存。且科技進步最大的動力是對未知的探索。只有更新更廣更大的應用場景,才有技術的突飛猛進。以美國為例,公開的資料顯示美國阿波羅工程帶動了至少1500多項新技術突破。現在我們建立空間站,進軍月球,啟動星辰大海的徵程,必然會全方位帶動中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突破與創新。要知道沒有探索實踐,哪有創新力和材料工藝技術突破?!
很欣慰討論標題問題時,從跟的帖子看,網友們的站位非常準,眼界非常高,科技素質很強。相信中國的科技發展未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