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到品質最恆定,票房最瘋狂的影視作品,那就一定得屬迪士尼產出的系列佳作。
甭管是動畫片、超英大片、還是一系列的漫改真人電影,迪士尼都鮮少會出現口碑和票房雙滑鐵盧的遭遇,而這種強悍的產出實力也助推它在去年完成了全年超百億美金票房的新世界紀錄成就---
2019年已去,而遭受到疫情影響的2020年也來到8月底了,曾經蕭條了大半年之久的線下商業也再度恢復了生機和活力。
當然,迪士尼也沒有放過此次復甦浪潮,就在最近,那部為無數影迷翹首期待的年度漫改真人電影《花木蘭》,也官宣引進國內院線了---
目前仍未清楚具體的定檔時間,但能在大熒幕觀看已經是板上釘釘。
當然,或許在部分網友看來這並不值得任何的大驚小怪(難道電影就不應該在電影院上線嗎?),但事實上隨著各國社會局勢的迥異走向,如今的《花木蘭》似乎已經越發朝著「中國特供」的方向邁進了。
而這也就是為何網友在面對下面系列熱搜話題時「不悲反喜」的關鍵所在。
這是一則8月24日登上微博熱搜榜單的資訊,截止當日下午閱讀量已經超過了8600萬之多。
顧名思義,日本電影院遭到了迪士尼的放棄,他們官宣取消院線計劃並轉而選擇在Disney+網絡平臺首發,時間為9月4日---
值得一提,這已經不是迪士尼第一次「拋棄」某個國家的電影院了,就在不久前,《花木蘭》方才官宣放棄北美院線發行的計劃,並同樣安排在9月4日於自家網絡平臺點播的事宜。
當然,上述兩個地區的網絡點播費用都可以堪稱「天價」,日本需要支付2980日元(約合200元),而美國則為29.99美金(約207元),足夠媲美去年《復聯4》在國內首映時的天價電影票了---
我不知道你們看到上述新聞後究竟有何感想,但就正如我在前文說到的一般,網友對於迪士尼的此番作為無疑是不悲反喜的,而其中的一大原因就在於「中國特供化」的演變趨勢---
「日本怎麼上和我無關,我能看就行」
「日本怎麼上,我管不著,能不能告訴我內地什麼時候」
「這樣一看,中國影迷太幸福了,不光在電影院看,票價還那麼便宜」
「合著就是中國特供片」
雖然從道德維度去評判,上述網友是帶有些許「幸災樂禍」的情感的,但換個角度來說,網友的此番情緒又何嘗不是一種為自己祖國的防疫措施高效到位的讚嘆行徑呢?
俗話有雲:「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沒有傷害就不可能知道修正的方向在何方」,那如此說來,用一種無傷大雅的玩笑方式去「取笑」電影院,這或許也能夠刺激他們將防疫措施做的更棒呢。
當然,也不是說在日本生活的民眾就一定會喪頭喪氣了,就比如下面這位身居日本的網友,相信也能夠詮釋不少日本人的態度了---
「我現在連電車都不敢坐,感謝迪士尼珍惜我的命,火速入會Disney+」
說白了,網友們(包括日本網友)不悲反喜的關鍵原因都離不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句諺語的內涵(中國院線不受影響,而日本院線雖受影響,但對於普通居民來說能夠看到《花木蘭》就不再是問題)。
事實上真正慘遭痛揍的還得屬院線商家,對於他們來說,遭到迪士尼的拋棄,這簡直就如同「被奪走了性命」---
我們都知道一部電影在正式上映前,都總會存在一個時間不短的「宣發期」,這不僅體現在出版方在各大渠道的宣傳投放,這同時有賴於各家電影院老闆們的傾囊投入。
他們往往會自掏腰包去購買所在商場的宣傳欄目,也會在當地的自媒體平臺購買價格不菲的廣告投放,其目的就在於向當地民眾強調這樣一個事情:年度迪士尼巨作《花木蘭》即將上映,想要完美的觀影體驗,請務必前往XXX電影院!
原本這筆投入大概率能夠通過票房的分帳回收回來,但奈何迪士尼毅然決然的選擇「拋棄電影院」,也就使得各大院線的投入變成了譁啦啦的浪花,內在的價值也就自然煙消雲散了。
要知道全世界電影院剛剛適逢到一場兇猛無比的疫情影響,而強制停業也導致了不少電影院面臨到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從而不得不選擇「破產倒閉」---
是什麼原因促使院線商家們依舊頑強的堅持下去?答案就是兩個字:希望!
他們相信疫情很快就能消散,電影院很快就能夠開門營業,也堅信著諸如《花木蘭》這樣的年度大作能夠將觀眾們再度召回至院線的座位之上,如同蜂群般席捲而至!
但這一切希望似乎都隨著迪士尼的「拋棄」而走向了黑暗。
雖然目前日本院線方仍未有任何的動作,但我願稱之為「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畢竟就在不久前,法國某獨立院線的老闆便手持棍棒,怒砸了《花木蘭》的宣傳板---
而此等行為你們覺得會在日本院線大規模的出現嗎?而屆時國內網友又是否會更進一步的「幸災樂禍」呢?
我管不著,反正《花木蘭》能夠在中國院線上映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