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馬克沁槍口抬高一尺會咋樣?德軍做了實驗,說了你可能不信

2020-12-18 迷彩前沿

導語:將馬克沁槍口抬高一尺會咋樣?德軍做了實驗,說了你可能不信

眾所周知,機槍的優點很多,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就是能夠連續發射子彈,火力威猛。這在戰場上就能夠提高戰鬥力,也可以用來消滅敵軍的士兵。早在二戰之前,軍工技術比較強的德國就研製出了MG34通用機槍。在1884年,馬克沁重機槍誕生,它的射速能夠達到600發/分鐘,是一支性能出色的自動化武器。

該武器一誕生就引起了很多國家的注意,還分別進行了仿製,有很多的發明家和設計家開始對這種重機槍的結構和原理進行研究和改進。在一戰當中,馬克沁機槍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索姆河戰役裡,德軍就已經開始裝備這款機槍,並且一天的時間就將60000英軍的性命給奪去。

因此,索姆河戰役也成為了一戰當中最慘烈的一場戰爭。那麼,有人就想到如果將機槍口抬高會產生什麼效果?其實這個想法,德軍早就為此試驗過了,結果說了你可能不信。這麼做會讓打擊的範圍變得越來越大。還能夠擊中戰壕掩體中的敵軍士兵,這說明拋射的子彈具有的威力也不小。

說到底,還是因為覆蓋率變得更高了。沒有想到,僅僅將機槍的高度抬高了一尺而已,就能夠擁有這麼大的打擊力度。在索姆河戰役中,德軍的馬克沁造成了英法聯軍一共傷亡623907名士兵。這樣國內男子的數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少。

隨著時間慢慢推移,一轉眼間就來到了二戰時期,這時候的馬克沁重機槍已經算不上是先進的武器了。但威力根本就不需要質疑,在戰爭中也有使用。曾經有一名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國軍表示,他看到馬克沁重機槍能夠進行連續4個小時的射擊,甚至能夠用來攻擊天上的飛機。在我們國家,從1888年開始就已經進到重機槍製造時期。

相關焦點

  • 馬克沁重機槍,為何槍口要裝一個小圓鐵片?你可別小看它
    海勒姆發明了「馬克沁重機槍」,《武器裝備百科全書》說:「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從拿破崙時代起曾經使用過的戰術完全沒用了」。縱觀人類歷史,能夠導致一場戰爭的進程為之改變的、並能影響整個武器發展方向的,除了馬克沁機槍以外,沒有第二件武器,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和高度了。
  • 在一戰爆發前誕生,始終活躍在戰場的重機槍——馬克沁重機槍
    面對射速600發的德國版馬克沁重機槍——MG08重機槍,傳統的線列步兵戰術只能是送死的,步兵排的越整齊死的越快。 比如說在索姆河戰役中,英軍一天裡就損失了六萬人,大部分都是倒斃在馬克沁重機槍的槍口之下的。 馬克沁重機槍的恐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被表現的淋漓盡致,說是收割了歐洲一代人也不為過。
  • 馬克沁機槍和加特林哪個威力更大,對戰爭的影響有多大?
    可能名氣上是加特林會更大一些,不過論實戰上的威力,馬克沁機槍更輕一些。畢竟馬克沁機槍比加特林晚了20多年才被發明出來,肯定會比加特林更加的優秀。實際上馬克沁機槍算是世界上第一個自動武器,以火藥燃氣為能源,每分鐘能發射600發子彈。馬克沁機槍對於後期的戰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直接改變了人類的戰史。
  •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先談價而是說了句話,實在令人心酸
    如果一個國家做不到第一條,談何「師夷長技」呢?這不,李鴻章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說了句話,聽了讓現代人都感到心酸。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以火藥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它口徑11.43毫米,槍體重27.2千克,以水為槍管冷卻介質,可以實現即為恐怖的600發/分鐘的連射,也可以通過調節變成100發/每分鐘的慢射狀態。
  • 馬克沁機槍殺人比原子彈多?曾在中國戰場出現,讓日本兵吃盡苦頭
    它就是由美國人馬克沁發明的重機槍,1884年,美國工程師海勒姆 史蒂文斯 馬克沁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支能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到了每分鐘600發以上。這便是世人皆知的「馬克沁」重機槍。
  • 軍事技術改變歷史:馬克沁機槍問世,精神和勇氣從此被物質取代
    在機關槍面前,歐洲的騎兵衝鋒也成為單方面的屠殺,在第一次蒙斯戰役中,英軍第九槍騎兵和第十八輕騎兵僅僅是嘗試側面衝鋒,就被德軍的機槍徹底殲滅。傳統的戰術在機關槍面前不值一提,可以說機關槍改變了人類的戰爭模式。
  • 馬克沁重機槍威力到底有多大?竟被稱為戰場收割機……
    穀子地所說的 有像樣火力的馬克沁, 到底是什麼? 本期《看大片識武器》帶你了解! 馬克沁重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
  • 沙場絞肉,殺傷80%,歷史上的馬克沁機槍,陣地是如何布置的?
    在多次觀察中,他注意到,槍械每次擊發,會因為火藥氣體的推動,產生後坐力。這一很多人司空見慣的現象,給了海勒姆靈感:如果把後坐力作為自動火力的動力來源,就足以解決自動發射的動力來源。於是,在這一思路的引導下,海勒姆在1884年,發明出來了馬克沁機槍的原型,發明出來了現代意義上真正的重機槍。
  • 被遺忘的捷克重機槍,比馬克沁還好用,卻被MG42無情擠兌
    於是,布爾諾國營兵工廠開始設計製造一種滿足上述要求的氣冷式重機槍,其實氣冷式重機槍在一戰時就已出現,像著名的M1914型哈奇開斯7.92毫米氣冷重機槍,精度和威力與水冷式重機槍不相上下,而且由於「甩」掉了水冷套筒,在重量上要比馬克沁重機槍輕許多。
  • 馬克沁重機槍一天打死60000英軍 成為真正的人肉收割機
    世界上第一種真正以火藥燃氣為能源,可自動射擊的武器——馬克沁機槍馬克沁重機槍,是以它的發明者的名字命名的。它的發明者,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是英籍美國人,他在去英國考察的時候,發現士兵射擊的時候,經常被槍的後坐力撞傷。
  • 德式輕機槍的起點,一戰德軍伯格曼MG15機槍
    也就是說MG15.n.A意為15年式機槍新型或者說是改型,因此咱們聊.n.A之前就得先說MG15。咱們先得注意,這個MG15和後來德國當航空自衛機槍用的MG15沒關係,航空MG15是30年代之後,德軍基於MG30設計的一款航空自衛機槍,血統上來說和MG34是一家人。
  • 細看:MG08/15輕機槍 一戰德軍的主力裝備 重達18千克水冷槍械
    該槍是在德軍1908年裝備的第一種機槍MG08的基礎上,增加木製槍託和小握把,改裝而成的輕機槍。該槍口徑7.92×57mm,採用100發帆布彈鏈供彈。MG08 / 15輕機槍保留了MG08機槍的整體設計,將機匣後部的D形握把改成更便於操作的小握把,同時將雙手操作的蝶形扳機改成更方便食指操作的常規扳機。
  • 德軍的MG–42為何被稱為「希特勒電鋸」?
    圖片上是參加一戰的「英屬印度軍隊」的重機槍陣地,使用的是「英版馬克沁重機槍」近距離觀察這一挺可以看到有比較長的橡膠管與機槍套筒和外水箱之間相連接,因為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散熱的機槍。「馬克沁重機槍」的333發帆布子彈帶,在水的強制冷卻散熱下,這條彈帶可以連續發射完畢,也就是說「馬克沁」可以不間斷的一次射擊333發子彈。
  • 日俄戰爭中,馬克沁機槍為何能大發神威
    馬克沁機槍的神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馬克沁機槍的特點,二是日軍在日俄戰爭時的戰法。馬克沁機槍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連續的射擊,彈著點是一個面,壓制的對方沒法還擊,可以說一挺馬克沁機槍抵得上幾百人的戰鬥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役中,德軍用裝備的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克沁早已不算先進,但仍然還在二線部隊中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馬克沁機槍還在中國民兵中廣泛使用。
  • 被判「無期徒刑」的罪犯,每天在監獄裡做什麼?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被判「無期徒刑」的罪犯,每天在監獄裡做什麼?說了你可能不信監獄是那些觸犯過法律的犯人所居住的地方,也是這些罪犯能夠改過自新的場所。監獄作為司法場所,對犯人能夠實行懲罰、改造。在這種時候,這些人會每天在監獄裡面做什麼呢?說了你可能不信。其實,這些犯人在監獄裡的生活還是過得比較規律的,什麼時候起床、睡覺,都有著嚴格的規定。犯人在6點就要起床,每天需要上班8個小時,中間都有休息時間,晚上就需要早早的關燈休息。看來,監獄裡面的生活也並不是犯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像一些電視劇上面表現得那麼自由。
  • 一戰德軍暴風突擊隊
    德軍對一戰西線壕塹戰的應對方法就是組建了許多暴風突擊隊。用快速靈巧的班組進攻替代大規模衝鋒,以減少傷亡。MG08/15輕重兩用機槍在馬克沁機槍基礎上改進而來,減輕重量,配100發彈鼓,可以說是通用機槍的鼻祖。
  • 第4230回:馬克沁機槍裡程碑,加特林機槍火神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索姆河戰役,德軍大量使用馬克沁機槍,德軍在壕溝兩側各安排一群槍手,使用馬克沁機槍對著衝進陣地的英國佬掃射,結果一天之內就射殺了五萬多英國士兵,這在冷兵器時代是絕對不敢想像的!馬克沁的強大威力讓馬克沁爵士成名,英國詩人兼愛國者海萊爾·貝洛克曾說: 「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有馬克沁機槍,而他們沒有。
  • 說了你可能不信
    說起步槍,就不能不說步槍的歷史。在我國,宋理宗的開慶年間,有一種武器叫做突火槍,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發射子彈的步槍,有效射程在230米左右。對步槍很了解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步槍的彈匣裡只有30發子彈,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多一發少一發可行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 皮爾斯回答一針見血,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皮爾斯回答一針見血,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眾所周知,艾弗森是1996年選秀大會狀元,進入NBA後迅速嶄露頭角力壓群雄當選最佳新秀,以及新秀挑戰賽MVP,場均23分7助攻4籃板2搶斷完全可以用入道即巔峰來形容。尤其是在喬丹退役後,聯盟需要梳理新的門面球員撐起流量,因此艾弗森與科比、麥迪、卡特四名球員就一同被封為NBA四大分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