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模仿《詠鵝》寫個《詠雞》,獲國家級文學獎,短短18字寫了啥

2020-12-15 羽昕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相信這是很多小孩子們第一首學會的古詩,因為這首詩很好記,僅僅十八個字,就把鵝的形象躍然於紙上,仿佛讓人看見了真正的鵝在水中遊動的樣子。

而這首詠物詩的第一句話只是簡單的三個字,每句話還很押韻,朗朗上口。可是大家也都知道,簡單的事往往是最難的,僅僅十八個字來表示一個形象,真的很困難。就像這首《詠鵝》,駱賓王寫完這首詩後,後輩的人多次想要模仿超越這首詩,都無果而終。原因就是這首詩實在是太難了。可是就在今天的湖南省,有一位將近70歲的老人寫了一首《詠雞》獲得了中國第二屆「農民文學獎」。並且和駱賓王的詠鵝一樣,都是簡簡單單的18個字。

而這位老者,竟然就用18個字獲得了萬元大獎,引得網友們紛紛效仿。一時間網絡上竟然出現了兩種判斷方式,有的網友欣賞危勇,還有的網友批判危勇。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詠雞》究竟是一首什麼樣的詩,竟然可以獲得萬元大獎呢?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古人的詩歌

《詠雞》這首詩歌的老人名叫危勇,他是一名漁夫。將近70歲的危勇過著普通的打漁生活,但這並不妨礙他對詩歌愛好的追求,他很喜歡詩歌,甚至願意自己去親手寫詩歌。他尤其喜歡的就是《詠鵝》這首古詩。

說起《詠鵝》,大家應該不難想起《詠鵝》的作者駱賓王。駱賓王小的時候生活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村子裡,這個村子風景優美,水質很好,尤其是小河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看到河底的沙子。駱賓王很喜歡跑到小河邊去玩耍,尤其是看河裡的鵝。時間久了,他就把鵝的體貌象徵、遊耍時的樣子深深刻印在了心裡。

有一天駱賓王的家裡來了客人,這位客人有心逗一逗駱賓王,於是就問了駱賓王很多的問題,7歲的駱賓王都回答了出來,而且倒背如流。這位客人很驚異。他很欣賞駱賓王這個聰明的孩子,當駱賓王隨著客人走到了河邊時,客人看到了河裡的鵝,他覺得這些鵝們很可愛,於是就讓駱賓王作一首詩。駱賓王稍加思考,就脫口而出了這首《詠鵝》。駱賓王的《詠鵝》面世之後受到了大家的關注。駱賓王也因此被封為了「神童」。

短短的18個字,形象地寫出了鵝在河中伸脖子和潑水的動作。這不禁讓人感嘆,真是英雄出少年啊!那時的駱賓王僅僅7歲,由於他對鵝感興趣,經常盯著鵝看,所以他對鵝有了細緻的觀察,才能寫出這首《詠鵝》。

現在轉回看危勇,他寫了這首《詠雞》。危勇雖然是一個漁民,但他生在農村,家裡面也養了不少的雞。他親自飼養這些雞,雞下蛋之後,他去集市上賣。長時間的餵雞和養雞,這導致他對雞的模樣十分的深刻。

在閱讀了駱賓王的《詠鵝》之後他不假思索地在腦海中形成了《詠雞》。於是大筆一揮,將這首《詠雞》寫了出來。「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一首《詠雞》將雞打鳴時的動作描寫得準確無誤。

同7歲的駱賓王一樣,《詠雞》出世以後,危勇便受到了大眾的關注,更是獲得了第二屆農民文學獎的萬元獎金。這在網絡上形成了一股追求古詩模仿的高潮,不少的人甚至還寫出了《詠鴨》、《詠豬》等等,不過都沒有危勇寫的這麼生動形象。

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也讓網友們快速的得到了消息,大家對於危勇的《詠雞》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有的網友朋友們認為危勇十分有追求,作為一位漁民,他還這麼認真的學習和實踐,這種熱愛學習的優秀品質值得大家學習,也值得獲得萬元的獎勵。

但是也有一些網友們認為,危勇的《詠雞》不過是模仿了《詠鵝》,比《詠鵝》的優美差了很多,只不過是危勇惡意的描寫罷了。一時網絡上的評論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說法,不過這也是對危勇的《詠雞》一種重視而已,只不過是大家的方法不同。

「出名」後的生活

雖然和駱賓王一樣,危勇的《詠雞》在面世以後備受關注,這位近70歲的老人也因此獲得了第二屆農民文學獎,並獲得了萬元獎金。在農村裡這是一個很高的殊榮,兒女和子孫們都為危勇感到開心,兒女們為危勇感到驕傲,子孫們也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大家也專門為他做了一本書,裡面收集了危勇的各種詩歌。近萬元的獎金也給威勇的生活變成了更好的待遇,他的小平房變成了二層小樓,他吃穿用度也提高了標準。

而危勇本人在此之後,用心地寫下了更多的詩歌。其實詩歌沒有界限,不分所謂尊卑貴賤,只要有一顆追求詩歌的心便都可以成功,危勇就是這麼一個生動的例子,在如此社會發展快速的時代中,看懂詩歌的人並沒有多少,所以危勇的例子便是在告訴大家,只要有心便可以成功,只要熱愛便可以堅持。

我國詩歌自古以來就是瑰寶,江山各代也是出了不少的人才。中華民族的語言豐富多彩,內涵更是深厚無比。古代的詩人們都很愛作古詩,但到現代以來詩歌便少了很多的樂趣。現在更是年輕人都不願意去接觸詩歌,危勇的做法雖然獲得了網友們的一些批評,但是喜愛的人更多,有很多網友都調侃說老大爺寫的是很好,這就是在吸收古詩的文化。

危勇用自身的例子告訴少年們,要熱愛生活,熱愛中華文化。

相關焦點

  • 湖南老農模仿《詠鵝》作《詠雞》,短短18字,卻斬獲國家級文學獎
    曾經的一首朗朗上口的《詠鵝》,便知出自於7歲小孩之嘴,由此可見藝術深入民間藝術自在人心。而本期要為大家講述的這個老農正是仿作當年的《詠鵝》創作出了一首《詠雞》,沒想到此詩一出,竟助他斬獲國家級文學獎,這位老農究竟是什麼人?他創作出的這首《詠雞》又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 老農模仿《詠鵝》作了首《詠雞》,全詩18個字,獲得國家級文學獎
    七旬老農詩情重,作首《詠雞》敬經典 也正是由於這些詩詞的廣為流傳,在民間也掀起了一股創作熱潮,一位七旬湘北老農痴迷於詩歌創作。這位老農名叫危勇,茶餘飯後創作一兩句古詩已經成為他生活的調味劑。這首《詠鵝》也是他最愛的詩作之一,每每誦讀,都不禁感嘆駱賓王的才情,年僅七歲的他竟能創作出如此膾炙人口的故事,實為天賦異稟。
  • 七旬農民模仿《詠鵝》寫《詠雞》,僅僅18字,並榮獲萬元大獎
    一說到古詩詞,我腦子裡首先想到的就是鵝鵝鵝,這三個字,因為他給我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從古至今出了多少文學好漢,哥哥做出來的詩詞都是那麼的膾炙人口,要不怎麼說中華是一個文化古國呢?這首《詠鵝》是駱賓王在8歲的時候做出來的,想想我8歲的時候在做什麼,還不是哭著找媽媽。而駱賓王竟然都能作詩了,其實駱賓王也是被逼出來的。
  • 70歲農民模仿《詠鵝》寫《詠雞》,僅18個字,獲10000元文學大獎
    很多孩子在學古詩的時候,第一首背的就是《詠鵝》,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時所作,相傳當時駱賓王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有意試試他的能力,考了幾個問題,駱賓王都對答如流,客人又指著池塘裡的鵝,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加思索,不一會就創作了《詠鵝》這首詩。
  • 詩人仿《詠鵝》寫《詠雞》,送給大衣哥朱之文,朱之文把它讀火了
    谷傳民平時除了寫詞,還是一位詩人,寫過多首詩作。2017年寫的《回家》一詩,曾感動不少網友。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谷傳民送給大衣哥的一首小詩,詩名《詠雞》。這首詩模仿的是唐代大詩駱賓王的《詠鵝》,此詩經大衣哥朗讀後,一時間在網絡中火了起來。
  • 教授模仿《將進酒》寫《將進茶》獲魯迅文學獎,網友紛紛腦洞大開
    這種僅是更改了一個字,有一些則是套用前人的模式,即是將其整個詩句替用創作的方式。2014年的第六屆魯迅文學獎上,便有一個現代詩人套用了李白的名詩將進酒,自己創作了一首《將進茶》,不過內容水平頗有爭議。這位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詩人留下了許多的代表作,比如說行路難、蜀道難、早發白帝城。而將進酒無疑是他一個重要的代表作,這首詩很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氣勢豪邁。
  • 7歲駱賓王寫的詠鵝毫無情感 為何能流傳千年?鵝鵝鵝三字堪稱一絕
    要了解這首詞,你一定要了解作者,《詠鵝》是駱賓王7歲時候寫的一首五言古詩,雖說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一,但是僅僅7歲孩子寫出來的詩我想很難有思想高度,更別說情感了,有的可能只是畫面感。而詠鵝其實就是一幅畫,這首詩中,最妙的一句就是開頭的鵝鵝鵝三個字,堪稱一絕。
  • 小學生仿寫詩歌《詠鵝》,老師看完直接給滿分,讚嘆:「神童!」
    文/妮妮我們小時候剛上學時學的第一首詩,大概就是駱賓王的《詠鵝》,大家對這首詩再熟悉不過了,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是駱賓王7歲時創作古詩,流傳至今不得不讓我們佩服。今天我們說的這名小學生就是仿寫駱賓王的《詠鵝》而走紅,不僅格式符合,而且仿寫的《詠雞》內容質量很高,內容是這樣的:「雞雞雞,尖嘴對天蹄,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老師看後直接給出了100分,還在旁邊寫到:「神童!小詩人!」
  • 5歲娃陪爺爺散步寫首詠花詩,短短20個字流傳至今,後成一代高僧
    上小學時,讀到《詠鵝》,筆者不明白為何7歲的駱賓王能寫出如此經典的詩句。後來自己也有了孩子,也教了學生,才明白這並不一定是因為孩子們的知識量有多豐富,而且是因為他們的世界更純淨,所以他們寫出的文字也就更加純粹自然。
  • 初唐四傑的駱賓王,七歲成詩,《詠鵝》寫得怎麼樣?
    大家從小就會吟誦那首駱賓王的《詠鵝》。駱賓王七歲成詩,少有才名,後來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其實他才名的主因是那篇「討武檄文」(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我們這次只聊聊這《詠鵝》。那麼,他寫得怎麼樣呢?一起來看。
  • 「怪談文學獎」:當代小說家怎樣寫志怪小說
    10月18日,第一屆「怪談文學獎」在北京舉辦頒獎典禮,該獎內容涵括了科幻、懸疑、推理、精怪等小說,從發起迄今的一年多時間裡,捧讀文化創建了「怪談文學獎」微信公眾號平臺,並出版了《怪談故事集》叢書,迄今已推出200餘篇優秀小說,並評選出了第一屆的獲獎作家作品。
  • 神童眼中的美,小學必背古詩之《詠鵝》
    看到這,同學們有沒發現,這首詩好像跟我們之前看到的那些唐詩不太一樣,這裡沒寫什麼大道理,就像一首兒歌一樣,特別簡單,讀兩遍就會了。創作背景:《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小故事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 小時候的駱賓王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很小就開始跟著家裡的大人讀書寫字,四五歲時已經能背誦很多文章和詩歌了,是個遠近聞名的神童,大家都很喜歡他。
  •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憫農》、《靜夜思》、《詠鵝》堪稱古詩詞界的三大神曲,是小學語文教材裡的不老神話,凡識字者皆能背之。尤其是駱賓王的《詠鵝》,聽覺與視覺的交融,靜態與動態的契合,將鵝的悠然神態展露無疑,令人拍案叫絕。更有傳說此詩是駱賓王七歲所寫,這更增添了一層奇幻色彩。
  • 孟浩然的失意之作,短短20字寫盡了遊子的愁苦,連杜甫都在模仿!
    如果我們不太理解孟浩然此處的「愁」究竟是為何,可以參考一下他年輕時寫過的一首詩:「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在這兩句中最妙的是「愁新」二字,愁本沒有新舊之分,只有程度的區別,孟浩然就用這樣的手法寫出了愁之深,同時又不落俗套,令人眼前一亮。
  • 李清照一首寫雨的詩,短短34個字,唯美靈動,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
    李清照一首風雨之詩,短短34個字,唯美靈動,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跟我一起再來欣賞一下: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短短幾句詩,唯美靈動,仿佛我們也經歷了一場風雨之夜,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寫出來的詩。
  • 駱賓王的這首詩比《詠鵝》還經典,入選《唐詩三百首》,令人叫絕
    說起初唐詩人駱賓王,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在七歲那年所寫的《詠鵝》,只有短短18字,卻色彩分明,動靜相襯,將「鵝」描寫得活靈活現。雖然這首詩在歷朝歷代少有人評論,但因充滿童趣,是兒童啟蒙必讀的詩歌,所以幾乎是人人都會背。
  •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駱賓王的這首《詠鵝》,從詩體歸類上來說,就屬於律古。我們要清楚一點,後人對前人詩歌創作的分類,都是總結、歸納,也就是說你寫了什麼,後人在整理的時候,再根據大數據制定出規則來區分。對古體詩的分類其實就是排除法。
  • 寫詠鵝詩的駱賓王,也是一個很作的傢伙
    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寫就《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成為千古絕唱,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在獄中寫就《在獄詠蟬》一詩「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藉以抒發悲憤心情。但命運又與他開了一個玩笑,在砍頭前,因遇特赦被釋放出獄,更加憎恨武則天。684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9月,徐敬業在揚州起兵,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
  • 能寫好毛筆字,定可寫好硬筆字!
    原創:書法葩中葩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寫漢字對於每個中國讀書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即便很多人沒有上學,但是寫好漢字也是有利無害的好事。很多人寫不好漢字,一直苦惱自己字非常醜,於是拜師學藝去了。拜師學藝後,你會發現其實沒有特別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臨摹。說到臨摹,很多人可能不了解。
  • 小學生作文只寫了「9個字」,老師給滿分,網友:真敢寫!
    現在的孩子,早已不是八零、九零小時候那樣,在老師的要求下,寫作文要追求辭藻華麗,句子優美,而且篇幅也要足夠的長。這一代的孩子,腦洞非常大,思維跳脫,創意爆棚。你看看這篇滿分作文:看到這個作文要求,有網友表示:如果要我來寫,估計是模仿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洋洋灑灑寫一篇至少800字的文章,希望用字數來感動老師,給點辛苦分,哈哈哈哈......可是,看到要求說「字數越短越好」,真的不知道從何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