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崇州市陸遊祠,中華陸遊詩歌文化第一祠!

2021-01-14 我住三環南

陸遊祠位於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大東街南罨畫池內,始建於明初(1368年),為紀念曾任蜀州(今崇州市)通判的愛國詩人陸遊而建,是除陸遊家鄉浙江紹興外,全國僅有的紀念陸遊的專祠。佔地面積約4畝,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陸遊祠為仿清建築,含大門、長廊、過廳、序館、兩廡、正殿等。序館為「香如故堂」,正殿為「放翁堂」, 有陸遊雕塑,陳列了陸遊代表詩作的手跡及宋三彩等文物。

「陸遊祠」由著名畫家吳作人題寫,字體古樸典雅。陸遊祠1991年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遊祠主體建築為明清時期川西民居四合院布局,佔地面積約4畝,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陸遊在蜀州(今崇州)兩任通判期間,寫下了200多首詩篇,故祠內隨處可見石刻、木刻的陸遊詩詞。被國內專家學者譽為「中華陸遊詩歌文化第一祠」。

陸遊祠的「梅馨千代」過廳,匾額為四川著名書法家李半黎題寫。陸遊曾兩次出任蜀州通判,在蜀州期間,曾多次遊覽蜀中山川名勝,寫下了100多首寄懷蜀州的詩詞,抒發他一腔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

序館為「香如故堂」,題名源自陸遊的詠梅名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館內陳列陸遊生平簡介,展現了陸遊「在國難中成長」、「九年川峽生活」、「離蜀絕唱」三個主題。過香如故堂,南北有廂房。北廂房為「追慕先賢」,陳列有陸遊追懷杜甫、諸葛亮的詩歌作品。南廂房為「千古風流」,以愛情詩作、詩意畫等形式展示了陸遊與唐婉的愛情故事。

在四合院中央,陳列有一件古文物「治平爐」。 治平爐是一祭器,傳世品,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鑄。通高78cm,寬18cm,腹徑50cm,腿高60cm,獸腳,腿飾饕紋,直圓腹,拱形反沿。民國時期存於縣城勸學所,後移至陸遊祠內。是迄今崇州發現的最大的傳世可移動文物。

過「香如故堂」,便來到一中式四合院,正房為「放翁堂」,為陸遊祠的正殿。陸遊號放翁,故取名「放翁堂」。傳說陸遊在任錦州參議時,因常與範成大等飲酒酬唱,被譏為「恃酒頹放」,陸遊索性自號「放翁」,並有詩云:「門前剝啄誰相覓,賀我今年號放翁」。放翁堂內立有陸遊塑像,並陳列陸遊在四川的代表詩作及有關文物。

放翁堂內,被清末著名學者梁啓超稱讚為「亙古男兒一放翁」的陸遊塑像。

圖為陸遊的《致仲躬侍郎尺牘》手跡,原件藏於故宮。

風月軒主要展示陸遊與茶、酒、美食之情愫及其晚年學道養生的經歷。陸遊終年85歲,與同代詩人相比,可謂是高壽,這與陸遊開放豁達的胸襟有關,也與陸遊的生活情趣有關。

風月軒門前,擺放有一塊奇石。相傳清末年間,有一天降大雨,電閃雷鳴,永安場橋頭突降一塊大石,住在橋旁的兩兄弟激烈爭搶,死不相讓,州官判說:「這乃天降之石,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應歸大家所有。」於是將此石放在了衙門口。

信有亭廊,得名於陸遊的《夏日湖上》詩句:「江湖四十餘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陸遊走南闖北四十多年,親臨不少名山勝跡,而在兩任蜀州通判期間,陸遊留下的詩歌裡吟詠蜀州的詩作達100多篇,深為蜀州的美景驚訝感嘆。

相關焦點

  • 四川古建築張桓侯祠——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蹟
    張桓侯祠,也稱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位於四川省閬中市保寧鎮西街,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飛,字翼德,涿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為三國時蜀漢重要開國功臣,於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五虎上將之一。
  • 「華孝子祠」,悠久的歷史和建築格局,顯揚的中華「孝義」文化
    據史料記載,華孝子祠始建於唐,復建於宋,明清年間曾多次修繕與增建。歷經千年風雨滄桑,這座祠堂依然保持著古建築所特有的樸素、莊嚴之感。華孝子祠北毗惠山寺,南鄰天下第二泉,坐西朝東。華孝子祠門前有個四面牌坊,俗稱無頂亭,木石結構,藻飾精美,系華氏宗族族表忠孝節義及科第的紀念建築物,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
  • 崇州市賽道開啟,附昨日武侯區獲獎名單
    科普雲大賽已經進行到第八場今天的主場來到崇州市為 崇州市 助力打CALL衝榜贏千元紅包!崇州,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滋養了陸遊、杜甫、王勃等文人墨客的璀璨詩篇,傳承著古風、古韻、古貌的厚重文化。崇州,還是一座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城市。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濃縮了雪山、溼地、草甸等多種地貌,孕育出森林、溫泉、大熊貓、古鎮等多樣風情。山、丘、壩兼有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眾多的旅遊風景區。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觀。
  • 黃山古建築羅東舒祠——被譽為「江南第一名祠」
    呈坎古名龍溪,原為徽州首府歙縣轄地,位於黃山東南麓,現屬黃山市徽州區(原歙縣西鄉)管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組成部分,地處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呈坎自宋代以後徽商興起,文化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在徽州文化歷史發展中獨樹一幟。
  • 愛國詩人書法家陸遊
    他出生於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官僚家庭。祖父會作詩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的學生。陸遊從小愛好讀書,自幼就受到了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陸遊對詩、文、詞都很擅長,以詩的數量最多,成就也最高。今存《劍南詩稿》85卷,《謂南文集》50卷。
  • 中華祖脈!關於萬榮后土祠的那些事兒
    萬榮后土祠汾陰后土祠,位於運城市萬榮縣西南40公裡處黃河岸邊廟前村北,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媧氏的祠廟。后土聖母是中華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內祠廟之冠,北京天壇之源。它作為華夏根祖文化的源頭,已越來越顯現出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
  • 陸遊晚年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讀後卻讓人熱血沸騰!
    留取丹心照汗青」;亦或是「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這些愛國主義詩歌總能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而在眾多愛國詩人裡,生逢北宋滅亡之際,以慷慨報國為己任的陸遊,其詩歌蘊含的愛國精神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便是陸遊這類作品的代表之一。
  • 自貢板倉玉川公祠的木雕撐拱
    玉川公祠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至同治二年(1862)間,自貢地區鹽場首富、王三畏堂發家人、總理王朗雲,在祖遺地板倉壩(今自貢市高新區板倉社區板倉壩)修建宗祠——玉川公祠(為紀念其祖父王玉川而定名)。後來,王朗雲的繼任者王惠堂,又修建了承德堂。
  • 一瞥「陸遊的鄉村世界」
    陸遊這位寓公,蟄居他的三山別業數十年,與外部世界的聯繫自然遠比一般農戶頻繁。紹興靠近南宋首都臨安,三山別業距郡城也不遠。陸遊的鄉村世界,無疑是趙宋國家的王土,並非官府權力鞭長莫及的世外桃源。陸遊在鄉間比較關注鄉村的交通狀況,經常抱怨村路泥淖之不便:「放翁愁坐茆齋裡,泥潦連村不得行。」
  • 長沙祠廟會館概述
    一方面許多舊祠得到修復或重建,如重修賈太傅祠,重建張仲景祠(在今蔡鍔北路),韓公祠(祀東漢長沙太守韓玄,在學院街)、李公祠(祀南宋末潭州知州李芾,在路邊井)、友靈公祠(祀明代兵部右侍郎王偉,在營盤街)、蔡公祠(祀明末長沙推官蔡道憲,在太平街)等等。
  • 陸遊人生的五個夢想都是什麼?
    陸遊出生於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詔入朝,由水路進京,於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陸遊。陸遊的一生是壓抑與苦悶的一生,其一生都鍾情於做夢、記夢。《陸遊全集》 記夢詩共99首, 而直接以「記夢」為題的就有20餘首,如此愛做夢的詩人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陸遊都做的是什麼夢?抗金英雄夢。陸遊最多的夢莫過於馳騁沙場, 上陣殺敵, 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強烈的願望。
  • 「清風文苑」只有香如故 陸遊的詠梅詩
    從林和靖的「暗香浮動月黃昏」到盧梅坡的「雪卻輸梅一段香」,從王安石的「凌寒獨自開」到王冕的「只留清氣滿乾坤」,一句句膾炙人口的詠梅詩飽含著中華兒女的人文素養和民族精神。自比為「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陸遊,是詠梅詩人的傑出代表。他矢志不移報效國家,為官清廉造福人民,在四十餘年宦海浮沉中,梅花一直是陸遊的精神伴侶,不僅給他帶來了創作靈感,更寄託著他堅貞不屈的人格追求。
  • 這是陸遊最經典的古體詩,最後一句氣勢十足,道盡南宋傲骨!
    南宋文學界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陸遊。陸遊生活的宋朝是一個填詞之風盛行的年代,而陸遊算是其中的一類,在他一生作品中,寫得最多的不是詞,存世量不到200首,而是詩則是極多,陸遊曾經自言有詩作上萬首,而今存世作品有人統計過,流傳下來的陸遊詩作有9300多首,其中古體詩佔量最大,有接近9200首,實在是了不得。
  • 陸遊氣壞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陸遊氣壞了的笑話
    不少小夥伴都喜歡刷微博看熱門,最近很多小夥伴都有看到陸遊氣壞了,看到這句話不是蠻懂意思的,陸遊氣壞了什麼意思,陸遊氣壞了什麼梗,小編來為大家介紹。  陸遊氣壞了什麼意思  陸遊氣壞了的意思是路由器壞了的,這是諧音,路由器壞了就不能上網了。
  • 陸遊為何被贊為「愛國主義詩人」?
    柳友娟 製圖中國古代詩歌中,每當國難當頭、民族危殆之際,家國情懷總會大放異彩。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繼承光大了這一傳統,並將其弘揚到前無古人的高度。事實上,家國情懷不僅貫穿了陸遊60餘載的創作歷程,而且幾乎融入他的全部生命,成為放翁詩詞的主線與靈魂。梁啓超在《讀陸放翁集》中就曾感言:「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 大江安瀾|陸遊的風骨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風薰陶,為陸遊的學習成長和出仕建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陸遊自幼聰慧過人,十二歲即能寫詩作文,被鄉鄰譽為「小李白」,是人人稱道的寫詩能手。陸遊一生歷經宦海幾多沉浮,早年禮部考試,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進入官場,力主抗金,又受到主和派排斥和打擊。陸遊一生雖仕途坎坷,卻始終秉持劍膽琴心和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決心,施展報復之心至死熾熱,他時刻渴望著光復山河故土。
  • 愛國詩人陸遊,用一生譜寫愛國主義壯歌,欣賞十首雄壯豪邁的詩吧
    由於陸遊出生在北宋亡國之際,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的家庭,當時民族矛盾激烈,國家不幸,加之家庭顛沛流離,少年時期的陸遊就被家中長者灌輸愛國情懷。長大後,陸遊參加科考,卻被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奸臣秦檜排斥,嫉妒他的才華,致使仕途不暢,空有一身大才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用武之地。 生活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陸遊的詩成績斐然,與他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
  • 「中華祖脈」萬榮后土祠與土地崇拜
    厚道運城今天萬榮后土祠坐落在山西省萬榮縣西南榮河鎮廟前村北的后土祠,「本漢祀地示之所也」(宋高承《事物紀原》),是北京祭祀地祇的古典精品建築社稷壇和地壇的前身,亦是人們承襲對土地崇拜的唯一可考的肇始之地。
  • 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感受陸遊的從希望到失望卻不絕望
    唐宋,是中華歷史上文化最為繁榮的兩個朝代,無數的詩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閃耀著璀璨的光芒。今天,讓我們擷取其中耀眼的一顆,走進南宋這個戰火紛飛的朝代,一起走進詩人陸遊那顆憂國憂民的心靈。陸遊,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的一位詩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愛國詩人。
  • 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4句入選小學課本,絕望地讓人心疼
    《過秦論》中的這番話,換了一個國度,換了一個民族,又繼續在中華大地上演了。  靖康之變,是一場刮過開封的狂風,帶走了金銀珠寶,帶走了糧食女人,帶走了公主貴妃,也帶走了徽欽二帝。  此後的臨安,此後的南宋,都以此為一個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