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從最開始的原始青瓷算起,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傳承,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科技發展和對美的追求。每一種瓷器的技藝巔峰,都造就了驚豔絕倫的作品。這件機緣巧合用80元收到的明代灑藍釉就是傳世珍寶之一。
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瓷器在歷史上綻放光彩,有些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有些卻差點被遺失。
在明朝時期,有一種顏色釉瓷器,師出名門,卻因燒制工藝複雜,燒制時間短而存世甚少,沒有像其他瓷器那樣享譽世界。如今卻成為了稀世珍寶,這就是明代的灑藍釉。
01老太太80元賣掉祖傳古董,竟是稀世珍寶
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位穿著簡樸的老太太,挎著一個布包走進了北京琉璃廠一家文物商店,拿出一個瓷碗要賣,瓷碗上滿是汙泥,還有些磨痕。
工作人員問老人想賣多少錢,老人也沒準確的數字,只說,碗是祖上流傳下來的,看著有些年代,隨便給點錢就可以。工作人員就給了老人80元,老太太拿著80塊錢,也沒留下什麼聯繫方式,高高興興地走了。
後來把瓷碗上的汙泥洗乾淨之後,發現碗內的「大明宣德年制」字樣,釉面是淺藍色底上有水跡般的深藍色斑點,處處顯示碗的不平凡。
經過北京不少專家的鑑定,一致認為是大明宣德年間景德鎮製造的上好瓷器,也就是灑藍釉瓷器,最後專家命名為灑藍釉缽。屬於一級文物,現存於首都博物館。
02市面上僅存三件明代灑藍釉,一件轉手賣了370萬,一件用了80元買來
灑藍釉名氣不大,並非是價值不夠,而是因為存世太少,難得一見,因此知名度不高。目前市面上僅存三件灑藍釉瓷器,一件收藏在天津博物館,一件被私人收藏。
1980年的時候,收藏家仇焱之先生的明宣德雪花藍釉碗轉手賣出了370萬港幣的價格。另外一件為北京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任誰也想不到,首都博物館中的這件灑藍釉瓷器,是80塊錢買來的。
灑藍釉,又叫雪花藍釉,是明宣德時期景德鎮所創,之後停燒。到了清代康熙年間才重新恢復生產。
灑藍釉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餘白釉地仿佛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