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駱賓王,7歲提筆寫《詠鵝》,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2020-12-19 騰訊網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令無數人嚮往和感慨,孕育出太多有影響力的詩人,他們用天分和努力,共同締造出絢麗多彩的詩歌時代。每當提到唐朝詩人,首先就會想到李白、杜甫,兩座難以超越的豐碑,其次是白居易、劉禹錫、孟浩然,然後是李賀、杜牧、李商隱等。

眾所周知,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杜甫比他小十幾歲,按照時間跨度劃分,二人屬於盛唐詩人。其實,唐朝初期的詩壇上,也有許多大神級人物,他們叱吒風雲的時候,李白尚未找到投胎的人家,從輩分上看,這些人是李白、杜甫的前輩,才華也足以照耀千古。

初唐四傑,單憑一個「傑」字,就能看出其含金量,這四位牛人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當時江湖上給的排名是「王楊盧駱」。文無第一,這個排名不知是否恰當,世人無法評判,但老二楊炯首先表示反對,並非因為他嫌名次太低,而是對王勃排第一非常不服。

社會我楊哥,人狠話不多,直接放出豪言:「恥在王后,愧在盧前。」也就是說,他認為王勃這傢伙,雖然才高八鬥,但比自己還差一些,盧照鄰很有才,應該名列榜首。然而,楊炯對老四駱賓王隻字不提,駱賓王自己也沒意見,或許駱賓王不在乎這個排行榜,也或許他確實只能排第四。

英雄總有落幕時,曾經紅遍半邊天的初唐四傑,命運仿佛都不太好。王勃27歲落水而亡,留下千古絕唱《滕王閣序》;楊炯仕途坎坷,四十三歲病逝,當時只是個縣令;盧照鄰博聞強記,而且出身於名門望族,二十多歲當上縣尉,但體弱多病,後來不得不辭官回家休養。

公元685年,不堪疾病折磨的盧照鄰,選擇投水自盡,時年五十歲。王勃和盧照鄰的死,雖然都與水有關,但一個是不幸溺水,一個是主動投水。再看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中家境最不好的,寒門出身,沒有任何背景,同時也是最傳奇的天才少年,7歲提筆寫下膾炙人口的《詠鵝》,他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貞觀末年的某一天,駱賓王坐在門口的池塘邊玩耍,恰好家裡來了客人,早就聽說老駱家有個神童,必然要見識一下。看到池塘裡有一群白鵝,客人讓駱賓王賦詩一首。別看駱賓王年紀小,才華卻不低,不假思索吟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客人驚訝不已,不禁感嘆:「果真是神童,前途不可限量啊。」長大後,駱賓王沒有像方仲永那般泯然眾人,名氣越來越大,憑藉才華與膽識,在文學界闖出一片天,就連唐中宗都聽過他的大名,還曾下詔求駱文。皇帝賞識,又有真才實學,成功應該不太遙遠,仕途之門仿佛為他打開,至少駱賓王是這麼想的。

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相當骨感,駱賓王的職業生涯充滿艱辛。起初在道王李元慶府上工作,大概是幕僚的角色,後調到長安做主簿,好不容易得到升遷的機會,晉升為侍御史,結果沒過多久,就因得罪武則天,被關進大牢。駱賓王身處獄中,依舊不屈服,寫詩抒發憂憤之情:「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

武則天也沒對駱賓王怎麼樣,次年就下旨將他釋放。失業後的駱賓王,暫時選擇低調,畢竟鬥不過武則天。而後,他奔赴幽燕一帶,再次給別人當幕僚,至少可以混口飯吃。在此期間,寫了一首比較悲涼的詩《於易水送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一身才華無處施展,滿腔抱負無人賞識,曾經的天才少年駱賓王,想到了大俠兼刺客荊軻,他想像荊軻那樣,即使渾身碎骨也無怨無悔。四年多後,駱賓王的機會來了,武則天廢中宗自立,徐敬業起兵討伐,駱賓王前來投奔,被委以重任,掌管文書機要,揮筆起草《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據說,因這篇檄文寫得太好,武則天看後非但不生氣,反而仰天長嘆:「宰相安得失此人?」只過了兩個月,徐敬業就兵敗被殺,駱賓王不知所蹤。有人說,駱賓王與徐敬業一起被殺;也有人說,他並沒有被殺,而是投河自盡了;還有人說,他隱居於山林。

被殺也好,自殺也罷,駱賓王駕鶴西遊前,應該面帶微笑地唱著歌:「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相關焦點

  • 駱賓王《詠鵝》配圖
    今天翻看小學時的舊課本,看到了這首《詠鵝》時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我學過的第一首唐詩啊。這首《詠鵝》是駱賓王7歲時寫的作品,而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好像也是7歲,呵呵。當時只知道背這首詩,背後的故事並不知道:駱賓王的父親在山東做官,7歲的駱賓王和他母親在老家,一日,有客人來訪,駱賓王的母親忙著給客人做飯,小駱賓王就和小夥伴們去河邊洗澡了,當客人問起駱賓王時駱母才發現自己的孩子還沒回來,忙跑到河邊去找,小駱賓王看到母親過來,就對母親說:「媽媽,你看河裡的那群鵝多漂亮,它們的羽毛是白色的,鵝掌是紅色的,它們唱歌頭伸向天空」。
  • 7歲駱賓王寫的詠鵝毫無情感 為何能流傳千年?鵝鵝鵝三字堪稱一絕
    要了解這首詞,你一定要了解作者,《詠鵝》是駱賓王7歲時候寫的一首五言古詩,雖說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一,但是僅僅7歲孩子寫出來的詩我想很難有思想高度,更別說情感了,有的可能只是畫面感。而詠鵝其實就是一幅畫,這首詩中,最妙的一句就是開頭的鵝鵝鵝三個字,堪稱一絕。
  • 駱賓王:七歲成千古絕唱《詠鵝》,修書討伐武則天卻被奉為座上賓
    今天我們講的古詩是駱賓王的《詠鵝》。武則天當年想當皇帝,駱賓王反對女子當皇帝,於是就罵道: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這大概的意思是說你的丈夫剛剛去世,你不在家裡好好照顧家庭,照顧孩子,你卻跑出來當皇帝出來工作,你太不像話了。
  • 老農模仿《詠鵝》寫個《詠雞》,獲國家級文學獎,短短18字寫了啥
    就像這首《詠鵝》,駱賓王寫完這首詩後,後輩的人多次想要模仿超越這首詩,都無果而終。原因就是這首詩實在是太難了。可是就在今天的湖南省,有一位將近70歲的老人寫了一首《詠雞》獲得了中國第二屆「農民文學獎」。並且和駱賓王的詠鵝一樣,都是簡簡單單的18個字。而這位老者,竟然就用18個字獲得了萬元大獎,引得網友們紛紛效仿。
  • 「江南神童」駱賓王,七歲提筆「鵝鵝鵝」
    駱賓王是唐代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江南神童」,這首膾炙人口的《詠鵝》便是那時所作。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偏僻的小村子裡,村外有口池塘叫駱家塘。唯獨小小的駱賓王有感而發,讓一幅白鵝戲水圖《詠鵝》躍然紙上,令所有人佩服不已。成年後的駱賓王更加才思敏捷,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據說,駱賓王還曾漂洋過海前往日本遊歷,讓這首栩栩如生的《詠鵝》在日本也有不小的名氣。晚年的駱賓王淡泊名利、落髮為僧,歸隱於杭州的靈隱寺。靈隱寺曲徑通幽,小橋飛跨。
  • 初唐四傑的駱賓王,七歲成詩,《詠鵝》寫得怎麼樣?
    大家從小就會吟誦那首駱賓王的《詠鵝》。駱賓王七歲成詩,少有才名,後來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其實他才名的主因是那篇「討武檄文」(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我們這次只聊聊這《詠鵝》。那麼,他寫得怎麼樣呢?一起來看。
  • 寫詠鵝詩的駱賓王,也是一個很作的傢伙
    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寫就《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成為千古絕唱,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駱賓王歲滿福才倫,卻不被當時社會所承認,駱賓王一生都在跟命運開玩笑,他雖才高八鬥,但屢試不中,流落他鄉,風雨飄搖,居無定所,萬般無奈之下,駱賓王到一家小廟出家,主持看他心術不正,不想收留,但駱賓王為了一日三餐,賴著不走,主持無奈,只得在半推半就之下為駱賓王剃度。
  • 宋代才子7歲成詩,比《詠鵝》更精彩,卻並不適合少年閱讀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湧現不少神童,他們之中有的如同方仲永,泯然眾人,有的卻像駱賓王,六歲寫下了《詠鵝》詩之後,依然才情不減,成為天下聞名的文人。其實,在宋朝,還有一位才子,曾經在七歲時做出一首詩,絕不遜於《詠鵝》。只是這首詩,雖然寫得精彩,卻並不太適合少年閱讀。
  • 詩人仿《詠鵝》寫《詠雞》,送給大衣哥朱之文,朱之文把它讀火了
    與娛樂圈其他明星不同,他沒有高學歷,十幾歲就輟學和村裡人來到北京打工。長相一般的他,因為參加選秀節目一炮而紅,而後關於他的種種爭議從來就沒有停過。喜歡大衣哥的朋友,應該聽過他的經典歌《火火的情懷》、《熱淚頌》,這些歌詞曲優美,是專門為大衣哥寫的,它們的詞作者都是谷傳民。
  • 70歲農民模仿《詠鵝》寫《詠雞》,僅18個字,獲10000元文學大獎
    很多孩子在學古詩的時候,第一首背的就是《詠鵝》,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時所作,相傳當時駱賓王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有意試試他的能力,考了幾個問題,駱賓王都對答如流,客人又指著池塘裡的鵝,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加思索,不一會就創作了《詠鵝》這首詩。
  • 「《詠鵝》駱賓王……」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我沒打擾他,閉著眼只輕輕地說了 「春眠」 倆字,想著他能接後面「不覺曉」三個字呢,意外的是他竟然奶聲奶氣地背完了整首詩……然後問我:「媽媽,鵝鵝鵝是什麼呀?」我說:「也是一首唐詩呀,是《詠鵝》……」「《詠鵝》,駱賓王,對不對呀?」
  • 湖南老農模仿《詠鵝》作《詠雞》,短短18字,卻斬獲國家級文學獎
    曾經的一首朗朗上口的《詠鵝》,便知出自於7歲小孩之嘴,由此可見藝術深入民間藝術自在人心。而本期要為大家講述的這個老農正是仿作當年的《詠鵝》創作出了一首《詠雞》,沒想到此詩一出,竟助他斬獲國家級文學獎,這位老農究竟是什麼人?他創作出的這首《詠雞》又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 駱賓王的這首詩比《詠鵝》還經典,入選《唐詩三百首》,令人叫絕
    說起初唐詩人駱賓王,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在七歲那年所寫的《詠鵝》,只有短短18字,卻色彩分明,動靜相襯,將「鵝」描寫得活靈活現。雖然這首詩在歷朝歷代少有人評論,但因充滿童趣,是兒童啟蒙必讀的詩歌,所以幾乎是人人都會背。
  •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作者駱賓王結局竟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詠鵝,唐,駱賓王,鵝鵝鵝……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這麼背過這首詩。然而,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駱賓王竟然敢對武則天謀反嗎?知道他最後的下場竟然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嗎?駱賓王,大約生於公元619年,彼時,唐高祖李淵才剛剛建國。
  • 那個寫了「鵝鵝鵝」的小男孩,長大後怎麼樣了呢?
    想必《詠鵝》必在其中。這並不僅僅是因為這首兒詩,簡單易背。其實,更因為是,這首詩,是一個七歲小男孩所寫的。其詩中流露出的自然本性之美,讓我們感到心靈上的舒服。小時候的駱賓王,眾所周知,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天才。年七歲,能屬文。而他所做的正是日後我們打小便背誦的《詠鵝》。這首《詠鵝》,其實就是七歲小男孩靈機一動所寫的作品。
  • 駱賓王:那個七歲寫出《鵝鵝鵝》的神童,用一生詮釋何謂尊嚴
    這首詩就是《詠鵝》,是一名唐朝的7歲小童所作,讀起來童趣十足: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 七旬農民模仿《詠鵝》寫《詠雞》,僅僅18字,並榮獲萬元大獎
    一說到古詩詞,我腦子裡首先想到的就是鵝鵝鵝,這三個字,因為他給我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從古至今出了多少文學好漢,哥哥做出來的詩詞都是那麼的膾炙人口,要不怎麼說中華是一個文化古國呢?這首《詠鵝》是駱賓王在8歲的時候做出來的,想想我8歲的時候在做什麼,還不是哭著找媽媽。而駱賓王竟然都能作詩了,其實駱賓王也是被逼出來的。
  • 神童眼中的美,小學必背古詩之《詠鵝》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首跟動物有關的唐詩,駱賓王的《詠鵝》。「鵝」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家禽,傳說鵝的祖先是天上飛的鴻雁,經過人類數千年的馴養而來。 《詠鵝》的「詠」即是歌頌的意思,詩的題目用「詠」意指以寫詩的方式歌頌、讚美某一事物,《詠鵝》就是讚美鵝的意思。
  •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憫農》、《靜夜思》、《詠鵝》堪稱古詩詞界的三大神曲,是小學語文教材裡的不老神話,凡識字者皆能背之。尤其是駱賓王的《詠鵝》,聽覺與視覺的交融,靜態與動態的契合,將鵝的悠然神態展露無疑,令人拍案叫絕。更有傳說此詩是駱賓王七歲所寫,這更增添了一層奇幻色彩。
  • 古代也有天才少年嗎?盤點古時候那些「神童」
    最近,華為的「天才少年」火了,華中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張霽、左鵬飛,剛出校門就拿到201萬的年薪;湖南女孩姚婷則拿下156萬元的年薪,一時間讓人羨慕不已。「自古英雄出少年」,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的舞臺上,同樣出現過不少「天才少年」,這些人在未成年時就表現出超出成人的才學,讓人驚嘆不已,並為後世所稱道,那麼這些人都有誰呢?曹衝是曹操之子,曹衝自幼聰慧過人,很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