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於幽燕之地寫下一首詩,感情強烈,筆調蒼涼!

2020-12-15 最美詩畫

駱賓王出生於武德二年(619),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曾一度窮困潦倒,直到三十多歲,才謀到一個小官。唐高宗儀鳳四年(678),駱賓王因觸怒武后而被下獄,出獄後不久便加入了徐敬業的討武大軍,並寫下了一篇流傳千古的檄文。後來徐敬業兵敗,駱賓王在戰亂中下落不明。

縱觀駱賓王的一生,他可以說是光明磊落,敢說敢做,見到不平的事情,就會毫無顧忌地說出來,即使給自己帶來危險也毫不退縮。他的詩也透著一股不肯低頭的倔強。比如他在幽燕之地送別友人時寫下的這首《於易水送人》就充分體現了他作品的特點,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

於易水送人唐代: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易水,位於我國河北省境內。「燕丹」是指戰國時期燕國的太子丹,他為了阻止秦國統一六國,派刺客去刺殺秦王。詩中的壯士,則是指著名的刺客荊軻。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詩的前兩句詩人回憶起悲壯的告別場景。我們知道,荊軻縱然英勇,但最終還是沒能完成任務,不幸血灑秦國朝堂。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把荊軻看作英雄,所以回到現實,他不免發出感嘆:過去的英雄已經消失了,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悽寒。

其實,駱賓王的經歷絕不遜於荊軻,早先他因為批判朝政,被人誣陷關入大牢,好不容易被放出來,他又決定踏上徵途,尋找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者,準備為自己的信念重新投入戰鬥。後來他加入了反抗武則天的軍隊,然而,哪篇激情飛揚的檄文,竟然成為他人生的絕唱。

拋開政治上的是非對錯,我們不由要說,駱賓王終歸是駱賓王,他註定要做那隻「曲項向天歌」的白鵝,而不是低頭覓食的灰鴨。

相關焦點

  • 駱賓王的一首《絕交詩》,讓好友盧照鄰頓時成為《竇娥》
    就是駱賓王在7歲時作的詩。這四個人既然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又都是名人,比如互相有交集。其中駱賓王和盧照鄰倆人走得最近,經常在一起飲酒和詩。駱賓王在任奉禮郎時,因事被貶謫而從軍,長期守衛邊疆。雖然和朋友分別了,但駱賓王和盧照鄰之間還經常往還唱酬。
  • 唐朝最開放的女道士,寫下一首肉麻的相思詩,表達男女思念之情
    可這樣的一個身份居然讓她寫下了一首很肉麻的詩歌,來表達男女之間見不上面的思念之情,她是公元739年的時候出生的,當時在位的皇帝是唐玄宗,老家浙江,從小就很聰慧,算是個神童了,
  • 寫詠鵝詩的駱賓王,也是一個很作的傢伙
    詩作辭採華膽,格律謹嚴,草莽之中生出豪俠之氣,書香門第充滿刀光劍影,中年後詩句多以疾世悲憤為主,其詩《於易水送人》中,「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悲涼慷慨,餘情不絕。還俗之後,駱賓王日子依然不好過,因迫於生計,進入道王府,成為李元慶的府屬,李元慶叫他陳述自己的才能,但駱賓王自命不凡,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後得到道王舉薦,拜奉禮郎,但他在任期間,整天喝酒飲茶,無所事實,同僚都很看不起他。因受同事誣告,被謫出京城,前往西域充軍,久戍邊疆,寫下了許多粗狂的詩句。
  • 1340年前,一位花甲老人在易水邊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氣貫古今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內容重在詠古懷今,故又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觸景生情,借古之英雄事跡抒今之悲慨苦悶。首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的「此地」就是題目中的易水,也稱易河,位於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國時燕國的南界。
  • 駱賓王寫了什麼,讓武則天大聲叫好
    武則天當聽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軀何託」時,武則天用力拍了拍大腿,大聲叫道:「宰相哥哥,這麼優秀的人才,為什麼不招聘過來。」這篇駱賓王的(討武曌檄),孤獨地霸佔戰鬥文章排行榜第一名一千多年,直到曾國藩討伐太平天國的(討粵匪檄),才有了跟它並列排行榜第一名的文章。義烏人駱賓王七歲寫天真爛漫的鵝時,父親在山東青州博昌做縣令,可惜幼年就喪父了。
  • 天才少年駱賓王,7歲提筆寫《詠鵝》,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再看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中家境最不好的,寒門出身,沒有任何背景,同時也是最傳奇的天才少年,7歲提筆寫下膾炙人口的《詠鵝》,他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貞觀末年的某一天,駱賓王坐在門口的池塘邊玩耍,恰好家裡來了客人,早就聽說老駱家有個神童,必然要見識一下。看到池塘裡有一群白鵝,客人讓駱賓王賦詩一首。別看駱賓王年紀小,才華卻不低,不假思索吟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 駱賓王:英雄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溫情的心
    駱賓王也不答是也不反駁,客人想:這小子真有點驕傲啊,看來不考考是不行了。這時瞥見池塘中的白鵝恬靜自在地遊來遊去,靈機一轉,說:「你就以此景入詩,作一首吧。」駱賓王饒池三步,脫口而出:鵝、鵝、鵝,曲頸向天歌。
  • 1260年前白露之夜,杜甫寫下一首詩,成為中國人望月思鄉必誦名作
    白露節的晚上,月白風清,露水初降,寒意襲人,杜甫思念自己的四個弟弟,焦慮不安,寫下了五言律詩《月夜憶舍弟》一首。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她是唐代的女道士,卻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在文壇有一句話叫做:「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湧現了一大批驚才豔豔的詩人。但是在唐朝富有才華的詩人很多,真正有「風骨」的詩人卻很少,而李治絕對是一個有風骨的女詩人。作為一名女道士,她卻曾寫下了最肉麻的一首詩,完美表達了男女相思之苦。
  • 駱賓王傳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漁父亂彈,ID:yufuluantan】據說,初唐詩人駱賓王(約638-684)七歲時,看見鵝在河中遊水,竟隨口吟出一首《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後輩杜甫則力挺四傑,為此還寫過一首《戲為六絕句》,詩中說:「楊王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無愧「詩聖」之稱,眼光就是高明。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駱賓王入朝任侍御史,因看不慣皇后武則天當政,借上書獻天下大計而諷諫武則天,結果遭彈劾下獄。出獄後,出任臨海縣丞,鬱郁不得志。
  • 駱賓王的這首詩比《詠鵝》還經典,入選《唐詩三百首》,令人叫絕
    說起初唐詩人駱賓王,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在七歲那年所寫的《詠鵝》,只有短短18字,卻色彩分明,動靜相襯,將「鵝」描寫得活靈活現。雖然這首詩在歷朝歷代少有人評論,但因充滿童趣,是兒童啟蒙必讀的詩歌,所以幾乎是人人都會背。
  • 蘇軾「洞房」時寫下的一首詩,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從夢中驚醒之後,他仍然難掩悲傷,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亡詩。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要嫁,就嫁蘇軾這樣的男人!"
  • 天才少年駱賓王,晚年身陷囹圄,一首《在獄詠蟬》表明心跡
    直至公元678年,在邊疆掛職鍛鍊的駱賓王先是給調到了蜀地,然後調回京城做了侍御史。按理說升官了,應該高興。但對駱賓王來說,卻是一場災難。為什麼呢?性格使然。在朝為官,駱賓王看不慣朝中許多事,屢屢諫言質疑太后武則天的政策。但是這時的大唐是一個敏感時期,武則天正在搶班奪權,她哪能讓人在邊上天天質疑她呢?
  • 駱賓王《詠鵝》配圖
    這首《詠鵝》是駱賓王7歲時寫的作品,而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好像也是7歲,呵呵。當時只知道背這首詩,背後的故事並不知道:駱賓王的父親在山東做官,7歲的駱賓王和他母親在老家,一日,有客人來訪,駱賓王的母親忙著給客人做飯,小駱賓王就和小夥伴們去河邊洗澡了,當客人問起駱賓王時駱母才發現自己的孩子還沒回來,忙跑到河邊去找,小駱賓王看到母親過來,就對母親說:「媽媽,你看河裡的那群鵝多漂亮,它們的羽毛是白色的,鵝掌是紅色的,它們唱歌頭伸向天空」。
  • 關於「鵝」的趣聞,可不止駱賓王詠鵝!快來看看還有哪些
    黃庭堅聽後,毫不猶豫地寫下《黃庭經》,籠鵝而歸。第四件,害鵝性命。王羲之聽說某鄉下老婦家中養了一隻極肥的大白鵝,於是特意前去觀賞。但不巧的是這位老婦人不在家中,王羲之只能勞駕老婦人的鄰居,轉告老婦人明天還會來拜訪。老婦人得知王大人要來訪,高興之極的同時,又發愁家中貧苦,沒有能用來招待王大人的吃食,於是,老婦人急中生智地把鵝殺了燉湯。
  • 俠骨柔情駱賓王! - 唐詩宋詞天地
    然而這首詩卻出自一個七歲孩童之手。駱賓王七歲那年,一天家中來客,無暇照看他,便獨自跑到池塘邊玩耍,池中白鵝自由自在的遊弋,他看的出神。賓客隨家人來尋,看他痴迷的樣子覺得十分可愛,就想試試他,讓他即興賦詩一首。沒想到,轉瞬間他就高聲誦出,客人驚喜,抱著他說「神童也」。
  • 中國最神奇一首詩,順著讀是丈夫想念妻子,倒著讀是妻子想念丈夫
    《毛詩-大序》中寫道「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作為一種文人志士表達心中思想的文體,詩歌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隨著時間的推移,詩歌也產生了非常多的分類。根據音律和內容有著非常多的分類方法,最為人們熟悉的就是音律中的「律詩」、「絕句」等等,但其實還有一種名為「迴文詩」的詩歌也是十分的有意思。
  • 駱賓王:七歲成千古絕唱《詠鵝》,修書討伐武則天卻被奉為座上賓
    但是這位客人其實很早就已經聽過了,駱賓王這個孩子很有悟性,是個神童是個天才,所以這個人一進去就用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刁難駱賓王,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駱賓王不加思索地對答如流。這個客人非常驚訝的看著駱賓王,難道天底下真有這樣的奇才嗎?
  • 陸遊晚年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讀後卻讓人熱血沸騰!
    每當民族矛盾尖銳之際,每當國家面臨覆亡的危機之時,詩人們總是慷慨悲歌,用如椽巨筆留下了無數充滿愛國精神的光輝詩篇。無論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亦或是「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這些愛國主義詩歌總能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 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花燭」詩,卻成了千古絕唱,真肉麻
    但也有後人讀者表示,蘇東坡這是變著法的「耍流氓」,羅帳細垂銀燭背,的確,這是新婚之夜的場景,蘇東坡絲毫沒有顧忌,還真是讓人肉麻不已。雖然這首詩沒有引用名人的名句,但蘇東坡卻憑一己之力,傳成千古絕唱,或許正如他所說,沉浸於溫柔鄉,但也阻擋不了,他是一個才子的事實。只可惜妻子王弗走的太早,蘇軾悲痛不已,終在10年後以《江城子》來表達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