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人類就在月球表面「開過車」
今天凌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簡單地說,就是咱們也要去月亮上「挖土」啦!挖完還能帶回來那種。相比於前幾次嫦娥任務和玉兔月球車的嘗試,嫦娥五號的任務,讓我國對於月球的探索更進了一步。
我們等著中國人自己的月球車完成採用任務順利回收,之前幾次的嫦娥計劃也把月球車「玉兔」送上了月球表面,但你知道嗎,早在70年代的軍備競賽階段,人類就在月球表面實現過「有人駕駛」,開的還是新能源純電動車。
在1971年和1972的阿波羅計劃15、16和·17號的三次登月任務中,和太空人們一起踏上月球表面的還有The Lunar Roving Vehicle ,月球漫遊車,簡稱LRV。這款車通常被稱為"Moon buggies",Buggy這個詞大家不陌生了,月亮上行走的沙丘車的意思。
可以看到,LRV的確就像地球上的沙灘車,或者說是沒有防滾架的UTV。LRV由波音公司研發製造,自重為210公斤,包括太空人重量在內提供490公斤的載荷,這是基於地球重力下的數據。除了兩名太空人,這些載荷可以分配給其他設備以及採集的樣本。LRV設計最高時速是每小時13公裡,但在阿波羅17號的任務中,它的「衝刺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8公裡,相信這也是人類在月球上「開車」的極速記錄。
在這三次登月行動中,LRV在月球上每次都順利完成了30公裡左右的裡程,沒有發生過重大事故。但和嫦娥五號將要帶上月球的工具相比,LRV不具備返回功能,也就是說,這三輛Moon buggies,目前依然在月球表面。
月球車的想法,其實早於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就出現了,在50年代的一篇關於人類即將徵服太空的學術論文中,就有科學家提出過月球六周停留計劃,這一計劃中,月球卡車成為重要的物資運輸和補給工具。
讓有想法的人當上領導是天馬行空的想法實現的第一步,五十年代寫論文的von Braun在60年代初成為了NASA太空飛行中心的主任,他找來了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通用汽車以及貝爾航天等公司共同研究月球表面的運載工具。最早的構思當中月球運載工具是作為獨立的登月艙內的工具被發射,不過美國國會削減了土星五號的預算,所以月球運載工具需要和太空人在同一個登月艙裡被送上月球,於是小型月球漫遊車成為了最理想的方案。
1969年5月,NASA批准了月球漫遊車的研發。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帶著地球人登陸了月球,同時NASA正式發布了開發和建造LRV的建議請求。三個月後,波音的方案擊敗了克萊斯勒等對手,準備好了上太空。但實際上,波音的LRV方案可以說是和通用汽車聯合製造的,通用國防部門負責提供車輛、動力系統和懸掛,波音負責底盤、電子系統、組裝和測試。波音一共製造了4臺LRV,分別用於阿波羅15、16和17號任務,另一輛則作為測試和備用車,整個計劃耗資3800萬美元。在我的理解中,這個費用還挺節約的。
在1971年7月31日阿波羅15號任務期間,LRV首次被使用。它極大地擴展了人類月球探索的範圍。因為太空人在月球上需要穿著巨大的航天服,行動十分不便,以往只能在登月艙周圍活動,而有了車之後,太空人明顯方便多了。但矛盾的是,出於安全考慮,LRV的活動範圍也被限制在了太空人能夠安全步行返回登月艙的半徑以內,以防止小車發生故障。
在月球上以18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開車的到底有多刺激?不好意思,我也不太清楚。迄今為止,只有3位「司機」和三位「領航員」在月球表面開過車。登月任務的指揮官會擔任車手,而另一面太空人則是領航,。理論上,LRV是左舵駕駛,指揮官會坐在左手座。
尺寸方面,LRV的車長為3米,但軸距達到了2.3米,妥妥的空間高效利用;離地間隙方面,因為巨大的車輪,LRV的離地間隙達到了360mm,硬派越野數據;整車的框架是由鋁合金管材焊接,座椅可摺疊,兩個座位之前還有扶手,座椅可手動調節並配有尼龍安全帶,舒適配置和安全配置看來都不錯。LRV採用電力驅動,有四個驅動電機和兩個轉向電機,續航能力能夠達到92公裡。在LRV的駕駛員前方還有一個36V的插座,能夠為通信中繼單元和攝像頭供電,開LRV,你可以超越萊科寧「戰地記者」的形象,排除月球POV視角VLOG.。LRV採用操縱杆控制方向,向前推動前進,向後推動剎車,按下按鈕後再後拉則是倒擋,操作很簡單是不是?
跟隨三次阿波羅任務來到月球的LRV都被留在了月球上,但我們現在依然能在地球上的博物館的看到用於測試的LRV或是按比例還原的複製品。最初的工程模型現在在西雅圖的飛行博物館展出,在美國其他的航空航空的博物館,你也有很大可能找到LRV的測試車或是複製品展出。LRV是人類上一個時代探索月球的縮影,來到21世紀,馬斯克老師都能把特斯拉綁在火箭上送上太空了,誰能保證未來在月球上,不會有一場F1的大獎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