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沁重機槍,為何槍口要裝一個小圓鐵片?你可別小看它

2020-12-18 騰訊網

冷兵器時代,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似乎一直是兇悍、入侵者的代名詞。如著名的蒙古騎兵,在「上帝之鞭」的指揮下,給全世界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鐵蹄所到之處,無不摧枯拉朽。但是到了近代,遊牧民族似乎忽然之間銷聲匿跡了,變成了載歌載舞,熱情好客的溫和牧人,是什麼改變了他們?——馬克沁重機槍!

在馬克沁重機槍誕生之前,人們使用的槍都是非自動的,一發子彈一槍,火力比較弱小,也沒什麼壓制力,打出子彈後要人工填裝。這樣的作戰方式,這樣的槍枝,讓很多士兵在填裝子彈的時候,被敵人射來的子彈、弓箭,甚至被衝鋒到眼前的騎兵擊斃。1884年,一個叫做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的貧窮美國人,改變了這個世界。

海勒姆發明了「馬克沁重機槍」,《武器裝備百科全書》說:「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從拿破崙時代起曾經使用過的戰術完全沒用了」。縱觀人類歷史,能夠導致一場戰爭的進程為之改變的、並能影響整個武器發展方向的,除了馬克沁機槍以外,沒有第二件武器,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和高度了。

馬克沁機槍是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槍械,一戰期間,馬克沁重機槍幾乎殺盡整整歐洲一代年輕人,「寡婦製造者」絕不是浪得虛名。馬克沁機槍的誕生,徹底改變了戰場的形態。之前最重要的兵種「騎兵」,在戰場上的作用被無限降低,因為在馬克沁機槍的面前,騎兵部隊遇到了致命的挑戰。

最經典的就是一戰索姆河戰役,英法依舊是像往常一樣,集團衝鋒,但是德國人已經大規模裝備了馬克沁機槍,僅僅一天時間,六萬英法士兵倒在了馬克沁機槍的槍口下面。集團衝鋒壓根沒用,血肉之軀根本就無法突破馬克沁機槍的火力網,等於是送死。馬克沁一戰成名。

看一下馬克沁重機槍的數值:槍長1080毫米,口徑7.63毫米,淨重27.2千克,有效射程2000米,初速是每秒740米,射速約為每分鐘500發。但是這樣的高射速,很容易導致機槍槍管過熱,開始發紅變軟,有炸膛的危險,因此馬克沁採用的是水冷技術,機槍前半部分的圓柱體就是水冷倉。只要水冷倉裡有水,槍管的溫度就不會超過100℃,十分安全。

不過也有人發現,馬克沁這把機槍每一挺機槍槍口都有一個圓鐵片,這小圓片又是起著什麼作用的呢?

槍管助退器

馬克沁重機槍是「管退式」自動武器,槍管在水套筒內不是固定的,是會被每一次射擊的後坐力推動向後後坐一小段距離的,靠槍管在射擊時一次次短促後坐推動自動機工作完成自動循環。為加速槍管後坐,增大後坐能量,馬克沁重機槍的槍口還有「槍管助退器」,用一個膨脹腔讓火藥燃氣在這裡膨脹,加速推動槍管後坐。

槍管助退器工作時,會向四周排洩火藥氣體,這些未燒盡的火藥氣體接觸空氣就會發出火光,形成放射性的槍口焰。一是容易暴露目標,二是產生的光焰影響射手視力,三是火藥殘渣有可能向後噴濺,傷害射手,所以加一個圓鐵片(擋焰片)遮擋排氣孔,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至於槍口向前噴出的火焰,通過槍口前的喇叭形消焰器抑制。

戰場上,機槍手是敵方狙擊手最重要的狙殺目標,別看只是簡單的一個小圓片,卻可以大大提高機槍手的安全性。經過一戰,各國紛紛意識到了重機槍的威力,開始研製、裝備各式各樣的機槍。機槍的設計越來越人性化,不再像馬克沁機槍那般笨重,性能都有了極大的提升,槍口的圓鐵片(擋焰片)也就不見了。

相關焦點

  • 在一戰爆發前誕生,始終活躍在戰場的重機槍——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此行出發前已經是心灰意冷,他的氣體照明燈公司被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逼得的失去了營生,只能買了公司之後去歐洲闖蕩。可他去歐洲之前,他的朋友這樣對他說道:" 我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想要賺大錢的話,就把你學的化學和電力學扔到一邊去吧!去開發一種能讓歐洲人更好的自相殘殺的武器,你肯定能賺大錢。
  • 重機槍兩側的護盾,不具備擋子彈能力,為何還要裝上去?
    導語:重機槍兩側的護盾,不具備擋子彈能力,為何還要裝上去?重機槍是戰場上的核心武器,他的火力很猛,具備機槍的壓制力,且載彈量多、精度高、穩定性足,能夠掩護部門進攻或者撤退,比較著名的有馬克沁重機槍、加特林車載機槍、M2重機槍等,在歷史上有多顯赫的成績,直到有些還沒有退役,還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得到極大的提升,士兵作戰都會攜帶。
  • 將馬克沁槍口抬高一尺會咋樣?德軍做了實驗,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將馬克沁槍口抬高一尺會咋樣?德軍做了實驗,說了你可能不信眾所周知,機槍的優點很多,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就是能夠連續發射子彈,火力威猛。這在戰場上就能夠提高戰鬥力,也可以用來消滅敵軍的士兵。在1884年,馬克沁重機槍誕生,它的射速能夠達到600發/分鐘,是一支性能出色的自動化武器。該武器一誕生就引起了很多國家的注意,還分別進行了仿製,有很多的發明家和設計家開始對這種重機槍的結構和原理進行研究和改進。在一戰當中,馬克沁機槍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索姆河戰役裡,德軍就已經開始裝備這款機槍,並且一天的時間就將60000英軍的性命給奪去。
  • 馬克沁重機槍一天打死60000英軍 成為真正的人肉收割機
    世界上第一種真正以火藥燃氣為能源,可自動射擊的武器——馬克沁機槍馬克沁重機槍,是以它的發明者的名字命名的。它的發明者,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是英籍美國人,他在去英國考察的時候,發現士兵射擊的時候,經常被槍的後坐力撞傷。
  • 抗戰兩大火力支柱之一,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
    在抗戰時期,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算得上是我國最好的一款重機槍!它是金陵兵工廠以德國造7.92mm 08式馬克沁重機槍為藍本在1935年仿製而成的重機槍。這把槍吸收了各國實戰的經驗,取長補短,進行改良和標準化。其槍機改成容易拆卸的型式,三腳架仍然採用了德國的1916年式。
  • 老驥伏櫪的重機槍,蘇聯M1910重機槍,一款痛擊德國人的重機槍
    最後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拍了板,才算是開始購買馬克沁重機槍。而經過了日俄戰爭後,俄國人就更加注重發展馬克沁重機槍了,從此沙俄開始大量仿製馬克沁重機槍並且大量裝備軍隊。 不過嚴格說,那個時候對於馬克沁重機槍的改進工作,其實基本為零。一個是這個機槍非常完美,不需要做什麼大改進。
  • 被遺忘的捷克重機槍,比馬克沁還好用,卻被MG42無情擠兌
    於是,布爾諾國營兵工廠開始設計製造一種滿足上述要求的氣冷式重機槍,其實氣冷式重機槍在一戰時就已出現,像著名的M1914型哈奇開斯7.92毫米氣冷重機槍,精度和威力與水冷式重機槍不相上下,而且由於「甩」掉了水冷套筒,在重量上要比馬克沁重機槍輕許多。
  • 火力強大的馬克沁重機槍,為何後來被淘汰?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否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決定著許多事情,也關乎著一個國家的強盛程度。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森·馬克沁發明了上世紀令戰場聞風喪膽的續自動射擊的機關槍,並取得了發明專利。他將這款機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從此馬克沁機槍開始在戰場上大展神威。馬克沁機槍的誕生,註定了一個自動武器新的裡程碑。
  • 馬克沁重機槍威力到底有多大?竟被稱為戰場收割機……
    本期《看大片識武器》帶你了解! 馬克沁重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 馬克沁重機槍口徑為11.43毫米, 槍重27.2千克,水冷槍管, 採用彈容為333發6.4米帆布彈帶供彈
  • 重機槍射速是多少?德軍的MG–42為何被稱為「希特勒電鋸」?
    網友重機槍一般能連續打多少發?槍管如何冷卻?戰時面臨彈藥不足嗎?圖片上是參加一戰的「英屬印度軍隊」的重機槍陣地,使用的是「英版馬克沁重機槍」近距離觀察這一挺可以看到有比較長的橡膠管與機槍套筒和外水箱之間相連接,因為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散熱的機槍。
  • 斯柯達M1893重機槍,這獨特的造型註定不靠譜,馬克沁的頭號對手
    一戰前的斯柯達工廠雖然是火炮界的新星,但是當馬克沁機槍出現後,它也參與其中,設計製造了M1893式重機槍,因為斯柯達工廠雄厚的技術背景,這款機槍一度被認為是馬克沁機槍最強的競爭對手。斯柯達M1893重機槍對這款造型誇張的機槍,奧匈帝國軍隊也很為難,在戰場上運送這麼個玩意兒就像運了一門小炮一樣,作戰時彈藥手傻傻地站在那補充彈藥,簡直就是一個活靶子,因此它並沒有進入常規步兵服役
  • 馬克沁機槍殺人比原子彈多?曾在中國戰場出現,讓日本兵吃盡苦頭
    它就是由美國人馬克沁發明的重機槍,1884年,美國工程師海勒姆 史蒂文斯 馬克沁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支能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到了每分鐘600發以上。這便是世人皆知的「馬克沁」重機槍。
  • 1888年清政府已能仿製馬克沁機槍,為何始終沒有批量生產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大名鼎鼎的馬克沁重機槍,也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支重機槍,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殺人最多的現代武器,被譽為「死神收割機」。在一戰的索姆河戰役中,德國使用的馬克沁重機槍曾一天殺死近6萬人。
  • ...德英俄用水冷馬克沁,法國人腦袋抽了嗎?為何堅持氣冷哈奇開斯?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德英俄三個大國都選了馬克沁,那就證明水冷型重機槍確實有優勢,法國人為何還要特立獨行,堅持選擇風冷型重機槍呢? 非洲氣候乾旱,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水,如果像德英俄那樣選擇馬克沁,給重機槍提供冷卻水都是個問題,所以哪怕是為了保證他們在殖民地的利益,法國人也更願意選擇節水的風冷型重機槍。
  • 侵華日軍為何不裝備便宜好用的馬克沁機槍,背後用心太險惡!
    雖然引起軒然大波的《田中奏摺》至今未能辨明真偽,不過日本侵華確實是蓄謀上百年且準備充分的戰爭行為,這一點從早期日軍的戰鬥素養和武器裝備就能看出來,例如沒有使用威力巨大且便宜好用的馬克沁重機槍,就有極為險惡的用心。
  • ZB37重機槍與抗日戰爭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支特警小隊在自己的悍馬車上,架設的並不是常見的M2HB式重機槍,而是一挺足有80歲年齡的老槍——ZB37重機槍。說起ZB37重機槍,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說起在抗日戰場上大放異彩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可能大家就非常熟悉。ZB37重機槍和ZB26輕機槍同為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兵工廠出品。
  • 日俄戰爭中,馬克沁機槍為何能大發神威
    一、射速快、水冷、穩定、笨重是馬克沁機槍的特點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中國稱賽電槍,這是李鴻章在1884年見證了它的威力後專門給它起的名字,當時這款槍剛剛研製成功。
  • ZB37重機槍與抗日戰爭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支特警小隊在自己的悍馬車上,架設的並不是常見的M2HB式重機槍,而是一挺足有80歲年齡的老槍——ZB37重機槍。 說起ZB37重機槍,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說起在抗日戰場上大放異彩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可能大家就非常熟悉。ZB37重機槍和ZB26輕機槍同為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兵工廠出品。
  • 坦克見了也要退避三舍的重型機槍,DShK機槍實力究竟如何?
    在戰場上,單兵作戰要是擁有一款強大的軍事裝備,生存率也會極高,在影視中,我們看得最帶勁的就是拿著重型機槍橫掃敵軍,比起那些輕型機槍要好很多,而且重型機槍的威力不亞於坦克,坦克見了,也要退避三舍,那麼重型機槍到底是什麼時候才有的呢,在1929年,蘇聯軍隊對防空機槍的需求日漸增加,那個時候只有DK
  • 名揚海外的中國重機槍:中國武器叱吒全球
    重機槍,顧名思義,比一般機槍略重,有固定槍架,可長時間連續射擊,具有射程遠、威力大、射速快等特點,一般重量要超過25kg,英美等國稱其為「中型機槍」。早在1883年,世界上第一挺重機槍在美國誕生,出自著名工程師馬克沁之手,故而名為馬克沁重機槍,槍身重27.2kg,槍管為水冷式。