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都2020了,還能看到這樣的「奇葩」新聞:在廣東汕頭,一18歲的高中男生,迎娶一14歲的初中女生。在視頻中,這兩個小孩子坐在酒席上吃飯,桌上大紅蠟燭燃起,並且還有紅「雙喜」。視頻發出,引發大家的熱議,當地迅速對此事進行了核實。視頻中的人員系貴嶼鎮鳳新村盧某(男,17周歲,已退學)於一年多前與鄰村莊某(女,13周歲,已休學)自由戀愛,因雙方父母法制觀念淡薄,於今年11月26日為雙方按照農村風俗舉行婚禮,但未曾到民政部門申辦婚姻登記。
回想我們自己的18歲,雖說有青春萌動,但是畢竟還只是個半大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遠遠不到能夠負擔起一個家庭重責的時候。而14歲,更是初中都沒有畢業,自己都還是個孩子 ,如何能夠成家?
根據規定,男子法定結婚年齡為22周歲,女子不得早於20周歲,這對新人均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孩子不懂事,家長難道也不懂法?根據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法,家長有義務讓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而在這個新聞中的女孩才14歲,初中都還沒有上完,就已經嫁為人妻了,家長顯然違反了義務教育法。
而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樣的事情當地村民並不感到奇怪,似乎有點見怪不怪的意思,可見這種早婚的現象不是個例。這其實也折射了我們現在農村教育的缺失和問題。現在農村孩子留守兒童比較多,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隔代教育很容易失之於寬或者過於嚴苛。
加上現在資訊發達,網絡上的信息光怪陸離,孩子們缺乏鑑別能力,只是一味好奇,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現在有的小學生滿口是葷段子,悄悄遞情書,到了中學,成熟得比較早的孩子就開始談戀愛了。
農村中學生早戀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老師只能是嚴防死守,但是收效卻並不大。到了周末,路上不時能夠看到滿臉稚氣的中學生手拉手逛街,晚自習之後,在昏暗的路燈下,也經常可以看到少男少女出雙入對。
這些年,我在農村教育一線,也確實看到了一些中學生因為早戀而退學,甚至還有懷孕的。老師也很無奈,因為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配合的,老師可以管住學生的在校時間,卻沒辦法管住孩子的課餘時間。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往往要等到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家長才會發現,但是很多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
就像前面新聞中提到的高中生和初中生,在村民們看來,他們這也算是「自由戀愛」。等到家長們發現以後,只怕是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家長們也很無奈,只能給他們辦了婚禮,只是沒到法定年齡,結婚證是肯定沒辦法辦理的。
早婚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一個十幾的孩子,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髮育都不成熟,對婚姻,家庭也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結婚在他們看來就像是過家家一樣,是一時的衝動。
當經歷過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之後,他們就會發現婚姻生活並不像自己想得那樣,也不像小說,電視中說的那樣,這個時候他們才會去反思,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最後結果往往是分手,留下一地雞毛。
這個事情也在提醒我們的學校和家長,要切實關注孩子變化,及時進行引導,不要讓孩子陷入早戀的泥潭不可自拔,教育孩子貪圖一時的歡娛可能換來一輩子的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